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榕
这本哲学书籍实际上只是一些对话和言辞,与论语其实非常相似。有很多是与渤海王和王妃的问答的记载。
哲学,其实是道学和玄学为主,包含了诸子百家学说里面的思想简化后结果。之所以单独拿出来,是因为高继冲认为泛泛而谈没有用处,需要实证,庄子讲述道理的时候运用的都是用尘世百态呢。
比如解释善恶。
高继冲认为万物在最开始并没有善恶,只有本能,求生存的本能。按照万物平等的原则,任何生命都需要摄取食物,来生存和进化,这是本能,没有什么善恶之说。你在吃别人的时候,你也是别人的食物,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观察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就会明白什么是本能。在微观环境下,人体也是由无数微小生命组成的集合体,所以佛家有三千世界,须弥世界之说。
但是任何一个集合体都需要维持一种平衡才能保持稳定,生物的进化就是这个集合体越来越复杂,包含的生命体种类越多,各种微小的循环以及其中包含的法则越多。这样一环套一环,一环一环。人类的身体其实可以算是包含天道比较多的一种生物,但是万物都在需要进化。从个体来说维持平衡,促进这种良性进化就是善。医学中的平衡理论,武学中的强化身体的理论,其实都是从这中间衍生出来。而所有破坏这种平衡的行为都会造成生命个体的崩溃,或者生病,或者死亡。因为他有违天道,所以就是恶。
可是世上并不只有个体,而是一个群体。世界上所有的物种都组成了一个一个的集合体。这叫做社会。所有的这种小集合体其实都是维护整个自然社会平衡的一部分。
所有的生命体都需要生存,同事也相互制约。物种在这个过程中进化,但是不会灭亡,因为一旦某个物种彻底灭亡,那么天道循环就会出现一个缺口。人作为万物之灵,掌握天道最多的一种物种,予取予夺,应当符合天道。贪得无厌,只取不予,只会让天地荒芜。种族灭绝。这就是恶。反之就是善。
大自然是如此,人类社会本身也是如此。尊老爱幼,扶助弱小,让他们的知识得以传承,让后代更加强壮。这是进化必然要走的途径,就是善。一味贪图权势,把个人的利益凌驾在整体利益至上,最后到国家和民族崩溃,任命横遭涂炭。那就是恶。
这本书上都是这样的东西,讲善恶,讲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将生物链与因果报应思想的产生以及之间关系。
也讲生物链中从生存到死亡的事件。认为历史是一个个这样的事件组成。而这个事件从开始到终结,分为一个个阶段,认为周易就是讲述这种阶段的书籍,也叫作阶段论。
每一个阶段都有无数种因数来影响它的发展。万物都会随之产生细微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又会反过来影响事件的发展方向。历史学,就是研究人类发展规律,吸取在这个过程的经验和教训的学问。
这其中。还有辩证论,唯物论等等观点,都包含在天道论的下面。
乐史只看了一部分文章,就被里面奇妙的思想给迷住了。
一个士兵需要懂得这些吗
那个士兵很严肃地告诉他,需要。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在这个世界之中,你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会影响到其他人,其他物种。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却绝对不能做。能不能做需要仔细的观察和体会,你要考虑的不是你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在渤海王的军队里面,群体作战是放在首位,而利用环境给你提供的一切条件,是能不能成为一个好战士的基本要素。你做不到这一点
第八十八章 登州讲学
“豆腐,用卤水点和用石膏点,虽然出来的豆腐差不多,但是其实有很大的不同。卤水成分复杂,凝结的豆腐也较为复杂,所以它们不能很好的凝结在一起。显得很嫩,颜色也不够白,稍微差一点。用石膏点,由于成分单一,凝结后的成分也单一,所以凝结度高,白而瓷实。哪一种好那是看时要好吃,还是要好看好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的老百姓吃饱就行了,好不好吃不在乎,而许多买菜的大娘们恐怕还是要看是否实在和好看。大妈们也不懂什么营养什么的。”
高继冲让膳食院的人演示怎么加工豆子。好奇的是不仅是小孩,更多的是大人。
“可是这正确吗不正确。学校的责任是教正确的东西。各种豆类,加工的原则就是让人如何更好的吸收,变成我们身体所需的养分,这最重要。卤水本身就是混合物,非常好吃,越是成分复杂,越容易被吸收,营养也越丰富。单一的营养成分也许利用率比较高,但是一锅子食物,不是看单个营养成分的利用率,而是整体营养成分的利用率。”
高继冲的新名词非常多,但是下面有很多看过渤海试卷的人还是听得懂,并低声给身边的人讲什么叫做营养,什么叫做成分,什么叫做利用率。
“毫无疑问,在这方面,卤水点要比石膏点有优势。当然也许有人说,卤水点的豆腐太嫩,水太多了。所以实际上,还可以加上一个加压脱水的工序,做成豆腐干。就是这种。现在这两种豆腐做出来的差不多。不过还是有区别,那就是味道的区别,嘴巴叼的人一吃就能吃出来。当然也许大娘们不会注意这一点。小伙伴们,你们要记住这个味道。并懂得去辨别。因为营养好的食物,才能让我们的身体长的更加健壮。”
小孩子们都笑了。
高继冲正色道:“学校要教的,就是正确的知识,防止我们的子孙后代上当。我之所以举这两个例子,就是一个讲营养,一个可以牺牲营养来骗钱,这样干的通常是商人。渤海的商人地位高了一些,但是这是因为商人可以协助产品进行流通,在渤海,也仅仅只有这一点。商人不应该获得比生产者更加高的利益。更加不应该采用这样欺骗的手段。人总要生活,但是不管是商人,还是工匠,还是农人和猎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如果以次充好卖给我们,这就相当于从我们大家身上获取了本来不该得利益。任何这种转嫁行为都是一种罪恶。”
很多人都在想这个问题。而一些商人则脸色苍白。
一些世家的当家人只能苦笑,因为这些日子,渤海王这么不紧不慢地讲述一些食物制作的时候,贯穿的知识可以说新奇。但是很多时候直接奔着商业,或者世家们获取利益的种种手段背后的谋算去的。
这些言论正在慢慢传播开,很多老百姓仿佛一下子被惊醒,再看主人的眼光已经不同了。疑问和戒备心。并带有了明显的反抗心理,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背后是渤海王。
“不说商人的事情了,我们继续讲解豆制品的加工。大大小小的豆类几十种,是我们国家从商周时期就种植和实用。以前只是煮。煮豆燃豆箕的诗大家都会背了吧”
“会。”小孩子们起身答道。
“除了煮豆子,我们老祖先还发明了石磨。战国到西汉,我们把麦子磨成面粉。把水稻去壳等等。当然也可以把豆子磨成粉。把因为煮出来的豆浆也好,用豆粉做出来的食物也好,都容易消化。从淮南王刘安开始做
第八十九章 又闻孙睿永
高继冲言辞当中,其实有很多对皇权,王权,官府职能等的重新解释。虽然很少,但是有。而且每一句都挺致命的。
特别是他说如果王爷违犯的天道,爵位可以夺之。原本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放在这个特殊时期,就有了特别的意义。高继冲虽然没有说人人都可以成王。但是他说人人平等,而不是如封建制度的等级森严。他讲天地,讲孝道,讲传承,讲师道。唯独没有君王放在天地的下面,放在亲人和老师的上面,反而强调社稷为重君为轻。
要不是高继冲,而是其他人,早就被抓起来了。
只是高继冲是借着讲农学,借着综合整理《齐民要术》的名头,在博大,繁复的科学知识的演绎下,暗藏了这种思想。一般人都会被这些详细的科学知识的讲解所迷惑,但是利益攸关的时候,世家官员商人怎么会听不懂当然听得懂。
可是他们不敢动,因为一动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这五天时间,已经有人因为激怒了“信众”而被围攻,虽然只是言语上的,没有身体伤害,可是抗租,拒绝购买一些商贾的货物,一些商户只好把货物的价格调低,甚至赔本销售。粮食,布匹价格猛降。而笔墨纸砚的价格更加是跌得惨不忍睹,因为渤海的这些商品以极低的价格进行倾销。渤海的棉麻以及丝织品的价格也明显低于本地的织布成本,更加厉害的是食用油脂。
原本这个时代因为铁锅太贵,所以都是以烹煮食物为主。可是现在渤海郡的铁锅不贵啊,连带着炒菜慢慢多起来,所以食用油脂也成为了必需品。渤海生产的食用油分为动物油和植物油两种。鱼油不用说了,植物油中有花生油和菜籽油、豆油、茶油等等,有单独的,也有调和后的油脂。都是清亮少有杂质。开玩笑,那些所谓杂质,除了做成香皂以外,还是火药的原材料。商司的人再打压当地的榨油作坊,逼迫他们卖原料,甚至初级油脂到旅顺,由旅顺经过精加工。
这些动作正在比如登州、芝罘、清泉夼、不夜城展开。渤海商司的商船是万吨级海船,船肚子里比一般的商船要能装东西得多。它使用蒸汽机,上面要的船员也少的多。速度快,运输成本很低。虽然只有二十多艘。但是当着二十多艘商船要对登州进行打压的时候,登州的商人和世家瞬间失去了抵抗力。
他们只能被迫成为商司的原材料供应商。
高继冲在登州的讲学,其实都是一些终极或者无关紧要的一些商品的制造和知识。在打击本地商品的同时,宣传自己的新商品,以及新的运用理念。他将豆腐的时候可没有讲豆油的制造工艺,刻意地带过去了。即便是你知道怎样用大豆榨油,油脂的精炼技术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因为那需要特殊的设备以及化学知识。
乐史从芝罘赶到登州,只听了一天的讲学,就下意思地知道。这中间可不是那么简单。
因为渤海王只讲了现在登州人能够做的东西。凡属做不到的,都推到了王妃和耿先生的身上。而偏偏王妃和耿先生只是在旁边听,或者做一些辅助的图版什么的,没有讲述更加深的东西。
也是。你指望渤海王能够将多少高深知识他在不到九岁啊,你再问,你们连九岁的孩子学习的知识都不懂,就不要好高骛远了。老老实实听吧,至少渤海王把自己懂得的道理讲了出来,而这些道理是今后学习高深科学知识的基础。很谦虚。很有道理对不对。
可是这哪一步不是算计
乐史也在大殿之中,他坐在靠门的一角。
听着渤海王
第九十章 孔仁玉与萧思温
高继冲的讲学,避开了圣王之道,看起来都是讲一些实用之术。这倒也符合对渤海王一贯的传闻。
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儒家有实质性冲突,要说真有什么冲突,只不过是高继冲在一个讲解造纸术的时候,认为汉武帝用董仲舒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就在这个时候,儒家大量的典籍在问世。所以论语不过是董仲舒等人根据孔子弟子在教学时引用的孔子话,参杂自己的理解,编撰而成。是一代代弟子积累而来,并非孔子所著,甚至其中很可能也不是孔子的原话,是武帝时期儒家根据需要修订后的思想。
而孔子最大的成就不是现在宣扬的这些思想,而是他是一个教育家,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提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读孔子首先要读的是《史记》里的《孔子世家》,从里面就知道,孔子的思想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甚至直到晚年也没有成形,因为他晚年才开始读周易,韦编三绝。可是即便是周易《十翼》也不是孔子所做,它也是武帝时期逐渐整理而成。因为连司马迁也只是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高继冲说孔子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传承与发扬,让听讲的匠师们不要把技艺藏起来,你只有传授给孩子们,他们才能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发扬光大。否则,如墨子当年的一些机关术,现在都难以复原了,那又有什么用
这段话夹在在讲说造纸术的形成历史当中,高继冲的观点是,由于武帝时期,儒家兴起,也带着教育兴起,汉朝人口飞速增长。从始皇帝时期三千多万猛增到六千多万。用竹简进行教育已经太困难,所以衍生除了造纸术,不过初期纸张书写不好,直到东汉蔡伦才在继承前人的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成功了实用造纸术。所以他造的纸张也叫蔡侯纸,既然叫蔡侯纸,那么久还有其它纸张。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这段话很快在儒生中产生了影响。因为高继冲大部分时间讲的都是道家和墨家的学说,很少提及儒学。有这么一段,自然就开始流传。
儒生们松了一口气,认为渤海王不是反对儒家,而是凡事以教育为基础。做的就是孔圣人的事情。并认为道墨之流自神其术,敝帚自珍的做法是不对的。山东鲁地市什么地方是孔子的故地,也是儒生最多的地方。
这当然对缓和与儒家的关系有一定的帮助。
“王爷,需要联系一下去孔府一趟我们有人看到文宣公,曲阜县令孔仁玉带着其子孔宜住在登州,不过在听了您的一次讲学后,就返回了曲阜。因为是微服而来,所以等我们查清楚的时候,人已经走了。但是孔宜已经连续两天在老家人的陪同下过来听讲。”
登州地方太大。暗卫和一些官员都撒出去了,商司忙着四个口岸的布局和建设,所以对人员的盘查能力迅速下降。
吕岩对这种情况不满意,但是也没有什么办法。
他甚至不敢让高继冲住在城里。而是直接住在了神舟号上。因为登州港,也有老百姓叫做蓬莱港,建设司、规划司和商司的人已经到了,一船船的水泥运了过来。建设司的匠师们也到了。他们准备在登州城外扩建原来的码头、货场、造船厂以及商业区。
登州的四个口岸几乎是同时进行建设,除了商
第九十一章 登州攻略
高继冲还是远远地看了萧思温和吕不古一眼。
两个人都穿着汉人服饰,吕不古还牵着一个一岁来一点的小孩子,应该刚刚学会走路。这是两个人的二女儿。
萧思温和吕不古把已经六岁大的大女儿萧胡辇留在了南京,他不敢真的把妻女全部带走,不然他就是第二个跑到汉地的“人皇王”。两个人身边只有一个老家人和一个侍女,都是汉人模样。
不过萧思温和吕不古只是来看了一下热闹,然后就带着人游山玩水去了。
是真的游山玩水,因为近些日子很多道观的后山都开放了,山贼都被剿灭,山民也得到了必要的安置。所以安全了很多。再说安不安全,萧思温和吕不古似乎也不太在乎。盯着他们的人说,这两口子武艺都不错,带的人也算是高手。
人家没有见高继冲的意思,就代表至少萧思温没有想与渤海缓和关系的意思。高继冲也没有,辽国,就算他们有心向汉人之心,抗辽、或者吞并辽国都是一定要做的,这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只是一个方法问题。所以高继冲只是命令暗卫进行监视,让他们在登州玩耍。
登州,派出去的干部也好,部队也好,都把在登州视为一次行动。军队和干部都是一扫而过,没有半点停留。所以如果只是在登州,萧思温能看到的,恐怕还没有直接在辽东战场耶律看到的多。
正因为只是一次军事和政治的行动,参加的人不会因为利益需要平衡而忍让,没有人能够感到他们对罪恶和善良的判断。一次杀过去,几乎彻底改变了社会人群的结构。
四个港口和口岸的建设才是这些干部的工作重点。至于军队,正在总结经验,视情况看是否需要再扫一边。
这有些像运动,但是这个运动不是在自己的境内。高继冲是准备以这四个口岸为基础,以军事横扫可以抵御教育。经济的绊脚石,然后从这两方面缓缓渗透。
如果开封事定以后,能够让他管辖登州,就可以对官府衙门改革。如果不行,那么四个口岸高继冲是无论如何要保住的,要不给面子就翻脸。而这四个口岸,就是吸引原材料和人才的基地。
“对于蒙学,多投入一点没关系。相对于民心和人才,免费给每个孩子每天一餐的粮食和奶制品,免费为他们提供蒙学课本和笔墨纸张不算什么。登州、芝罘、清泉夼、不夜城四个口岸的蒙学条件可以参照大连。其他地方就请海蟾道长代为布施。”
刘海蟾已经把整个登州的道观里的道长聚拢在了一起。由他们代理渤海为孩子们捐赠的物资。
对于这些道观来说,这是一场功德。他们都是坐地户,和地方百姓关系都不错,这次也是响应渤海王的主要的势力。所以在高继冲还无法对地方进行执政的情况下,有他们代办是最好的办法。而暗卫和商司的人可以监督和协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