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199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愚乐
姐夫你说什么呢,我那天只是找你借钱,别的什么都没看到。
好兄弟,够仗义!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来找姐夫,姐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老爹,你知道为什么老妈给你儿子取名叫做谨言么
因为你总是瞎吹牛乱承诺,吃了多少苦头都死不悔改
在杜春华眼里,杜秋是失散了15年的弟弟,在林大伟眼里,杜秋是只见过一次面的陌生人,而在杜秋眼里,这两位是养育了他20多年的至亲,相互之间的认知天差地别,自然会出现各种漏洞,杜秋利用这种优势,投其所好,小意逢迎,只用了一顿饭的功夫,就把因为多年不见而变得有些生疏的情感给弥补上了,让杜春华不再刻意规避敏感话题,言谈随心,举止随意,相互之间再无隔阂,林大伟对此啧啧称奇,在结账的时候感慨道:果然亲姐弟就是不一样,我跟春华处了十多年,对她的了解还不如你多,也从没见过她笑的像今天这么开心。
那当然了,毕竟是养了20多年的儿子,再差也比你这个不懂情趣的莽汉要贴心
杜秋之前说在日本遇到了老乡,那是假的,但他说林大伟是上门女婿,则是真的,杜秋实是杜家唯一的男丁,他失踪了之后,外公为了延续香火,把父母双亡哥嫂不喜的林大伟带回家当童养婿,当时林大伟只有14岁,比杜春华小了一岁多,两人长大后虽然在外公的安排下结了婚,但儿子出世之后就很默契的分房睡了,婚姻有名无实。
事实上杜春华早就知道林大伟在外面泡妞瞎搞了,只不过不在乎而已,因为在她看来,这家伙与其说是丈夫,不如说是半个弟弟。
而林大伟同样有心结,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因为家庭原因寄人篱下,少年时代的衣食住行,青年时代的读书求学,所有费用都是杜春华帮忙操办的,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感激相互冲击,最后扭曲成了一种极度的尊重,见到杜春华就像见了猫的老鼠一样,唯唯诺诺,雄风全无,有一次他喝醉了之后,对当时还在读中学的杜秋说过这么一句话:你妈是一尊冰雕的菩萨,圣洁无比,就算脱光了我也不敢亲近,甚至连看都不敢看。
总而言之,父母之间只有亲情,没有爱情,而且性格爱好以及生活观念差别太大,如果用个类比的话,林大伟是《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豪爽仗义却又鲁莽冲动,而杜春华则是《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温婉聪颖却又固执保守,两人经常鸡同鸭讲,无法沟通,硬绑在一起总是起冲突,还不如各自分开了过的幸福,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杜秋在元旦那天撞破了亲爹的风流韵事之后,根本没兴趣多管。
在回家的路上,杜秋坐在后排,一边逗弄林谨言,一边装作无心的样子说道:姐,我跟你说个事。
什么?
我从日本回来之后,觉得秋实的‘实’和失去的‘失’谐音,就把它给去掉了,对外人一直自称叫做杜秋。
好,去掉了好,以后你就叫杜秋吧,不要那个字了,咱爸肯定也会同意的。
果然还是那个有时候什么都不信,有时候又特别迷信的亲妈
第十三章 参观和点子
云城大学创办于50年代初,当时中苏关系正处在蜜月期,苏联提供了不少援助,因此校园里有很多红砖建造的苏式建筑,经过40多年的风吹雨打,很多已经跟不上时代需要了,有的拆掉了另作他用,有的则外租出去,变成了超市书店打印店等商业场所,杜秋他们几个租来做记事本的地方,就在体育场附近一栋有些破败的红色小楼里。
杜春华对杜秋回国后短短几天弄出来的生意很感兴趣,特意请了半天假来参观,林大伟是老江湖,根本不用指点,熟门熟路的开到目的地,下了车之后,他带着一脸生不逢时的表情说道:刚才路上看到了好几个漂亮姑娘,看来云大的女生质量比我读书那会高了不少,杜秋,要不要我找人帮你介绍一个?
你别带坏小弟,整天就知道拈花惹草,不干正事!
舅舅,什么是拈花惹草?
很多事情只要突破了心防,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杜秋昨晚对老妈喊出了姐字之后,一切都放开了,连儿时的自己喊自己舅舅也没什么荒谬的感觉了,反而觉得很亲近,他把林谨言从车后座里抱下来,笑着忽悠道:沾花惹草的意思是见到别人的大红花就去抢,见到路边的小绿草就去踩,你说这样做对不对?
不对!爸爸你真是个大坏蛋。
啊哟,你个小兔崽子,才一晚上就叛变了,居然不跟老爸一伙,跑去跟舅舅混了,快点过来亲我一下,不然我打你屁股。
才不要亲你,大坏蛋快走开,不要追我
父子俩忙着打闹,杜春华则环视了一圈周围,有些感慨的说道:89年我刚到云城的时候,曾经在这样的小红楼里住了大半年,谨言就是当时怀上的。
70年代国内局势动荡,没有安心读书的环境,因此杜春华直到16岁才初中毕业,她的成绩很好,但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只能供一个人读高中,于是就把机会让给了林大伟,自己去读了不要学费的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之后在乡下小学当老师,用工资供林大伟上大学,林大伟则投桃报李,在大四毕业前确定了分配单位之后,托有关系的同学帮忙,把她的户口从老家迁到云城,在少年宫当书画老师,跳出了农门,这在80年代末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两人当时贪便宜,在这种冬天冷的要命,夏天热的要死的红砖小楼里租了一间不到50平米的屋子暂住,日子过的颇为清苦。
杜秋以前听过他们租房子的事,但还是第一次听说自己是在这样的房子里变成胚胎的,于是兴致勃勃的问道:那栋楼在哪?
在人工湖附近,前几年已经拆掉改建成专家楼了。杜春华雅好文艺,但从不无病呻吟,稍微回顾了一下往事之后就扭头喊道:你们两个别闹了,走啦。
这栋红楼以前是材料学院的实验楼,已经闲置好几年了,一共有三层,杜秋带着一家人从中间的楼梯走上二楼,来到右侧一间小屋子改装的办公室,里面只有苏文秀一个人,她正在给记事本装封套,见到杜秋进来立刻站起来问道:杜秋,你见到这是你姐姐?
是啊,这是我姐,这是姐夫,还有外甥。姐,这就是我昨天给你说过的苏文秀。杜秋给双方介绍了一下之后问道:海哥呢?
他去送货了,就是新华书店的那一单。
杜春华对苏文秀很感兴趣,拉着她问东问西的闲聊,杜秋在那天晚餐的时候已经埋好了铺垫,并不担心会穿帮,就带着林大伟去另外一间屋子看记事本的制作过程,那间屋子以前是仓库,空间比较大,里面只有3个工人,显得空荡荡的,林大伟看了一会之后问道:干什么不让她们把材料拿回家做?这样能省一笔租金费,还不用劳心费力的管理。
这种本子全靠创意,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能靠垄断原材料来防止别人盗版,如果拿回家做的话,两三天就会泛滥成灾。
你这也没什么特殊的材料啊,不就是牛皮和针线么,外面随便都买的到。
同样是布,有的几块钱一匹,到处都能买,有的几百块一匹,只能靠进口。杜秋走到角落处,拿起一卷牛皮展示给他看,解释道:世界上最好的牛皮只有两个国家有,一个是意大利,一个是泰国,这是从泰国进口的头层小牛皮,又称疯马皮,经过特殊处理,防皱防水,整个云城只有我们有货,外面根本买不到的,你看,毛孔细密纹理自然,手感顺滑,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会坏,而且越用越柔顺。
苏文海采购回来的牛皮只能说货真价实,但绝对不是进口的,不过林大伟是人精,一听就懂了他的意思,这是故意烘托原材料的珍贵来打压竞争对手,抬高市场准入门槛,于是很配合的摸了几下牛皮,然后拿出钱夹,把昨天杜秋还给他的2000块钱掏了出来,摆出一副土豪的样子,放在手心里拍了几下,大声嚷嚷道:你一说疯马皮我就知道了,法国名牌lv用的就是这个,一个包就要好几千,确实是高档货,就按刚才说的价格,200块钱一个,给我来10个。
老爹你这么做作,不嫌太浮夸么
父子俩正在演双簧蒙人,这时恰好杜春华挽着苏文秀走了进来,见状以为杜秋在找林大伟借钱,就说道:小弟,你要用钱?要多少?姐这里有。
不是,这些钱是我给杜秋的定金。林大伟颇有急智,干脆假戏真做,把钱塞给杜秋,说道:我看这记事本做的不错,打算让他帮我弄几个高档点的,等春节拜年的时候拿去送给几个客户。
他们本子做的很精致,已经是市面上最好的了,你还要多高档?
生意人不讲究精致,只讲究面子,这记事本确实不错,但是不够奢华,最好把玉坠什么的换成黄金,一拿出来金光闪闪的,那才叫有档次。
记事本是用来写字的,不是用来招摇的!
杜秋一看就知道两位的三观开始起冲突了,再不阻止十有**要出现天雷撞地火的场面,连忙打圆场道:古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坠子换成羊脂玉的,然后在记事本里面放几张金箔做的书签,金玉满堂,大吉大利,姐夫你看怎么样?
这个点子好,有彩头,有档次,我就要这样的。
苏文秀很机灵,见杜秋说话时目视工作台上那满满一盒子的劣质翡翠,偷偷朝她打眼色,于是配合道:可是我们现在只有翡翠的坠子,没有羊脂玉和金箔,也不知道去哪里买。
不要紧,我带你去买。大伟,把车钥匙给我。
杜春华离开后,林大伟立刻像跳出了五行山的孙猴子,兴高采烈的带着林谨言到处疯跑,不一会功夫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他不是个好丈夫,但是个不错的父亲,杜秋用不着瞎操心,于是接替苏文秀的工作,呆在办公室里给记事本装封套,过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后,林大伟扛着儿子回来了,然后又过了不到10分钟,杜春华也回来了,这两位虽然处处不对付,但有时候却又非常合拍。
杜家在清末民初的时候住在京城,专门做金银玉器生意,后来败落了,不仅万贯家财没了,连镶金雕玉的手艺也失传了,只剩下一些鉴别玉器真假好坏的心得流传了下来,杜春华在这方面颇有天赋,一直是闺蜜圈里的首席珠宝买手,云城大大小小的玉器铺子全都门清,买回来的玉坠摸着温润,看着养眼,比杜秋从地摊上采购回来的翡翠坠子要上档次的多。
这些是天然籽料做的,但都有瑕疵,经过后期加工润色,大概一百块钱左右一个,如果遇到不懂行的,报五六百也能卖的出去。杜春华介绍完了玉坠之后,拿出几张金箔做的卡片,摆成扇面的样子,对着林大伟挥了挥,揶揄道:够不够金光闪闪?够不够?!
林大伟不和她一般见识,呵呵干笑着从桌子上拿起一个记事本,换上玉坠和金箔之后很是满意,搓着手说道:不错不错,这种卖相一看就上档次,很适合送礼,而且商店里买不着,说多少钱就多少钱,杜秋,你帮我弄几个好看点的盒子,标签填上288,388,588三种价格,我送礼的时候好看人下菜。
这种定价策略和杜秋如出一辙,苏文秀大感有趣,在一旁抿嘴而笑,杜春华则白了他一眼,说道:送礼就送礼,搞这么多花样干什么?
林大伟大学毕业后短短几年就从一穷二白奋斗到了有车有房,除了敢拼和运气之外,头脑灵活也是原因之一,他笑嘻嘻的解释道:以前物资短缺,过年送瓶好酒或者送条好烟就够人家念叨小半年的,现在大家都富了,送礼成了老大难,尤其是那些半生不熟的客户,送烟酒吧,没特色,人家记不住,送了等于白送,送贵重物品吧,我又舍不得,担心竹篮打水一场空,记事本有个好处,那就是经常要用,而且能用很久,一用就会想到是我送的,自然而然的就亲近了,以后谈生意才好说话嘛。
这种鬼主意,亏你也想得出来!
在中午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苏文秀悄悄把杜秋拉到一边,拿出一个雕成四季豆样式的翡翠挂坠,说道:这是你姐早上买给我的,要一千八百多块,太贵重了,你帮我还给她吧。
杜秋深知自家父母都是受人滴水之恩,必然涌泉相报的性子,笑着说道:那天要不是你来给我开门,我说不定都冻死了,我姐这是送给你的谢礼,留着吧,不然她心里不安,以后会送更贵重的东西给你。
苏文秀听他如此一说,就把挂坠收了起来,有些羡慕的说道:你失踪了十多年,昨天才相认,今天就亲密的跟从没分开过一样,真幸福,我家从小到大都没分开过,挤在一起天天争来吵去的,烦死了。
不打不闹不是真夫妻,不争不吵不是一家人,看开一点,感情都是吵闹出来的。
说的也是。哎,你外甥好可爱,和你很像,跟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样。
像什么像
他可爱和我无关,我小时候一定是成熟稳重,老练深沉的
吃过午饭之后,杜春华又去杜秋租的房子参观了一下,见里面整洁干净,井井有条,欣慰之余又感慨条件不好,坚持要他每天晚上去她那里住,这里当作白天休息的临时居所,杜秋熬不过她,只好同意。
第十四章 地震和投机
1月17日早上,林大伟先把杜春华和林谨言送到少年宫,然后调转车头再送杜秋去云大,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车载电台里播放了一条新闻。
据新华社最新消息,日本神户今日凌晨5时46分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具体伤亡情况未知
杜秋探过身去,把广播音量调大,林大伟开始并没有当回事,听了一会之后忽然反应了过来,问道:杜秋,神户是不是你回国之前住的地方?
嗯,回国之前在那住了三四年。
杜秋之所以穿越了十几天之后才去认亲,就是在等这一场地震,因为他编造的拐卖经历只能骗骗亲友,骗不了神通广大的媒体记者或者政府机构,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痕,一个在日本生活了十多年的人,哪怕是个四处藏匿的偷渡客,也不可能不留下蛛丝马迹,而地震可以完美的消除这些怀疑,1995年1月17日爆发的阪神大地震被认为是改变了日本国运的超级灾难,造成6000多人死亡,10多万间房屋倒塌,30万人无家可归,震后还出现了大量火灾,整个城市毁于一旦,甚至20年后都没有恢复元气。
如果刚一穿越就去认亲,距离地震有十几天的空窗期,万一父母有认识的朋友在日本,会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而前天晚上认亲,今天早上地震,中间只有一天的空窗期,就算有人在神户当地,也没法去查探了
今日之后,所有的谎言,连同虚构的哑巴的骨灰和遗物,都会随着地震埋入废墟,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再也没有人能发现真相了
你真是命大,还好提前回来了,躲过了一劫,当年唐山大地震是里氏78级,死了二十多万人,里氏73级不算小了,肯定死伤也很多。林大伟一边启动汽车,一边很体贴的问道:你在神户应该有不少朋友吧,要不要我送你去邮电局?那里可以打国际长途。
好。
1995年别说神户了,整个日本都没有杜秋的朋友,但做戏要做全套,好歹住了三四年的地方,就算没有朋友,熟人也该有几个,不能表现的太过冷漠,于是他到了邮电局之后,胡乱拨了几个神户区号开头的电话号码,结果无巧无不巧的第一个就拨通了,把自己给吓了一跳。
对面是一个女人,声音听不出年龄,但语气还蛮平静的,杜秋欺负林大伟不懂日语,以电话串线为理由,和她胡乱聊了一会关于地震的信息,挂掉之后再拨了几个,这次没出问题,全都接不通,于是不再拨打,说道:舞子说灾情很严重,市区里好多房屋都倒塌了,而且发生了大火灾,到处都是浓烟,她也打不通朋友的电话,可能线路断了,下次再打吧。
这个舞子和你什么关系?第一个电话就打给她,女朋友么?
不是,打工时认识的熟人,见过几次面而已。杜秋把预防针和烟雾弹一起放,说道:因为要防着警察,我在日本的时候除了工作之外,很少和当地人交流,基本上没有什么朋友,打电话过去主要是想问问以前住的房子情况,我还有不少私人物品留在那里。
人的感情是有限的,哪怕再严重的天灾,只要不牵涉自身,很多人都不会真正在意,林大伟见杜秋一切正常,并没有表现出多少牵挂和担忧之情,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把他送到云大之后就离开了,但在中午11点左右的时候又忽然杀了回来,说是要请客吃饭。
杜秋本来以为他是想找机会献殷勤,彻底解决元旦那天的风流事,等到了饭店一看,却发现自己想差了,因为包厢里坐着一个穿着灰色小西装,戴着无框眼镜的女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