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巨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塞外流云
易知足却是清楚的知道同治也就是现在的祺祥是死于天花,后世对于同治的死因有三种说法,天花梅毒天花与梅毒并发症。
第二种说法,显然不可信,且不说同治有没有机会出宫逛窑子,即便是染上梅毒,也不至于十九岁就死于梅毒,这年头梅毒虽说是绝症,却也不至于死那么快,梅毒的潜伏期很长,发展到后期至少也需要五六年,同治不至于十三四岁就出宫逛窑子了罢?
如今看来,祺祥染上天花是确证无疑的,至于有没有染上梅毒,导致天花与梅毒并发症就难说了,易知足也没心思去探究,毕竟祺祥还是大清的皇帝,染上梅毒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略微沉吟,他才道:天花的死亡率极高,祺祥又无子嗣,叮嘱奕?一声,须的未雨绸缪,别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这话明摆着是对于祺祥的康复不抱什么希望,赵烈文不由的一愣,皇上风华正茂,不至如此罢?
易知足瞥了他一眼,幽幽的道:天有不测风云。
京师,紫禁城,养心殿。
慈安皇太后眼圈微红的望着龙塌上昏睡的祺祥,从昨日(二十三日)起,病情就开始恶化,人也变的虚弱不堪,令的她忧心不已,自祺祥出痘,她就请了‘痘神娘娘’供奉于养心殿,又在礼部给诸天众圣加封号,令群臣上如意,并亲自去寿皇殿默告祖宗,祈求列祖列宗保佑。
该做的能做的,她都做了,但祺祥的病情却依然是一天天的恶化,她心里又是凄苦又是惶恐,伫足静立了一阵,她才快步出了寝宫,边走边问道:御医何在?
一直在寝宫门外恭候着的御医李竹轩连忙上前跪下,道:微臣叩见皇太后。
皇上病情如何,如实奏来。
重重的叩了个头,李竹轩才闷声道:回禀皇太后,皇上脉息皆弱而无力,腰间肿处,两孔皆流脓,亦流腥水,且根盘甚大,渐流向背,外溃则口甚大,内溃。
慈安皇太后脸色越发的阴沉,打断他话头,沉声问道:哀家只问一句,可有把握?
祺祥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李竹轩哪敢说有把握,只得将头在地面上叩的碰碰作响,慈安心里难受,却也没迁怒他,转而吩咐道:请恭王进宫。
奕?也已得知祺祥病情恶化,听到慈安宣召,不敢有半点耽搁连忙换了朝服匆匆赶进宫来,进的养心殿东暖阁,他依然依照原本的礼仪叩请圣安,礼毕才起身踱到珠帘前跪下,随即听的慈安柔声道:皇叔免礼,赐坐。说着又吩咐道:赏茶。
待的奕?谢恩之后,她才缓声道:皇上的病情自昨日就开始恶化,一众御医束手无策,皇叔可有良策?
奕?不假思索的道:微臣恳请允准西医进宫。
召奕?进宫,慈安心里就已经存了聘请西医入宫的念头,在御医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她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西医,这些年随着天津开埠,随着朝廷与英法关系的大幅改善以及西洋各国陆续在京师建立公使馆,大量的西洋外交官员传教士商贾进驻京师和天津,西医也随之在京津扎根。
京津除了洋人开办的西医院外,还有元奇开办的西医院,京师的陆军医院天津的海军医院,短短不过十余年,西医发展势头迅猛,已然形成与中医分庭抗礼之势。
不过,对于请西医进宫慈安心里还是有些顾虑,西医又是麻醉又是动刀,还不允许旁观,等若是将身家性命都交到对方手里,略微沉吟,她才道:皇叔认为哪家西医更为妥当?
奕?斟酌着道:回皇太后,若论妥当,自然是陆军医院。
慈安有些担忧的道:听闻陆军医院与元奇关系极为密切?
陆军医院的军医都出自元奇创办的广州和上海两所医科学院,而且医院本身也是元奇创建,与元奇的关系何止是密切?在奕?看来,因为这个原因,陆军医院必然会竭尽所能的医治。
不过见的慈安不放心陆军医院,奕?也不强求,易知足来电着他未雨绸缪,提早定下储君人选,显然对祺祥的康复不抱信心,他转而道:英人开办的施医院在京师略有薄名,德贞医生乃是英吉利爱丁堡大学毕业的医学博士,医术精湛。
德贞的名字,慈安也略有耳闻,她迟疑着道:听闻德贞才三十出头?
听的这话,奕?不由的暗自苦笑,解释道:大清西医起步较晚,西医基本都是年轻人,三十多岁已经是医龄最长的一批西医。
慈安现在也是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想法,而且英国医生明显比元奇的医生更让她放心,思忖了一番,她才道:宣召德贞进宫罢。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宣召德贞进宫为皇上诊治?易知足很是有些意外,德贞他认识,对方来华之初就在上海逗留过不短的时间,还应他之邀在上海医科学院授过课,他不由的暗自为对方担心,更担心诊治失败有损西医的声誉。
在元奇的支持下,西医在沿海几个通商口岸和京师发展的十分迅速,严重的威胁到了中医的地位,中医也因此将西医视为大敌,除了用传统的思维和观念去解释宣传西医理论不适合大清之外,还严密的窥视侦查西医有没有在治疗上犯下致命的错误。
一旦抓住把柄,中医就像被医死人的病人家属一样,进行严厉反扑,尽管每年死于中医之手的名人成百上千,但西医一旦医死了一个名人,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祺祥身为大清皇帝,可谓是朝野瞩目,德贞进宫,一旦祺祥驾崩,中医必然会借此机会大肆宣扬,这对西医的声誉将造成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李鸿章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道:宣召西洋医生入宫,应该是太医院束手无策,也足以说明皇上病情危急。
赵烈文却是隐隐猜到对方的心思,斟酌着道:德贞在京师周游于王公勋贵之间,交际甚广,见识亦不凡,应该知道轻重。
但愿吧。易知足轻叹道,尽管担心,他却不愿意出面干涉,元奇的横空出世已经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祺祥也是其中之一,或许因为西医的介入,祺祥得以遇难成祥亦有可能。
京师,紫禁城,养心殿,寝宫。
三十多岁穿着白大褂的德贞缓步走出寝宫,见的奕?以及几人候在门外,他摘下口罩,神情严峻的道:这是由高热引发的严重的脓疱疹,已经发展成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而且感染的范围很大,大量的坏死组织和脓液积存,使得感染难以控制,也导致大量毒素被吸收,病情很严重。
听的翻译,奕?原本凝重的神情又增添了几分阴沉,声音低沉的道:要如何医治?
需要将感染部位切开,清除坏死组织,通畅引流,另外,还需要退热。德贞斟酌着道:如今陛下身体已极为虚弱,病情也很严重,不排除引发败血症之类的并发症,我只能说,我会竭尽所能。说着,他看了一眼奕?身后的几个太医院御医,退热方面,还需要御医配合。
一听对方也没有把握,奕?心情更为沉重,沉吟了下,才道:我去请示皇太后。说着快步前往东暖阁。
慈安倒是十分果断,听的奕?奏报,她不假思索的道:准!
腊月初八,天空阴沉沉的,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洒洒而下不到一个时辰就将诺大的京师银装素裹,养心殿内气氛却是异常沉闷,来来往往的太监宫女尽皆小心翼翼,连脚步声都尽量控制着。
寝宫内,面色灰白的祺祥安静的躺在龙塌上,脸颊已经因为肿胀而严重变形,因为嘴唇两腮已经肿胀溃烂,露出口中黑糜的牙龈,守在榻前的德贞以及几个御医神情都异常沉重。
好半晌,御医李德立才轻叹了一声,转身写了一个药方递于几个御医,当看到药方笺上的‘拟生脉散’四个字,几个御医脸色都格外阴沉。
奕?接过药方笺一眼扫见‘拟生脉散’四字,脸色也变的异常苍白,他很清楚,‘生脉散’这个药方只在患者六脉散微将绝命悬一线时才会冒险一试,但往往也只是尽人事而已,他似乎有些不甘心的看向德贞。
见他看过来,德贞语气沉重的道:我们已经尽力了,陛下体质虚弱,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
嘀铃铃清脆的电话声在夜晚显的格外刺耳,在书房里心不在焉下棋的易知足和赵烈文两人都是一惊,这个时候来电话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易知足下意识的看了一下手表,九点一刻。
赵烈文快步赶过去拿起电话,听了几句,才捂住话筒,语气沉重的道:皇上驾崩了。
西医的介入最终也未能改变祺祥英年早逝的命运!易知足心情也有几分沉重,缓缓将手中的棋子放下,起身过去接过电话,径直问道:储君可定了下来?
奕?的声音听着极为疲惫,贝勒载澍,孚郡王奕譓子。
孚郡王奕譓,道光帝第九子,一个闲散王爷,载澍并非亲生,而是过继为嗣的,要说这个载澍,还是康熙长子——爱新觉罗·胤禔的玄孙奕瞻之子,很明显,立载澍为储君,不论是恭王还是元奇都不会有异议。
易知足沉默一阵,才问道:皇上驾崩是因为天花?
奕?没料到他会关心祺祥的死因,沉吟了下才道:太医院定论,系天花痘疹余毒所致‘走马牙疳’,最后为毒热内陷而龙驭上宾。
第九百八十九章 罕见奇荒
祺祥驾崩,京师里气氛顿时紧张起来,驻扎京师的陆军部队都取消了休假,进入随时待命的状态,广州上海青岛釜山等地电报电话也登时频繁起来。
历来皇权交接都不是小事,虽说大清已经立宪,皇帝已五实权,但慈安皇太后以及奕?肃顺等京师王公勋贵都不敢有丝毫大意,祺祥驾崩,又无子嗣,如果元奇有心覆灭大清,这可谓是难得的机会。
整整一个月时间京师都处于一种内紧外松,高度戒备的状态,元奇方面却是没有丝毫的异动,尽管如此,慈安还是紧锣密鼓的安排新君登基。
1875年,正月二十,年仅五岁的载澍登基,成为大清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光绪。
载澍登基,年号居然也是光绪,易知足对此有些意外,查阅了一下,光绪乃是光辉事业开始的意思,他不由的暗自好笑,这年号寓意倒是不错,让人无可挑剔。
这日晚饭后,易知足照例到后园散步,易正行刻意跟了过来,试探着道:祺祥驾崩,朝廷匆匆拥立新君,倒是在防范元奇一般。
易知足听的一笑,他在易正行和赵烈文两人面前流露过不满意君主立宪的意思,这话有着明显挑拨的意思,缓步踱了十余步,他才缓声道:国丧期间,禁止宴乐婚嫁,你可留意各省这一月的情况?
因为皇帝驾崩,朝野上下这个年过的极为冷清,所有的宴乐婚嫁包括喜庆活动都一律取消,就连上海也不例外,这一点易正行自然是清楚,也明白对方的意思,迟疑了下,他才道:这是礼仪,也是习惯使然。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轻声道:当初清军入关,两度推行剃发令,引发了多少血腥事件,嘉定三屠就是因此而起,如今发式服饰早已宣布自由,施行宪政也已两三年,又有多少人剪掉辫子?若非入学入伍进厂强行规定要剪辫子,怕是上海现在也依然是满街的辫子。
说到这里,他轻叹了一声,治大国如烹小鲜,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更忌急于求成。眼下西洋各国遭遇罕见的经济危机,正是我国弯道超车之良机,犯不着节外生枝。
再则,究竟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现在也未能定下来,为什么不多等几年?等的彻底掏空清廷的根基,等的制定出适合的成熟的各种制度,届时要废除君主立宪,可谓是易如反掌,又何必急于一时?
父亲训诲的是。易正行微微颌首道。
上海,黄浦江,一艘悬挂着米字旗的远洋巨轮迅速的逆江而上,经过数月海上航行的旅客们满脸兴奋的站在甲板上指点着上海城轻声的交谈议论着,不少第一次前来上海的人都贪婪的打量着这座闻名欧洲的远东第一大港口城市。
宝山是烟囱林立,工厂遍地,上海则是高楼林立,宽阔的沿江大道上马车和自行车组成的滚滚车流蔚为壮观,人行道上则是人潮如流,黄浦江两岸密密麻麻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船只。
五十出头,蓄着浓密的络腮胡稍稍有些秃顶的古斯塔夫·基尔霍夫一脸微笑的望着眼前充满了活力的城市,他是海德堡大学教授,也是德国物理学家,在电路光谱学的基本原理有着重要的贡献。
很美丽的城市,一点不比柏林差。随着话声,五十多岁留着漂亮的八字胡的赫姆霍兹缓步踱了过来,他原本学医,取得国医学博士学位,并做过军医,后期转向物理学研究,主要研究电磁作用理论。
电磁学在欧洲被视为奇谈怪论,欧洲依然还固守着牛顿的传统物理学观念,电磁学因为违背传统在欧洲很不受重视,但在物理学起步很晚的东方帝国对于电磁学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这次前来上海,就是应上海大学的邀请。
基尔霍夫笑道:希望这次东方之行不会令我们失望。
应该不会失望。赫姆霍兹道:据了解,上海汇聚了世界各国大量的科研人才,这些年在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以及一直处于世界前列。电磁学在欧洲很不受重视,但上海却极为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而且根本不需要担心研究经费。
乘着西洋各国爆发金融危机或是经济危机大肆的挖墙脚,这已经是元奇的一贯作风,元奇的研究所实验室不仅开出高薪,提供所需的研究经费,对于研究成果既不据为己有也不隐瞒,以前还有优先购买专利权这条限制,如今连这一条都取消了。
完全的自由,优厚的条件,上海元奇各大小研究所大清的大学都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最受欢迎的地方,不论是有名望还是默默无闻的只要在本国缺乏研究经费或者是不受重视,都会选择前来上海,或是进入研究所,或是进入大学。
对于这种亏本生意,很多人不理解,元奇内部也没少反对,易知足却是充耳不闻坚持这种做法,大清近代教育起步晚,他必须采取这种办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大清培养出足够多的人才,
也就是这个年代,他可以打着‘科技无国界,造福全人类’的幌子聚集各国的科技人才,放到后世,这压根是不可能的,各国对于科学家都视如珍宝,根本不允许自由流动。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李鸿章拿着一份电文走进房间,道:大掌柜,柏林来电,柏林《邮报刊登了一篇《战争在望的文章,明确指出,德法战争就在眼前,欧洲各国为之震动。
接过电报扫了两眼,易知足看了看易正行赵烈文又看向李鸿章,道:你们是何看法?
法兰西在1872就开始恢复陆军,73年主张复仇的保皇党在选举中获胜,南锡城主教公开发表《牧师教令号召教徒为阿尔萨斯—洛林回归法兰西而祈祷,今年四月,法兰西又通过扩军法案,增加军费开支。
说到这里,李鸿章看了易知足一眼,接着道:很显然,法兰西这一连串的举措,都是在为收复失地,报仇雪耻做准备,对此,德意志是绝对无法容忍,也不会坐视。
德法开战的可能性不大。易正行沉吟着道:即便法兰西扩军备战,也不可能是德意志对手,普法战争之时,法兰西是欧洲大陆霸主,欧洲各国袖手旁观无非是借德意志之手削弱法兰西。
如今德意志是欧洲大陆霸主,为了平衡欧洲势力,维持现有的局势,欧洲各国绝对不会坐视德意志继续削弱法兰西。
德意志清楚这点,法兰西同样也清楚这点,所以,这场战争根本不可能打的起来,德意志不敢!真要开战,德意志就会面临以英法为首的联军。
李鸿章迟疑着道:如此说来,法兰西岂非会得寸进尺?
自然不会,德意志也并不是孤立的,俄德奥三国已经结盟,英吉利会居中斡旋,避免欧洲爆发多国卷入的大规模战争。易正行犹豫了下才接着道:实际上,法兰西德意志两国应该都是在相互试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