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巨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塞外流云
顿了顿,他接着道:也正是那一年,马克思为**者同盟起草了纲领——《**宣言。
第一次明确的提出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应该是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无法适应新兴的工业生产力,在工业化已经成为不可更改的潮流下,能改变是只能是资本主义制度。
听的这一番话,易正行赵烈文不由的面面相觑,易知足曾经数次提及让两人关注马克思的《资本论,没想到他连《**宣言也如此熟悉,该不会是想在大清推行**制度吧?要知道**可是欧洲各国的公敌。
对于易知足的心思,两人都有些琢磨不透,不过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易知足对于君主立宪制度并不满意,大清立宪可以说只是一个权宜之策,或者说是过渡,他一直提倡的是从实际国情出发,制定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而不是生搬硬套西洋各国的。
略微沉吟,易正行才道:消灭私有制,这不符合我国国情。
消灭私有制不仅不符合国情,也不符合人类社会的的文明发展,更不利于发展经济。易知足态度十分明确,语气也很肯定,顿了顿,他才斟酌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洲各国将**作为敌人,但我却希望你们能从中寻找到避免或者最大限度减少经济危机的方法。
原来是这个意思,易正行赵烈文都不由的暗松了口气,赵烈文笑道:大掌柜的想法果然是与众不同。
易知足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看着两人道: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我国能有效的避免或是遏制经济危机的发生,就能迅速超越西洋各国,一举奠定世界霸主的地位。
第九百七十三章 提出思路
有效的避免或是遏制经济危机的发生,这谈何容易!自1788年英吉利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不到百年时间,英吉利已经爆发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十一次,深受其害的英吉利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研究经济危机。
真要能有效的避免或是遏制经济危机发生的办法,英吉利也不至于如此频繁的爆发经济危机!说到底,经济危机是由自由竞争经济制度所造成的,根本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法子,除非是改革经济制度。
易正行在回国之后就在父亲易知足的刻意引导下研究经济危机,自然清楚这一点,不过,他也清楚父亲不会无的放矢,联想到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宣言,他隐隐感觉似乎是抓住了一点头绪。
赵烈文可谓是对易知足最为了解,当即就直接追问道:大掌柜可是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什么?是过剩,相对过剩。易知足说着点了一支香烟,转身继续缓步的踱着,为什么会出现相对过剩?就是因为自由竞争,实则在我看来,自由竞争就是无序的竞争。
听到这里,易正行眼睛一亮,父亲的意思,是制定制度,将这种无序的竞争变为有序的竞争?
对!易知足肯定的道:由国家干预经济,也就是否定自由放任的自由竞争经济制度,改为由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控制和引导,加强国家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具体来说,制定相关律法,规定各工业企业各行业的公平经营公平竞争的规章制度,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无序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迟疑了下,易正行才道:元奇在各省的工业布局,是不是就属于宏观调控?
不错。易知足颌首道:元奇在各省府设置的工商业咨询局,引导各省府合理的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交通资源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开办矿场工厂,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宏观调控,但还不够彻底和完善。
顿了顿,他接着道: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和控制经济,不仅体现在对工业方面,还体现在农业和商业方面,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商业方面则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税率来调节和控制。
另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所得税的税率和图稿福利待遇来缩小贫富差距,增加普通人的收入和购买力,这些手段措施,元奇也尝试制定了一些,但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以国家制定法律固定下来才能名正言顺。
易正行一双眼睛越来越亮,他十分清楚,这些举措尽管不能从根子上杜绝经济危机,但无疑能极大的缓解经济危机的危害程度甚至有可能延长经济危机爆发的周期,绝对值得尝试,而且也必然是行之有效!
赵烈文却冷不丁来了一句,这些举措若是能够有效的避免或是遏制经济危机的发生,西洋各国必然会仿效,咱们如何能迅速超越?
不等易知足开口,易正行就道:岂是那么容易仿效的,就说这次的四亿元刺激经济计划,西洋各国有几个能有如此雄厚的实力仿效?英吉利有这个实力,可那些个议员谁会同意如此做?
听的这话,赵烈文不由的一笑,这倒是事实,元奇拿出那么多钱来投资基础建设,朝野上下轰动,元奇上下却是怨声载道,也就是易知足威信高,否则早就闹翻天了,元奇一众大小股东谁个愿意将钱投到周期长收益低的基础建设方面?
易知足看了两人一眼,缓声道:西洋各国奉行的是自由和平等,国家干预经济则是明显有悖与自由和平等,即便西洋各国会仿效,也要等到我国的经济卓见成效之后才会仿效。
况且,这些举措也不是为了应对这次的经济危机,我只是提出一个遏制经济危机的思路,行之可以慢慢完善,执政之后再行尝试,另外,这些举措还需要有相应的货币政策进行配合。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再好的想法也是空中楼阁。
略微沉吟,易正行才道:若是这次经济危机范围广,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对于我国来说,反而是一次难得的赶超西洋各国的机会,除了这个刺激经济计划之外,是否再采取一些相应的举措?
当然。易知足微笑着点了点头,如此好的机会,自然不能轻易浪费。顿了顿,他随口吩咐道:给上海总工会去电,让他们提请增加工资,增加休息时间,规定最低工资,提高医疗福利和退休待遇,让他们先把声势造出来。
上海总工会,工会主席何天佑放下手中的电报,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早就拟好的提请增加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提高工人医疗福利和退休待遇的报告。
他有些琢磨不透易知足的想法,与以往不同,这次提请增加的工资比例高达百分之二十,医疗福利和退休待遇也十分高,别说那些个企业主了,就连他这个工会主席看着这份报告也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他搞不清楚,易知足究竟想做什么?怎么会无缘无故的让他提请增加工人工资和福利待遇等,而且幅度还如此之大,难不成是跟那什么‘五年计划’有关?可仔细想想,两者似乎没什么关系。
尽管心里犹豫,但易知足交代下来的事情,他也不敢不遵从,默然半晌,他才对外吩咐道:来人,将这份报告呈送工商联会。
报告送入工商联会象的泥牛入海,一连数天都没有一点反应,何天佑又是纳闷又是忐忑,有心给易知足发封电报请示,却又有些犹豫,思忖再三,还是决定沉住气不闻不问。
他估摸着,易知足应该在最近就会返回上海,这段时间上海汇集了不少各省的官员议员和富商巨贾,还有各国驻华的公使,对方不可能将他们晾的太久。
第九百七十四章 垫资项目
美利坚驻沪领事馆。
尽管已在京师修建了使馆,但美利坚驻华公使依然长期住在上海,新上任的公使同样是易知足的老朋友老熟人——卫三畏。
身为传教士的卫三畏在元奇成立之初就应易知足之请进入元奇印刷厂,与易知足关系甚为亲密,完全不在伯驾之下,而且他还长期兼任美利坚驻华使团秘书和翻译,曾数次代理美国驻华公使,伯驾回国之后,他可谓是最佳的驻华公使人选。
清国突然抛出的‘五年计划’,美利坚国内极为关注,原本美利坚在清国的铁路市场就占据着不小的份额,如今国内铁路公司股票全面下跌,铁路建设放缓,这种情况下几大铁路公司都迫切希望能够拓展在清国的市场。
不过,清国的铁路市场虽大,竞争却是不小,清国的铁路建设热潮持续了二十多年,在华的英美法三国铁路公司和清国本土的铁路公司在这期间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要想继续拓展市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消息一传开,欧洲各国公使都闻风而动纷纷赶来上海,除了英法之外,还有德意志和意大利,很显然,各国都想拓展或者是挤进清国的铁路市场,毕竟清国的铁路市场潜力实在是太大了,但凡是具备实力的铁路公司都想插进来。
先生——。一个参赞在门口禀报道:易先生回上海了。
备车,去镇南王府。卫三畏边吩咐边站起身来,眼下各国公使都在上海,他必须赶在各国公使之前见到易知足,若是落在后面就麻烦了。
易知足回上海并未隐藏形迹,回府的消息一传开,早就等候在上海的各路人马登时闻风而动,卫三畏赶到镇南王府时,门外已经停了不少的车轿,见这情形他连忙吩咐走侧门,走侧门也是要递帖子的,但肯定比大门的门房要快,毕竟门房的人太多了。
出乎卫三畏意料的是,看到他的马车前来,侧门居然开了,他心里顿时有些发热,很显然易知足预料到他会赶来,所以事先吩咐放行,马车在长乐书房院门外停下,赵烈文缓步迎了上来笑道:我们王爷正在洗浴,还请卫先生稍候片刻。
易知足回府第一时间就见了严世宽,在了解上海的情况之后才去洗澡更衣,走进书屋,见的卫三畏快步了迎出来,他满面笑容的道:贵国在我国的铁路建设项目已有两个,就不担心贪多嚼不烂?
见他如此直接,卫三畏笑道:殿下应该对我国的情况有所了解,如今我国铁路建设有所放缓,好几家实力雄厚的铁路公司都急于来贵国开拓市场。
易知足笑道:我们敞开怀抱欢迎所有愿意前来我国的铁路公司。
听的这话,卫三畏心里一沉,这种情况下,美利坚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与其他国家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两人握手之后,礼让着进屋,落座后,他才试探着道:贵国铁路市场潜力极大,若是不加限制,欧洲的铁路公司可能蜂拥而来。
当然有限制。易知足缓声道:凡是前来我国承建铁路修建项目的,都必须垫资。
垫资?卫三畏心里一惊,铁路修建耗资巨大,动辄数百万上千万甚至是数千万银元,若是全部垫资,怕是没有几家铁路公司有这实力。
易知足听的一笑,铁路公司资金不足,可以找银行借贷,所有修建项目可以签订合同,元奇做担保。
听的这话,卫三畏没吭声,国内的铁路建设资金都有一半是从英吉利借贷的,哪里还能筹措到那么多资金来清国修建铁路?略微沉吟,他才道:能保证有利可图?
那是自然。易知足笑道:无利可图,这合同也签不下来。
即便是保证有利可图,筹集资金怕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清国如此大的计划,欧洲的富余资金只怕都会滚滚东流,卫三畏思虑一阵才道:欧洲的铁路公司只怕会借此机会进行排挤以抢占市场。
易知足缓声道:这方面不用担心,我会酌情考虑,各国情况不一样,我们会区别对待。
听的这话,卫三畏算是彻底放下心来,微笑着道:我马上将殿下的意思转达给国内。
目送卫三畏上了马车,赵烈文才开口道:美利坚本就缺乏资金怕是吸引不了多少资金前来。
美利坚并不缺乏资金,西部的金矿使得美利坚迅速积累起极为可观的财富。易知足轻声道:从1865年开始,美利坚仅是投资于铁路建设的资金就高达二十亿美元,虽说有一半是从英国筹集的,但也足有十亿美元之巨,比我国在铁路建设上的投入还要高。
那些投入铁路建设的资金一时半会能抽调的出来?话到嘴边,赵烈文却是忍住了,转而道:西洋各国垫资修建铁路,会不会从本国运输修建铁路所需的材料?
这要看我国的价格与他们的价格差距有多大,资本逐利,这是本性。易知足说着转身缓步踱向书房,借助这次大规模长时间的经济危机大举进行铁路建设,不仅是为了刺激经济,也是因为可以大幅降低铁路的修建成本,钢铁的价格肯定会大幅下跌。
当然,这对国内的钢铁行业会构成很大的冲击,不过,他并不在意,因为大清的钢铁行业几乎都掌控在元奇手里,之所以要让外国铁路公司垫资承揽铁路修建项目,就是要利用国外的资本来促进本国的工业发展。
竞争?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怎么可能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对手?元奇实质上就是一个庞大垄断组织,其庞大的程度要远远超过当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最不怕的就是自由竞争!
进的书房,林美莲拿着一叠拜帖进来,道:大掌柜——。
易知足径直问道:威妥玛来了没有?来了先请他进来。
第九百七十五章 热火朝天
威妥玛并未在易知足回府之后第一时间赶过来,但却派了驻沪领事麦华佗送来了拜帖,清国的五年计划十分庞大,需要巨额的资金,他相信英吉利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依然能够攫取最大市场份额。
不过,他对此也不敢掉以轻心,元奇本身资本就十分雄厚,最近又独霸德兰士瓦金矿的开采权,可谓是底气十足,而且清国的铁路市场的竞争也不小,美利坚法兰西一直都在积极的争取更大的份额,德意志意大利则是急于挤进来。
如果说之前美利坚是全球最大的铁路市场,那么现在清帝国将毫无疑问的成为全球最大的铁路市场,清国不仅疆域比美利坚要宽广的多,也远比美利坚富裕,而且也更开放,至少在铁路建设方面比美利坚要开放的多,随着五年计划的推出,世界各国实力雄厚的铁路公司必然趋之若鹜,他又岂敢掉以轻心?
闻报麦华佗赶回来禀报易知足点名要见他,威妥玛自然不敢怠慢,连忙乘马车赶往镇南王府,一下车,见的在院门外迎接的易知足,他朗声笑道:殿下好大的手笔,一个五年计划将各国公使都吸引来上海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易知足笑着与之握手道:这说明各国都看好我国的铁路市场。
威妥玛笑道:贵国的铁路市场之大,无人能及,我想没人不看好,也没人敢不重视。
两人寒暄着进屋,落座奉茶之后,易知足才接着之前的话头,市场越大,意味着需要的资金越大,这次的铁路修建项目,我打算进行公开招标,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就是垫资,参与竞标的铁路公司必须全额垫资。
全额垫资?威妥玛暗忖果然是不出他所料,心里不由暗暗欢喜,英吉利不仅资本雄厚,而且金融市场也最成熟,全额垫资的话,英吉利的铁路公司无疑会占据绝对的优势,略微沉吟,他才道:据我所知,贵国有些铁路的运营收益并不令人乐观。
确实有些铁路线路不赚钱,处于亏本状态,易知足点了点头头道:对于营运收益不佳的线路,元奇做担保,这点无须担心。
有元奇做担保自然是不用担心,威妥玛转而问道:贵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拟建的铁路线是哪几条?
我国铁路干线整体规划是四横五纵。第一个五年计划拟建的线路主要在华中华北和东北。易知足缓声道:具体的线路,稍后即会转发给各国使馆,为公正起见,我希望能从有意参与招标的各国铁路公司抽调精干人员,组团进行线路勘测和工程预算。
鉴于各铁路公司人员赶来需要时间,也需要准备,暂定于明年春季开始全面进行线路勘测。
送走威妥玛,赵烈文有些担心的道:大掌柜,明年开春才开始勘测线路,时间上是否来得及?等的线路勘测完,怕是已经爆发经济危机了。
易知足道:惠甫是担心经济危机爆发会影响资金的流入?
难道大掌柜不担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