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隋末之大夏龙雀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堕落的狼崽
可是现在居然被人传出这样的言论,李景睿顿时知道事情不妙了。
似乎有人在背后算计自己,甚至在监视自己,否则的话,自己的一举一动,怎么可能被其他人知道。
“殿下。你。”李魁见状,哪里不知道外面人的议论或许是真的,李景睿甚至真的有这种想法,顿时叹了口气,这下让他为难了。





隋末之大夏龙雀 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 长孙无忌的野望
李景睿听了之后,苦笑道:“李魁,我虽然有这个想法,但你认为,这件事情我会出来吗?这些勋贵们为我大夏建功立业,册封他们也是父皇的主意,我岂会违背?我只是因为张卫之事,有感而发而已。”
李魁听了点点头,他知道李景睿十分聪慧,就算他心里面是这么想的,但也绝对不会说出来,更是不会让其他人知晓。
“殿下,现在整个燕京城都传遍了,臣怎么想的无所谓,想臣家当年只是陛下身边的侍卫,是一个下人,一身富贵尽为陛下所赐,现在就算将这些富贵都还给陛下,臣相信,臣的父亲也是心甘情愿的,但朝中其他的大臣未必会有这种想法,朝中的那些官员们心中不喜,必定会为难殿下的。”李魁有些担心。
“也不知道是何人,居然如此无耻,在外面传播流言,让孤难堪。”李景睿坐在椅子上,面色阴沉,好好的局面,似乎随着这件事情,将自己的局面搅和的一塌湖涂。
最让他担心的是,皇帝即将返回燕京,弄不好,这件事情都已经传到皇帝耳中,面对这样的局面,李景睿似乎知道自己的下场。
一个不被勋贵接受的储君,想要成为太子,继承大夏江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都是这个张行成,为何会写这样的书信给我?”李景睿想到了什么,脸上顿时露出一丝迟疑来,他承认自己是有这样的想法,但绝对没有表露出来。
最让他怀疑的还是张行成,他和张行成是没有任何交际的,就算是上奏折,也是公事,但两人之间的交往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好像就是从那封信开始的。
“这件事情查清楚,是何人散出去的谣言。”李景睿想到了这里,冷峻的面容上,多了一些杀机,说道:“你父亲手上的线人比较多,让他立刻去查,看看是什么人在背后捣鬼。”
李景睿认为这件事情的背后肯定是有人在操纵,准备对自己下手,就是为了自己的储君之位,这让他心中十分气恼,自己已经不是一次两次遭遇这样的暗算,每次都是如此。
“也不知道是谁,只知道躲在暗中算计,有本事真刀真枪的来厮杀。”李景睿勃然大怒,怒骂道:“我李景睿岂会担心这些家伙,一群无胆的鼠辈。”
“殿下放心,只要殿下行的正,臣相信,朝中的勋贵肯定是明白事理的,臣这就去找人,一定要将燕京翻个底朝天,也要将暗中算计的鼠辈给找出来。”李魁还是相信李景睿的话,在眼前这种环境下,李景睿是不可能对勋贵下手的,毕竟这个时候勋贵还是支持李景睿的。
看着李魁离开的背影,李景睿顿时松了一口气,他现在只能期盼李魁父子能够帮助自己了。至于凤卫他是不相信的,一个张卫就闹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殿下。”身后传来岑婉儿担心的声音。
“我这次又被人算计了。”李景睿神情灰败,他说道:“而且,东宫的凤卫不可信,我在东宫的一切,恐怕都已经泄露出去了,否则的话,外人是不可能知道我心中所想,甚至,那个张行成,乃至古神策,都是不可信的。”
这个时候的李景睿,已经不相信任何人了,从提供勋贵动静的古神策,到写信给他的张行成,甚至连东宫内的凤卫都不相信了。
“殿下,现在当如何是好?”岑婉儿听了粉脸变了颜色,当年李景睿被贬的情况,她是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差点永坠深渊,外放了很多年才返回燕京,现在已经成了储君,一旦出了事情,再次被贬,日后能不能爬的起来,谁也不敢保证。
“这件事情我已经让李魁父子两人去查了,事情能查出来更好,若是查不出来,也没有办法了,谁的人生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我的比别人的多一些而已。”李景睿看着岑婉儿,说道:“只是对不起你们俩了。”
岑婉儿听了之后,粉脸上露出一丝强笑,说道:“妾身和谢妹妹嫁给殿下,自然是与殿下生死与共,哪怕殿下被废为庶人,妾身也永远追随。”
“庶人倒是不会,大概是分封出去吧!我们这些兄弟,只要不犯什么大错,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李景睿捏紧了拳头,他虽然表面上说着,但实际上心里面可是憋屈的很,自己现在是东宫储君,却因为这件事情被算计了,成为藩王,这是一件何等郁闷的事情。
仿佛知道李景睿心中所想一样,岑婉儿忍不住紧紧的抱着李景睿的手臂,眉宇之间多了一些担忧之色。她知道,李景睿这一关并不好过。
就在李景睿夫妻两人的担心的时候,整个燕京城也为突如其来的谣言给惊呆了,储君准备削除勋贵们的爵位和封地,这简直是一件大事。
“舅舅,你说二哥这是怎么回事?勋贵是朝廷的根基,二哥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日后勋贵又怎么可能支持他呢?”周王府,李景桓看着眼前的长孙无忌询问道。
“勋贵?现在的勋贵自然是根基所在,但日后的勋贵呢?在前朝的时候,关陇世家,也是朝中的勋贵,帮助杨坚定鼎大隋江山,可实际上,到了后来,坏了大隋江山的就是这些勋贵,现在的勋贵,也是日后的世家啊!储君看的很清楚,这些勋贵日后都会给大夏江山带来坏处,尤其是现在,陛下分出大量的土地,让这些勋贵拥有大量的钱粮,这才是取祸之源泉,储君大概是发现了这点,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长孙无忌叹息道。
“这么说,二哥这么做是正确的了,是为了大夏江山的长治久安了?”李景桓忍不住点头说道。
“殿下,有的时候,虽然观点是正确的,但并非能够随时说谁来,在你自身不够强大的时候,说出来这话,就是取祸之道。”长孙无忌解释道。
“那二哥?”李景桓点点头,又感到十分好奇,这个道理,他相信李景睿或许不懂,但岑文本肯定是懂的,他不明白,为何岑文本不去制止此事。
“储君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就算他明白也没有任何用处,勋贵的权力越来越大,在地方上无恶不作,这件事情迟早是要解决的,毕竟,现在的勋贵,就是日后的世家,当年的世家是何等的嚣张,相信殿下是知道的吧!摆在储君面前的是,这件事情何时爆发出来,是现在爆发呢?还是等到他以后登基之后才爆发。”长孙无忌摸着胡须感叹道。
李景桓听了之后点点头,相比较以后,李景桓也认为现在暴露出来是最好的,毕竟现在有皇帝在,那些勋贵们就算有什么动作,也只能是放在自己心里面,不敢爆发出来,一旦谁敢出头,那就是倒霉的时候。
但同样的,这一切都是取决于皇帝的态度,现在的大夏还是需要勋贵的,储君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建议,这将勋贵们放在什么位置,必定会和储君离心离德,失去勋贵支持的储君,还能坐稳江山吗?李景桓感觉有点困难。
“这么说,二哥这次恐怕要倒霉了。”李景桓忽然松了一口气,他不知道,自己心里面是高兴,还是失落,只是他没有发现,自己的目光深处多了一些野心。
“殿下,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储君的想法自然是正确的,但已经被暴露出来了。这就成了别人攻讦他的理由。殿下,以后你也要小心。”长孙无忌脸上带着笑容,认真叮嘱道。
“那是自然。”李景桓连连点头,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感觉到长孙无忌脸上的笑容,似乎蕴藏着什么东西,这一切让他看不清楚,也说不明白。
“面对这些勋贵的责难,相信皇帝陛下也会做出反应的,大夏还需要这些勋贵,所以,只能是储君倒霉。皇帝需要用储君来那些勋贵。”长孙无忌摸着胡须,一副很有把握的样子,他得意洋洋的说道:“那个时候,能够继承储君之位的,恐怕就只有你了。”
“我三哥呢?”李景桓很好奇。在他之上,还有一个李景智。怎么也不可能轮到自己的。
“张卫曾经投靠了三皇子,汴州的事情就是他闹出来的,殿下,皇子和臣子结交,这是官场上的大忌,陛下或许知道,但并没有点出来,但这并不是说,你可以肆意妄为,必须是在陛下许可的范围内办事,张卫这个家伙为了一己私利,派兵包围了郡守府,这就是大忌,陛下杀他的同时,连带着对三皇子也很不满,这样一来,这储君之位,就与他没有半点关系了。”长孙无忌分析道。
“原来如此,舅舅这么一说,景桓倒是明白了。”李景桓听了之后,脸上顿时露出喜色。
“殿下,陛下即将回城,记住了,这个时候要谦虚谨慎,对待储君也应该像兄弟一样,若有人询问你对勋贵的态度,你千万不能回答,因为你一旦回答,就会落了下乘,就会被其他人抓住把柄。”长孙无忌面色凝重。
“若父皇询问呢?”李景桓点点头,又询问道。
“若陛下问起来,你就实话实说,陛下英明神武,自然是知道这里面的事情。只是册封勋贵这件事情是陛下亲自定下来的,当年若是没有这一招,就不会有大夏江山,这是的不得已而为之,陛下心中就算后悔了,但他也会执行下去的,这是大夏的国策。”长孙无忌低声说道:“但不管怎么样,陛下已经接受了前朝的教训,这些勋贵,迟早会成为朝廷的祸害,和当年的世家大族一样。”
李景桓听了化成了一声叹息,他如何不明白长孙无忌心中所想,在皇帝面前是不能有任何隐瞒的,唯有如此,才能让皇帝知道自己心中所想。
“殿下,府中的一切都要小心,储君的事情之所以泄露出去,就是因为府上的人泄密的,这才有了今日之事,你我今日在这里商议的事情,也是不能泄露出去的。”长孙无忌有些担心。
“舅舅放心就是了,我府上的人是不会泄露出去的,而且,有些事情,出我之口,入舅舅之耳,外面的侍卫都在数丈之外,是不可能知道你我商议的内容。”李景桓很有信心。
实际上,他很好奇,李景睿的书房可不是任何人都能进去的,他在书房写了“推恩令”三个字,为何会传到外面去,李景睿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按照道理,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如此甚好,在陛下还京之前,殿下最好不要走动,选秀就在眼前,殿下不能出现任何问题。”长孙无忌又建议道:“臣已经找了娘娘,一定会给殿下选上一个合适的人选。”
在皇位争夺的过程中,妻族是非常重要的,李景睿担任监国,处理天下大事,为何无人敢反对,不仅仅因为他是储君,更重要的是他身边有人,文有岑文本,武有谢映登,都是他的妻族,无论军中,或者是文官集团,都会给两人几分面子,这才有了今日。
长孙无忌相信,若不是因为李景睿说出了这样的话,恐怕自己想要挑战对方的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才会决定帮助李景桓选一个合适的妻族来,用来维护李景桓的利益。
“如此有劳舅舅了。”李景桓显得尊敬长孙无忌,无论什么时候,都称呼对方为舅舅。
长孙无忌听了十分高兴,他和李景桓天然就是盟友,现在李景桓还如此的信任他,尊敬他,让长孙无忌心里面很舒服,认为自己向李景桓效忠是非常正确的事情。
“等你成了储君,下一步就是娘娘成为皇后,这样一切就妥当了,无人能威胁你的地位。”长孙无忌又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一环套一环,十分紧凑。




隋末之大夏龙雀 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长孙
李景桓听了心中一动,不经意间扫了长孙无忌一眼,见长孙无忌脸上露出的得意之色,心中顿时打了一个冷颤。
“舅舅,你说这件事情是凑巧,还是二哥真的有这样的看法?”李景桓装着好奇的询问道。
长孙无忌听了,眼睛瞟了对方一眼,从一边的茶几上接过香茗,轻轻的喝了一口,然后不在意的说道:“现在说这些有意思吗?不管事情是不是真的,这一切都已经是定论了,世人都知道储君心里面有这个想法,现在不会动手,以后也会动手的。哪个勋贵会支持他,军方的将领也不会支持对方,有志之士也不会支持他的。”
李景桓听了心中一阵冰冷,身躯有些颤抖,李景睿这么做有错误吗?不,站在大夏朝廷的立场上来看,这么做是没有错误的,因为这样就避免导致前朝世家泛滥的可能,避免大夏王朝被这些勋贵们蚕食的可能。
可是,不要忘记了,大夏是怎么构成的,大夏是由这些勋贵和大臣们构成的,勋贵们依附大夏,建立新的功勋,用来保住自己的权利,而大臣们也想着建立功勋,成为勋贵,和大夏荣辱与共,这原本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利益共同体,最起码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大夏的继承人忽然想改变这样的局面,想要削弱勋贵的势力。这下问题就出来了,要么你改变了勋贵,要么就是勋贵改变了你的。
长孙无忌认为,最大的可能,只会是勋贵改变了储君的位置,失去勋贵支持的储君是不可能长久的。
“舅舅所言甚是有理,可惜了二哥。”李景桓心中冰冷,他拳头捏的紧紧的,心里面却是如同翻江倒海一样。
“你回来可曾见了娘娘,娘娘对你的亲事可有什么安排?”长孙无忌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又询问其他的事情。
“母妃倒是选了一家,乃是祁县王氏的女人,她的父亲是罗山令。”李景桓说道。
“罗山令王仁右?”长孙无忌顿时想到了一个人,到底是吏部尚书,很快就知道对方的来历,当下点点头说道:“虽然母族地位并不高,但到底是诗书世家,知书达理,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也让人打听过,姿色不俗。”李景桓比较满意,又说道:“侧妃是郑氏和萧氏,也还可以,不过,这是母妃所定,父皇那边还没有定下来。”
“只要你母妃定下来,陛下那边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你们见过了吗?”长孙无忌摸着胡须,说道:“陛下让你们回来,不就是让你们偷偷的去见见的吗?感觉怎么样?”
“远远的看了一眼,感觉比较高傲,身边的侍女都很怕她。另外两位郑氏还可以,萧氏吗?姿色出群,甚至在王氏之上。”
“萧氏出美女,看看宫中的嫔妃,有不少都是出萧氏的。不过,臣认为萧氏不能为正妃,否则的话,容易受到萧氏的影响。”长孙无忌面色较为阴霾,只是他虽然是在建议,可是语气却显得不一样。
李景桓眉宇之间多了一些阴沉,只是脸上却没有任何变化,反而多了一些笑容,轻笑道:“舅舅,这件事情可不是景桓能做主的,一切都看父皇的意思,父皇让谁当正妃,那就是正妃,谁当侧妃,谁就是侧妃,甚至人选都不在景桓所看中的人当中,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的。”
长孙无忌听了脸色一僵,李景桓所说的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的,皇帝陛下是谁,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两人是何等的聪明,但说想猜到皇帝的心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你不说我都忘记了,陛下英明神武,肯定是有他的考虑,景桓啊!没事多去宫里,见见娘娘,陛下即将回来了,让娘娘没事多去见见陛下。陛下是一个念旧情的人,这些年你见过陛下往宫里选人了?”长孙无忌言语之间有所指。
“好的,等下景桓就去见母妃。”李景桓从善如流,连忙答应了下来。
等到长孙无忌离开之后,李景桓毫不犹豫的进了皇宫,见了长孙无忧。
“怎么?你昨天才进宫的,今日怎么又来了?莫非又改变主意了?”长孙无忧放下手中的绣衣,看见李景桓,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
“母妃。”李景桓看了周围一眼,挥了挥手,就将宫中的宫女和内侍都退了下去,大殿之中,只有母子两人,显得格外的幽静。李景桓还特地的看了殿外,这才关上了殿门。
“怎么,发生什么事情了?”长孙无忧见状,忍不住说道:“我这宫里的人都是可靠之人,有什么话也不会外传的,发生什么事情了?”
李景桓不敢怠慢,赶紧将外面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说道:“这次事情闹大了,二哥那边恐怕不妙了。”
长孙无忧听了忍不住叹息道:“怎么会这样?景睿也太不小心了,这样的事情怎么会传出去呢?”
“孩儿,孩儿猜测,这恐怕不是二哥泄露出去,二哥监国这么长时间,经验丰富,不会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他的书房可不是任何人都能进的,除掉岑文本父女两人,其他人谁能进他的书房?就算是服侍他很久的内侍也是不可能的。”李景桓幽幽的说道。
“你是说被人算计了?”长孙无忧听了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很快就想到了什么,她看了李景桓一眼,澹澹的说道:“更或者说,你已经知道是谁泄露出去的?是你舅舅?”
李景桓面色微微一变,最后摇头,说道:“这只是孩儿的猜测,孩儿也没有证据证明这点,就算是有证据,孩儿也不能说出来。”
长孙无忧听了化成了一声长叹,自己的兄长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除掉自己的私心之外,还不是为了李景桓,让李景桓登上太子的宝座,日后好继承大夏江山?
这是为了李景桓,难道李景桓能说出去?甚至说出去了,也不会有人相信?这件事情难道你就没有参与其中?说出来,恐怕你自己都不相信。
“母妃,现在该怎么办?”李景桓叹息道:“二哥的说法,实际上,我是很赞同的,前朝为什么会被父皇所灭,实际上,还不是那些世家的缘故吗?若是没有那些世家,父皇也不会如此轻易的推翻大隋,取而代之,建立更为强大的大夏,现在这些勋贵们和大夏同气连枝,但几十年,百余年之后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二哥想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这些皇子们都想做的。”
“住口。”长孙无忧冷冷的扫了对方一眼,说道:“这件事情是你能考虑的吗?你父皇英明神武,岂会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危害,但他仍然做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父皇当年手中无人,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唯有如此,才能战胜那些世家大族。而那个时候,群雄逐鹿,父皇的力量比较弱小,不能和世家大族相抗衡,这才采取了这种手段,分封众人,吸引了众多豪杰的支持。”李景桓解释道。
“你说的不错,当年你的父皇就靠着这样的机会,才统一了天下,才成为天下之主,现在才多长时间,就想着将这些勋贵们一网打尽,你认为日后史书们会如此评价你的父皇,你二哥不是错在消息泄露,而是错在没有看清楚局势,没有把握分封的金精髓而已,这才适得其反。”长孙无忧粉脸上闪烁着一丝光芒。
“还请母亲赐教。”李景桓恍然大悟,赶紧询问道。
“什么是天子,什么是皇帝,那就是口含天宪,金口玉言,掌握万里江山,大地之上,一切都归皇帝所有,生杀予夺,仅凭心思,皇权至高无上,只要英明神武,那些勋贵岂能动摇什么?”长孙无忧声音逐渐变低,低声说道:“我可听说张森的爵位已经从三等公变成了三等子了?连封地都收回了。”
长孙无忧的话,如同一道霹雳一样,将李景桓惊醒过来,他顿时明白了长孙无忧言语中的意思,只要掌握皇权,在合理的范围内,就能完成削藩这一切,就比如眼前的张道奎,封地四百多里,可又能怎么样,除掉降级继承之外,一旦犯了错误,惩罚也是很严重的。
从三等公变成了三等子,损失的不仅仅是爵位,还有封地,偏偏无人说什么?你儿子犯了错误,难道就这样算了不成?
“景桓,记住了,只要大义在手,合理的利用规则,就能掌握一切。”长孙无忧规劝道:“不过,眼下这种情况,你不要学你的舅舅,一切等候你父皇的决断,天下人反对又有什么办法?天下是你父皇的,就算勋贵反对又能如何?难道还敢造反不成?”
“是,孩儿明白了。”李景桓连连点头。
“你,真的决定了?”长孙无忧忽然询问道。
李景桓很快就明白长孙无忧言语中的意思,轻笑道:“母妃,现在不是我一个人有这个想法,所有的兄弟都是这么想的,你不争,也会有别人去争的,因为就算你失败了,也会到其他的地方当一个藩王,相对于中原如画江山,谁愿意去其他地方呢?大家都是父皇的儿子,大家都是有能力,凭什么这皇位就只能二哥继承呢?”
长孙无忧听了,顿时叹息道:“皇后姐姐对我们都是很不错了,可是我们已经很久都没有在一起说话了。现在出了这件事情,恐怕皇后那边心情也不好。”
长孙无忧心中也不受,毕竟她以前和杨若曦关系很好,杨若曦很信任她,现在却因为皇位之争,让双方关系变得十分澹薄,尤其是眼下,李景睿的困境似乎还和长孙无忌有关系,这就让她感到更加的为难。
“母妃,这是我们这些兄弟之间的争夺,与皇后没有任何关系。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大夏江山,让父皇选出更合适的继承人。”李景桓劝说道。尽管他知道,自己这种劝说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还是说了出来,最起码让长孙无忧心里面好受一些。
“你这话说的,恐怕连你自己都不相信吧!”长孙无忧瞪了自己儿子一眼,冷哼道:“你也不要太得意了,你父皇身强力壮,现在正是龙虎之年,还不知道掌握江山多少年,你认为你能坚持多长时间,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1...839840841842843...9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