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榕
不过这件事王朴确实办得很好。婚姻大事,主要还是要看当事人,这种政治联姻原本就是高继冲不同意的,何况这仅是一次试探。对于高凤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侮辱,她怎么会答应
“这件事先不管他,告诉任何想提亲的人,婚姻的事,要看双方当事人,如果向我姑姑提亲,那就必须听姑姑的。在渤海郡,还没有谁比我姑姑辈分大。就算是有长辈在,那也要听姑姑的。”
王朴笑了。答道:“我会派人去办。”
王婉容给大家到了奶茶,高继冲推给了王朴。王朴是起身道谢了才坐下喝的。
这是一个刚刚改装完了的一个老宅院,加了火炕和火墙,中间还有一个装了排烟筒的炉子。炉子上热着奶茶。
屋子里很温暖,白氏,耿先生,赵挺等人都想家人一样围坐火炉边。不过只有赵挺和高继冲、王朴围着桌子喝茶。白氏在帮高继冲缝制一个围脖。耿先生慵懒地靠着窗前看书。
王婉容靠着高继冲坐
第七十章 海洋战略
“应该能够参加这次对登州的作战。”赵挺答道。
不过他十分不解:“王爷,我们一定要拿下登州吗,拿下来恐怕也很难治理。”
“至少要建设我军控制的军港,并沟通商路,这是最起码的。”高继冲喝了一口奶茶。这种奶茶只是温一下而已,马奶是发酵过后的,酸甜,不过更加容易吸收,没有使用茶叶,而是里面加了麦片和糖。这都是这一年本地产的。
王朴道:“王爷,牟平和文登还是需要控制在我方进行必要的治理,如果我们动手快,应该能够在动乱平息之前稳定局势。恕我直言,您对渤海九县的要求太高了,这没有错。但是如果说因为这样放弃对牟平和文登,只取得几个军港,并非上策。这两个县刚开始的标准可以放低一点。王爷,鲁地,文风之盛,仅次于江南。皆我族人,难道还比渤海还难治理”
“不错,不过在山东,需要谨慎,我不愿背上谋逆的名声。这两个县必须拿下来,是因为我们需要大汉百姓的支持,移民置边,没有人不行。这需要掌握好尺度。”
王朴笑了:“王爷所思长远。”
王朴和赵挺其实都对大汉还是有一定的归属感,和吴夏、敬梁、施睿静、闵平江等人不同。吴夏他们是要开疆扩土,协助高继冲称帝的。这是他们的理想。倒是叶天与李辰等人是抱着民族兴旺的理想,他们是军人,但是比任何人更加希望和平。
叶天和李辰等人执掌军事学院之后,这种思想已经扩散到了海军和陆军。闵平江在这一仗过后,也会到军事学院,把两只舰队交给年轻人,因为现在舰队的装备和战法,他的经验已经落后了。他更加愿意到军事学院教一批专管后勤的学员。
所以实际上王朴和赵挺与军方这些年轻人的思想更加靠近一点。
“封锁海域之后,高丽该如何处理”高继冲继续问。
这个王朴给高继冲的感觉已经超出了预期,以前他只是一个管自己行程的秘书,这几个月让他执掌后方,居然发掘出了以前没有预料到的才能。不愧是状元啊,就算是以前学的知识有些落后,但是他的学习能力,思维的适应能力,视野的开阔,确实不是寻常人能够比的。至少比赵挺这个探花要强。
“王爷。海域也是国土,渤海郡五十多万人,至少有三分食物是海产供应的。肉食占了九成。毕竟我们的畜牧业还不成气候。陆地,王爷用铁路与直道把各地串起来,海上就是航线与商路。这需要继续扩大我们的造船能力,牟平和文登可以做到这一点。能够为我们提供足够的造船木料。另外我们最好把捕捞船队独立出来,成立海洋司,专门管理海域。把高丽沿海的岛屿全部拿掉,高丽什么时候拿。就只是看时机了。而这其中耽罗国是东端必须拿下的。而堵住高丽的后路,就是拿掉高丽江华王府,那也是一个道路,我们要拿。高丽挡不住。”
“耽罗国太远,怎么想到要拿这个地方。”高继冲微笑道。
“王爷,您能想到拿牟平和文登,为什么不能拿耽罗。如果王爷真有什么失误。那就是东布洲不该丢。”
王婉容笑着插了一句话:“东布洲不是丢不丢的问题,而是保不住的问题。”
&n
第七十一章 内乱事起
开封,刘承佑动手了,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有预谋。因为刘承佑的诏书仅仅是比消息传回来完了一天而已。
而吕岩竟然还没有赶到开封,李彬遇到了截杀,吕岩出手相救,结果两个人都在路上耽误了。截杀的是契丹人,但是消息是从登州传过去的。辽国相信太后派人到渤海郡,一定是问如何平息内乱。内乱大家都盼着呢,这不是搅局吗所以他们就直接派人截杀。
荆襄来人就更加有趣,因为马希萼认为机不再失时不再来,留其子马光赞守朗州,再次发全境兵力直下长沙,并自称顺天王。
可怜郭威仍然认为刘承佑即便动手,也不过是囚禁杨、史两人,给点就教训就算了。居然在这个时候提请以南平王高保融为正,宁江军节度使王殷、武卫大将军郭荣为副,率武卫军、宁江军增援长沙。
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大军过了长江,要撤回来已经来不及了。
刘承佑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大乱一起,他要么兴奋过头,要么已经管不住手下。杨、史两家满门操斩不说,连郭威一家也斩了得一干二净,开封虽然被封锁,依然有人闯了出来。刘承佑到底是如何想的就算郭荣在江南回不来,郭威可就在邺都,距离开封非常近。
慕容彦超已经进京,郭威显然不相信刘承佑真敢杀自己一家,他还在犹豫。
郭威都不相信,郭荣在短时间内肯定也不信。
刘承佑给高继冲的诏书上明确写着,杨、史、郭谋逆叛乱,让高继冲带兵进京平叛。
这样的诏书肯定不会给一个人。
高继冲当然不会进京,也不能离开桓仁县,因为辽军改变了战略集结二十万大军,向空空的辽阳城缓缓而进。同样的攻势也在瀛洲方向,辽军沿着黄河而上。直逼邺都,速度不快,因为这个季节不是辽军能够打仗的季节,他们同样面临后勤问题。
“这二十万人应该是辽军在东丹最后的精锐,他们速度很慢,进攻的意图并不强,因为一旦这只大军被灭,整个东丹就完了。所以这是表达一个姿态而已。我们在辽阳以北的草原给了他们一个礼物,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应该停在那边。”
赵挺赶回了旅顺。东海舰队已经到达了牟平,但是东海舰队能够上岸的陆战队只有三千人。
三千人在灭恶山脉打一个阻击可以,可是在登州攻击肯定不行,这需要一个足够名正言顺的理由。所以情况不明,舰队只能等着。不过登州在芝罘的水师已经投降了,水军指挥使乐逸主动占领了芝罘水寨,驱逐了那里的一个兵马观察使。宣称朝中奸人谋害忠良,郭允明和慕容彦超助纣为虐,简单一点说。就是反了。
这在登州,乃至整个山东都是头一份。
高继冲快速地翻着情报,芝罘水师很小,只有战船两百。楼船一艘,不到三千士兵。他禁不住渤海舰队打是不错,但是敢在这个时候明确表明态度,一下子让一个小指挥使格外显眼。
“什么礼物”高继冲问。
李辰笑道:“我们在那里挖了战壕。战壕之间,埋了很多地雷。二团也配备了足够的手榴弹。这是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战术,如果不是千山火药厂建成。我们可打不起这样的战争。嘿嘿。”李辰非常得意。
千山矿区为了采矿,建了一个大型的火药厂。以前的火
第七十二章 不怕外敌怕内乱
高继冲对进入军队人员的严格要求,其实与道门类似。官员要次之,因为官员缺乏,所以才干和人品满足一样,就够了。而匠师处于两者之间,不过最近严格起来,有向军方靠近的趋势,因为科学的发展过于快了一些,涉及保密的研究所和工厂越来越多。
百姓就再次之。
百姓还好,因为他们的要求本就不高。能够吃穿用不愁,他们就玩命地干活,只为了子孙后代能够在渤海有一个好的未来。
可是有一部分人的进入很难控制。那就是士兵和官员的家属。这个时代与后世不同,那些家族子弟的背后都有非常多的附属人员,他们有奴仆,奴仆的身后还有家属甚至附属家族。
这些人员最难办的地方就在于,就算明知道其中有问题,也不好明着处理。毕竟他们没有什么大恶,不过就是私心重,嘴巴大,容易被人收买。就算是带有目的而来,也不至于马上就有危害。可是这些人的流入速度太快,最后很可能让吕岩和白氏的监察力不从心。
吴夏和施睿静不是不知道其中有问题,但是渤海郡与其他地方不同。其他地方的朝廷至管道州县。而渤海郡管到了乡镇,而且乡镇和村寨是治理的重点,连高继冲也是每天都在村寨走。所以对于政府的管理职能要细的多,需要官员也要多很多。
而这些家族子弟,打不到参军的标准,当一个地方小官,至少文化程度是够的。所以大批的家族子弟进入了地方政府。
如果不是地方实行军管,一些司级官员都在基层扫盲和教育。整个地方会很快与大汉的其他地方没有区别,沦为家族的禁脔。
问题就在于军队还好,强调铁一般的纪律,那些司级官员也不过是经过了短期培训而已。也不过就是带来了一些亲民的新思想而已。比如男女平等,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等基本的观念。而且比如男女平等,如果不是高继冲和王婉容每天都在下面跑,男人会把自己的架子放下来
旧观念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祛除,也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抹掉,这不现实。
而自从渤海郡接过了石重贵正面对抗辽军的任务,且大小战斗无一战败的时候。渤海王的名声就大了起来。不要说两大舰队有多厉害,海洋,北地的人们本来就不了解。两大舰队把渤海和东海全部拿走又怎么样对人们没有多大的实际利益冲突。所以人们只是把渤海王当成神仙之流进行传说而已。实际上并不在意。
可是当渤海师和骑兵师打得辽军没脾气的时候。各种密探就接踵而来。
而渤海郡因为扩张太快,政府现在就像到处是眼的筛子一样,迟钝不说,兜不住不说,甚至有见利忘义的人主动贴上去。
高继冲已经再次提高了人员准入标准,并让吕岩和白氏控制进口关,让施睿静严查官员的风纪,并逐步制定官员考核制度。
施睿静已经提出反对意见了:怎么查,人手严重缺乏。你只能在教育和考核上下功夫。有问题的官员不提拔。甚至降职罢了。而施睿静在吕岩看来本身就有问题。太多官员是他任用的,他也主动考上家族,并扶持家族。他对总理府的实际控制能力已经超过吴夏了。
偌大的渤海郡,现在每天进入军队和官、匠的人员已经不足五十人。这些人。高继冲都要亲自看一遍,才批准他们进入。
有疑问的也只是让白氏找人去查一查而已。
&nb
第七十三章 沈河战役(一)
冬天的辽河平原,就连河流也只剩下河流中央的水还在流淌。
想在冻原刨出坑,栽上树,很不容易。只是这些树木能活多少恐怕半成都不会有。可是现在占满了已经荒废了农田上。
表面上看,为了种这些树,才挖了一些壕沟。但是辽军已经不是第一次遇见壕沟了。
壕沟的作用,对种树来说是培土,对于灌溉来说是水渠,对于村庄和城镇是护城河。可是壕沟对于步兵来说没用,步兵们背上沙袋,甚至扛上草袋,一个冲锋就能填起来。它只对骑兵有用,因为有了这一道道壕沟以及后面故意弄得坑洼不平的路面,骑兵绝对跑不起来,跑不起来的骑兵其实连步兵都不如。
而渤海师会利用这些壕沟进行层层阻击,他们就像地老鼠一样子壕沟里乱窜,弩箭和枪弹收割辽军士兵的生命,等你冲到壕沟前的时候,他们已经退到另一条壕沟里面去了。
这些树木是新栽的,沟是新挖的,一排排,如士兵一样林立,暗藏杀机。
辽军不敢一开始就用骑兵,因为在壕沟前面,还有一个个的陷马坑。
刀盾手在巨盾的防护下缓缓推进,但是枪声不断,第一条阻击线已经接上火了。五百米的距离,要是骑兵跑起来,时间会很短。
“挖,使劲挖,挖不成壕沟,挖陷马坑也行。”一个军官已经红了眼了。加上这些百姓,他也只有不到一万人,可是对面有十万人。
防线在两条河流和巨大的河荡中间不宽的旱地上。这里也是唯一能够挡住辽军的地方。但是这里长达两公里。构筑这防线花了很长时间。只是为了身后已经成林的林区不被破坏,哪里有村庄和农田。虽然人已经撤了,只留下了民兵。在哪里防御更加有利。但是巨大的人数差距,辽军以现在稳扎稳打的办法,就看突进多少里路的问题了。
收住这道防线,敌人最大的杀伤。然后快速撤退,这是既定的战术。
只是这个天气让他在辽军出现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完成防御措施。
一队队战士从纵向的壕沟里面飞快增援前线。这是李锦要尽力延缓辽军填完陷马坑区的速度。这个时间真的不多,因为辽军后面的弓箭手已经上来了,一旦到了他们的射程范围,就会箭如雨下。
渤海师的战士身上可没有铠甲。
在这个时候,没有谁在爱惜子弹了,平时很少出现了密集的枪声以及升起的硝烟让这个军官心惊肉跳。
而在河床上,辽军可不会那么死心眼地硬创阵地。他们在准备渡河。
一些战士趴在地上埋地雷。但是这些地雷需要点燃引线才能爆炸。所以引线被装在竹筒里,并被埋在泥土中。以免被马蹄踩踏。
放辽军进来是肯定的,但是不会就这样不抵抗就放进来,已经上了很多次当的辽军反而会怀疑。
两军交战,时间一长,各方有些什么招数大家都很清楚,就连步枪,开始一听见声音就趴在地上磕头的情形已经看不见了。甚至辽军也在铸造几个人抬着的火铳。
只是这些火铳因为采用黑火药,加上铸造问题,打不远。还容易炸膛。辽军在与女真人的一些战斗中就是用火铳,效果不错。他们也没有理由不在这里使用火铳,只是他们也知道没有用,可是提高士气的效果是有的。
因为敌人有的法术。自己也有啊。
“壕沟防不住箭只,你们的时间不多,带着老百姓先撤。”
李锦飞快地跑过来,挥手催促。
那个军官一边使劲挥舞镐头。一遍大哭道:“我没完成任务,要是老乡们
第七十四章 沈河战役(二)
“辽军会在这里和我们死拼”
高继冲放下望远镜直摇头。
“骑兵师现在到了什么地方了。”高继冲问李辰。
李辰道:“已经偷偷转到了鱼鹰河,可以直下广州和沈州。”
“也就是说辰州方向是空虚的。”高继冲皱了眉头。
“是的,不过辽军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我渤海舰队随时能够拿下秦皇岛与山海关,他们的主攻方向又在瀛洲,辰州是安全的。如果可能,我们完全可以吃掉这二十万人。”李辰非常自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