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特别白
我听人说过一句古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青云你也不要懈怠,抓紧练习!
不知不觉间,朱达已经把自己的威信建立起来,他说话虽然和气,可周青云下意识觉得该照做,因为向伯都听,村子里的大人们都觉得有道理,那当然不能含糊。
两个人没有练多久,就听到拍门声,周青云立刻就停了要跑过去开门,刚一动就被朱达喊住,很是严肃的说道:咱们不是说好了,什么事我走在前面,你在后面十步。
周青云拍了下脑门,讪笑说道:我忘了,这光天化日的,你这么仔细干啥!
平时咱们不注意,要紧时候也注意不起来。朱达回答道。
因为周青云射术不错,远程可以掩护可以偷袭,朱达就和周青云做个约定,但才约定两天,周青云从来不是个细致的人,还没形成习惯。
还没开院门就听到外面的嘈杂声,朱达没开门,而是先趴在门缝上向外看,他在那些年的人生中根本没这么谨慎小心,可这些日子朱达却无比的谨小慎微,生怕有一丝疏忽就万劫不复。
向外看了看,朱达笑着回头说道:是李家哥俩,后面还跟着不少看热闹的。
李总旗没来?
没来。
不是回来了吗?他哥俩不叫大人还敢过来吗?
一听李总旗没来,周青云立刻大大咧咧起来,朱达笑着打开门,看到了神色古怪的李家兄弟,还看到了围观的村民,和昨天李家兄弟寻衅时候比,这时候围观的人可是不少,脸上那幸灾乐祸的神情也没有掩饰。
朱达脸上的笑容变成冷笑,身后周青云也按照约定咳嗽了一声,朱达根本不怕,李家哥俩不懂打架,也不敢豁出去,这次结果不会比昨天好多少。
李应和李和向前一步,朱达后退到门内,在门边有一根短棍,随时可以抓起,只是没想到李应和李和尴尬的躬身说道:朱达,昨日是我们兄弟不对,不识好人心,对不住了,请你不要见怪!
围观众人哄然,本以为李家哥俩要动手报复,谁能想到居然这么低声下气的赔礼,总旗老爷家的孩子给军户和盐贩子家的赔礼,今天日子是不是不对?还真有人下意识的看天。
下雪了
不知道谁喊了出来,大家都是抬头,雪不大,飘落而下。
距离秋收不到一个月,第一场雪居然这么早
第三十二章 比外面好吃
下雪了!
还没过秋就下雪,明年年景怕是悬!
家里的柴草还没凑齐,得抓紧出去忙活了。
围观众人开始议论,算是给朱达和李家兄弟的冲突做了结尾,当李家兄弟赔礼道歉的时候,大家就没太有兴趣了,天大地大,哪有庄稼地的事情大,来年的收成才最要紧。
站在朱达后面的周青云已经收了弓箭,走到门前并肩而立,看着门前的李家兄弟,李家兄弟神色尴尬委屈,左顾右盼就是不肯看过来。
幸灾乐祸看热闹的村民们开始散去,李家兄弟则是没动,周青云却不知道怎么应付眼前局面,只在那里看朱达,他知道自家同伴肯定有主意,而且能妥帖处置。
其实朱达也有些诧异,他之所以有底气不过是李总旗好歹能讲道理,而且抽丁出丁的事自己帮了大忙,有份人情在,不会陪着两个儿子来无理取闹,但也想不到李家兄弟两个会登门赔礼,这面子未免太足了。
心中诧异,朱达脸上却有笑容,开口说道:都是乡亲,这么客气作甚。
得到这句话,李家兄弟两个好受了些,李应表情僵硬的回答说道:好,那我们兄弟就回去了。
不知不觉间,他俩已经把朱达当成长辈那么对待,这边刚要转身,身后朱达开口把他们喊住:李家大哥二哥,先别急着走。
眼下这场面看似自家得了面子,可这仇怨也就算结下,如果这么回去,藏在心里,闲来无事的时候胡思乱想就会让怨恨加重,因为这鸡毛蒜皮的冲突结下怨恨未免太无聊了,再说了,在这个小环境里,多一个朋友总是好的。
你还想干什么?李和回头问道,语气很是不善,已经暴露了心中所想。
你们不是想要抓鱼吃鱼吗?可你们什么都不会,我教给你们,愿意学吗?朱达笑着说道。
一听这话,李家兄弟在那里愣住,边上的周青云则是发急,拽了把朱达,急忙说道:你傻了,这法子教给别人干什么?
咱们有更好的法子,用这个交朋友有什么不好。朱达低声回答,语气很是轻松。
李应和李和彼此对视,李和闷声说道:你不骗我们,真的肯教,也能像你做饭的时候那么香吗?
当然,我既然要教,肯定不会骗你们,你们先回去,等午饭时候带着干粮和油盐过来,一起去河边,一起吃个午饭。朱达说道。
如果现在就去河边的话,未免太主动热情,对方反倒觉得你有所图,这点分寸朱达把握的很清楚。
年纪小的人忘性大,即便李和十五岁,李应十八岁,对新鲜事物和美食的渴望已经压过了刚才的怨气,两个人现在还有些端着,可那一脸兴奋瞒不了别人。
中午再说,我爹回来了,可能还有些公事要忙。李应故作矜持的说了句。
院门前恢复了清净,两个人回到院子练武,没等周青云开口,朱达笑着说道:这条河这么大,鱼这么多,多几个人抓不耽误我们吃鱼的,再说了,多几个朋友不好吗?
周青云撇撇嘴没有接话,连李家兄弟这个年纪都记仇不忘,不要说刚十三岁的他,说起来,这几个年轻人中,年纪最小的朱达反倒是最豁达的一个,这自然有那二十余年人生的经验。
那罗汉六刀动作姿势很是单调,练习重复过程枯燥异常,朱达再怎么努力专注也是走神,他不由自主的想起当年,那二十多年间朱达愤世嫉俗,可不知道怎么交朋友,参加工作后运气不错,有人愿意点拨几句,这才明白很多东西,想通了从前很多不足,但已经晚了。
这午饭时候对白堡村的大多数村民来说是不存在的概念,但李总旗家不同,所以李家兄弟两个时间掐的很准,雪花很小,不耽误练武,也不耽误出门。
你们家这日子还过得真不错,村里谁也不舍得这么用铁家什。路上朱达调笑了两句。
村民们的农具都是几代传下来的,使用小心,保养在意,除了农活之外轻易不敢乱用,毕竟找铁匠修理要花费钱粮,打造一把新的更不用说,而李家兄弟为了抓鱼挖坑,直接拿了很齐整的铁锨和镐头。
朱达说这个的时候语气很自然,这倒让对方又去了几分别扭,他们在白堡村也很孤单,同龄人要不就是谄媚讨好,要不就是畏惧疏远,根本没什么能玩在一起的,朱达这种自然的态度让他们觉得亲近舒服,这两兄弟倒也不觉得对方要讨好攀附,打都挨了
水有些冷了,用捕鱼坑的效果未必会好,这挖坑埋草再放碎料都有因由,挖坑是要有足够深的水装鱼,埋水草是让鱼不方便动不想动,也让饵料可以更分散些,鱼会一点点寻找,不知不觉困在里面,碎料就是不让鱼一次吃干净,而且先进来的小鱼会成为大鱼的饵料
朱达把话说得很明白,李家兄弟包括周青云在内,都听得恍然大悟,这年头大家能做的事情不少,但能说清楚道理的不多。
学会这法子,别说李家兄弟摩拳擦掌要试,就连周青云都很想自己挖坑动手,但朱达却拦住大家不让做:现在下河不容易了,现在寒气太重,干这个起码要在河里呆半个时辰,到时候落下大病可就不值。
如果是昨日前日,朱达真就拦不住,可现在他说话大家都下意识的听从相信,李和满脸遗憾,倒是李应很是不好意思的说句:白吃你家鱼,这个不好吧?
天长日久的,等明年你们抓到鱼再给我就好。朱达大方说道。
年轻人是没有隔夜仇的,现在一缓和,李家兄弟也记起了朱达的好,真心实意的感激起来,把李总旗的讲述一五一十的和朱达他们说了。
有些话说给别人没太多感觉,可相邻的下马村被洗的两户人家,一个是管事百户,一个盐贩,对应到白堡村可不就是李总旗家和向家,这四个年轻人都在范围内,的确是要后怕。
这帮千刀杀的贼狗,要是来了,要是来了周青云念叨几句,却说不下去,他对自己的射术有自信,可也知道凭着自己这张弓杀不了几个,十几个贼兵进村,还真是对付不了。
李家兄弟也不知道怎么说,自家事自家知,他们家倒是有一张弓两口朴刀两柄长矛,可弓箭没人射的准,朴刀和长矛除了李总旗和李应勉强会用之外,其他人就是拿着装个样子。
气氛沉重下来,向前走了几步之后,大家却都看向朱达,都想起出丁抽丁前后,朱达出的主意,现在想来那的确是好主意,起码现在能用来应付贼兵的可行法子只有这个了。
下马村这事是丧事,但对咱们村不是坏事,一出这事,大家不愿意做也要做了!朱达知道他们想什么。
朱达和周青云还要跑步健身,先是跑着回到了村子,李家兄弟过了会跟过来,中间还抽空回家一次,按说家里孩子要油盐粮食出门,长辈总要拦阻训斥,但看李家两兄弟拿来的东西,看来家里非但不拦阻,还给了支持。
最让人惊讶的是一块猪油,盛在个小碗里,最多一两的份量,粮食倒是小事,这白堡村里大部分人家也就是养个鸡鸭,养猪的只有两户,完全自家吃的就只有李总旗家一户了,也就是他家能有猪油拿出来
加入荤油之后,炖鱼的效果直接翻倍,李家兄弟的吃相和周青云不相上下,都是吃的盘干碗净,肚饱溜圆。
朱达你这手艺真了不得,我爹领我去千户老爷那边吃过几次席面,还比不上你这个,连这腌菜都做得这么好李应感慨不已,他作为总旗继承人,还是被领着去见识了不少世面。
这评价让周青云和李和都惊讶不已,周青云更是瞪大了眼睛说道:我还以为是咱们没见过吃过才觉得好,原来比外面也好。
吃完之后,双方再没有任何芥蒂,只在那里精神饱满的议论下顿饭怎么凑起来吃,这天冷有没有别的法子抓鱼,好在两家都算白堡村的头面,倒没有彼此拍着胸脯说受了欺负来找我这样的承诺。
张家那头羊还没回来临走时候有人念叨了句,没什么人在意。
午饭之后,全村所有人又被叫到了晒场那边,李总旗和大家说把人都送到怀仁千户所,但重点不是说这个,着重说得是下马村的遭遇,本来大家听得很不耐烦,初雪之后,收集柴草才是要紧事,听到这里之后,全场安静。
大家在这个时候看向朱达的眼神又不同了,有道理是一回事,事实证明道理是一回事,性命攸关又是另外一回事,白堡村村民这才明白,朱达那晚上的毛躁和胆小实际上救了大家。
接下来轮流出人组织值夜巡逻的提议没有人反驳,开始挖土修围子的倡议也没有人反驳,关系到自家安全,大家还都是分得清轻重的。
小雪继续飘落,一天又是过去,向伯就要回来了。
第三十三章 小孩子怎么知道的
清晨起来,外面已经是茫茫一片,本以为积雪很厚,可出门发现是薄薄一层,小雪还在下,只不过是没化而已。
大同区域直面草原吹来的北风,向来冷得很快,村民们都加了衣服,朱达也穿上了棉衣,虽说这棉衣打了不少补丁,但还算齐整,他记得往年这个时候即便穿上棉衣也觉得很冷,可现在就强了不少,蛋白质和脂肪充足供应和锻炼身体加起来,御寒能力自然跟着大幅度提高。
朱达和周青云刚进了向家院子,还没等开始练武,后面李和就跑了进来,昨日之后,大家关系拉近很多,李和笑嘻嘻的说道:朱达,我爹喊你有事,还说你们俩要是没吃早饭一起过去吃。
总旗召唤没有不去的道理,两个人跟着李和一起过去,进院子的时候碰到村里谁家的婆姨正陪着李春花,先前趾高气扬的小姑娘看到朱达后跑到一旁,很是好奇的打量,心想从前那个穷小子家里这么看重。
那婆姨也满脸惊讶,她没想到朱达小小年纪,在李总旗家居然像个正式的客人,居然是李和过去请,这得多大面子,等回去一定要和家里人念叨念叨。
朱达和那婆姨点头打了个招呼,思路却发散起来,按说这年头妇人女眷把名节看得很重,可村里这些妇人在李家当差也很坦然,外面下三路的议论很少,看来李家做得还算正派,不知道别处如何。
偏房里隐约间有呼噜声传出来,李和还回头解释了句:两个表哥昨天下午回来,晚上跟着我爹去巡夜,才睡下去,辛苦得很。
堂屋里只有李总旗和李应两个人,总旗李纪满脸憔悴疲惫,也是一夜未睡的样子,早饭还摆在桌上没有撤下,朱达进门的时候,李纪正在和儿子说什么,看到他们进来,很不见外的示意他们坐下,李应还笑着给他们添了两个碗。
早饭是杂粮粥饼子和咸菜,李总旗家也不是什么锦衣玉食,无非粮食好些,能放量吃,总旗李纪这个态度透着亲热,不把朱达他们当外人,拉拢交好的意思很明显。
贼兵也只能在咱们卫所里折腾,因为咱们各个百户村子是一盘散沙,地方上的村寨他们为啥不去,因为那边宗族大姓多,碰了一家,一族一宗的出来,那十几个贼兵好干什么,可咱们卫所,一户是一家,百多年前还能上阵,可现在都是小户种地的,又聚不起来,贼兵们自然不怕。
他只是说道理给儿子听,朱达他们来不避讳一并教育了,当自家晚辈的意思,周青云倒是有兴趣再来一碗,朱达则是听得很仔细。
卫所屯田是个定数,一家就这么块地,只有大儿子能有的种,其他兄弟也养不起,大了就赶出去找食,有的祖辈和爹妈舍不得,结果一块地不够全家吃,只能败落了,所以咱们卫所没有大家,只是小户,不敢多生孩子,不敢多生儿子,有了直接淹死,作孽啊!
领着村里青壮巡逻一夜,到现在没有睡,疲惫之极,李总旗现在这个状态朱达理解,和醉酒倒是有些相似,人处于兴奋和放松以及迷糊掺杂,往往会说些平日里不会说的感慨。
刚才这番话让朱达受益匪浅,这个时代多子多福,可白堡村里几乎没有三个孩子以上的,在这种勉强温饱的情况下,按说会放开生才是,这个方向他一直没有想太多,今天李总旗的感慨让朱达豁然开朗,原来是这么回事。
卫所屯田是个定数,每一户的田地也是个定数,家里只有一个男丁能当军丁,这份田地也会继承,如果你想分家的话,估计上面不会阻拦,只要缴纳的税赋不变就好,但分家的人越多,每个人手里的田地就越少,吃饱肚子就越难,为了保证生存,就必须尽可能少生,杀婴虽然残酷,可总比长大了养不活或者整个家赤贫破产好,这个经验想必是无数惨痛的教训累积出来的。
但这样的百户没有任何的凝聚力,自从不用卫所军户打仗之后,军户们已经是纯粹的长工佃户,各家种各家的地,又没有血缘关系,又没有日常的操练,小家小户都顾着自己,上面只顾着收钱粮,组织不起来那就一切休提。
下马村闹出那么大的案子,那两家进贼后就没动静吗?肯定喊了哭了,周围邻居也听到了,可没有一家去管的,据说啊,被抽丁的人家不敢去管,没被抽丁的人家指望着别人去管,朱达,你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这个共担钱粮的提法让咱们百户抱团了这帮天杀的贼兵,我去了怀仁那边才知道,半夜狗叫的事情十几个百户都遇到了,这帮贼狗在琢磨那里好下手,咱们村运气好啊!
听着李总旗的感慨,朱达能想象出那一夜邻村的景象,大家都觉得事不关己,都觉得只要缩头就无事,但这次不管,下次就会落到自家头上。
总旗大人,我没什么功劳,那一夜要不是你把梆子敲响,贼兵没准就冲进来了,前夜要不是李大哥敲梆子,咱们村的风险也很大。朱达很严肃的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