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199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愚乐
杜秋拿出十二分的专注和功力,写了一副文字比较简单的春联,写完之后自我感觉良好,围观群众也都称赞不已,夸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杜存志只看了一眼脸色就黑了,从书房里拿出来一本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碑拓本,以**的语气命令道:从明天开始,每天临摹二十个字!
就知道这个倔老头不会放过我
以前还可以仗着外孙的身份,以年纪小,学业重为由胡搅蛮缠,现在成了儿子,身份年龄和学业都不是理由,以后肯定要头悬梁锥刺股了
第四十一章 户口和长进
学道遭难逢危,终无悔心,可以牢神存志。
《水经注中的这一段话,是外公杜存志的名字来历,他也用一生的言行实践了这段话的涵义。
在兵荒马乱的20年代,杜家因为得罪了一个军阀,偌大的家业和庞大的家族烟消云散,杜存志的父亲孤身一人从京城流落到了东北,最后在卧牛岭安家落户,生养了三个男孩,分别以无悔牢神和存志为名,其中老大和老二战死在了抗日前线,牺牲时还不满20岁,没有留下血脉后代,只有最小的杜存志活了下来。
杜存志自幼聪颖,性格坚毅,在家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以自学和走读相结合的方式读完了初中,并在50年代末考上了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县城里的一所小学当老师,后来在嗡嗡嗡中受到波及,不仅挨了批斗,还丢了工作,1978年平反之后,他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亲自烧砖盖屋,多方奔走游说,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凑齐办学所需的物资和师资,在穷山僻壤的和平村里建起了一所小学。
在小学建成之前,和平村的孩子如果想读书,只能去镇上的学校,每天一来一回要走十几公里,不仅小孩受不了,大人也不放心,因此当时全村一百多个适龄儿童中,有九成都是文盲,而小学建成之后,在短短十五年之内,和平村不仅没有了失学儿童,还培养出了八个大学生,从不通文墨的化外之地变成了文风昌盛的好学之所。
为人方正,做事严谨,桃李满园,劳苦功高,因此杜存志不仅在村里威望很大,在镇上同样人人尊重,1月27日早上,他亲自带着杜秋去了趟派出所,只用一会功夫就弄好了繁杂的户籍登记手续,没有人质疑,更没有人为难,等办妥之后,所长把几个在场的民警叫到院子里,列队搞了个小小的仪式,专门向杜存志敬礼道贺,当他用双手递交户籍登记证明的时候,全场掌声如雷,很多跑来看热闹的群众都红了眼睛,感慨不已。
真是老天有眼,儿子被拐卖到了国外,隔了十几年之后还能自己回来,杜校长这下终于可以安心睡个好觉了。
要我说是老天没眼,杜校长那么好的人,当年就不该发生这样骨肉分离的事。
可惜秋实当时年龄太小,不记得那个人贩子的长相了,否则抓起来千刀万剐才解恨!
以后别叫秋实了,刚才登记姓名的时候我就在旁边,亲眼看到杜校长把儿子的名字改成了杜秋,据说是因为那个实字和失去的失同音,不吉利。
这么一说的话,以前那个名字确实不怎么吉利,改了最好,以后大家见到了都喊新名字吧,别让杜校长心里起疙瘩。
户籍除了在当地派出所登记之外,还需要到县公安局办理审批手续,然后才能落户并办理身份证,这段程序很复杂,耗时也长,但不管是杜存志还是杜秋都等不及了,也不愿意再等,都想在春节之前搞定,于是所长又帮忙打了几个电话沟通,找人开了个后门,让他们自己带着资料和户籍申请表去县城盖章。
在去县城的路上,林大伟情绪很高昂,兴致勃勃的提议道:爸,你看明天咱们要不要在家里办个流水席?一来阿秋这些年没回来,很多亲戚和邻居都不认识了,得帮他介绍介绍,方便以后互相走动,二来他现在改了名字,正好跟街坊邻居们宣布一下。
行,那明天就办一个!本来按照杜存志的性子,凡是决定过的事,就没人能改的掉,不过此次拍板了之后,他立刻扭头征询杜秋的意见,问道:小秋,你说呢?
作为一个从小就窝在城市里的宅男,杜秋对农村里的人情往来很不适应,也不熟悉,但此时无论如何也不能驳了外公的面子,立刻应承道:好,明天我做几道rb菜,请大伙尝尝鲜。
哎呀!这下有口福了。杜春华从副驾驶位上扭过头来,笑嘻嘻的夸赞道:爸,我跟你说,小弟的厨艺绝对一流,比书法好太多了。
春华,你不要老是提你弟的书法,你的呢?杜存志一点都不糊涂,并没有放过亲妈,虎着脸教训道:你弟回来了,你就不需要练字了?在少年宫当书法老师,要经常谨言,不要捣乱,外公在跟你妈妈说正事。
外公,舅舅说你每次讲话都要板着脸,一点都不可爱,所以让我挠你痒痒。
别听你舅舅的,听外公的,乖,坐好别动。
舅舅每天都陪我玩,外公你从来都不陪我玩,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杜秋在一边很无语,因为这番话不是他说的,而是亲妈偷偷蛊惑的。杜春华抿嘴而笑,左手装作抚弄头发的样子,右手偷偷的对宝贝儿子晃了晃拇指,得到了鼓励的林谨言更加放肆了,撒欢了折腾,把各种古灵精怪的招式都使了出来,弄的杜存志疲于应付,却又乐在其中,根本没办法再教训人,让大家保持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抵达了县城。
林大伟在县城读了三年初中和三年高中,朋友和同学到处都是,其中就有在公安局工作的,有所长提前打招呼,又有熟人帮衬,杜秋很快就办好了户籍审批手续,然后申请了一张加急办理的身份证,按照户籍警的说法,正月十五之前肯定可以拿到。
真是不容易
终于从时空黑客变成了守法良民
走出公安局大门的时候,已经中午十一点多了,林大伟开车在街上转了一会,找了家门面看起来很不错的饭店,说道:爸,你跟春华还有谨言他们先进去点菜,我带阿秋去供销商厦买几箱酒,等明天开流水席用。
那你们快去快回。杜存志下车之后没走几步,又转身敲了敲车窗,叮嘱道:买好一点的,烟也多买几条。
我知道。
林大伟带着杜秋先去了农业银行,查了一下存折余额,然后取了5000块钱出来,满面春风的说道:锦玉已经把钱转过来了,你的那份也在我账户里,一共3万。
没那么多吧?我的收益是2800多美元,折合人民币还不到2万4千的样子。
这次要是没有你,我和锦玉赚不到这么多钱,所以各拿了3000块出来算是谢礼,给你凑齐3万。林大伟拍了拍杜秋的后背,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其实我和锦玉每人给你1万块钱当谢礼都嫌少,只不过我现在的处境你也知道,汽配店开了不到两年,亏了将近10万块,长安拿了8万去应急,锦玉又怀孕了
姐夫你就别哭穷了,我知道你小气,能有3000块钱的谢礼已经很满意了。杜秋以插科打诨的方式略过了这个话题,问道:锦玉姐回云城了?
她们公司只安排了香港5日游,19号早上去,24号晚上回来,我们还在火车上的时候她就应该到云城了。
可惜,大跌之后必然会有反弹,如果她在香港多呆几天的话,说不定又能赚不少。
还是算了吧,这种赚钱法子快是快,但是风险太大了,跟赌博差不了多少,很容易让人发晕做错事。林大伟头脑很清醒,有些担忧的说道:23号那天收盘之后,我看长安不怎么对劲,感觉他心思已经不在工作上了。
亲爹面对金钱时的定力倒是不错
可惜一看到美女就丢盔弃甲了
搞定了身份问题,杜秋放下了穿越后最大的一桩心事,第二天开流水席的时候抖擞精神,卖弄本事,蒸炸煎炒,火力全开,弄了几十种花样翻新的菜品出来,吃的邻里乡亲大呼过瘾,也让杜存志赚足了脸面,难得开口给他和亲妈放了三天假,从除夕到初二可以不用临摹碑帖了——这个倔老头要求极高,临摹的只要稍有差池,立刻打回去重写,20个大字有时候要写一两小时才能搞定,能累的人手酸腰疼,苦不堪言。
整个春节杜秋过的很充实,每天要么跟着亲爹亲妈到处拜年,要么躲在家里练习书法和研究代码,因为没有合适的硬件,代码研究来研究去也没啥长进,但书法却突飞猛进,长进了很多。
以前杜秋心性不定,一会写楷书,一会学行书,一会练狂草,看起来样样精通,实则样样稀松,春节期间被杜存志逮住了往死里操练,只准临摹褚遂良的代表作《雁塔圣教序,每次临摹完了之后还要进行一个多小时的讲解,俗话说明师出高徒,经过十几天的艰苦磨练,他的书法大变样,和穿越之前判若两人,居然有了一丝神形兼备的影子。
小弟,你就不能悠着点?非要勤学苦练,水平一天一个样,搞的姐天天被骂,都要被老头子逼疯了。
天赋高,没办法,随便临摹几下水平就上去了。
杜秋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他从小跟着亲妈和外公学书法,基础打的很牢,中间断断续续的练了十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潜移默化之间有了很多感悟和心得,只不过一直没有进行过归纳和总结,就像散落在淤泥里的珍珠一样,有好有坏,有精华有糟粕,混在一起不成体系,现在被杜存志以临摹为盖子,以讲解为筛子,一番筛选过后,去芜存菁,连成一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自然水准大涨,给了亲妈强大的压力。
老家环境优美而又宁静,风气淳朴而又热情,杜秋在这里呆了十几天,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书法水平,还重铸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当正月十五元宵节来临的时候,整个人已经焕然一新,彻底融入了1995年熟悉而又崭新的时代。
哦不,等等
亲爹亲妈今晚要跟外公挑明离婚的事,这事不解决,怎么都不算彻底融入了这个时代
第四十二章 水井和主意
1995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下午两点左右,杜秋离开了家门,先走到村里的那条小河边,然后沿着河岸朝东南方向走,他穿着臃肿的长款羽绒服,顶着毛绒绒的狗皮帽子,戴着又厚又大的棉手套,造型有些滑稽,但很接地气,也很保暖,在经过那棵大柳树附近时,遇到了几个在河边养鱼塘里凿冰钓鱼的闲汉,其中有一个正是回来那天跑去报信的黄大山,他很熟络的大声问道:秋子,去干嘛?
没事干,闲逛一会。
没事来钓鱼,冬天鱼肥,而且好钓,一会一大桶,钓完了晚上去我家喝鱼汤。
今天是正月十五,秋子怎么可能去你家吃晚饭,你是想让他帮你下厨吧?
嘿嘿,秋子烧菜确实是一把好手,比我家婆娘做的好吃多了。你明天啥时候走?
早上九点就走,赶下午四点半的火车。杜秋站在大柳树下面和他们闲聊了一会之后,说道:你们先钓吧,我到青石岩那边去逛逛。
那边没啥好逛的,就一片石头和一个水井。
反正是瞎逛,随便看看。
杜秋踩着齐膝的积雪,穿过几户人家的稻田,再爬过一个小土坡,就看到了一座小山,在山的西北角,有一片突兀而起的山崖,大约七八米高,和地面呈90度的直角,光滑如镜,仿佛有人用刀子把山切掉了一块,山崖旁边有一口由条石围砌而成的水井,井口只比地面稍高一点,周围也没有护栏,这天户外气温已经低于零下20度了,井水却没有结冰,清澈干净,宛如明镜。
舅舅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希望他在天之灵能够安息
杜秋站在水井边,闭上眼睛,双手合十,默哀祷告了几分钟之后才转身离开,从另外一条路朝家里走去,这口水井他已经来过四次了,第一次是2011年发现遗骨之后对比dna的时候,第二次是回老家之后的第二天,第三次是除夕夜,第四次是今天,明天要离开老家回云城了,特意过来寄托一下哀思。
发现遗骨的那个水潭距离这里至少七八十公里,要翻越四座海拔六七百米的山峰,沿途荒无人烟,不仅没有公路,连山径小道都没有,如果不是2011年那个地质科考队前去考察,永远都没有人能发现杜秋实失踪的秘密。
当然了,杜秋不可能任由舅舅的遗骸留在荒野之中,只不过现在大雪封山,没法过去搜寻,因此他打算等春天雪化了之后,独自一人去把遗骨带回来,葬在外婆的坟茔旁边,让舅舅与母相伴,入土为安。
回到家门口的时候,杜秋看到林大伟脖子上挂着照相机,站在那几间老房子前抽烟,就走过去问道:姐夫,看什么呢?
92年建新房子时,我打算把这几间旧房子推了,咱爸不同意,说祖宅不可轻动。林大伟长长的吐了口烟圈,说道:其实他是怕你回来了找不到家。
杜秋默然,这几间老房子是50年代建的,在90年代的时候早已是危房了,但在外公的坚持下,没有人敢去拆除,任由它矗立在风雨中,2008年外公去世后,亲妈每年都会回来找人修葺,2010年亲妈去世后,亲爹又专门带他回来修葺,直到第二年发现真相了之后才拆除。
以前我住这间屋,你姐住那间那间以前是谷仓,我经常在里面抓老鼠玩咱爸住在那间,每天晚上都看着我和你姐做功课,不到10点不准睡觉。
林大伟如数家珍的把几间屋子都介绍了一遍,然后有些怅然的感慨道:刚才你姐提议把老房子拆了,咱爸同意了,说等春天化冻了就找人来拆,我有点舍不得,就出来看看,拍几张照片留个纪念。
杜秋继续沉默,这几间老房子对外公和亲妈来说,是一座照亮希望的灯塔,虽然希望很渺茫,但总能带来些许慰藉,而对亲爹来说,这几间老房子是温馨的家园和心灵的羁绊。
林大伟不是和平村的人,以前住在镇子上,1979年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初中,不料当年秋天父母在山里采药时遇到了泥石流,双双遇难,父母去世后,哥嫂不仅不愿意供他上学,连最基本的衣食都要克扣,林大伟只好辍学在家,靠帮人放牛维生,大冬天里都没有一件像样的棉袄,只能裹着破被子出门,1980年杜秋实失踪之后,外公听说了他的遭遇,起了惜才之心,就招过来当女婿养,然后才有了现在的一切。
农村里民风淳朴,很讲究知恩图报,在穿越前那个时空里,林大伟和杜春华离婚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几乎所有认识的人都指着他脊梁骂,骂忘恩负义,猪狗不如还算轻的,有几个邻居甚至直接动手了,把他揍的头破血流,要不是杜春华及时赶到拦了下来,估计连命都没了。
然而感情分很多种,亲情是亲情,恩情是恩情,爱情是爱情,混为一谈只会让三者都变味,亲爹和亲妈已经分清楚了感情,各自谅解了对方而且真心祝愿对方找到幸福,外人的指手画脚不足为虑,现在唯一的障碍,就是外公和亲爹亲妈之间的亲情了,外公不点头,亲爹宁愿死都不会离婚,而亲妈也绝对不敢离婚。
姐夫,你说过了今晚之后,我该怎么称呼你?
随便了,想叫姐夫就继续叫,不想叫就叫伟哥或者大伟哥好了。
大伟哥和伟哥,这两个称呼有什么区别
现在无所谓,1998年万艾可上市之后就有点尴尬了
我姐说她一直把你当弟弟看待,要不晚上你跟咱爸认个干亲,我以后直接叫你哥好了。
林大伟在离开云城的时候说要戒烟,结果回到老家之后抽的更厉害了,天天烟不离手,显然精神压力极大,刚才说话之间就抽了两根,这会又掏了一根出来,直接用上一根的烟屁股点燃了,说道:其实我心里早就把咱爸当亲爸了,认干亲当然好,就怕咱爸想不通,毕竟女婿好歹是半个儿子,干儿子始终是外人的儿子。
要不把谨言改成姓杜?
谨言本来就应该姓杜的,再说离婚了之后他肯定跟着你姐,改不改姓我轮不到我说话。林大伟低着头,长长的吐了一口烟,想用缭绕的烟雾遮掩眼角的泪光,嗓子也有点沙哑了,说道:在谨言出生之前,咱爸听到有人讲笑话奚落我,说我读书再好,再会赚钱,也不过是个没什么卵用的上门女婿,谨言出世之后,他亲自去了一趟云城,在出生证明上填了我的姓,然后还把证明复印了带回家贴在堂屋的墙上,让每个人都看到,咱爸是宁愿丢了自己的面子,也要保全我的面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回报过他老人家,哪怕是万分之一都没有,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