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赵玮连忙喝令船工开船。虽然有不许船只擅自离开的禁令,但现在码头上乱成这样,再不走,谁知会出什么事?况且河面暴涨,万一海水真的淹进来,就不妙了。船上有他祖母和妹妹,自然是金贵得很,倘若官府要追究,就把自家旗号打出来,谁还敢说什么呢?
这时赵琇刚刚扶着张氏在舱内躺下,张氏又指示卢妈:“我没事,歇一歇就好,你去瞧赵泽怎样了,方才一片混乱,可别加重了伤势。”卢妈含着泪,满脸担心地去了,赵琇翻出祖母常吃的药丸,喂了她一粒,又到窗边的小几上倒茶水。
就在这时,她听到窗外忽然咯哒一声,顿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警惕地看着那窗子。
窗户竟然动了!
赵琇生怕是有人趁乱为非作歹,迅速丢下手里的茶碗,从袖中抽出一把匕首来,后退两步,拦在祖母床前。张氏也严肃地坐起身来。
那是高桢送她的那把匕首,平时用锦袋盛着放起来,但出门时,她总是喜欢随身带上的。当初她跟赵玮说的可不是假话,出门在外,就带着匕首防身,谁知道什么时候就用上了呢?就算没有用处,拿来裁个纸、割根丝线也无不可。
窗子猛然打开,一个*的脑袋钻了进来,赵琇差点尖叫出声,却立刻就认出,那是前几天才见过的广平王世子高桢,她眼珠子都瞪得快掉下来了。
高桢对上了她的眼,脸上意外之色一闪而过,但随即看到她手中的匕首,就更加惊讶了:“你……你是赵妹妹?”
赵琇还在发愣:“高桢?你怎么会在这里?”张氏已经反应过来,推了她背后一把:“快把人救上来!”
赵琇连忙收起匕首,上前拉高桢。高桢似乎脸色更加苍白了,身上也非常疲倦,可他拒绝了赵琇的帮助。只说:“你等我一下,万不可声张。”便又重新矮下身子,回到水里去了。赵琇不明白他要做什么,只能撑开了窗子。却看见他扶着另一个人游了回来。那人身上穿着白色的中衣,衣襟染血,似乎受了伤。高桢扶着那人,对赵琇道:“帮我把他拉上去。”赵琇只得依言行事。张氏起身走近,看到那人的脸,吓了一大跳,连忙扶住了舱壁。
卢妈已经回来了,还没来得及向张氏禀报赵泽的情况,就先看到了这个情形。张氏连忙给她使了眼色,下令:“去关门。别让人看见。”卢妈顿时忍住了尖叫的冲动,迅速把门关好了,又过来帮赵琇拽人。
等人被救进舱中,高桢正要一跃而入,却忽然力竭。差点儿掉回水里。赵琇眼快,连忙
分卷阅读194
一把抱住他的肩膀,用尽了吃奶的力气将他往上提。他晃了晃脑袋,抬头看了赵琇一眼,默默地抓住窗沿,翻身进了舱房。赵琇机警地看了看窗外,对面是排在第一的泊位。还是条官船,不过似乎是空的,几个船工也都在混乱刚起来时逃走了,倒是正好遮住了高桢他们方才的动静。但码头上那样乱,也难保会不会有人发现这里的事,还不能掉以轻心。
她把窗子重新关了起来。回头看向舱房内,张氏亲自动手,与卢妈合力将那白衣人扶上了床,含泪问:“这是怎么回事?太子殿下是在大坝上受了伤么?你们怎会过来的?”
高桢靠着舱壁坐在地上,似乎已经是筋疲力尽了:“大坝是被人炸塌的。逆贼正到处搜寻我们,若我们被发现了,只会是死路一条。赵老夫人,烦请您保密,别让人知道皇叔和我在这里。”
张氏连忙答应下来,又命卢妈:“快去叫玮哥儿,就说我有话要嘱咐他,再去赵泽那儿,拿一些伤药过来。”卢妈连忙去了,赵琇在一旁已经听得呆住。那白衣人居然就是太子?!难道赵玦和洪文成他们真的动手了?炸了大坝?他们真是好大的胆子!上海知府也跟他们是一伙的吗?就为了扶六皇子上位?赵玦难道不是颖王府的人?!
她脑子里乱成一团,但看到高桢坐在地上双目紧闭,脸色白得发青,就把那些胡思乱想都抛开了,担心地问:“你没事吧?你是带着太子一路游过来的吗?”
高桢没有睁开眼,嘴角露出一个几不可察的弧度:“他们还在大坝附近搜索,我水性好,带着皇叔一路游过来了,幸好河道上一片混乱,只要避着些,别让船碰着了,倒是不怕叫人发现。但皇叔受了伤,不能长期泡在水里,可若是胡乱找个地方上了岸,叫人发现也是麻烦。我远远瞧见你们船上挂的灯笼,知道是赵氏族人的船,就想过来碰碰运气。至少,赵家人除了被逐的那一房,其他人都是忠君的。”
他也太大胆了!
赵琇在舱房里寻摸了两块布巾,一块给张氏擦太子头脸上的水,另一块给了高桢,又倒了两杯热茶给他们喝着驱寒。太子也渐渐醒转了,认出了张氏,露出一个苦笑:“孤以为身边人可靠,只提防一个洪文成,万万没想到,原来身边人早已倒戈了,方才有此劫。”张氏含泪道:“殿下先别说话,一会儿臣妇的孙子来了,先换干净衣裳,上了药,再说其他。”太子摇头:“要先离开此地,否则他们迟早会找上门来的。”
太子仿佛忽然间就乌鸦嘴了似的,他话音刚落不久,卢妈就跌跌撞撞地跑来报信:“不好了,赵玦他带兵来了,闹着要上船呢!”
第一百三十二章 见机行事
舱中众人齐齐色变,太子惊疑不定地看向张氏:“赵玦也在?”
张氏白着脸道:“他早就来了,说是为了太子驾临上海,提前打点来的。臣妇觉得他行止诡异,接连给京中发信,又托在山东做官的大女婿警示殿下,想来殿下不曾收到?我又带着孙儿孙女在嘉定等候殿下召见,就盼着能提醒您一句,可惜……”
“你们到了嘉定?”太子眉头一皱,接着又冷笑了下,“原来如此,连行宫总管都靠不住了,如此上下串连,怪不得他们这般胆大包天!”
张氏站起身:“赵玦不知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绝不能让他闯进来,我去拦住他!”
赵琇连忙扶住她道:“我和祖母一块儿去,方才我把人拉进来时很小心的,就算真有人看见了,也是在码头上乱窜的人。那些人知道什么?太子殿下穿的只是寻常中衣,世子穿的衣裳更不起眼,我不相信赵玦是真的发现了什么,多半是因为赵泽来的吧?”
张氏闻言精神一震,深吸了一口气:“既如此,我们去拦住他。”又嘱咐卢妈:“为二位贵人换上干净衣裳,清洁伤口上好药。”卢妈惴惴地答应了。
赵琇扶着张氏离开了舱房,一路上心嘭嘭直跳,手心都湿了,脑子里闪过无数猜测,没等她想明白,就已经来到了前厅内,赵玮正与赵玦对峙,拦着不让他进来“拜见祖母”。
赵玦冷笑道:“你我虽是同辈,我却是你兄长,你如此傲慢无礼,也敢自称是个读书人?别以为身上有个秀才功名就了不起了,我一句话,照样能夺了你的功名去!”
“好大的口气!”张氏冷笑出声,板着脸走了出来,赵玮见状吃了一惊,连忙看了妹妹一眼。赵琇给他使了个眼色,他方才上前扶住张氏:“祖母怎么来了?您老人家方才受了惊,正该好生歇息才是。”
“我若再不出来,只怕就有更加傲慢无礼的所谓小辈闯到内舱去了。”张氏神色不善地看着赵玦。“我做了几十年的公侯夫人,还没经历过这样的事呢,可不想开一开眼界!”
赵玦脸色变了变,重新换上了笑脸,恭敬一礼:“祖母言重了,孙儿如何敢对您无礼呢?孙儿在此公干,听闻祖母与弟妹在此,特地过来请安,不想玮弟不假辞色,非要将孙儿赶下船去。倒叫人觉得古怪。孙儿担心祖母是遇到了什么难处,因此才想要无论如何见您一面的……”他正说着,忽然脸色又变了一变,视线直盯着张氏衣襟下摆处,*的一大片。
赵琇顺着他的视线望去。暗叫一声不好。这定是方才扶太子殿下入舱时,沾到了他身上的河水。看赵玦眼下的言行,不象是发现了什么迹象,只要说话小心些,把人打发走就好了,但要是因为湿衣而让他生出疑心,那可是大不妙。
心念电转间。赵琇已经想到了借口:“你这人真会装模作样说假话,在奉贤时,你成天叫人在外头散布谣言,中伤祖母的名声,现在也好意思装孝顺孙子?我们见了你,难道不该赶人吗?你既然是领了公务在身。就尽管忙你的公务去!大坝上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外头乱哄哄的,河水忽然上涨,船晃得厉害,桌上的茶都打翻了。舱里乱成一片。我正要侍候祖母回舱里更衣呢,你就吵着嚷着要进来,害得祖母只能穿着湿衣回转。如今还是腊月里呢,若是因你之故,害得祖母受了风寒,我一定会把你的事迹传遍上海,叫你也尝尝流言的滋味!”
原来是因为船晃的时候打翻了茶水。赵玦脸色一松,皮笑肉不笑地道:“琇妹妹真是好一把利嘴,只是女孩儿家,不该如此尖酸刻薄,否则传扬开去,坏了名声,将来怎么嫁人呢?”
“我的孙女嫁不嫁人,与你不相干!”张氏生气地抬袖往外一指,“我不想见你,你给我滚!”
赵玦笑得很是得意,正要说些什么,忽然脸色又是一凛。因为他发现,张氏袖口上沾了一块血迹,不大,但看颜色,明显是新鲜的血!他飞快地上前两步,大笑道:“祖母袖口上沾
分卷阅读195
的是什么?难道是血不成?祖母是哪里受了伤?难不成也是方才船晃动时伤着的?”一边说,一边脑子在飞快地转动着:大坝上的消息已经传过来了,洪文成得了手,可太子与广平王世子都死不见尸,也不知会不会是逃走了。大坝底下的水道与这里的护城濠是相通的,若是太子他们通过水道潜到此处,遇上了二房的人,张氏祖孙明显与广平王府有勾结,肯定会救人的,也许……太子他们就在船上!
赵玦飞快地往通往后舱的入口看了一眼,脸上满是强烈的野心与*。若他能抓到正主儿,那绝对是首功,日后新君登基,他封侯拜相不在话下,小二房祖孙对他来说,不过是蝼蚁罢了!
张氏心中正在懊悔不已,她方才怎会没有发现自己身上的血迹?赵玮脸色也是一片青白,他早从卢妈处知道了真相,否则也不会死死拦住赵玦,现在难道真要功败垂成么?这不是小事,这群人连储君都敢害,分明是要图谋大位,他祖孙三人除了一个郡公府的名头,什么倚仗都没有,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只怕全家上下的性命,也要不保了。
赵玦见他们祖孙面色发白,心里更有把握了,狞笑着对他们道:“祖母与玮弟还是老实说了吧。我也不瞒你们,大坝倒塌,其实是有海贼在暗中作乱,在大坝上安放了火药。外头乱成这样,也跟海贼有关系。太子殿下担心海贼潜入百姓之中走脱,因此命我等四处搜寻。祖母的船上,该不会真的藏有海贼吧?”
赵琇觉得,也许人在面临危机时,潜力总是更容易暴发出来。她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在这种紧张的时刻,竟然能保持冷静。赵玦说完了那番话后,她的第一反应是沉下了脸,便大声冷笑道:“行了。你成天在外头败坏我祖母名声还不够,如今又要污蔑我祖母藏贼,你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什么海贼?与我们家有何相干?船上确实藏了人,不过很抱歉。让你失望了,因为我们藏的是你儿子!”
赵玦本来还得意洋洋地听着,听到最后一句,就呆住了:“什么?”
赵琇飞快地看了张氏与赵玮一眼:“祖母,哥哥,我们如今还瞒什么?反正就算赵泽死了,那也是别人死孩子,与我们什么相干?祖母心善,说小长房虽然已被出族了,赵泽又不是什么好货色。但好歹是一条性命,难道真要看着他去死?这才把他收留下来,方才还亲自替他换药。可他老子都要把我们打成造反的海贼了,再不说实话,说不定他还要一刀把我们砍了。却对别人说,是在大义灭亲呢!”说罢回头啐了赵玦一口:“真不愧是小长房的子孙,做老子的敢杀亲弟弟,做儿媳妇的敢杀太婆婆和叔叔婶婶,如今做儿子的也不遑多让,连亲骨肉都能杀,再杀祖母和堂弟堂妹。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张氏与赵玮立刻就领悟了赵琇的意思,张氏还有些犹豫,似乎不忍心把赵泽推出来做挡箭牌,赵玮却十分果断,横竖赵泽如今是逆臣之子,便是因此送了性命又如何?他吩咐守在厅门口的人:“去。把赵泽给抬上来,让他老子把人带走。”
赵玦惊疑不定地看着他们,干笑着问:“泽儿怎会在祖母这里?”
赵琇瞪了他一眼:“你把儿子打得半死,他自个儿逃出来了,又恰好遇上了我们家的人。我们家好心救了他,这有什么出奇的?我们家跟你不一样,心还没黑,绝对做不出看着人去死的事。虽然不知道你为什么打他,害得他遍体鳞伤,至今还昏迷不醒,但他在火热时不停地叫着父亲饶命,想必我并没有冤枉了你。你这样也配为人父?他到底怎么惹着你了,你要置他于死地?莫非是嫌他碍了你几个庶子的事,所以想要除了他,好为你爱妾所出的儿子铺路?”
赵玦忙道:“休要胡说,我怎么这样做?!”顿了顿,又问:“他至今还在昏迷么?除了向我饶命的话,还说什么了?”
赵琇冷笑:“就算他只说了这一句,也足以证明是你把他打成这样的。我们回了奉贤,就立刻去信京城告你的状,让大家瞧瞧,你这样狠心杀子的人,怎么还有资格做官!”
她的威胁,赵玦半点没放在心上,反正大局已定,只要找到太子的尸首,新君登基,他就什么顾虑都没有了,小二房妇孺便是告了状,又有谁理会?
下人抬了赵泽出来,放在前厅地板上。赵泽此时还在昏迷不醒,但看他身上的衣裳,就知道他的伤势不清,才换不久的干净中衣,上头又透出了血迹来。
赵玦看着儿子,半点怜爱之心都没有,只是仔细观察了一下,又把了他的脉,确定他是真的昏迷不醒,这才放下心。现在赵玦也不急着要灭口了,等到大局定下,一个孩子的话又能管什么用?同时他也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傻到去做蠢事的。
他起身正要说话,赵琇又开口了:“你要把儿子带走,这没问题,只是有一样,他如今伤得厉害,不定什么时候就死了,若是你就这么把人带走,到时候又说是我们害死他的,我们岂不是做了好事又被泼了脏水?你需得亲笔写一份切结书来,声明你带走他时,他还是活着的,而且是你坚持要把人带走,若因此而导致赵泽伤势加重,任何后果都由你自己承担。写完了切结书,再到码头上寻两个有官职的人来做见证,签下名字,再摁下手印,那才许将人带走。”
赵玦如今疑虑尽释,正赶着去搜寻别的地方,哪里有功夫做这许多事?况且他现在有公务在身,带着儿子也十分不便,若是真的死了,叫人知道了,名声也不好听。倒不如把赵泽留下来,若是能救活,也不碍大局,若是死了,岂不正好让小长房担下责任?
于是他笑了笑,拱手一礼:“祖母,孙儿有公务在身,泽儿就拜托祖母照看了,什么切结书的就免了吧,等办完了公务,孙儿再回老宅向您请安。”便转身离去。
他不知道,他一走,赵琇脚都软了,张氏与赵玮也大松一口气,看向赵琇的神色都是十二分的惊喜。
赵琇挥挥手:“别看我了,赶紧走人吧,免得他一会儿后悔了,又回头来搜人。”
赵玮连忙下令,命船工们起锚,船沿着水道南行,直往南汇县境内而去。
第一百三十三章 改道
船行驶到南汇县境内时,太子与高桢都已经换上了干净的衣裳,身上的伤口也都敷上了药。船上不好开火,张氏便命卢妈把随身带着的驱寒用的药粉用热水冲了,让他们各喝了一碗下去,如今不好请大夫,太子的伤势并不算重,为了安全,只能先将就着了。张氏又往自己和孙女赵琇的手炉里添了炭,送到太子他们手中。
因为天气温暖如春,所以张氏祖孙带着手炉、脚炉等物,完全就是备用而已,他们三人
分卷阅读196
都用不上。
川沙城已经离得远了,沿路虽有官兵,却只是戒备,没人拦截他们的船。张氏暂时放下心,向太子询问大坝上到底出了什么事。
太子这回其实也是大意了。他早从同胞兄长广平王处知道洪文成有问题,偏偏皇帝不知为什么,对洪文成信任有加,哪怕广平王使计揭露了兵部的贪腐问题,牵连到当时还驻守在辽东前线的洪文成身上,让他丢官去职,皇帝还是把他弄回京城去了,没两年就再次提拔到要职上。太子与广平王都怀疑,这应该是后宫中朱丽嫔吹的耳边风,可惜他们完全找不到证据,证明洪文成与后宫及颖王府有勾结,只能时刻提防着。太子原定明年春天南下巡视重修后的海傍大坝,其实也是被他们一群人话赶话给逼的。皇帝身体渐差,从去年冬天开始就一直不停地在生病,虽然目前看来还没有大碍,但在这种时候,太子若是轻离京城,难免容易生乱。明春南下之事,并非他的本意,无奈皇帝认为这么做非常有必要,他也只能遵命行事。
后来又因为有了上海知府的奏本,广平王有失职之嫌,太子为了证明胞兄清白。不得不提前南下行程。他原本属意柱国将军曹泰和为护卫统领,谁知皇帝居然会选择了洪文成。
太子对洪文成十分提防,幸好皇帝又将心腹之人派为副手,而钟家那边更是主动为自家小女婿谋了另一个副手的职位。这虽然不是广平王的意思。但也可以看作是钟家向新储君发出的友好信号。太子对兄嫂都十分尊敬,便也接受了嫂嫂娘家亲人的好意。他当时觉得,两名副手中,皇帝派来的人虽然可靠,却未必甘心臣服于自己,钟家的女婿反而是更值得相信的存在。有他们时刻监视、牵制洪文成,后者就算想做些什么,也无从下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