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榕
建筑质量居然是监察院来管的,看着穿着军服,拿着厚厚的建筑标准一一检查,谁看了也头皮发麻。
“外来人口需要到建设局申请建设项目,设计和建设最基本的建筑寿命是五十年。而渤海人自己的建筑寿命,最低是一百年。达不到标准,拆了重建。所以建设一个客栈,这个前期的投入非常高,高得可怕。”
万寿头疼地看着一个学员在讲述自己的经验。
“渤海,考虑的并不是商人如何在短时间内赚钱,他们的基本要求是用最少的材料,做出最好,最耐久的建筑。并且用建筑物的设计寿命,折算每年建筑的折旧价值。这个价值会核算如我们的食品成本。由此加上人工和食材价格,才能确定食品价格。”
这个学员举出了写着建筑价值折旧和物价计算方法的牌子。
“也就是说,渤海你销售的食品,价格并不是商家能够自己决定的。”
学员笑道:“价格有监察院物价司来监管,漏洞也有,那就是物价的核算是按照同类食材的渤海平均价格。我想肯定有人在钻这个漏洞。但是不会完全没有风险。”
学员又举起了一个牌子:“质量监督局,监察院的质量监督局会每月核查食材质量,不符合标准,你就等着被关门取缔。就这样,麻烦事是不是算完了?不......”
另一个牌子竖了起来:“监察院的举报信箱,就挂在监察院的门口,很大一个箱子。如果你的顾客不满意你的食品的口味,认为不值得这个价格,可以在这里举报。因为乾州被举报取缔的酒楼有两家,温泉镇,被取缔的酒楼达到了十二家。”
学员笑道:“那被取缔的酒楼,前期的投资怎么办?建设局按照折旧后的建筑价格返给你。因为在你的客栈建成之后,建设局会对你的酒楼建设质量进行验收,建设成本进行审计备案。”
学员坐下后,很多人举起了手中赞同和不赞同的牌子。
万适只好按照随便点一个,让他出来提问。
“渤海,政务院和监察院,对于商人并不友好,非常不友好。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但是我认为渤海虽然严苛,但是至少对内也算公平,能够保护渤海人的利益,不会吃亏。至于对外,你们赚钱的方法很多。”
“官府干涉到这个程度,商人有什么利益可图?”
“商人对外可以利用两地的价格差异,用渤海商品的稀缺程度,这能够赚取很多钱。所以我认为在这个条件下,渤海的做法并不过分。”
“建筑如此漫长的寿命,必然会在几十年后,不在符合时代的需求。如果不出所料,没有达到使用寿命的建筑是不允许拆掉的。”
“如果不这样规定,那岂不是对社会资源的几大浪费?”
“那我如果需要对建筑进行改造怎么办。”
“改造有改造的费用,这种费用自然可以想办法计算入成本。”
......
一连串的正反当面的意见。
万适自己没有办法处理,因为他不熟,完全不熟。不熟就不懂,不懂就不能发表意见。旁边记录的小师弟已经放弃了毛笔,而使用一种针管笔进行记录。
“内院需要人手。”
万适低声低估了一句。
狩宋 第三百九十九章 剑势
渤海,在进行大规模的人员调动。
**船厂,建造了一艘三万吨的客货混装船,是一艘柴油动力的船舶。
这原本是准备建造一艘战舰,但是却认为未来的战舰,并不需要这么大。战舰不是远航帆船,需要数千人在上面作战。新型战舰更加强调的是低矮,隐蔽,火力强大,高速。
于是这艘船龙骨刚刚完成,就被否定了。然后就改成了运输船或者补给船。
因为政务院决定对渤海各省的人员进行调配,而且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所以干脆直接改成了客货顺装船,专门用来在筑紫海峡的客运。这条航线从罗州港出发,先到筑紫,再到本州,终点是四国,被命名为筑紫号。
筑紫号姊妹舰耽罗号的航线也已经确定,就是罗州到耽罗岛,再从耽罗到芝罘。不过这条船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出厂,吨位只有两万吨。
渤海省以及安东省是猛兽的集中地,这里的居民调动不易,因为没有实力,在这里生存都很困难。不过山东,锦州,东安和筑紫与鲸海的居民需要进行一次调迁和混编,同时允许建筑民夫的支系亲属进入渤海,在这一次调迁过程中统一安排。
安东省,完成驻守任务的家族并没有被调动。但是周边多了很多正在建设的村庄,都是学生带着各个地方来的家庭在忙碌。
不过大多数人都在新修道路的周边,并且参加道路建设。
军人们从丛林里走出来,参加道路建设的同时,还维护这些村落的安全。
定安县,以前时辽国东丹国中渤海遗民建的小国定安国。定安县城是一个小城,以前就只有小小的城墙。后来高继冲到了渤海,这些人就慢慢地到了辽东半岛,定安县只有零星的女真人。
现在定安设县,县城成为了临时政府的所在地。但是县政府还没上任几天,就被调回去了。政府和刚刚建设的学校被军方接管。
定安小学,位于浑河边上,这里的一百多个孩子,基本上是六个年级同样不大的孩子在管理。成年人只有梁瑛一个人。
梁瑛看着这几个没残酷的,人类之间的搏杀而失去了心性的孩子,慢慢地在同龄人们的欢乐之中露出了笑容和平常心。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不是旁观,而是跟在部队的后面穿透了顽固抵抗的山寨。他们的任务是帮助和救治伤者,不管是自己人,还是敌人。
为了锤炼这几个小家伙,战士们稍微留了一点手。看见死人不可怕,比如高念容,她见到的猎杀太多了,眉头都不会动一下。但是看见拼命挣扎的人想活,却在面前死了,坚强如高念容,也还是哭了。
“他,他说说话,他说救救他。可是我救不了。”
高念容第一次哭得很厉害。第二次,就沉默了,默默地坐在旁边,看着伤者慢慢地落气。
高念容都是如此,其它小家伙平时看起来很坚强,真到了那个时候,吓得手足无措是大多数。
“死亡很可怕,人生最大的恐怖,但是死要死得有所价值。那些人死得不值,是为了某些人的私欲而死。而你们,是守卫国家,守卫希望的人。如果有一天真的到了要拼命的时候,而且还拼不过,我希望你们能够坦然面对,不要那么卑微。”
这是每一个暗卫都要面对的教育,只是这么小的孩子却是第一次。
是这些孩子让他们小小的心灵得到了洗礼。他们知道了,军队是在保护国家,保护这些毫无抵抗力,还没长大的孩子。而他们虽然也是孩子,却是万里挑一,挑出来的最好的战士。
高念容站在最前面,教这些孩子打锻体拳,王爷说这种拳法可以叫做太极,因为讲的就是阴阳转换的道理。但是陈抟先生说,这还不能算是拳法,只是一种拳势,是用来锻体的拳势。小孩子从小用它锻体最好。
高念容认真,专一。跟着父亲时间长了,知道了解和照顾伙伴的情绪,话语不多却有了一些小手段,她成了这六个孩子的头领。
梁瑛很乐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一趟拳打完,梁瑛突然想起了自己十几年前从家里走到荆州是练剑的时候。那时的十多个姐妹,已经损失和伤残了一半,剩下的也退居到了二线。因为一次重伤而慢慢养起来,主要做培养后辈的梁瑛却坚持了下来,这算不算因祸得福?
“拳,或者说拳势。追求的就是一种势,是拳法中的精神气,只有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这种精神气,才称得上是拳势。”
梁瑛从背上解开了剑,一把重剑。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慢慢加重的剑。
“你们都学过楚汉曲,你们谁懂得楚汉的剑势?”
那些幼儿园的小朋友自然是不懂,梁瑛问的是六个孩子。这六个孩子都是联系基本剑法的,不过配合楚汉的剑舞却没有教,主要是因为楚汉是剑阵之舞,而剑阵,在现实的战斗中,已经被淘汰了。
高念容上前了一步:“我看见姐姐们练过。”
梁瑛就把剑尖指向右侧的地面:“那你跟着我练一遍。”
高念容没有剑,只是走到旁边折断了一根灌木枝条,用小匕首削掉了枝叶。其它五个小朋友也学着高念容做出了同样的枝条,他们不懂剑势,但是可以学。
看着六个小家伙很自然地摆出了锥形剑阵,梁瑛的嘴角露出了笑意。
“剑势,合众人之势,才是剑势。如果你做不到和伙伴同生共死,那么你就容不进剑势。剑势就会打折扣。我不强求你们能够懂得剑势,但是要懂得势,大势。这是以前老师们每天都在教你们的事情。”
“是。”六个小家伙相互看了一眼,同声答道。
梁瑛神色沉寂起来,充满了一种回忆,当一声悲凉的歌声响起的时候,剑势也随之而起。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这是楚国的灵魂《国殇》,是祭祀战死的战士神魂而唱的歌。
歌声一起,就有士兵走了过来。他们默默地站在校园操场的周围。
操场上,一百多个孩子随着歌声,学着剑舞,很乱。但是最前的七个人,一个女老师和六个小老师却慢慢地动作一致了起来,慢慢地露出了一股锋芒。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剑舞的最后,这些战士都随之应和,举起了手中的武器。
在更加远的地方,有一队人高声唱起了《楚汉》之曲。
王婉容的《楚汉》,很多人都认为是因为梁震去世,她从《国殇》中得到的灵感,《国殇》是悲壮,而《楚汉》多了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势。
而渤海,就是因为《楚汉》的词与曲,汇聚了四海想要恢复大唐国威的人,才有了今天。而今不过是过了十几年,年纪稍微大一些的人都是亲历者。
定安城,学校边的小酒馆里,二楼雅座,酒馆老板正和朋友饮茶。听见歌声就退开窗户,走到窗口,和友人一起默默地看着因为歌和剑舞而凝聚起气势的孩子和军人。
“渤海人,敢舍生忘死。所以数百万人的迁徙,离开故土到异地屯垦,居然没有引起内乱。这才是渤海可怕的地方。”
友人叹了口气:“蓬莱仙子,可惜早逝了。”
狩宋 第四百章 商业的条件
安东省,到底迁来多少人,没人知道。
负责驻守的世家们发现,周边的山林都有了守灵人,周边的道路都在修建,而且一些零星的草场被串联在了一起。一些位于高山草甸的村落长在把森林向草原延伸,而森林中也出现了一些农田和农家菜地。
与其它地方不同。渤海人从来不到山谷开垦和居住,而是试图用森林把河流隐蔽起来。一些山间的湿地也保留着。村落都建在稳固山坡上的森林中,就算是农田,也保留了那些参天大树。
而那些被腾开了空间的古树,在很短的时间就抽出了新鲜枝叶,变得异常繁茂。
这些古树以及树下珍稀物种都被农业司的人订上了牌子,上面写着物种的名字。这让农田开垦不易,而且变得零散。
农业司带来的,还有很多加工机械,组建的工厂制造淀粉,处理坚果,将零碎的木屑压制成为可用的板材。榨油,酿酒,提炼树脂,处理纤维,混合纺织,制造纸张等等。全套的加工体系让世家们感到十分新奇。
当然随之而来就是渤海的商店,里面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价格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略有增加,但是十分稳定和便宜。
还没有等世家反应过来,一些水泥厂就建了起来,生产出来的水泥,比世家们能够达到的质量实在是高太多了。而且乡村还是喜欢用青石和木料做房子,水泥主要是用于政府项目,比如道路所需的桥梁和涵洞。
当然,世家并不是没有机会,机会很多,就算是渤海的加工业体系完整,但是也不是能够面面俱到的。手工业和特色食品加工业还是能够做,最关键的是,如果你达到了标准,工贸局还会跟你核定价格进行收购。
无缝不入的世家发现了渤海物价管理并不是完全没有空子可钻,因为最关键的社会平均消费成本是一个平均数,它有一个不超过百分之二的上下浮动区间,在加上各地区不同的运输距离等等都是需要经过评估的。所以世家们就开始对这个浮动区间和评估过程做工作了。
这很难,因为突然迁过来的人太多,各地方的人都有,形不成家族势力。形不成势力,自然就是国家说了算。之前迁过来的这些世家,人数太少了。
直到地方官员慢慢到位,军管慢慢放开,才稍微好了一些。
这些地方官员也不好说话,监察院的年轻学生很多双眼睛看着。但是毕竟那是政府,是服务机构,至少说话就柔和很多。他们不是军队,军队只管完成任务,没有什么道理可以讲,也不跟你讲。
人口迁移的基础就是土地分配,渤海人本来很多都是从中土迁移过来的,有些还在渤海不止迁了一次。有了安家组织生产的经验,很多人都成为了这些村庄的管事。
实际上,只要学校和加工厂建立起来,政府的后续服务和物资也就都到了。已有的农田和房屋重新分配,没有的,就相互帮忙建设和开垦。他们已经很熟悉渤海的建设原则,在政府的规划设计人员到来之前,只做基本的改造,不会真的动了当地的“风水”。
所以,土地国有政策的重要性,在几次迁徙之后,人们就看重起来。
随着春季的到来,养育了一年的动物们也开始迁徙,渤海的狩猎季节也来临,狩猎,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对野生动物的一次优胜劣汰的过程。而被淘汰的部分就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食物。
这一年,从鲸海省过来的鸟类以及海狮海象海狗直接跑到了东安省沿海,有些甚至顺着黑水河松花江到了内地,当然这些笨家伙也成了内地猛兽们的食物。无奈它们的数量太多了,猛兽们吃饱了都能和它们待在一起相安无事。
为什么以前没有这种现象?而偏偏是渤海王拿下了鲸海就有了呢?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种祥瑞。
凝阳书院,来自渔业厅的人解释了原因。原来是和以前的倭国沿海捕鱼和人们对于野生动物毫无节制的捕杀造成的。窟悦人和女真人也难逃其咎,因为他们主要以狩猎为生。
鸟类的恢复,与鲸海省的湿地恢复有关,以前鲸海省随着一个个幕府,集中开垦土地的情况被遏制。幕府取消后,农民被组织起来,农业中,农林牧渔合理配置,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由于以前的农业集中在可河流和湖泊地区,现在那里变成了湿地和渔场,所以鸟类自然就多了。
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从大周过来的很多“奇珍”,到了渤海,居然就都不是奇珍了。因为渤海的同类商品多了,又因为产地和公共交通的原因,低廉的几乎没有,连价格也降下来了。
这就削弱了商人们的生意能够赚取的利润。好在它们船小好调头,很快转向。
“商人,能够用最少的资源换取最多的收益,很重要的两个手段,就是囤货居奇与低买高卖。囤货就是控制商品的供应链,居奇就是什么东西少,它们囤什么,物以稀为贵啊。也就是说,商人从本性上来说,就是要破坏完整的生产链,让你的能力越差,能生产的越少越好。”
高继冲依然是不咸不淡,很实在的回答。
“所谓低买高卖,其实最关键的是高卖,以远高于商品本身的价格贩卖,这就是一种对于消费者的剥削。我们以前讲过为什么会是剥削,这里就不再重复。但是作为一个进步的社会,物品的丰富,替代品只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
“商品能够低买高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各地的信息并不通畅,一个地方不知道另一个地方的物价情况。商人就利用这一点进行欺骗,这就是纯粹的骗术了。我们研究商业,就需要秉持公正之心,客观地看待这种商业行为的本质。不能以得利则喜,当然也不必为亏损而悲哀。”
“商业看起来似乎是个人投机生财的事情,但是如果站在众人和天下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得出决然不同的结论。”
高继冲结束了讲解,开始收拾资料的时候,万适走了过来。
“王爷,您是支持商业,还是反对商业?”
高继冲就侧头看了他一眼:“我不反对任何行业,百业兴旺啊,就应该有百业。但是我支持正义,反对邪恶。比如欺骗和掠夺就是邪恶,我当然反对。商业要想立足,就只能是正义的商业,而不能是邪恶。”
“可是您讲的都是商业的缺点。”
“那就改啊。有错则改,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万适就结舌了。
王爷剖析的都是商业的基本理论,利弊都讲了,但是对利一笔带过,大篇幅地讲了弊端。如果商业的基本理论都不正确,或者说都不正义,那么怎么能够相信商业是正义的?
高继冲就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任何一种理论,难道不应该从道义上获得人们认可才能施行?”
狩宋 第四百零一章 汴京事变
“如果你们有让商业光明正大地行走在这个世界上,那么就必须能够拿出光明正大的理论。”
这是万适告诉其它同学们的话。并说这也是渤海王的意思。
而为了维护一个产业,或者一个理论的正当性。很多世家的年轻人都在往渤海赶,这甚至成为了家族的生死之战。
随着渤海官府对商人越来越严苛的约束,对于违反渤海律的人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强。说服渤海王,完成工贸法,甚至单独制定商业法成为了几乎唯一的方法。
渤海也并非没有立法上的动作,商司已经提交了一个《契约法》的律法条文。不过是专门针对渤海对外贸易契约而制定的,里面明确讲了,契约的制定,如果违反了渤海律的基本精神,这个契约并没有约束力,渤海律不予保护。
而在渤海内部,不签订什么契约,而是由相关的部门核定的公证书。这种公证书并非是公证双方个人的意愿,因为这样无法保护弱势一方的利益。所以只是阐述了法律中,对于该事项的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而不管是契约法,还是公证书,都似乎是要对商业开一个口子的意思。只是因为目前商业理论几乎都被渤海王以及政务院的一些年轻官员反驳,尽然不能立论。所以这个看起来开的口子,却反过来行商的可能性封得死死的。
契约法很简单。不过各式各样的公证书却成为了学习渤海律最好的范本。
所以乾州,就出现了很多公证书的合集本。很多都是学子们自己编辑和注解的,乾州的印书厂,对这些学子态度和善,一般都是稍加审核后,就按照他们要求的份数给印制了。
渤海这次广泛地宣传和学习法律的动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政务院的效率提高很快。
四月,几百万人的迁徙基本已经完成,局势非常平稳。
村上明诚的代高官解职,因为整个鲸海省,原来的倭国人已经分散到其它省份的各村落去了。由于各部落、幕府、家族都混居在一起,各种方言千奇百怪,所以全部规范为汉字和汉语。
村上明诚被调入了外事司的礼宾处,当了一个处长。
他到了凝阳书院,听了高继冲的一堂课,然后什么也没说,到旅顺去了。
高继冲,每过七天回到凝阳书院讲一堂课。剩下的时间,就在乾州、旅顺两个地方轮流跑。有时是坐火车,有时是坐船,因为这里都有了固定的航班。
五月,安东省的剿匪任务完成。海军开始集中建设安东港和黑水港。鲸海省也在鲸海开建了两个港口。
这一年,殷地人庞大的船队开了过来,带来了殷地各种特产,带回去了大量的陶瓷和绸缎。棉布。这种贸易是以大周为主,却全部是通过渤海控制的港口进行贸易的。
只要是与大周直接进行交易的,渤海都把税收交给了汴京。
大量的白银流入汴京,柴宗训就用这些银子购买了各地的矿产,再和渤海换装甲车,专门为装甲团定制的装甲车。
王翰被任命为装甲车团的主将,被叫做龙骧军。
李运被任命为工部侍郎,由工部建设了一家皇家机器制造局,专门制造装甲车的一些零部件。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黄河新旧河道的航道被固定和拉通。渤海的商船能够直接到达汴京城。李运的运输行有多了一个业务,就是火油储备站。
比较奇怪的就是,渤海自己似乎放弃了装甲车,柴宗谊的铁骑军也没有装备这种车辆,而是在原有的骑兵战法上,增加可渤海弓弩和火器的运用。
柴宗训非常得意,一连好几次跑到龙骧军去“玩”,甚至自己学习开车。
六月,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
工部侍郎李运在皇家机器局绑架了柴宗训,扣押了龙骧军的主将王翰,然后龙骧军的战车直接冲进了皇宫,劫持了符太后之后,直接开往荆州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