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榕
说完,周训就笑着迎上前:“登州刺史周训见过王爷王妃。”
他身后的文武官员都一起行礼。
高继冲抬了抬手:“第一次见面,这个礼我受了。下一次无须客气。”
众官都起身。
 
第八十三章 算计,还是算计
乐史用什么办法说服乐逸,没人知道。
但是现在乐逸的态度非常有趣。
码头上的人群只有很短时间的狂热,因为列队进城的军队给了他们很大的压迫感。不同于以往的军队,整齐,沉默,坚定。根本没有停留在登州的意思,他们背着厚厚的背包直接穿城而过,没有人知道他们要去什么地方。
随后而来的是骑着马的渤海王和王妃,没有王霸之气,而只有一种仙气。因为他们的笑容和善,会让人感到你是被尊重的。不仅是官员,任何人都是如此。
这和周训等官员,甚至是渤海王和王妃身后的官员都有着强烈的对比。
高继冲没有办法阻止这些老百姓的跪拜,他只能尽量平等和尊重地看待每一个人。
真正见到高继冲的人不多,后面的人根本看不清,但是听着人讲述,跟着人跪拜。
“那是仙童仙女,是来普度普度众生的。”不知道是谁第一个这么说,但是说的人多了,高继冲不可能听不到。
高继冲只能苦笑。严格来说,高继冲确实有普度众生的意愿,因为未来的那个战士,是人民子弟兵,为了的就是人民。曾经被称为“菩萨兵”。高继冲的十多年都受着这样的教育,训练,并为之而战斗。不管别人是不是认为这只是伟光正,是被别人利用的炮灰等等。他是切切实实地这样做,把它奉为一生的行为准则。
高继冲对周训正色道:“老百姓所求甚少,给予我们的却甚多。我很清楚我不是什么仙童仙女,我现在只是学生。后面的各位先生都是我的老师。”
周训有些不自在,不是高继冲看不起他,而是高继冲对所有人都是同样的眼光,乞丐或者刺史,没有区别。他没有赶到重视。心里难免不舒服。
“王爷谦虚了。王爷,您是否要率军进京”周训问道。渤海王的军队太吓人了,他需要知道军队的动向。
“不会,郭公在京师我想会一鼓而下,我们如何行动要看镇宁军如何动向。都是大汉的军队,何必苦苦相残。”高继冲微笑道。
身后的敬梁道:“不过我军既然到了登州,听说登州有好几处悍匪为祸乡民。王爷的意思是保境安民还是第一要务。”
高继冲点头笑道:“我立志为国捍卫疆土,内战非我所愿,果真如此,我就不用北上了。”
“王爷是否要东征晋王和高丽。在下愿使前驱。”乐逸在马上拱手,眼睛里看似一片赤诚,但是不免有些狡黠。
高继冲微微一笑,回头看了冯道一眼。
“乐将军何出此言。”冯道捋着胡子问。
“老太师,王爷在辽东,距离高丽还远,高丽北部苦寒,山峦险阻,隋唐两朝东征均不成。今王爷水军强盛。登州与高丽水路不远。高丽,取三韩新罗之地,高丽必亡。一战可定。”乐逸胸有成竹。
高继冲叹了口气道:“乐将军有心了,不过暂时恐怕不行。这要当今圣上。国内不宁,群敌环视,要取高丽,就不是那么容易。”
周训迟疑了一下:“王爷以为朝中能否度过这场大劫”
高继冲道:“那要看太后的意思。”
众人都沉默不语。
高继冲问:“秦王那边情形如何”
周训得到:“辽军沿河西进。已下泰州、定州和深州。好在此次辽军也有后勤问题。秦王率领大军到了沧州,势必要拖住辽军。南平王也没有回师,武卫军已经到了长沙府。与南唐、楚军、蛮军的联军对峙。楚王马希广
第八十四章 满城的探子
“渤海王真是仙人吗”
几个蒙面人在小巷中飞快逃窜。原本他们不会被暴露的,可是突然传来的巨大的声音以及潮水一样传来的流言让他们心神尽夺。他们在不经意之中露出了身上的武器,所以被同为暗装的人盯上了。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进城的那些士兵不知道为什么也听到了消息,以六七个人一组,飞快包围过来,房屋院子根本挡不住他们。
刚开始他们的爆发力和在房屋建腾挪技巧还是占有一定优势。可是很快就知道他们逃不掉了,因为当他们开始喘气的时候,这些士兵一点事都没有。
“你能确定这只是普通士兵”
几个人已经顾不了那么多,只能拼尽全力向城外逃。
“他们每个人穿的都差不多。我怎么知道他们是不是普通士兵。”
他们搞错了一件事,开始用房屋和院落做掩护是对的。但是现在为了追求速度,他们直接在大街上飞奔。这原本没错,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渤海师的战士使用的是枪。
趴在房顶上的几个战士扣动了扳机。因为事情紧急,所以没有来得及装消音器,超过六百米射程的步枪的枪声非常大。装上消音器后射程会缩短,但是也超过了现在三四百米的距离。
巨大的枪声连续爆响。
子弹巨大的动能完全击穿了这些蒙面人的软甲,因为有软甲阻挡,几个人直接被掀翻在地。他们的身上血花溅射出来,露出一个大洞。这也是为什么渤海师的士兵不穿任何盔甲的原因,没有盔甲阻挡,可能只是一个枪眼。挡一下,基本就没救了。
街道上,大多数人都出城还没有回来。可谓万人空巷。只要他们逃出城,混在人群中,他们才算是安全。
六个蒙面人,散落在铺了一层薄薄积雪的街道上。其中四个只剩下了抽搐,很快不动了。还有两个发出痛苦的嘶吼声,
其中一个腿部奇怪地扭到一边,还在地上爬。另外一个坐在地上,手捂着腹部,惊恐地看着迅速跑过来的穿着平民服装的人。
“别杀我。”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用。他们被脚踩住,刀光一闪。然后那些人就继续搜查过去了。
这场追杀惊动的不只是渤海王的人。其它别有用心的人都惊动了。登州城几乎瞬间鸡飞狗跳,枪声从四处传来。
地上的雪很快被染红,融化。慢慢结冰。这里没有辽河流域寒冷,但是也是会结冰的。
不久,登州的衙役才赶过来。
“还没死,不过也没救了。”一个衙役看着那个腹部被开了一个洞,脖子上的血快流干了,但是腿部还在颤抖的蒙面人叹了口气。解开了他身上的金丝甲,一刀插在胸膛上。那个人终于不动了。
“脖子上有金丝护体。身上有金丝甲。”衙役从他腰间接下一个金色的腰牌。
“皇家的人官阶不低,可惜连渤海王的士兵都打不过。算了,也算是做点好事。”那个衙役拔出腰刀,被那个人整理了一下衣服。
“老木。你说渤海王真是仙人吗”
“是不是仙人不知道,哪里会有那么多仙人难道那么多投奔渤海王的人都是神仙但是见过渤海王的人都说,渤海王与其它的王爷不同,他不喜欢官爷。喜欢百姓。今天也是让大家都回家,因为这鬼天气也是挺冷的。”那个就被叫做老木的衙役笑着说。
“怎么现在也没人回城”
“几十艘仙舟,上面有定星盘和龙魂。下来的都是天兵天将,每一个都杀气腾腾。好几千人呢。”
“南城门的兄弟说渤海王的前锋已经出城了,不在城内驻扎。你说渤海王会在城里住吗”
“会吧,人挺多的,王爷还有卫队,城外还有水军。”
刺史府,不
第八十五章 君心莫测
吕岩冷冷地道:“这事关王爷的安危,我也好,军方也好,不会手软。”
说完笑了:“乐逸是吧,我知道你很有上进心,但是挑拨还是算了,我只负责王爷的安全,其他事情我一概不问,也没有权利问,那是总理府的事情。”
吕岩指了指吴夏和他身边的几个官员。
乐逸神色略一尴尬,很快挺起了腰身。
“王爷,近臣乱政的事情,当今皇上就是例子。我知道王爷尚小,没有立法度,但是凡是没有了法度,出事是迟早的事情。”
高继冲笑道:“谢谢乐将军,不过法度,并不能代替事情的正确与错误。对于城里的密探扫一扫,还是有必要的。这不仅是我的安全,我们的这些官员,也是要下到百姓中去了解情况,他们带的护卫人少,更加容易受到袭击。登州政事,皇上并没有下令夺走各位的官职,所以我自然不能代其职。但是我总算也是一个王爷,自然要走访民间,了解民间疾苦,清除匪患。所以各司其职为好。”
周训心里一松,因为这意味着登州还在自己手中。但是看了看手下那些变了脸色的官员,都心里一紧。
渤海王的这个说法,那是履行代天巡视,考核官员的职能。自己手下的这些官员是什么德行,自己还不清楚恐怕没有几个是清白的,就算是清白的,按照渤海王的要求之高,恐怕都落不得什么好。
乐逸还要争辩。
高继冲道:“凡是总有对错,要符合天道。如果法度有违天道,这个法度自然就需要修正,所以法度不是一定的,从殷商到汉唐,法度一直再变。天道不会变,只有我们不懂或者没有发现的地方。而如果我做事。有违天理,我这个王爷的爵位取了也是对的,何况是我还是个小孩。我希望大家明白这一点。凡事有事说事,不需要维护某一个人的所谓声望。”
高继冲转而对右侧的这些自己人笑道:“乐将军肯直言,是对我们的信任。勇于直言是好事,不是坏事。意见大家是要听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王爷英明。”吴夏敬梁等人都拱手道。
“我英明什么,不说这个。大家入座吧,因为城里事多,所以宴会简单一点。什么歌舞就不要了。当然各位要在席间自娱自乐一段,也是可以的。”高继冲呵呵一笑,就宣布宴会开始的。
周训暗暗称奇,因为高继冲的年纪,能够自如掌控局面不是普通人做得到。
————————
最后登陆的是女卫,和吕岩手里的暗卫一起接管了登州城。登州城防兵力被命令呆在军营里,准备接收改编。各衙门有人监视,但是没有干扰他们工作。
城里持续时间很短时间的杀戮消息很快传播开来,毕竟这些暗探相互之间还是有些接触。特别是皇家的侍卫,隐然是暗探的头子。现在全灭不说,连带着其他人被直接一扫而空,大多数有点想法的人不敢动了。但是也不是没有人动。
杀戮在继续,所有的制高点上都有人埋伏。死亡瞬间而至,你没有反抗的时间和余地。一些友好势力纷纷表明身份,声明自己没有恶意。这其中居然有辽国的密使。幸好这些密使出城去看那些光明正大的情报。不然肯定也逃不脱追杀。
这些能够飞檐走壁的护卫们给了老百姓很大的震撼。
其实在这个时代,飞檐走壁真的不算什么。平常老百姓的房子都很小,院墙也不高。那些深宅大院毕竟不多。即便
第八十六章 周训的苦恼
很多世家缩了起来,很多世家现在跟在渤海王的后面建蒙学,为蒙学的学童施舍笔墨纸砚。
渤海王可以施舍,甚至可以免费供应。在渤海郡就是这么干的,因为那里的造纸厂和治墨厂因为设备的改进产量很大,成本也低。对外销售的同时,反哺境内的蒙学,商司和教育司商量一下就行,没有多少的压力。不过就是高级纸张和低级纸张的生产比例问题。
渤海王施舍成本很低,可是世家们施舍就不那么简单,这需要银钱,就算不多也是银钱。因为这施舍出去是有去无回,那些泥腿子没有还你的机会。
躲起来有,咬着牙跟风的有,因为你不跟,谁知道会出什么事
渤海王来了,不有夺走衙门的权利,可是却给泥腿子们撑腰,哪一个世家家里没有一点龌龊事巧取豪夺,欺男霸女,不这样干,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世家。哪家家里不是奴仆成群,丫鬟满院子丫鬟仆人那个不是反了错就乱棍打死,或者发卖给人牙子
以前官府有人,花一点银钱交割就完了。这都是寻常事,官府想管也管不来,所以民不告官不纠。你个小老百姓真告了,世家拿人顶罪,你全家都别想活。
所以在乡间,世家就是天,就是土皇帝,说一不二,要你三更死,不会五更亡。这是现实,大家都知道。
现在渤海王以来,除了第一天到刺史府赴宴,其他的时间都是在蒙学之间走动。而他的手下带着人直奔乡下,善事做得多的世家还好,服软了的世家也能过得去,如果作恶多了的,有仇报仇,有怨抱怨。顷刻之间。只要有人指证,人头落地。护卫也好,留下的少量士兵也好,一个个都是飞檐走壁的高手,就是有看家护院的武师,也挡不住这些人神出鬼没,实在不行,一枪干倒,连证据都不要了。
理由还很简单,民愤就是最大的证据。你负隅顽抗,杀你没商量。
不是没有世家联合起来抵抗,但是哪怕你躲在人群的后面,也挡不住子弹。这些人不是军队,没有拼死抵抗的决定,只有仗着人多势众想多捞一点好处。主事的人一死,自然就鸟兽散了。
其实渤海王的要求也不高,就是第一,你要办学。如果你占有的田地多,手下的农奴多,那么你就办学。另外给农人减租减息就行了,至于减多少。你自己看着办,老百姓高兴,不告你就行。
一股旋风刮过去,光牟平县。就杀了三百多世家的主事人和不孝子弟,好在渤海王的人讲报仇可以,不能伤及无辜。灭人家满门。所以世家虽然战战兢兢,把一些有事的子弟主动送进衙门关起来,实际除了极少数自以为强大的,还都算老师。反而是求着官府是判刑是发配,赶快判吧。判了还能保住一条命,要是被渤海王的人发现,小命难保。
周训这些日子被这些糊涂官司弄得头昏脑涨,甚至有人送钱过来让判自己儿子流放的。
“不就是兴办蒙学和减租减息吗,以前又不是没有颁发过诏书,那个皇上几位不干这个那个新官上任不干这个。这次怎么这么大动静”一个幕僚不以为然。
周训也没有解释。
这能一样吗。以前是求着世家做这些事,世家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想做多少就做多少。自然没多大动静。可是现在别人是拿刀子逼着世家做,你不做,杀你有一万个理由,你做不做
周训感到了压力,还有
第八十七章 读书的士兵
乐史没有参加族兄的登州兵。
他见过了协助乐逸的渤海师的士兵,见到了这个士兵随手看的书籍,一本叫做哲学,一本叫做生物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