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榕
高继冲嘿嘿笑道:“是真的,有些蘑菇具有剧毒。不过如果想办法去掉这种毒素后,味道非常不错啊。耿先生可以想办法试试。”
王婉容瞪他:“别胡说,那太危险了。”
耿先生淡淡一笑:“有没有什么研究方向。”
“根据天道循环的原则,不管什么蘑菇长出来。都会有东西去吃它。看一下为什么那些生物不怕这种毒。就是观察啦。大多数东西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一下毒素就好了。”高继冲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调皮。
耿先生想了想道:“有些炼丹家喜欢做这些事情,味道据说还非常不错呢。我以前不关注这些。”
“我师父说蜀山多奇侠,他们喜欢弄这些。”高继冲笑道。
耿先生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因为如果她儿子如果没有死,就很可能被带到蜀国,甚至从蜀国带到了吐蕃。虽然带走她儿子的商人说已经死了,可是她总感觉没有。
王婉容再次瞪高继冲。高继冲也注意到了耿先生的情绪,有些后悔。
耿先生很快恢复过来:“我也听说过。山药,魔芋,兰蕉蜀人都能做成豆腐或者粉条,或者饼。”
吴夏也道:“南汉与大理蛮人也有很多吃食的法子,不过那是
第六十一章 石皇岭
赵挺虽然解释过了,不过这并不是重点。
施睿静说的是国家战略需要降低一些标准,从而快速发展的问题。不然以现有的标准,发展慢,而且把人累得要死。
远远地能够听见太后镇蒙学的读书声。通往大连的铁路穿过这里,跨过河床的铁路桥上已经铺好轨道了。不过距离通车还有几个月时间。铁路的修建对环境的破坏很小,不过直道就绕远了。
离开保护区之后,牧场上一直沿着平缓的山坡延伸到山里。田地都在沟谷地段,在直道和牧场的下面。
高继冲带着众人都下马,石皇岭,是石重贵埋葬的地方。不过埋的是火化后的骨灰。按照石重贵的遗嘱,不起坟墓,因为他认为愧对父老。石重贵的骨灰埋在这个山头是一定的,但到底埋在什么地方,只有他的几个亲信知道。
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现在整个山头都成为了保护区。为了纪念,整个土丘上都只有一株树,一株红松。树不大,但是上面挂满了白色的绸带。一个牧羊人在树下敬香,牛羊散落在山坡上,十分安谧。
路边有一块石龟驮着的石碑,只有这个是按照皇家的礼制建造,非常庞大,上面没有字。不过在石龟的基座正面有冯道撰写的铭文。那里也有很多人敬香,围着白色,黄色的经幡。
“敬个香吧。”
因为要到太后镇,所以女卫提前准备了香烛。其实不仅是石碑和树下插着烧完的香烛。直道的路边都是。没有什么固定的仪式,大家都在向这位皇者表达敬意。
这是一个失败的皇者,但是却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王者。真实的历史中。他挺着瘦骨嶙峋的傲骨不肯低头,最后穷困而死。在这一世,他有机会在最后的一年多里拼死搏杀,保留了作为一个皇者的尊严。几十万汉民因为他不再是奴隶,在这些人的心中总算有了挺起脊梁的一天。
一行人上完香,默默地行礼。
“也许这就是人最好的归宿。”高继冲看着茂密的山林下面掩映着的小镇。
一条小径穿过山林,几个老百姓背着满背篓的山货在往镇上走。
高继冲看了施睿静一眼道:“人总是要死的。人死了,多少权势也没用。重要的是老百姓记得他,不骂他。重要的是子孙延续。子孙后代能够过得更加好,整个民族变得更加强盛。”
施睿静默默地看着土丘。
“你啊,小小年纪,说这么老成的话。像个小老头似的。”王婉容嗔怪道。
敬梁道:“一个皇者的好坏。自在人心。石皇也值得了。多少皇陵被毁,尊敬的有,咒骂的恐怕更加多。王爷说得对,权势放在历史中确实不算什么。”
下山的路上大家都没有说话。
石皇岭和太后镇是最近人们叫出来的,这里原本只是一个村子,黑甲军的伤残军人和石重贵的一些侍从陪着李太后到了这里后,这里才变得有了生气。
对面的山坡上,一个车站正在修建。一条通向山下的直道要比这边好得多。看得出来铺上的水泥路面。而这边只是一个路基而已。而通向山下的道路就只是石板路。无法行车。只能骡马行走和不行。
李太后正和两个媳妇在菜地里忙活。完完全全是一副乡村老太太的样子,两位贵妃也是如此。这些年她们在辽地也是
第六十二章 这是要浴火重生
冯道亲自给蒙学的孩子们启蒙。还是一年级的,不知道这些孩子是有多大的福气。
冯道已经知道渤海郡的教科书与外面完全不同,太多东西不懂,但是现在也不过是两个年级和扫盲班、夜校而已。扫盲班因为这些孩子们其实是识字的,所以是速成班,有简化后的普及教材。夜校就偏向专业知识了。
冯道年纪大了,跟不上年轻人的思维和求知欲,所以只在一年级教识字而已。
这一大帮人过来,还是渤海王手下最高的决策层,冯道就知道一定是出事了。李太后说了一会儿话,就到厨房给大家做饭去了。
施睿静苦笑道:“我们真有福气,能吃上太后亲自做的饭。我在家要吃上我家夫人的饭也吃不上。”
施睿静、王昭这些人家里都是有奴仆的,他们的家属还保留着以前的习惯。主人家是很少做事,反而是年青一代到了学校,才学会了生活技能。除了那些老的家人以外,现在要找奴仆是找不到了,因为年轻人接收的教育是一样的,你的自力更生。就是家生子现在也很少愿意在主家了,因为高继冲在不断提高这些年轻人地位和待遇。
高继冲把赖在客厅里的石瑜给赶出去:“去做自己的事情,我们这些人都不用人侍候。从小自己动手惯了。”
高继冲和王婉容是自己动手惯了,敬梁和吴夏因为经历的原因。也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但是施睿静可不是,不过他因为见得多了,反而很羡慕。这不见到王婉容给众人倒茶。李太后为大家准备午饭而感叹了吗。
“可以了,老施,你都能享受儿子媳妇侍候了,我们还不知道要等多少年呢。”吴夏哈哈笑道。
高继冲笑道:“各位先生,我也算小辈,不还是经常做东西给你们吃。”
吴夏哈哈笑了:“君臣有别,王爷做东西给我们吃。那是我们去蹭的。哪有儿子女儿做东西给自己吃好啊。哪怕再难吃,心里也舒服。”
施睿静也笑了:“这倒是。”
冯道看着他们随意地开着玩笑,能够感受到君臣之间的区别和尊重。但是有不乏洒脱。微笑着点头道:“王爷这次过来一定有事,是不是朝廷里出事了。”
高继冲拱手道:“太师料事如神。”
冯道知道这只是可以,只是微笑着不说话。
敬梁就把李彬过来的事情择重点说了一下。
众人的心情都变得沉重。
“史大人,杨大人虽然用政严苛。但是这是乱世。乱世用重典,大汉才能在短短的几年之内稳住阵脚,平息了内乱,把辽人逼出了河北。百姓得以修养声息。好不容易有了一点起色,可是皇上要对两位动手,甚至太后也默许了。”
高继冲道:“两位大人都是忠臣,要叛乱,或者另立新君并不是很难得事情。可以说是易如反掌。但是没有,甚至皇上要除掉两位大人恐怕都不会反抗。杨大人甚至几次请辞。都不是贪恋权位的人。”
冯道叹了口气:“如今叛乱已平,南平,吴越,楚国相继称臣,你父亲南平王甚至放弃了节度使的权利,采用了统一于朝廷的郡县制。皇上嘉庆节,各王都到京师祝寿。皇上以为这天下大定了,兔死狗烹,大汉又重蹈前朝覆辙。后梁敬翔与李振,后唐郭崇韬都是如此。”
敬梁和吴夏的脸色都很沉痛,敬翔是敬梁的父亲,吴夏的老师高郁其实是同样的结局。
高继冲道:“皇上把权势看得太重了。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全天下人的天下。国家和百姓的治理,要靠大家才行。”
&
第六十三章 丛林争夺战
旅顺,独自守在高继冲的办公室处理各项事务的王朴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他认为郭威绝对会待在邺都不回朝。并认为很可能在月初,也就是郭允明一回朝刘承祐就要动手。因为山东以及淮北大部已经掌握在刘承祐手中。郭威虽然势大,可是南有唐,北有辽。郭威会被夹在中间,不得不做出选择。至少刘承祐认为郭威胜算不大。如果这样计算,时间已经不足七天了,内乱很可能在十一月初发生。
这份情报算是第一份从旅顺传到大连的电报。王朴写得很简短,不到三十个字。
大连这边成功接收到,并把一系列数字通过四角号码翻译出来。
高继冲命令终止与登州的商贸活动,但保留与青州的商路畅通。东海舰队全部返航,由闵平江坐镇蓬莱县,准备配合郭威对登州形成军事压力。如果能够顺势灭掉登州水军,就直接灭掉。必要时可以登陆登州,牟平县、文登县两县即使不占领,也要扶持亲渤海的官员。因为文登县位于山东半岛的顶端,夺取文登县,可以控制整个东海。而牟平县则紧靠着蓬莱县,也是与旅顺通商最重要的口岸。
吴夏和敬梁赶回了旅顺,在旅顺组成临时的指挥部,准备在开封事变之后及时应对。
施睿静坐镇总理府,韩柔留在大连暂时不要回复州,与廉洪如一起辅佐施睿静处理内政事宜。
大连和旅顺之间,随时保持电报的联系。
高继冲在大连等到了白氏和李辰带着军事学院的部分学员。准备前往千山。
因为渤海师和游骑兵师不断用利刀割辽军的肉,辽军主力已经退回了广州和沈州,而任各部族的牧民自己在辽河平原游荡。渤海师也好。游骑兵师也好,对牧民并没有驱逐,渤海郡辖区也正常地和牧民做起了生意。
问题就在于渤海师在山区持续向北推进,现在已经到了小辽河的支流鱼鹰河流域,这已经很接近沈州了。保州方向也到了沸水河。在这个方向有一条从沈州到保州,高丽的通道。沿着河谷地带,现在成为了女真人。契丹人和渤海师三军的斥候的混战之地。
这是真正的丛林战和山地战,虽然渤海师还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逐渐适应了渤海师打法的女真人和契丹人开始对渤海师的战士有了实质性的威胁。
因为女真人和契丹人都调集了熟悉山林的老猎人参加作战。
在复杂环境下。现金的武器优势并没有那么大。丛林作战经验,望远镜,窃听设备,夜战能力成为了关键。
渤海师有武器装备先进。战士们又有着绝对要把战友和装备抢回来的命令。所以有些战斗打得异常惨烈。
现在战争取决定性作用的。反而不是作战,而是一个个的村镇建设,以及村镇防护能力,医疗保障能力。宓乐和聂红都抽调到了这片被称为老顶子的山区,在千山和来远县的筑路民夫也陆续抽调过来。
要知道这是冬季,老顶子山东南还好,但是北麓全部积雪皑皑。渤海师的给养保障比女真人和契丹人要好一些,但是对给养的依赖也要高很多。
因为战斗打得极为惨烈。死伤在百人以上了,所以高继冲决定带人增援。军事学院也要在这场战斗中总结经验教训。
“我们需要有一种电池,电报确实非常好用,但是我们不能用蒸汽机带发电机,这不现实。以前炼丹家偷偷在怀里藏着的,
第六十四章 鱼鹰河战事
冬天,虽然寒冷,可是千山北麓,正是天干物燥的时候。大量的枯死的树木和树枝从山林里拖出来。除了老百姓自用以外,大量的木材运到村镇,或者烧成木炭,制作成型的木料,也有粉碎压缩,发酵之后用作种植香菇木耳这些食用菌。有些直接扔回森林,成为肥料,不管怎样森林中可燃物在减少。
鱼鹰河两岸,到处都是燃烧过后的树桩,一些村庄被烧成了残垣断壁。不过南侧,森林大火波及的范围不广,有很明显的隔离带吧大火与森林隔开了。很多人在砍伐烧死了枯树,一点也没有躲避。
大雪洋洋洒洒,可是依然没能阻止大火在北岸的山头蔓延。
雪是黑色的,一些被上升气流卷上天空的燃烧的树枝掉落下来,如果森林没有经过这些管理,这些火星很容易点燃森林。北岸的那些山林就是这样被点燃的。可是到了南岸却不行。
不停地有枪声响起,能够看见河那边匍匐在地上的战士们跃起,然后很快趴在还冒着火苗的树桩后面,泥水四溅。有些战士跑过去的灰烬被翻动之后,火苗再次升起来。
一小队士兵踏着浮桥快速跑回来。
河这边也有战士趴在雪中在掩护民夫。
军营和民夫们居住的营房在山谷的森林之中,战士们拒绝了高继冲要翻过山脊到河边看一看的要求。
跑回来的战士身上已经被泥水湿透了,寒冷得冬天会很快结成冰,这是李锦让他的团以连排为单位出击的原因。
“太冷了,这给了我们渡河的出击的机会,契丹人能够在雪地里作战的士兵不多,女真人更加少。我们才获得了优势。这场火是契丹人放的。他们需要开阔地带集中弓箭手和冲锋的空间,没想到害了他们自己。”
李锦放下放下望远镜:“我们集中了一个团的兵力打了这次突袭战。不过他们学乖了,还是打成了相持战。”
“战果如何”
“这一仗打下来。契丹人大概只能退了。女真人少,他们偷袭我们的时候多,不会主动和我们作战。”李锦退下来。
“王爷,您还是不要露面,契丹人之所以打不出大的战果,是因为我们的兵力分散,他们看不出哪里是重点。如果他们知道王爷在这里,会集中兵力来一次突击。十分危险。”
他身边的一个参谋笑道:“我们不会打阻击,因为牺牲太大,都是放进来慢慢磨。”
退回来的一个排有好几个都负伤了。一个上去的学员排长吐了一口嘴巴里的灰泥。
见到高继冲就敬礼道:“这帮兔崽子也学乖了。居然学会了在雪地上伪装,几个兄弟在近战中吃了点小亏。只是这衣服结冰了,我们只能先回来。那边又是泥,又是水的。子弹带不好用了,要是能够用弹夹的枪出来就好了,子弹携带就更加多了。总比弓弩强。弓弩夜晚比较好用。白天不行。”
几个战士身上都是刀伤,有一个战士是扶着回来的,捂着腹部,应该是长矛的贯穿伤。伤员都经过了包扎。他们冻得嘴唇打哆嗦,但是精神还好。
一个参谋道:”要是衣服能防水就好了。”
高继冲一边走一遍看耿先生:“能不能再纺织的纱线上做些文章,能够防水。”
耿先生想了想道:“应该有办法。”
“也不要第一层就防水,但是一定要在第二层不让水透进去。只要战士们能够保持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