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狩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榕

    冯道难以理解这些人的心态。一个没有威仪的王爷,怎么能维持辽东还是一个整体而没有溃散

    真正静下心来,才发现渤海王和王妃虽然看起来是在玩乐,实际上他们似乎再跟孩子们讲解着什么。仔细听。居然是断断续续地说着桂花的生长形态以及种类。还和孩子们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的。围绕着桂树的人群中。除了两个女卫是大人,还有三位成年人,一位似乎是这么蒙学的校长,一位教育司的官员,还有一位是怀远县的县令。

    这三个人都有些紧张,好像是面临考核一样。

    很快,新婚的廉秋夫妇似乎刚刚在外面办完事,相携回来。这才打断了捡桂花的孩子们的询问和对话。这些孩子们一下子围过去,廉秋夫妇笑着给她们分发糖果。有趣的是高继冲居然也讨要了两枚糖果。和王婉容一起站在一旁一边吃一边看热闹。还不是怂恿小家伙们,一副看戏不怕台高的样子。

    等到孩子们心满意足地散去了,才和廉秋夫妇与三位官员说了几句闲话。

    吴夏过去告知冯道到了,高继冲想这边看过来,笑了,高继冲的笑容非常天真和灿烂,十分温暖人心。

    看到高继冲的笑容,冯道就知道这孩子还




第四十三章 布局与战争
    辽东的情况确实与所有的地方都不同,其根源冯道认为还是在高继冲倡导的“科学”身上。

    科学,也叫百科之学,本身就是把百业同等对待,不管是种地的,还是当官的。甚至对于农业,林业,渔业,工业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所谓的圣王之道。而圣王之道被高继冲叫做哲学,也就是讲述哲理的学问。把其中的神佛和等级观念给祛除掉了。

    “人类不是地球的主宰,所以不能讲什么人类社会。因为人类不过是万物的一种,万物构成了地球环境,人类生活其中,制约于天道。天道循环,它能够相互制约并逐步进化。如果违反了天道,会直接导致生物链的断裂,结果必然是某种优势物种的灭亡。森林进化,生物进化都服从这一规律。”

    高继冲和王婉容再给蒙学的先生们和一些官员讲解农林渔牧工业的关系的时候,首先讲的是生物链。

    他绘制了一个庞大的生物链的图,从最基础的草本植物,灌木,木本植物,藤本植物,寄生植物,它们构成森林环境。而这些植物的根茎叶花甚至花粉养活各种昆虫,鸟类,掘地动物,或者说素食物种。而每一类动物又繁衍出肉食性物种,而为了遏制这些肉食动物过多的繁衍,必然会演化出更为强大的肉食性动物。可是不管怎么样,肉食性动物的多少取决于食物的多少。所以越是强大的肉食性动物,他们的地盘必须足够大。生育期必然足够长,有足够的智慧,如果违反这些。必然会自己把自己饿死。

    越是强大的动物,它的生命系统就越复杂,可是越是复杂的系统越容易出问题。人类也好,猛虎也好,考验他们生存的就是疾病。因为这些强大的动物也是一种饲料,人类内寄生着很多以人体为食物的微生物,人类越多。就意味着它们的食物越多,进化得越快。痘疹,蛊毒等等疾病其实都是微生物在起作用。而遏制这些微生物繁殖了除了人类本身。也要依靠环境和其它物种,也就是说,人类并不是最高的一环,而是环环相扣中的一环。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以前人们讲五行相生相克。多半会落在人类本身。比如《周易》。这不是错的,只是不够全面。我们现在要讲的是大五行相生相克,因为不要以为动物在以植物为食的时候,对植物没有促进作用,它们给植物授粉,把种子带到其他地方繁衍生息,对以植物为食的物种进行遏制等等。也不要以为植物会那些吃它们的动物没有反应,它们会进化出毒素和各种奇怪的味道。我们的医学所利用的就是它们的这种特殊的属性。不要以为我们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我们能吃的东西只是植物们愿意给我们吃的。所以不要把人类驾驭在万物之上,而是要纳入到万物之中。所以我这里讲。农业,也就是我们以前的那种大规模的垦殖模式是极端错误的,农业不光是垦殖,应该农林牧渔狩猎和采集业并存。我们只有尽量利用大自然,而不能破坏大自然。不然中原就是例子,洪涝干旱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大规模的人口灭绝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因为天道要把人类的人口和破坏能力减少到能够承受的地步,天道要给万物一个修生养息的机会。”

    冯道坐在下面,听着讲台上高继冲的演讲,辅助他的是王婉容和一个负责绘制图画的女学生。

    “以前,王妃就在江陵这样讲过学,现在这种讲学方式成了蒙学和扫盲班的一种固定的形式。”

    &nb



第四十四章 战局算计
    冯道已经懂了,很多人把科学当做神仙之学,其实不无道理。

    冯道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辽东的人口准入会那么严苛,辽东的教育制度为什么会放倒如此中的位置。为什么会倡导平等,因为在科学的体系里面,不仅人是平等的,万物都是平等的。

    而要想人们懂得这些道理,不仅进入的人口要进行筛选,同时恐怕如高继冲今天的演讲每天都在进行。

    很多知识是细致入微的,细致到桂花一朵花拥有多少种器官,分别起什么样的作用都要讲到。

    “这不是知识,而是常识。人们常常把精力花在利益和权势上面,学会怎么样欺压人,反而连常识都不懂。这不是文明,而是愚昧。”

    高继冲再次走到桂花树下的时候,叹了口气。

    “那是因为你还小,不懂得利益和权势的诱惑力。科学我想不一定能够代表人心。”

    “人心不过善恶两个字,万物是物竞天择,所以都有恶的一面,可是人类不同,人类有传承和历史,传承和历史教会了人类种族繁衍的规律,善是维持繁衍和进化的原则。老子不修史,但是一定读史。”

    高继冲道:“可是如果我们研究植物等等其它物种,也会发现,其实动物和植物也有一个进化史。我们在海边上发现的垂丝柳和从沙漠里送过来的垂丝柳不管是从形态还是从结构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如此,我们还在石炭里面的发现了一万年前的植物和昆虫的化石。它们与现在也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物种被淘汰,有些物种进化了。这也是一个历史。人类发展史知识生物发展史的一部分。读史能够明白有些天道是不能违背的,而这种天道会抑制人性中的恶。也就是所谓的善。人不同于野兽,最大的原因就是,人的善能够抑制恶,人能够遵从天道。而野兽不能,野兽受控于天道。”

    冯道明白遵从和受控的区别,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

    “小王爷。这些道理是那位先生教的”

    冯道还是问了一句。

    “没有哪位先生教,我的书房里有很多史书,我和姐姐每天都读。后来我们创立了科学,开始研究生物发展史。历史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成立一个生物研究所,专门修生物进化史。”高继冲笑道。

    冯道无语了。

    从羊头山到旅顺,冯道是坐的火车。因为太快和很好的保密性。他只是在车上睡了一觉就到了旅顺。所以在冯道的记忆中,只有旅顺而没有羊头山。

    从旅顺到大连是坐船,还是一种奇异的战舰,同样,他也是在船舱里和吴夏他们闲聊,不久就到了大连。

    冯道以为旅顺和大连应该非常近。

    只是到了大连,前往土城,才是坐的马车。土城到大连的直道修建的很好。已经全部是水泥路面,这层路面不厚。可是这个时代可没有载重的汽车。高继冲也不准备发展汽车。所以道路的使用寿命还算可以。道路平整,没有坑坑洼洼,没有艰难险阻,又是沿着海岸保护区的外延修建,所以十分顺畅。

    马车在直道上面走非常快。不同的是冯道能够观赏路边的风景。

    不过从土城回到大连的时候,是骑着马,沿着保护区和牧场往回走的。

    吴夏带着大队人马快马赶回大连,冯道和高继冲,吕岩,敬梁等人则慢慢悠悠地走在后面。

    “我



第四十五章 传国玉玺
    “辽河流域最多约四十万人。显州和乾州之战后,原住民只有二十万左右,还有十万人是跟随晋王从从辽西和平州来的,战损达到了十万人左右。可是消耗的粮食是巨大的,现在晋王的辖区有很大一部分粮食还是我们通过贸易得来的。现在水稻快要收割了。辽军很可能会在收获季节发起攻势,晋王只能在这个时候死扛辽军,这就是辽河平原我们不能拿下来的原因。而在任何时候,辽军想要翻过我们的千山防线,都要遭受巨大的损失。”

    “水稻收割后,这几十万人必须要转移。方向只有一个,就是高丽平壤地区,那是渤海故地,我们拿下来,高丽王也不敢说什么。这样我们在千山方向顶着,高丽军比辽军要差很多,高丽水军基本上已经完了,海上的渔业和贸易基本断绝,经济能力差太多。”

    这是敬梁和赵挺给出的建议。

    冯道问:“这有何困难”

    “困难也是有的,高丽的地形,利于晋王的军队的地方不多,只有西海岸不多的平原地区,而征服这一地区,只有彻底征服了山地和森林才真正的征服,不然会一直处于战乱之中。我军虽然善于打山地和丛林,可是我们的人数太少。不过高丽王犯了一个错误,为了稳定高丽,他把善于打山地战的女真和渤海故民调到了三韩,而把不善于山地作战的三韩故民调到了平壤地区。这一部分人虽然多,但是不顶事。”

    “利弊总是相辅相成。丛林战和山地特别倚重武器和装备,而我们的弓弩以及装备制造能力不是高丽能力比的。高丽所有的平原都靠近海,我们的海军占据绝对的优势。所以我们能够随时支援晋军,而高丽军所有的粮道都在我军的威胁之下。这样使我利于不败之地。除非高丽有能力同时击败晋王的军队和我军。山地战只需要时间,只要时间足够,我们有信心击败任何山地的敌人。”

    敬梁和赵挺解释完之后。高继冲才笑道:“老太师,事情恐怕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一些。晋王并不是没有继承人,他们有了一个合法的继承人石重睿,我相信老太师是很清楚的。如果转战平壤。晋王一系是支持的。我这里也答应我军不过鸭绿江。”

    “不可,那是渤海故地。”王朴和赵普同时反对道。

    高继冲摇头道:“晋王一系是晋王用鲜血拼出来,现在在辽阳的都是忠臣。如果石重睿可以辅佐。那不妨让他们自成一军。”

    冯道皱了皱眉头。高继冲这帮君臣肯定有做戏的成分在里面,不过他们是大大方方说出来,证明他们早有此打算。

    辽河,辽国的生命线。要守住。不是不行,而是需要用血的代价。而能征惯战的石重贵一亡,还守得住吗守不住,到平壤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这是阳谋,恐怕高继冲这些人想的就是辽阳千山一代的铜铁矿吧。

    苏州城,夯土的城墙没有修复,城里,只有不多的居民和蒙学。实际上的城市已经转到了大连港以及大连港道苏州的路上。而哪里是没有城墙。似乎旅顺也没有城墙。

    李谷曾经说渤海王认为城墙没有用,这句话被认为是笑话。没想到这里的城市真的没有城墙。旅顺大多是木头房子。而大连。很多都是水泥房子。烧制水泥,南平王和李谷正在修建直道的时候运用,不过这种水泥极端消耗木材,或者需要大量的石炭。现在山东境内开采了很多石炭矿,因为朝廷并不重视这种矿产,所以大部分在世家和富商手中。

    其中大量的石炭通过商船运到了辽东。

    随着石炭在冶炼铜铁中的运用,朝廷已经有人要把石炭矿业收为官办。所以用过贸易得来的石炭价格一定会上涨很多。

    而不管是铜铁,还是水泥,辽东的用量都非常大。

    &n



第四十六章 战略转移
    高继冲把玉玺还给了冯道笑道:“我也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它现在缺陷太多了。”

    “晋王见过这玉玺没有”高继冲问石重睿。

    “晋王没有见过。”冯道道。

    下面的石重睿却道:“皇兄是见过的。”

    冯道回答的是石重贵以前没有见过,而石重睿应该是说他给石重贵见过了。

    高继冲一笑:“晋王怎么说”

    石重睿全身都在颤抖,又惊又惧:“皇兄说一国的气运不会因为一个玉玺而改变。”

    高继冲笑得很开心:“晋王果然大气。不过这倒是证明了你躲在民间是真的。”

    石重睿道:“我是否是真的,太师一定知道。”

    冯道只是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高继冲笑道:“晋王可是让冯太师尽早到辽阳。”

    石重睿尴尬地道:“皇兄没有这么说,皇兄病重,已经不能开口说话了。辽阳群臣请太师过去主持大局。”

    随从的两个文臣都前出下拜:“往太师前往辽阳,以免数十万子民生灵涂炭。”

    高继冲笑道:“太师当然是要辽阳的,不过这玉玺还请太师想好要怎么做。”

    “小王爷认为该如何做”冯道笑道。

    “这一定是要归于中原的。”吴夏进言道。

    敬梁也拱手道:“太师,下官认为也应该如此。”

    冯道默然,看了看身边的高继冲。发现他显然百姓其用意。张昭愣了一下,然后苦笑了一下,显然大家都认为这是必然的事情。

    大家都没有说归于大汉。而是说归于中原。也就是说中原的内乱是大家都认可的事情。而开封的危机恐怕已经迫在眉睫了。

    ——————————

    冯道去了辽阳。很快,石重贵去世的消息就传过来,只是选择秘不发丧。在冯道的主持下,石重睿继任为晋王,不过是向大汉正式上表奏请封号。消息早早地用密报的形式传回了郭威和开封,可是冯道的奏章却在路上慢腾腾地走。

    十月来了,北方到了秋收季节。而西北的草场已经枯黄。牧人开始大规模向东南走。

    辽河平原全力抢收。

    渤海舰队突袭平州,山海关五千守军一夜之间变成了尸体。敬梁的实际把握得很好,就在辽军准备发起进攻之前来了一计狠的。由于通讯系统。后勤系统和决策系统的落后,辽军的反射弧太长。渤海舰队占领山海关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天,然后就在辽军重兵赶来之前撤出了。不过辽军的秋季攻势因此而推迟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

    而黑甲军在前线抗住了辽军的前几轮攻势,之后。辽军的指挥系统就出现了断层。

    而与此同时。卫建带着一只近五万人的军队在东海舰队的支援下轻松渡过鸭绿江,直下定州。而东海舰队在西海道登陆的袭扰让高丽王王昭不敢增兵平壤。好在冯道并没有继续东进,因为他需要进行内部的整合。

    黑甲军是肯定不会过鸭绿江了,高继冲已经派人到黑甲军担任骑兵指挥官,这是黑甲军以不到八千人扛过两万多辽军骑兵主力的攻击,还能保持接近六千人,并把辽军拖在辽河以西的根本原因。当然,这么一点人要顶住辽军大规模进军是不可能的。渤海舰队的拖延时间不会维持太久。黑甲军注定会缩回到千山一线。

    石重睿虽然继任了晋王,但是实际上各系人马并不听他的。而是听冯道和卫建的。或者说,隐然听从高继冲的指挥。

    秋收一完,大批老百姓就沿着辽阳到保州的直道向定州转移。雪球越滚越大,实际的过境人数达到了三十万人,这还不包括留在了辽东的接近十万人。这是这个时代的通




第四十七章 挖壕沟也是战争
    黑甲军需要撤离到了平郭县,才能够得到渤海海军的支援,重新修整后,在沈水和辽河之间给辽军造成麻烦,阻止辽军有能力进攻千山县和建安县。
1...6162636465...2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