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狩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榕

    一声枪响和细微的火光暴露了枪手的位置。

    十多个弓箭兵很快反击,不过能够射五六百步的弓箭手不多。这些弓箭手都是宝贝,所以被耶律命令蹲在巨盾后面不准冒头。

    仰射,箭支呈抛物线落入了丛林之中。效果不会太明显,可是这总算是一种反击,告诉汉人,不要太过分。

    好在能够在这个距离击中目标的汉人似乎也不多。汉人也是一种警告。让辽人不要靠近。

    五百步。这是双方默认的距离。

    要想突破这五百步,就必须让那些该死的森林消失。

    “放不了火,火烧不过去。如果让那边生气了,放火烧草场,得不偿失。”一个汉人文官也穿着盔甲藏在士兵之中。

    “他们对山林下了很大的功夫,把枯枝和树叶都弄走了,您看,那些林子里有很浓重的水汽。有逃回来的人说里面有一条条的壕沟,有些有水。有些没有。里面藏着人。火根本烧不过去。”

    耶律闷闷不乐:“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进攻”

    “可以进攻,甚至有将军冲进了很深的地方,不过能够撤回来的人不多,撤回来的人说他们根本就找不到敌人。他们太滑头了,跑得比兔子还快。”

    耶律看着森林,他至少看到了两三处一闪而过的反光。

    &nbs




第五十二章 剧增的人口
    这一年,渤海八个县,秋粮都是丰收的。只是相对于急速增加的人口来说,丰收的粮食还差太多。

    你能指望刚刚开垦的土地打出多少粮食,何况还有大量的土地来不及耕种。

    尽管吴夏对流入的人口进行了严格控制,但是总人口还是很快突破了五十万,远远超出了原来预计的三十万。这多出来的人口大多是通过海路和商路进来的人口,很多都是招募的士兵、官员他们的亲属,有些甚至整个家族都千方百计搬过来。

    好在这部分人都属于的“书香门第”和“落魄贵族”。说白了就是因为王朝更替太快,被打落原形的官僚家族。这些家族因为崛起太快,不容于地方势力。因为王朝灭亡,失去了根基,无处可依。但是他们的子弟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家里也有一点家底。

    类似的情况在各国都有,比较典型就是已经第三次到旅顺的皮璨,皮氏家族,就是因为他的爷爷皮日休而崛起,到了皮璨这一代,虽然说在吴越说得上话,可是一旦吴越国灭。皮家的日子就不好过。

    而李太后和石重贵的两个妃子,现在在旅顺和大连之间的一个乡村里分到了一块田地,她们已经自己耕种养活自己有几年了,以前是因为辽人不断的侮辱和压榨,所以弄得活不下去。现在李太后身体得到了很好的调养,恢复了健康。正在寻找石敬瑭一系愿意平凡过日子的族人过继过来,把两个儿媳配过去。名义上延续石重贵这一脉。

    李太后不喜欢石重睿,她和石重贵一样不认现在的石重睿,而只认当年和他们同甘共苦。死在石重贵怀里的那个孩子。

    冯道也搬到了这个村子,只说是陪着太后。不愿意再参与政事。因为该他做的事情他已经做完了。他已经六十多岁了,马上七十岁,人生七十古来稀,也该退下来了。现在远离是非地,何乐而不为。

    至于石重睿,下面有一帮遗老保着他。高丽王王昭指望他在辽人和渤海网之间挡着,扶持不赢余力。

    高丽高建国三十年,也需要时间来整合国内的大姓和地方豪族。这个王昭确实非常英明,也懂得忍让,加上皇甫德诡计多端,高丽再缓过一口气之后。居然有了崛起的趋势。看起来这个人。比他的父亲王建手段还要一些。

    石重睿对李太后和冯道这里非常担心,因为这涉及到他称帝的正统性问题。

    不过李太后和冯道都说石重贵已经自己取消了帝号,称为晋王。石重睿要称帝,两个人管不了,所以只好不管。至于石重贵的后人,只想做个普通人。

    不过不论如何,一些石氏族人在慢慢向渤海郡聚集。而冯道唯一还活着的儿子冯吉是不能跑到渤海郡的,那是犯了刘承祐甚至是郭威的大忌讳。但是冯道有五个儿子。其它四个儿子虽然早夭或者相继去世,可是还有留有一些后人。

    所以冯吉就偷偷把这些后人的孩子挑选了一些符合条件的送到了旅顺。以免冯道一个人寂寞。大家族不能过来,送一些孙子辈总可以吧。这些孙子辈其实很多也都二三十岁,成过亲了的。有只是务农的,但是也有习文练武非常不错的。

    渤海郡的人口就这么快速膨胀。

    就连蓬莱县和长岛县的人口在锐减之后,也开始缓慢增加。因为以前的渔民全部搬到来苏县了,后来返回去的都是各司培训



第五十三章 给点压力
    不过说来可怜,女真人南下,仅仅是因为饥饿和环境所迫。

    他们不狩猎就会在大雪中饿死。

    不过早在女真人还没有南下的时候,渤海师就把生活在丛林的女真人当成了每一次演习的对象。

    同样是喜欢在丛林中生活,但是双方模拟的敌人差太多了。女真人要对付的是野兽,而渤海师的战士要对付的人是自己。所以女真人在丛林里一般不隐蔽,他们会虚张声势,吓唬自己无力对抗的猛兽。女真人猎取都是相对弱小的动物。他们对猛兽也会群起而攻之。

    可是渤海师不同,他们要征服野兽。征服比杀死野兽难太多了。所以渤海师的战士学会了隐蔽,耐心,学会了经过敌人的弱点,学会了如何保存自己,如何和强者打持久战。这些是女真人不具备的。

    女真人在丛林里败得非常惨。

    千山县和来远县都接纳一部分女真人,不过都是年轻人甚至孩子。对这两类人,各县都把接收条件放宽了。

    对孩子的重视,已经不仅仅是官府,大多数老百姓只要生活过得去,谁愿意卖掉自己的儿女何况渤海王的辖区,所有被确定接纳的人,都会分配各地,或者分有田地,或者进入各管理所和工厂,或者干脆进入学校学习,不管在什么地方,不会让你无事可做,二只要有事情可做,就能够分到足够粮食和肉食。活命是能够的,至于想要建造房子娶媳妇。平时的用度,那就各凭本事了。

    其实吴夏要保证的,只不过是辖区的温饱的问题。不过因为不断膨胀的人口和境内大部分产业还没有产生效益而变得非常艰难。

    特别是占大多数人的农业。林业和牧业以及数量庞大的学生,他们需要扶持的时间太长了。哪怕最短的农业,也需要好几个月。何况林业和牧业是在恢复和促进环境的过程后,才能够有收入,这需要政府长时间的补贴。

    那就更加不要提一直处在人口总数近三分之一的左右的学生,军队,教育系统和政府官员了。

    比较好过的是工业。随着一些工厂陆续投产,可以说只要往工业投进去一个人,就能养活好几个人。

    吴夏已经几次要求提高工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例了。

    不过被高继冲驳回了。

    千山地区的铁矿开采。由于冶炼技术的限制,散落在整个矿带的富矿区上。没有爆破技术,开采和破碎都要依靠匠户们用铁锤和铁钎一点点敲下来,然后背下山。冶炼也是采用的木炭。

    辽国这几年集中了数千户铁匠进行开采和冶炼。这直接导致千山矿区附近的树木砍得差不多了。只要高继冲到来后。采用石炭来代替木炭,情况才有所缓解。

    千山产铁,桓仁产石炭,桓仁县紧靠着千山县,是最近从女真人手里夺过来的一个县。它不属于辽阳府,而属于鸭渌府,也就是长白山所在区域。桓仁的石炭因为工业司眼红,所以借着与女真人的冲突给拿了下来。只是这个县。人口太少了,只有一百户人家。两个大家族,战后直接只剩下了六十来户。这些人都是从原来的铁匠户中分出去的。

    施睿静在千山县可没客气,因为千山县实际上是官营匠户,哪里的土地都掌握在辽国的南面宫帐手里。要有豪族拥有的土地,也是属于辽国的高官,甚至有好几个王爷。石重贵收回来只有短短几个月,那些人该杀的杀了,跑的跑了。土地由石重贵手里的汉官接手,不过依然没有把这些匠户当人看。

    施睿静派人直接把这些留下来准备发财的



第五十四章 资源利用
    高继冲转头对陈陶道:“把这整座山拿掉,甚至还要深入地下,问题很多,对地下的水脉,地上雨水汇集以及溪流的走向都是有影响的。”

    “是的。”

    “实际还不仅如此,采矿和剥离的废渣,选矿的废渣,冶炼的产生炉渣,选矿和冶炼产生的废气等等都是问题。这些东西都是要地方堆放,或者要直接排到大气中。处理不好,就会弄得空气灵气尽失,甚至直接破坏周边的生物链。我们得到了钢铁,但是因此而失去千万物产就是得不偿失。千山的物产现在恐怕还不如来苏县。”

    “是的。”韩柔因为不愿意把复州的炼铁和军械厂搬到千山,所以特意找了过来。因为她家的老爷子年纪大了,所以实际上,韩柔这个儿媳妇是复州和大连两边跑。

    “我们专门设计了排渣场,从矿区到排渣场会有一条铁路,它会填平一个山谷,我们正在想办法让山谷里的溪水流出去时变得清澈一些。不过因为必然会破坏一些植被,所以会在雨季引发山洪。至于废气废水的处理,玉清她们正在想办法解决。”

    “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得充分一些,破坏和恢复植被要同时进行。”王婉容插了一句。

    “是的,王妃。”陈陶已经在规划司旗下成立了一个设计学院,不过只是一个壳子,所有的堪舆师都在各县,要等到堪舆和建设任务完成得差不多了才能回去。他想在扫盲班中找一些有资质的年轻人,可惜。一直忙。而教育司早早地就把扫盲班发现的有才华的人握在手里,死也不放。陈陶斗不过老王昭,没办法。这几天都跟着高继冲,说不要多,十个二十个也行,他手里的堪舆师有些年纪有些大了,不能断了传承。

    高继冲笑着点头道:“我们考虑得要多一些,可是孙睿永可不这么认为,钢铁获利快。而农业获利慢。牺牲一下农业林业,他认为值得。”

    孙睿永可没跟高继冲说这些,他只是阐述了一些理论。这么认为的是吴夏和施睿静。高继冲把这个观点栽到孙睿永身上。一方面是给吴夏他们留一点面子,另一方面,这确实符合孙睿永的理论。

    “千山冶炼的规模以我们的需要为准,不能过多。有些东西可以出口。但是凡属于消耗资源的产品。出口必须要严格控制,因为不管是玻璃,还是钢铁,还是铁甲船和枪支火炮。这些消耗的都是子孙后代的资源。不是说不出口,而是适可而止。或者依据进口原材料的多寡而定。有些属于奢侈品的价钱定多高都行。他们喜欢玻璃杯子就让他们喜欢,我还是喜欢木头杯子。玻璃的用处不在于做杯子,建筑、军事和科研上才是它应该用的地方。做杯子是一种愚蠢和奢侈。”

    “我也喜欢木头杯子,不过得好木料。茶水有特殊的香味。不过要想有好木料。就要保护好这些树木,不然以后就没了。”王婉容笑道。

    “玻璃和陶器。瓷器差不多。能够保留茶叶,酒的原味,和木头杯子是各有千秋吧。”吴夏笑道。

    “用什么做杯子都行,以前用铜和陶,其实也可以用钢铁啊。殷商到春秋



第五十五章 货币与野心
    高继冲的决定,实际上就让外贸的比例将逐渐缩小。

    不过更加重要的是辖区内的产业布局和产业规模被定下了一个基本的调子。

    就像吴夏说的,现在最急迫的是道路,直道只是缓解了物资在运输过程中的消耗,但是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铁路。

    十月,冬播的面积大幅度增加,牲畜数量也在快速增加。这基本已经保证了明年春天的粮食供应压力减缓。至于湿地保护区以及林区收益,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度过这个冬季。

    每天大量的物资都从旅顺和大连运送到各县城的粮仓。其中肉食是凭借票据分配到各家各户,这个季节正式做腊肉和熏肉的季节。这是因为辖区内还有推行货币的缘故。辖区内大部分人都是经过官府考核后进来的,绝大部分都是穷人。即便是有些家底的人家,经过了迁徙和安家,其实已经没有什么钱了。当然,即便是中等人家,一天也不过吃两餐。但是到了渤海郡后,又是相互帮助开垦土地,建造房屋,修建水渠,整修道路等等,都是强体力活。所以官府给每一个新登记造册的家庭根据人口发了粮食,肉食,食油,盐、糖的票据。以保证这些家庭一年的营养。

    但是只有一年,相当于鼓励“移民”的奖励。

    第二年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过了十二月份,除了军队。警察,林场牧场保护区管理人员以外,都没有了这些免费供应粮食的票据。只有学生每天补助一定数量粮食和奶制品的免费票。

    这之后。是继续给工人和公务人员分发票据,还是发行货币,就是摆在了面前。

    由于高继冲反对孙睿永的货币政策,导致吴夏偏向继续采用票据。

    高继冲笑了。

    票据不是不可以,但是这太复杂了。如果统一用粮票进行兑换,那和货币有什么区别所以货币的发行是必然的。高继冲反对的是孙睿永的金融理论,而不是货币与金融本身。何况娃娃币已经在商业区在用啊。

    避免孙睿永的金融政策利用有三个方面。一条就是不承认金银铜的货币地位,而以大宗商品贸易为衡量标准发行货币。也就是说,你只能把商品来换取货币。金银铜只是一种商品。而不是货币。这实际上已经非常趋近与以货换货。第二就是货币的发行要严格根据贸易的货币需求量来发行。超出部门只能作为货币储备。第三就是大宗商品贸易只能用以货换货的合约来进行。银行不提供大宗商品的货币支持。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统一货币和银行国有。没有这个,金融主导贸易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而高继冲要的是商品更加快速的流通,而不是货币更加快速的流通。

    这与楚国实行铁钱以及高郁在楚国实行的货币政策非常相似。

    “货币是必须的,给老百姓很多方便。总不能因噎废食。利用金融抢劫确实比我们利用奢侈品抢劫要快。但是这其中有着本质的区别。利用金融抢劫是抢老百姓的钱。利用奢侈品抢劫是劫富济贫。如果我们抢老百姓的钱,弄得大汉民不聊生,甚至弄得自己也民不聊生。到时候那些地方的治理就难上加难。我们只抢富商,治理起来就容易得多,自己这边也不会乱。”

    吴夏笑了。

    很快,总理府就决定在今后的一年到两年时间内,实行票据与货币并存的制度。票据将至存在于补助一年时间没到和新移民。其它人统一一货币支付薪水。娃娃币不对外,不与金银币进行兑换。不与其他货币进行兑换。娃娃币不支持对外进出口贸易。

     



第五十六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
    孙睿永在开封过得也不是那么如意,因为他的一些奇谈怪论而被认为是狂生,如果不是高继冲让奚常把他介绍给李谷,孙睿永的生活恐怕都成问题。

    孙睿永很快就把收敛起来,他发现唯有他的金融理论和数学知识,是得到了李谷的认可,认为可以一试。而试一下的地方肯定不是开封,而是荆襄,因为那里由于渤海王的关系,各方面都走在了前面。那里的商人虽然没有像渤海郡一样那么重视,但是也没有收到压制。荆襄地区的直道也是最畅通的,纺织厂,水泥厂,陶瓷,制糖等等都非常不错。商人的地位比较高,就有可是实现孙睿永的这些想法。

    “渤海王确实非常聪明,可是他终究丢不开传统,重农业,轻工业,必然会给社会淘汰。”

    孙睿永心里这么想,但是嘴上不敢说,要知道,渤海王,是南平王的儿子,枢密使郭威,武卫军大将军郭荣,魏王符彦卿等等这些实权人物对他的评价都很高。连太师冯道,给皇帝写实录的王昭等人都在渤海郡没回来。
1...6364656667...2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