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银河科技帝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岭南仨人

    尽管这些学员在进入维生仓之前,已经进行了对维生液的过敏反应测试,都没有检测出什么过敏反应。

    廖青松连忙比了一个ok的手势,他们的通话是通过贴在耳朵耳道的骨传导耳机来完成的。

    “没有问题就好,有问题发信息通知我,我看一看你的身体状态先。”研究员说道。

    [ok]廖青松用一个防水平板电脑回了一条信息。

    研究员打开一旁的全息电脑,翻看着廖青松的身体状况,里面有心电图、血压、血氧、血脂、血糖、激素、脑电波等等。

    其他学员是情况也大同小异,毕竟这些学员的身体素质都挺好的,出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小。

    不过就算是这样,周立斌和一众研究员也没有掉以轻心,这种事情马虎不得。

    “都没有问题吧?”周立斌问道。

    “没有。”

    “一切正常。”

    “没有问题。”

    研究员们回道。

    周立斌转过头拿出通信器,随便挑选了一个学员的号码,便开启通信。

    “马武,感觉如何?”

    [感觉非常多温暖]

    “屁话,这个维生液的温度和你们体温是一样的,不温暖才怪,还有没有其他感觉,比如哪里不舒服之类的。”周立斌笑骂起来。

    [应该没有了。对了,周老师,穿着紧身衣在维生仓里面,大小便问题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不用你说,宇宙开发委员会的抗荷维生仓设计部门,已经考虑过了。”

    [他们怎么解决?]

    “在近地轨道和同步轨道,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毕竟宇宙飞船到这些位置都不需要太久,至于飞到月球或者火星区域,出来加速和减速阶段,其他时间都不用泡维生液的。”周立斌解释道。

    [原来如此]

    “至于长时间的浸泡在维生液之中,这个不用太担心,因为在太阳系里面,暂时不需要长时间的j加速和减速。”

    这样的静止测试,马武、廖青松等学员进行了3天时间,当然虽然说是静止测试3天,实际上他们每天才呆在维生仓里面4个小时,而且是上午两次1小时,下午1次两小时。

    基地负责人翻了翻各组的报告,发现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既然没有大问题,就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各位有没有问题?”

    “没有。”周立斌等组长立刻大声回道。

    “好,那就各就各位,不过安全要注意。”负责人有些不放心的再次提醒道。

    “放心吧!”

    “我一定注意。”

    “……”一众七嘴八舌的回道。

    甲3号培训区。

    廖青松和马武等学员12个学员,进入了这个巨大的培训区之中,钢铁和泡沫水泥构成的大厅里,一台巨大的机器正静静地躺在其中。

    这个东西有点像平躺在地上的摩天轮,马武初步估算了一下,六条机械臂顶部是六个抗荷维生仓,单单是中心到顶部维生仓的半径,就至少达到了十几米。

    “马武!”周立斌点名。

    “到。”马武立马出列应到。

    “你第一个培训,上。”

    “是。”

    马武熟练的进入维生仓之中,按照之前的维生仓使用程序,将数据线插入脖子后面,又固定住身体。

    “准备好了没有?”周立斌拿起通信器问道。

    [准备完毕。]马武通过平板电脑回道。

    周立斌和控制室的研究员点了点头。

    研究员看了看其他五个维生仓,也已经放入实验测试用的假人,之所以放假人,到不是为了测试什么,而是为了配重。

    毕竟这个大型离心机的六个离心臂必须重量保持一致,才不会导致离心机失去平衡,如果是单臂的离心机,就不用那么麻烦。

    “测试开始,1g过载。”

    滴!研究员调整好数据,按下开关,大型离心机缓缓的旋转起来。

    离心机




第三百四十二章 模拟飞船
    对于宇宙飞船模拟训练。

    经过宇宙开发委员会的讨论,他们放弃了全能型的宇航员的打算,毕竟人类的精力有限,如果培养全能型的宇航员,不仅仅时间太长,而且性价比太低。

    在不久的将来,东唐将开启宇宙大航海时代,大规模的太空作业,如果都培养全能型宇航员,那不仅仅会造成培训时间太长,而且宇航员数量也将大大减少。

    经过多次的讨论开会,他们最终决定将宇航员专业再一次细分,分别设置驾驶员、维修员、外太空作业员、通信员、医生、后勤员、技术员等等细分专业。

    马武就是选择了运输飞船驾驶员这个专业,至于廖青松他选择了外太空作业员。

    一艘飞船这些专业宇航员都是必备的,毕竟宇宙开发委员会是打算长期进行外太空殖民活动的,这些常备宇航员是必不可少的。

    再一次分专业之后。

    马武一边进行维生仓的抗荷培训,一边参与宇宙飞船的驾驶员培训。

    而廖青松同样是抗荷培训,以及外太空作业培训。

    甲11培训区。

    这是一艘青龙级载人宇宙飞船的一比一模型,事实上除了不能飞,这个模型里面的所有配置和真的青龙级是一模一样的。

    马武当然知道青龙级载人投射飞船的一些基本数据。

    正六边柱体,边长3米,高度12米,体积280立方米,飞船船体和设备的重量是21吨,燃料氧化剂一共18吨。

    一共有8个宇航员维生仓,一共40吨,另外可以携带大约21吨左右的补给。

    不过他非常的疑惑这件事,毕竟建木计划现在半死不活的成为烂尾楼,为什么他们培训的飞船还是青龙级载人宇宙飞船?对于这件事他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青龙级载人宇宙飞船要改造成为运载火箭运送到外太空?

    突然一只手拍在他肩膀上,马武被吓了一跳,转过头原来是同样选择驾驶员专业的另一个宿友江水。

    “想什么呢?”

    “没有,就是诧异为什么使用青龙级作为模拟训练对象。”马武一边说一边拿着青龙级的使用说明书熟悉着。

    “原来是这个问题,我也一肚子疑问。”江水同样是在熟悉青龙级。

    “算了,宇宙开发委员会可能要自己的考虑,我们先熟悉一下吧!”

    江水点了点头说道:“说不定他们打算将青龙级改造成为运载火箭型号也有可能。”

    “谁知道。”马武摊摊手。

    不过他们几个人对于青龙级载人宇宙飞船倒是挺感兴趣的。

    马武看着仿佛未来宇宙飞船一样的青龙级内设,要是质量投射器成功了就好了,真是太可惜了。

    青龙级的模拟驾驶舱在第三段舱体(直立的时候就是第三层),而驾驶员的维生仓则是在第二段舱体里面。

    第一段舱体是燃料和主发动机,而第四段舱体和第三段舱体的一部分,则是物资仓。

    驾驶室并不算太大,可以容纳四个人在里面活动,不过根据青龙级的人员配备设置,驾驶室就三个人,正驾驶员、副驾驶员、通讯员,其他人都不得随意进入驾驶室里面。

    作为未来的宇宙飞船驾驶员,马武和江水都在熟悉着那些按钮和操作系统。

    “这个红色按钮是什么?”江水一边翻说明书一边问道。

    马武看了看回道:“是紧急弹射按钮,可以启动维生仓弹射出去宇宙飞船。”

    “这个东西有什么用?维生仓可以在外太空直接使用吗?”江水无语的问道。

    “可以的,维生仓本身就是逃生仓合二为一的设计,里面的维生装置可以维持人体在外太空之中生存60个小时左右。”马武指着说明书解释道。

    “就算是这样,我也不认为这东西有多大的作用,除非有人体冷冻技术,可以让人在维生仓里面冷



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尾阶段
    廖青松和马武这些宇航员在拼命训练的时候。

    巴中市,建木二号基地。

    经过大半年的建设,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建木二号基地进入了最后的调试阶段。

    而巴中市现在已经变成一个真正的航天基地,质量投射器设计制造工厂、宇宙飞船建造工厂、发动机工厂、燃料生产工厂等配套设施工厂一应俱全。

    赵红星作为东唐航天局的负责人,又是宇宙开发委员会的高层之一,他已经了解到各个系统的进度。

    目前建木计划进度已经到达接近完工,建木二号基地的主体已经完成,环型飞艇连接的磁真空缆绳也可以使用。

    “老马,对于磁真空缆绳的激发实验,我们已经做了8次,没有什么问题了,今天就将质量投射器安装到建木二号基地里面吧!”赵红星将一份测试报告递给马院士。

    马院士翻了翻报告,发现赵红星他们还做了顶膜刺破测试,情况和他们预想的差不多。

    至于为什么没有质量投射器,赵红星他们为什么还可以做这个顶膜刺破实验?质量投射器和钨棒投射器是原理一样的,所以他们直接借了一台钨棒投射器进行了测试。

    什么是顶膜刺破实验?

    顶膜就是整个质量投射器系统之中,那一层布置在60公里处环型飞艇上面的单向磁真空薄膜,目的就是防止磁真空管道出口的空气倒灌。

    而刺破实验,就是为了测试这个薄膜会不会影响投射飞船通过。

    马院士在报告上知道刺破实验非常成功,赵红星他们以投射飞船差不多的速度,成功突破了顶膜出口。

    他又翻了翻高雄市的建木一号,他们也进行了相关的测试,两个基地的实验数据进行交流之后,他们已经非常有把握将投射飞船发射到外太空了。

    “质量投射器先不急,我们先给那560米硬式真空管道安装超导电磁导轨。”马院士将报告还给赵红星说道。

    赵红星想了想:“这样也可以。”

    建木二号基地。

    巨大的硬式真空管道里面,工人将一块常温超导体通过顶部的吊机,吊到指定的位置。

    赵红星和马院士在不远处看着工人施工。

    “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赵红星笑着打趣起来。

    “六条超导导轨,一条造价20亿华元,确实是白花花的银子。”马院士笑道。

    “幸好现在国内可以自己从海水之中提炼白银,不然这国际银价可能要上天了。”赵红星看着银白色的常温超导体说道。

    “那倒也是,袁全博士的能力还是顶呱呱的。”马院士赞叹不已。

    赵红星可是知道袁全现在那几十亿的身家:“人家现在可是亿万富婆,银河科技还真舍得。”

    “有舍才有得,千金买马骨,吃相太难看,谁愿意干。”马院士若有所指的说道。

    “哈哈,老马咱们谁跟谁,不要拐弯抹角。”赵红星苦笑起来。

    “不说也罢。”马院士摇摇头说道。

    其实这几年国内的官方科研机构,还是有很大的改变,主要是银河系科研体系的崛起,打破了国内学阀的垄断地位。

    挥舞着钞票和强大科研环境的银河系科研机构,拿着钛合金锄头在疯狂挖墙脚,搞得官方科研机构非常被动。

    这种竞争下,为了出成果和保住饭碗,很多学阀不得不放开一些潜规则,让一些新鲜血液补充进去。

    不然在这样下去,他们自己不完蛋,上面也要出手整顿了。

    特别是在材料学方面,银河系的科研力量和成果可以力抗全世界,毕竟原子操纵技术、常温超导体、全氮阴离子、亚金属系列、石墨烯碳纳米管、泡沫水泥等等,哪一个拿出来都可以独步世界。

    面对银河系这种怪物体系,这些学阀也是无可奈何,又不能收编又不能明着打压,更何况就算是他们出手打压,谁干谁还是未知数。

    有竞争才可以促进发展,如果没有竞争的一潭死水,迟早自己把自己搞死。

    “对了,老马!前段时间北平科学院那边好像吵翻天了,你



第三百四十四章 全体会议
    廖青松一打开宿舍门,便看到正在葛优躺的马武和江水:“马武,江水,最近培训的得怎样?”

    “别提了,我又挂了两次驾驶测试。”马武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廖青松笑了笑,坐在椅子上打开全息电脑,浏览起新闻和娱乐信息。

    “对了,青松你们太空作业专业,最近好像挺忙的。”江水喝一口胡萝卜苹果汁之后问道。

    廖青松一边浏览网页,一边说道:“是的,确实非常忙,教授和教官都发了一大堆资料,还有实操培训。”

    “他们那么急干嘛?最近又没有什么发射任务?”马武对于这件事感到疑惑不解。

    “俺也不知道,不过这两天好像是基地来不少大人物,要不然今天晚上俺可没有那么早回宿舍。”

    “大人物?”
1...126127128129130...2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