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隋末之大夏龙雀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堕落的狼崽
李景桓听了面色一僵,一个储君或者太子做长了时间,也未必是好事,到了后来,父子相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是很常见的。最后这样的太子都没有好下场。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慎言慎行,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学你舅舅,他在官场上的那一套,未必管用。”长孙无忧叮嘱道。
“是,儿臣明白了。”李景桓赶紧说道。
“三个女孩,你看中了哪家?回头我去跟你父皇说说,选一个当正妃,景桓,这正妃和侧妃是不一样的,正妃当以贤。”长孙无忧很快就转移话题,不想再讨论夺嫡的事情,这件事情不是她能控制的。
“母妃看中了谁?孩儿就选谁。”李景桓笑嘻嘻的说道。
长孙无忧却瞟了对方一眼,说道:“我看中了谁,你就能选谁,我看中了郑家的女儿,虽然妻族差了一些,但端庄贤淑,为人大气,待人接物还不错,就是姿色方面比不上其他两女,你会选吗?”
“舅舅认为王氏还不错。不过,孩儿不喜欢。”李景桓眼神飘忽。
“你看中萧氏吧!萧氏女太过艳丽,不适合做正妃。”长孙无忧一眼就看出了自己儿子心中所想,顿时摇头说道:“你只能在郑氏和王氏中选择,萧氏并不是良配,最起码现在是这样的。”
“孩儿明白了。”李景桓心中微微一叹。





隋末之大夏龙雀 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黄河大堤
黄河大堤上,李煜看着眼前的大河,浪花翻滚,显得十分的湍急,让人的担心的是,这里的河床早就超过了远处的汴州城,一旦河堤决口,整个汴州都会变成泽国。
“陛下,这里的河堤每年都在修葺,然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从洛阳到汴州,每年都会有决堤的时候,沿岸的百姓苦不堪言,而工部每年拨付的款项并不能支撑修葺河堤所用。”张行成等人跟在李煜身边,指着脚下的堤坝说道。
“张大人,你们总是说工部给予的钱财不够,但实际上,工部就算给了再多的钱财,也经不起你们这么消耗的,每年都在修建河堤,然而每年都会决口,张大人难道就没有想过这里面的问题了吗?”许敬宗忍不住反驳道。
“一条黄河千古泛滥,这并非是人为所导致的,实在是因为天灾,这并非是我等能控制的。”张行成苦笑道:“臣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黄河大堤都是按照朝廷规定修建的,在验收的时候,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可就算是如此,仍然有漏洞。”
“听上去是天灾,但实际上,和人祸还是有些关系的,朝廷每年修葺水利所耗费的钱财也不知道有多少,而这些钱财中,大部分都是用在黄河上,然而黄河河堤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坚固,每年你仍然在决堤,陛下,臣认为这里面肯定是有贪腐行为。”许敬宗大声说道。
“哼,许大人这是在认为本官存在着贪腐了?”张行成面有不善,他自认为自己清正廉洁,虽然有不少钱财从自己手中流走,可是他从没有贪墨过朝廷一毫银子。
“张大人或许不会,但下面人就不知道了。”许敬宗踢了一下脚下的泥土,冷笑道:“张大人,你看看这样的地面能抵挡洪峰的到来吗?下官随便一踢,就是一个坑,这样的河堤,我看是抵挡不住洪水的,张大人下次检查的时候,应该仔细一些。”
李煜看了地面上的浅坑一眼,并没有说话,实际上,在这个时代,想要治理黄河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就算李煜给了不少钱财,但仍然阻挡不了生产力低下,技术落后的去情况。
加上人员的贪腐,难免有豆腐渣工程,这样一来,黄河决口就显得很正常了,一般的黄河决口,都是天灾和人祸的原因,这是官场上许多人都知道的事情。
无论张行成和许敬宗两人怎么争论,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然而让李煜感到好奇的是,许敬宗和张行成两人都是属于李景睿阵营的,一个在西北的时候,就归顺了李景睿,而张行成也曾经写信给李景睿的,现在同一个阵营的人,居然为了此事相互争论起来。这倒是让李煜啧啧称奇。
“向卿,每年黄河决口,凤卫有调查过此事吗?有没有人贪污?”李煜招过向伯玉,然后又说道:“这修建河堤是工部安排的吗?”
“回陛下的话,这修建河堤自然是工部安排的,但承建的都是地方。”向伯玉看了张行成一眼,接下来的话,却是没有说下去,言下之意,已经很明显了,地方上,肯定是有人动了手脚,最起码并不是像工部要求的那样的,严格的执行修葺方略,这才有眼前的情况发生。
“这修桥修路,都是如此。如果修的太好,坚持的时间更长,那些人又怎么可能获得钱财呢?只有年年都修,年年都能让朝廷拨款,这样有他们才能得到大量的金钱。”李煜是明白其中的道理,金桥银路自古都是如此,哪怕是到了后世,也没有改变。
“下次修河堤的时候,多询问一下那些有经验的水工,如何修建河堤,将这堤坝弄的更加牢固一些。看看,这堤坝上什么都没有,这如何能行?让上游的人在河堤边多种树,树根会帮助泥土,让其变的更加的稳定,在一些经常决口的地方,用上水泥,在农闲的时候,征召民夫,不要怕花钱,这些河堤可以分段承包给一些人,朝廷出钱,他们负责维修,在一定的时间内,一旦出了事情,就要了他们的脑袋。”
李煜的语气很平静,但说出来的话,却让身边的众人面色大变,这是要将责任下发到个人,一旦出了事情,倒霉的不仅仅是官员,还有那些分段承包的人。
当然,此举也尽可能的避免了贪墨的可能,毕竟,河堤质量不行,那是要死人的。
许敬宗摸了摸后脑勺,谁说皇帝高高在上,不知道下面的情况,这个时候才知道,皇帝对下面的一些勾当,相当的熟悉,谁敢欺骗他,就没有好果子吃。
张行成正准备说话,忽然远处有战马飞来,众人将目光望了过去,看见了骑兵出现的三面小红旗,顿时知道这是三百里加急,朝廷恐怕出了什么了不得事情了。
向伯玉不敢怠慢,赶紧迎了上去,从凤卫手中接过匣子,看着上面的签名,不敢怠慢,双手将匣子捧着,说道:“陛下,是崇文殿的奏折。”
李煜心中也生出一丝不妙离开,从一边许敬宗手中接过一把小匕首,打开匣子,取了奏折看了起来,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凝重来。
“张行成,当初你写信给储君,上面的内容可记得?”李煜看了一遍之后,目光落在张行成身上。
张行成也是一愣,不过他很快就明白过来,赶紧回道:“臣记得,臣写给储君三封信,第一份是张卫在城中胡作非为的事情,储君回信之后,表示对此事的愤慨,同时也有队勋贵的不满;第二封同样也是此事,臣当时说了,陛下册封群臣,固然是为了大夏江山,但也要小心这些勋贵,免得重蹈前朝覆辙,所以臣建议推恩;这封信,殿下并没有回复,第三封信是昨日才寄过去的,主要是想殿下禀明张卫之事。”
“朕知道了。”李煜点点头,叹息道:“走吧,回京吧!”




隋末之大夏龙雀 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 田间
马车内,李煜看着手中的书信,书信是岑文本写来的,却是和奏折一起寄来的,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一般的情况下,朝中有什么事情,都是内阁会合监国处置,除非大事,才会传到李煜手中。而岑文本也不会给自己私下里写信。
李煜看了书信之后,才知道其中的缘故,让岑文本这个一向很谨慎的人,现在却用这种方式来告诉自己,足见此事的严重性。
銮驾内,静悄悄的一片,李煜一个人端坐在马车之中,马车是由六匹马拉着,车厢显得很大,李煜看见外面有小河流过,一个小村落出现在河边,顿时敲了敲车厢,外面的古神通飞马而来。
“陛下。”古神通面色冷峻。
“停车,朕下去走走。”李煜摆了摆手,就下了马车,径自朝小村落而去,身后的古神通不敢怠慢,赶紧领着几个侍卫远远跟着。
而大队人马仍然停在官道上。等候皇帝的命令。
许敬宗看着李煜的背影,眉宇之间多了一些担忧,他跟随皇帝身边,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去过大漠,上过战场,经验比马周来的更加的丰富,日后前程不可限量,绝对不是一般的臣子可以比拟的。
但是此刻他从李煜的背影中,感觉的出来,皇帝心情并不好,皇帝是谁,几乎是白手起家,历经生死,也不知道遭遇了多少磨难,才闯下了如此基业,普天之下,古往今来,就没有人比的上对方,这么多年,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
“向将军,凤卫那边到底传来什么样的消息?”许敬宗走到向伯玉身边询问道。
“这,这我哪里知道?”向伯玉眼珠转动,摇头说道:“只是崇文殿来的奏章,应该是军中之事吧!毕竟现在能引起陛下关注的大概也就是军中之事了。”
“向将军,你认为我是傻子吗?我大夏威震四海,大军所向披靡,谁能阻挡我大军的进攻,现在我朝除掉北线和西线之外,就在也没有战乱,你不要告诉我,李勣或者草原上那个叛逆能让陛下烦心?”许敬宗冷笑道。
“你我身为陛下的臣子,却不能为陛下分忧,你认为你我还有什么用处吗?”许敬宗继续加码。他知道,让凤卫泄露其中的机密,这是刺探君王隐私,是要倒霉的。
但现在这个险,他不得不冒。能让皇帝担心的事情,才是大事。而且他相信向伯玉这个凤卫头子肯定是知道的。
向伯玉想了想,最后还是在许敬宗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虽然有些违规,但这件事情,迟早会传出来的,现在的燕京城早就传的沸沸扬扬了。这不过是早两日或者晚两日的问题。
许敬宗听了却是张大了嘴巴,说道:“殿下果真在书房内写了推恩?”他没想到在燕京居然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向伯玉摇摇头,说道:“储君的书房,谁赶紧去,就是王妃也不敢轻易进入,那些宫女和内侍们更是不可能进入其中了。谁知道殿下有没有写这两个字。”
许敬宗瞟了对方一眼,他可不相信凤卫的人没有进入过,这些家伙无孔不入,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像李景睿这样的人,身份比较特殊,是皇帝的儿子,也是储君,不防备一二,恐怕皇帝晚上都睡不着,只是有些事情不好说出来而已。
“真没有,陛下对储君很信任。”向伯玉看出了许敬宗心中的迟疑,赶紧摇头说道。
经过张卫一事,凤卫在皇帝心中的印象恐怕会差上许多,而且他已经察觉到这件事情中的危机,稍不留意,会将自己烧的干干净净,怎么可能还会涉足其中呢?他就想着如何将自己从其中摘出来,免得成了牺牲品,至于其他人会是什么样子,那就不是向伯玉心中能知道的了。
“这件事情你不感到很奇怪吗?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燕京城,好像是有人故意传播一样,很古怪啊!被人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好像是所有人都看到的一样,你不感到很奇怪吗?”许敬宗若有所指的说道。
向伯玉澹澹的看了对方一眼,他如何看不出许敬宗这里面有推脱的嫌疑,毕竟他是知道,许敬宗已经投靠了李景睿,正在帮助李景睿办事,这个时候,自然是帮助李景睿开脱了。
“燕京城虽然很大,可是,朝中的消息对下面人来说,根本就是一个筛子,根本就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而且这件事情闹的这么大,关系到朝中的勋贵的利益,闹的自然很大,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没什么奇怪的。”向伯玉摇头说道:“实际上,这件事情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陛下身上。”
许敬宗却摇摇头,说道:“若是一般的事情也就算了,可是现在此事涉及到勋贵,那就不一样了,那是大夏的基石,任何地方都可以出问题,但唯独基石不能出问题。这些勋贵们若是出了事情,朝野动荡,陛下那边也很难看的。”
“许大人,你跟随陛下身边这么久,难道不知道,这大夏江山的基石是谁?这大夏江山是陛下的,陛下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乾纲独断,现在的勋贵都是陛下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夏才建立多少年,能有当年世家力量强大吗?连世家都被陛下削弱了,更不要说现在的勋贵了,你不要将我们这些想象的太厉害了。”向伯玉摇头说道。
许敬宗丝毫不相信向伯玉,以己度人,若是谁动了自己的利益,怎么可能这么好说话,直接想办法干死了。而且李景睿可不是皇帝,皇帝威望甚高,无人敢反驳,可是李景睿不成,威望远不如皇帝,甚至在勋贵面前,都是小字辈的,现在想反对裂土封疆,下面的臣子们会答应吗?
他心中有些担心,此事若是真的出了意外,自己当如何是好?是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许敬宗自己也感到一丝担忧了。
虽然李景睿也是有后路的,大不了就去了藩国,当一个国王,等到皇帝驾崩之后,也可以登基称帝,但这并非是许敬宗心中所想的,藩国也是国,但绝对会远离中原,无论是人口多少,还是繁华程度,都不如中原,在这样的地方,就算是做了宰相,心里面也是十分不甘的。
但他知道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这个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李景睿解决此事,唯有如此,才能保住自己的一切。
他看着远去的李煜,心里面却是在思索着眼前的一切,只是他心里面却没有任何的办法,眼前的一切,就好像是一个死结,无论自己怎么去解决,都不能解决眼前的一切,它就套在那里。
李煜这个时候也很郁闷,快要到达京师了,没想到会遭遇这样的事情来,勋贵占据了封地,在眼下来说,并不会影响大夏的统治。
但天长日久,难免会出现问题,那些勋贵们的后代未必会和他们的祖先一样,忠于大夏。从这方面来看,李景睿的担心是有道理。
可是道理归道理,这件事情可以私下里说,绝对不能放在表面上,还让其他人知道了,闹的满城风雨,现在让整个燕京城都传遍了,可见此事所造成的影响。
而关键的问题是,事情已经闹的沸沸扬扬的时候,李景睿才发现自己泄露了心中所想,闹的骑虎难下,就是李煜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他行走在田野之中,这个时候,北方已经进入农忙时节,冬小麦已经开始种植,在田间地头不时可见农忙的百姓,这些百姓穿着衣衫褴褛,身上的补丁叠着补丁,脸上还有一丝不健康的菜色,但让李煜比较欣慰的是,这些人脸上都堆满了笑容,双目中都是充斥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老人家,今年的收成怎么样?”李煜看见一个老者坐在田间,也径自坐在一边,丝毫不顾及锦袍会沾上泥土。
“托圣上的福,今年的收成还可以,交了皇粮之后,最起码每天都能喝上一些米粥。”老人脸上岁月的痕迹,此刻脸上也堆满了笑容。
“只能喝米粥啊!”李煜听了却是一声长叹,老百姓都是吃两餐,而且劳动力度强,喝稀粥显然是填不饱肚子的,而且还要辛苦劳作,更是是不行。
“贵人有所不知,这比前朝要好得多,前朝莫说稀粥,只能吃野菜、树根等等,能不死就不错了,现在圣天子在位,赋税比较低,东家的租子也比较少,能吃上稀饭已经很不错了,有的时候,还能吃上硬饭,已经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好事了。”老者摇摇头,显得对眼前的生活很满意。
这个时代的百姓都是很朴实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一碗饭吃就可以了。可是李煜听了心中却是十分惭愧,身为天子,下面的老百姓都吃不饱饭,这难道不是自己的责任吗?
“老人家,我相信以后这日子越来越好,越过越火啊!”李煜强笑道。
“那是,皇帝陛下还是比较英明的,我们也喜欢皇帝健康长寿,这样一来,就不会有昏君出现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的。”老者感叹道:“不过,这个皇帝什么都好,就是喜欢打仗,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家里种地了,他们都喜欢参军,跟随陛下一起,征战疆场,从而获得更多的钱财和女人。看见那里没有,一个瘸子,大战的时候受伤了,可又能怎么样,家里的婆娘就有三个,听说是买来的,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是抢来的。还没了两个昆仑奴,干活很卖力。”
李煜看着远处,就见远处有个中年人,瘸着腿,正在指挥两个昆仑奴在干事,自己却躲在一边,显得十几分清闲。
实际上,这样的配比还是比较常见的,基本上从战场上活下来的人,钱财都不少,雇佣几个人还是很轻松的。
“老人家,我相信以后你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李煜哈哈一笑。
“那是,我还让我那孙子去了学堂读书,日后也能考个状元之类的,还出来做官啊!”老人家迟疑了一阵,叹息道:“哎,这样的日子还不知道能过多久,听话皇帝的儿子很多,都在争夺太子之位,还不知道以后是什么情况呢?”
“老人家也知道诸多皇子在争夺皇位的事情?”李煜很惊讶,不但没有任何愤怒,反而还是很好的询问道。
老者很得意的说道:“那是自然,我们村头每天都有朝廷的邸报,或是告诉我们大夏的法律,或者是在说着全国各地有趣的事情,大家聚集在一起,也就能闲聊一二。”
“这个好,大家都懂的一些东西,免得被那些贪官污吏、地主豪强给欺负了。”李煜哈哈大笑,这种开民智的事情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李煜相信,自己只要坚持做了,最后的胜利肯定是自己。
“知道归知道,我可是听说了,陛下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现在的储君很不错,英明神武,日后或许是一个好皇帝。”老者脸上堆满了笑容,露出满嘴的黄牙。
“是吗?我可没有感觉到他好到哪里去,听说这次惹麻烦了,甚至连储君的位置都保不住啊!”李煜忍不住轻笑道。
“哎呀!都说这储君很聪明,他怎么可能犯事呢?今年农忙的时候,我们的人手不够,听话储君就和那些大臣们征调了其他地方的人来帮助我们,朝廷还贴了不少的钱财和粮食呢!这要是换了其他的皇子,还真的不敢保证呢!”老者言语之中有些担心。
“是吗?那老人家认为,储君这么聪明的人,为何会犯错误呢?”李煜心中很好奇。
“这还要说,既然陛下选了他做储君,说明他是很适合的,只是越是优秀的人,就越容易遭人嫉妒,我看,储君不是犯错了,而是被人暗算了。”老者忍不住推测道。




隋末之大夏龙雀 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 决定
李煜听了哈哈大笑,没想到李景睿在民间居然有如此威望,出了事情,连老百姓都认为他是被人陷害的,只是就算是被人陷害的又能如何,事情已经发生,谁也没有办法。
“老人家说的有道理,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想来是他太优秀了,所以才会被人陷害。”李煜连连点头,笑呵呵的说道。
“老朽也不知道这储君到底圣明不圣明,但想来只要对我们这些老百姓好的,肯定是很圣明了。”老者脸上堆满了笑容。
“是啊!老人家说的有道理,只是想做到这一点,是何等的困难,古往今来,也不知道有多少皇帝都没有做到,不然的话,这世上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昏君了。”李煜连连点头,在任何时候,除非朝廷的力量太过强大,否则的话,造反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当然,红色苏维埃那种情况除外。
李煜并不认为自己的后代当中不会出现昏君,甚至他相信,昏君还会有不少。甚至,在潜意识里,他也是认可李景睿的结论。
但认可归认可,让他在这种情况下说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有些事情可以做,但绝对不能光明正大的说出来,李景睿就是犯这样的错误。
“老人家家里几个儿子啊?”李煜看着面前的田地说道。
“老朽家里有四个儿子,嘿,第二儿子参军了,现在是一个什长。”老者摸着花白的胡须,十分得意。
“哦,原来老人家是军属啊!晚辈失敬了。”李煜听了双眼一亮,站起身来,朝老者行了一礼,说道:“令郎为朝廷效力,都是老人家教导之功。”
老者连忙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一丝难为情,连连摇头,说道:“贵人说笑了,哪里是老朽觉悟高,实在是当年家里面穷,没饭吃,才让我那儿子当兵吃粮,没想到,还能做了什长,不过,就是在漂泊在大海之上,一年也只是见到一两次面。”
李煜顿时明白,他的儿子是来往与扶桑和中原之间,当下点点头,说道:“扶桑远离中原,但对中原来说,却十分重要,扶桑出黄金,这些中原需要的。令郎为国效力,是我大夏的功臣。”
“嘿,那小子现在日子过的不知道多舒服,在扶桑找了两个婆娘,都忘记中原了。”老者神情复杂,既高兴又有些失落。
“好男儿志在四方,老人家应该支持才是啊!最起码,老人家现在家里能吃上饭,有田地耕种。”李煜安慰道。
像这种情况很多,不少的百姓家都是如此,这个时代没有节育的概念,但是因为经济条件不行,索性的是,大夏会征兵,所以才会将自家孩子送到军中,虽然比较危险,但总能吃饱饭,或许还能得到一个一官半职,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虽然如此,但家里也不安定,三个儿子都在地里刨食,日后这些田地怎么分,让老朽焦头烂额,不知道如何是好。”老者摇摇头。
“这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我家也是这样的。”李煜苦笑道。
“怎么,贵人家也遇到这种情况?”老者很惊讶。
“家大业大,但家产太多,主事的人只有一个,谁都想要。就不知道分给谁了。”李煜拍着大腿解释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当皇帝就需要子嗣绵延,血脉昌隆,唯有如此,才能让江山稳定,但同样的,儿子多了,日后难免会争夺皇位,就好像现在这样,儿子太过优秀了,各个都想争夺皇位。
1...840841842843844...9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