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狩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榕

    郭威对冯道非常客气,经常亲自到府上拜访,因为冯道年纪大了,也特许他可以不上朝晋见。

    “小家伙上奏说银行最好有朝廷来办,且不宜拿税赋来偿还借贷,太师以为如何”

    郭威接到了郭荣和李谷等人的奏报,对于银行的意见都是负面的。而赵匡胤借江南银行的银子,大兴刀兵,铸造火炮火铳的事情,已经引起了郭威的警惕。

    冯道道:“成也商,恐怕败也商。银行事物,懂得的人不多,孙睿永算是第一人。渤海王应该有所研究,渤海传来的消息,银行为总理府下设机构。控制钱币的铸造和发行极为严格,限制非常多。银行涉及一国之力,如果交到商人手中,恐怕乱象自生。不过,怎么做还是要看银行掌握在谁的手中。”

    郭威点头道:“太师言之有理。您看让孙睿永进京筹办银行事物如何”

    冯道笑道:“但凭皇上做主。”

    孙睿永是一个人才,就像冯道说的,看怎么用。但是无论怎么用,都不能落到天高皇帝远的藩镇节度使手中。

    五月,高继冲回到了旅顺。

    因为一直身体很好的王婉容病了,她出现了很明显的先天性心脏病症状。

    一直以来。白氏对王婉容和高继冲的训练都是以温养为主,活动量有,但是都没有如士兵们那样挑战极限。所以王婉容的身体条件应该不算差,也很少出现不舒服的症状。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到达耽罗后,应该是对某种特有植物的花粉过敏,之后就出现了心脏受损的现象。不过还在并不是太严重。静修时,高继冲感到的王婉容心跳的杂音也在离开耽罗后消失。

    王婉容为了验证自己担心的身体毛病,做过一次超负荷的运动。结果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现象。

    两个人的脸色都白了,心脏病,特别是这种先天性的,有器质性不足的疾病。在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什么彻底治愈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白氏教给他们的强身健体,控制情绪再加上食疗温养的法子。

    高继冲自从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就开始减少处理政事的时间,因为只要他处理政事。王婉容是一定要在身边的帮忙的。对王婉容的照顾也多了起来。

    倒是王婉容自己把心放下了。

    “看来我再霸占你是不行了,我年纪比你大,再过几年给你生个孩子就很满足了。”

    先天性心脏病生育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不过白氏说按照王婉容现在的情况。主要得当,活个七八十岁没问题。但




第一百三十三章 导引与太极
    从耽罗回来,高继冲和王婉容就去了千山的无量观。

    大安寺和无量观是最早建于梁,唐太宗征高丽,到过这里,因为需要道佛制衡,所以两个地方都去过。但是之后,道家往朝廷里走,佛家往老百姓中走,多以无量观成为静修之所,名声不显。而大安寺却香火鼎盛。

    再后来佛教就占据了主要的位置,新罗也好,高丽也好,甚至日本都大举兴佛。

    唐朝灭亡,朝廷更替频繁,道家经过了阵痛期,开始往向老百姓中走。但是这个时代的道家根本就没有避世之说,最早的道德经里面讲的就是治世的道理,甚至包括了军事谋略。庄子所著南华经虽然貌似出世,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入世。汉末五斗米教到现在的正一教的经典太平经,更加是讲如何治理国家。

    陈抟和吕岩甚至谭紫霄等人,确实对自身修炼十分看重,但是当要他们“治天下”的时候,也没有拒绝而是尽心尽力。刘海蟾曾经当过宰相,而火药另一个推广人郭无为开始是直接找郭威想做事情,现在更加是刘崇的宰相。

    这就是道家与佛家最大的不同,他们不讲什么世外桃源,他们的世外桃源就是这个天下。也正因为如此,道教经常和朝廷的关系纠缠不清,朝廷对它是又爱又恨,千方百计利用的同时又千方百计打压。

    道家和墨家的民本思想一定是不容于皇权,大唐之后,也对道教进行了神话,并把老子尊为太上老君,弄成一个最高神,并试图与最高的皇权结合。可惜形式总是无法与教义相融。当道士。你总要去读道德经南华经和太平经吧里面强烈的对皇权的蔑视和对民权的尊重,无论你怎么掩饰也掩饰不住。

    三教合一,儒教和佛教一个因为维护皇权,一个讲避世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只有道家进退维谷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又经过了几百年。道家还是选择了避世,并单纯地走向了个人的修行。

    不过这是后来的事情了。

    高继冲到了辽东,大安寺的大部分僧人撤到了晋国,交出了所有的田产和寺庙所属的山林,只留下了很少的僧人守着寺庙的香火。而无量观更加彻底,道人们直接下山,要么当了医生,要么当了教师,要么干脆到了林场当管理员。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修行。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不是县令吴峰阻止,无量观也会被拆掉,在山下建蒙学了。

    总之,无量观除了老得快走不动的清云道长在侍弄道观后面的几亩田地,偶尔有客人来往以外,基本没有什么人。

    无量观也成了类似于旅店的性质,高凤和高月等人所在的调查组就住在这里,千山。山高林密,因为是佛道两家管辖。动植物保护得都很好。农业学院的调查组在这里已经四五个月的时间了,而且这个时间还会延长,单从高凤他们的调查来看,已经从草木延伸到了苔藓和各种菌类。

    整个山区,其实都是林业司和渤海师的管辖,所以高继冲和王婉容带着人搬到这里。倒也不妨碍工作。不过两个人更加希望的是能够和家人在一起,感受更加多的亲情。

    为了减少政务的压力,敬梁、王朴、赵挺、吕岩和白氏以及部分女卫和暗卫都搬了过来。

    高继冲也不再给学院和研究所加压,以前他嫌弃研究所的进度太慢,不断给他们指出研究方向。增加研究项目。但是现在明白人力总有穷尽的时候,总不能把这些人分成几瓣用,最后只能是把人给逼死。前期形成的庞大的车轮已经成型,太多的需求也会形成惯性推动科学的发展,高继冲推不推,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渤海的科技发展已经超出很多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 于心何忍
    高月是调查组最小的小公主,被所有人宠爱,不过长时间野外调查,她没有一点娇气,因为就算是大家都照顾她,很多危险也是没有办法照顾到的。也因为是在野外调查,所以她们都穿着带有伪装色的军服。高月的军服是特制的,看起来就是很萌的军装小萝莉。

    “刚才是打拳吗,软绵绵的,有什么用”

    导引也是软绵绵的,不过更像体操和瑜伽术,而不是拳法。而太极拳是拳法。在导引术之外,提高了体能上的训练。强度要比导引高。对王婉容更加合适一点。当然对初学的小孩子更加合适,能够替代导引术。

    “用来小孩子打基础用的,想学吗”陈抟现在很喜欢和小孩子们在一起。他比冯道整整大十岁,已经八十了。这在这个时代是标准的长寿之星。不过他保养得很好,看起来不过五十多岁的样子。

    陈抟,后世被称为道家老祖,传说紫微斗数和太极图是他所创。其实太极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观念,阴阳互动为太极。至于紫微斗数似乎都没有听说过,陈抟也不是袁天罡他们象数学派的人。他精通的是导引术和医术。吕岩的导引术实际上就是从他那里学来的。只不过吕岩更加精通的是剑术,满是杀伐之气。而陈抟不喜欢打打杀杀,看到这样的事情就厌烦。而这也是陈抟留在渤海的原因,因为在没有那个地方更加重视对小孩子的健康了。

    “我才不学呢,要学也和吕先生学。”高月骄傲地跑去厨房了。

    吕岩十分得意,而陈抟只有苦笑:“这些小孩子都太急功近利了。”

    吕岩教的是搏杀,隐匿之道,对于高月他们来说非常实用。而在陈抟看来。这属于“诡道”。有其用而无其实,基础不打好,今后的潜力有限。

    吕岩笑道:“小孩子从七岁上学,十岁就要走出去面对危险,导引术虽然好,但是太慢了。到了野外保护不了自己,也是枉然。”

    陈抟点头道:“也是这个道理,不过从小孩子经脉和心智长成,大约在三岁,三岁还是温养筋骨,到十岁,如果坚持不懈,也算是底子打好了。王爷,三岁到七岁。最好也要想办法教习。”

    高继冲笑道:“我可养不起全部的小孩子。七岁以后,我也只能保证他们有死不掉的营养,想要强壮,也只能看他们的父母的努力。今年大概是渤海郡生育高峰期,登记在册的孕妇就有数万之多。幼儿比儿童还要难养。”

    小学确实免费提供一餐饭和一袋奶制品。这确实只能保证小孩子死不掉,其它的只能父母承担。就这样,因为有大量的移民安置没有完成,总理府的压力也非常大。

    吕岩对这个要比陈抟清楚:“图南先生。就是中原,小孩子也不过是能够保证不死。王爷现在一个人做了天下父母的事情,不容易了。总不能全天下的小孩子都要王爷养。”

    陈抟笑道:“王爷对老百姓好,老百姓有田地,还能去工厂做工,去野外狩猎和采集,过几年。总还是养得起这些孩子。当天师道五斗米入教,王爷,让老百姓出一点粮食,小孩子就能够入学,早打基础早好。小孩子年纪小的时候也不用教那么多。玩耍保持天性就好。导引与玩耍差别不大,三岁的小孩子不会有问题。”

    “您的意思是在蒙学之前,再加一个幼儿园”王婉容笑着问

    “如此正好。”



第一百三十四章 民生
    王婉容的先天不足其实与他的父母有关,王婉容出生的时候,王保义已经五十多岁,而她的母亲也有差不了多少。王婉容出生后不久,她的母亲就去世了。王婉容还是不足月就生下来的,如果不是这个穿越过来的灵魂,根本活不下来。

    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人口出生质量的问题,过早生育已经又医学院提出来,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向后推延了两年,到了至少十六岁。实际上可能还会稍微晚一些。

    但是对于之后,历朝历代可是没有什么规定,为了增加人口,朝廷的意思是只要你能生,能养活就不加限制。曾经有的朝代十四岁婚配,二十岁还不结婚,会有朝廷强行择人配之,不然父母得吃官司。

    所以从来没有这样的规定。但是事实上,老年人生育的子女问题非常多。王婉容就是一个受害者。

    陈抟现在又要从小孩子三岁教育起,虽然只是把小孩子集中起来,在玩耍的同时教一些导引术,但是总归是要增加家庭的负担,因为这就意味着政府要对这些孩子的营养水平,锻炼程度加以关注。一个家庭如果不加注意,被政府或者学校指责,那就是一定的事情。

    王婉容要求在医学院和卫生所增加一些宣传优生优育的内容,并要求进行一些人口素质与生育年龄的调查。医学院和卫生司倒是没有怀疑,认为只是因为教育带家庭带来的压力而采取的措施。

    但是王府的人很快就意识到,这可能是王婉容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而要对过于晚进行生育进行一些限制。

    没有人敢说年纪太大就不能生育,但是适当的宣传,要让子女有一个好身体,这总是没有错的。生育还是要看家庭和夫妇俩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王府的人如果算上办公室和护卫、情报人员,人数也不算少。不过这些人都有非常严格的纪律。知道王婉容的病情的人也被限制在了很小的范围类。除了几个主官,就是少数几个女卫。

    东海舰队的有些人可能会有所猜疑,不过时间一长,也就过去了。

    唯一有些变化的就是王爷和王妃的态度,以前一直是往前催促。现在反而会劝一些事情不要太着急,更加重视研究人员的锻炼和身体状况。医学院和体育局因此受益匪浅,连经费也增加了很多。

    这样做也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让本来对这些机构的清洗而变得紧绷的气氛缓和下来。王爷对叛徒也许很严厉,但是对自己人那是好得没边了。这种向心力一下子就强化了很多。

    时间很快就到了六月,渤海郡迎来了第一个真正的丰收年。经过两年的开垦,农田面积扩大了好几倍。因为堆肥和沼气池的运用,土地的肥力有了一定的保证。再加上政府也好,农学院,军队也好,都在全力帮助这些农庄。渤海郡第一次粮食能够自给自足。

    这导致进口的粮食价格大跌,进口数量锐减。

    大量的粮食积压在登州,导致登州粮食过剩,这些粮食开始往罗州和耽罗走。又冲击了高丽和日本的粮食价格。

    围绕渤海的粮食价格波动,很神奇地没有影响到中原,中原地区依然粮食缺乏。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粮食不掌握在老百姓手中。而掌握在世家和商人手中。他们有足够的资本来囤积粮食,控制市场,粮价的涨跌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基本上不关老百姓什么事。粮食价格经过商人、世家再经过千万里路程到老百姓那里的时候,这种波动已经不算波动了。该饿肚子的时候你还得饿肚子。

    这一年。渤海有多的粮食酿酒,除了成人喝的酒以外,学生们还有了果汁喝。价格都不贵。因为早年种植的果



第一百三十六章 需求
    高继冲因为经常到学校来,小孩子在学校太调皮,衣服弄脏弄破也很正常,所以经常会有孩子们在这家成衣店缝补衣服。

    学校的教育是请人帮忙是要有酬谢的,没有钱,也想想办法自己给一定报酬。所以小家伙们经常会送给老太太一家自己弄到小猎物和家里做的食物。实在没有,高继冲也会代付一些酬劳。所以就和老太太熟了。

    老太太也知道经常和小孩子们混在一起的这对奇怪的夫妇就是渤海王和王妃,开始还有些诚惶诚恐,不过慢慢地就只习惯了。

    老太太身边的三个女子,其中两个在来千山之前,是在大户人家当丫鬟。一个长得不错,是在服侍小姐。一个就是一个烧火丫头。他们的大哥考入了军事学院,暗卫的人就想办法把他两个妹妹救了出来,反正不会是赎的,而是直接偷出来的。结果导致这两个丫头现在一心读书识字,还和学生们一起跑步锻炼,努力习武。梦想进入军事学院。见到高继冲身边的女卫,那是热情的不得了。不过在女卫们看来,恐怕只能是一个梦想了,实现的可能性不太大。不过不管怎么样,能读书,有个好身体,那比什么都好。

    “王爷,给我说说呗,我想当女兵啊。”那个烧火丫头十分活泼,敢说敢缠。

    高继冲噗嗤一声笑了:“我说不管用呢,不过你这么努力,还是有希望。实在不行,去考林学院或者农学院也可以啊,相当工人去考工业学院啊。不一定非要当兵。”

    “可是当兵能飞檐走壁,出去别人会把我们当仙女看。”烧火丫头长得很平常,不过表情还是很萌的。她在家里很受宠,才养成了这样无忧无虑的品性。

    这句话她说了几百遍了,只因为暗卫就救她的时候,是“飞檐走壁”的。

    “王妃姐姐,这个裤子的布料我补不过来呢。”这家九岁的小女儿看来是要承担老太太的梦想了。虽然跟着两个姐姐在扫盲班读书识字,但是家里的缝缝补补的事情却是这丫头做得多。

    渤海郡的布料,因为工艺复杂,一般都是多层结构。所以真弄破了,缝起来非常难。

    王婉容接过来看了一下,就直接走到屋里教小丫头。高继冲自然也跟进去坐在王婉容的身边。

    房屋是新盖的,装有玻璃,是移民安置建房统一的格局。全木质结构。使用森林里间伐出来的木料建成的,面积不大,结构紧凑。屋子后面是两块梯田,栅栏还是新的,不过栅栏外的刺篱笆已经长的一人多高了。老太太带着一个女儿正在邻居的帮忙下插秧。

    山谷里的适于用作农田的地方不算多,都集中在谷底河流的两侧。所以各家都没有用篱笆分开,劳动也都是在一起。毕竟每家每户的人都不多。里面的年轻男女似乎自然就成对在一起说话。烧火丫头的姐姐已经十四五岁了,长得不错,自然有人追求。

    高继冲看着往外感到十分有趣。

    烧火丫头本来和妹妹一起看王婉容缝补,听见高继冲的笑声。也抬头看过去,啐了一口:“不要脸,天天缠着我姐。”
1...8182838485...2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