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诛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特别白

    朱达没有受伤,他只是疲惫,但在此刻朱达觉得心中巨痛,就好像刀子在胸间戳刺切割,生死如此无常,几个月前父母和师傅离开,到现在最亲近的朋友和兄弟也要走了。

    进城啊,总有办法我我朱达的嗓子完全哑了,可还是徒劳的嘶吼。他们两个站在距离护城河不远的地方,声音传到城上却让人听不清,城头众人都不知发生了什么,秦川已经在簇拥上来到这边,可看到他们的状态,大家都知趣的不去打搅,眼下城外还是安全的。

    你又说那些神神怪怪的词了,那个野道士教了你好多,向伯就很无趣。周青云还在笑,很是平静的对答,朱达此时也注意不到,周青云咬牙强忍的动作频率比刚才多了。

    两人举着火把面对面站着,朱达现在能清楚的看到周青云左肋有两三寸的箭杆,箭羽和其他箭杆部分应该被周青云半路偷偷削掉了。

    咱们咱们进城,总总归有办法朱达说话也止不住颤抖,他一向自诩冷静,自诩成熟,觉得可以淡然旁观,甚至能俯瞰人生,可每次面临这样的时刻,他都无法控制住自己,什么都顾不上了。

    进城去,过几天求你给我个痛快吗?你不是说过要体面点,这个伤,你知我知都是必死的,朱达,你体面点,让我也体面点!周青云开始语气还好,接下来紧盯着朱达肃然说话。

    朱达后退了步,想要说话,想要看清对方的人,却视野却被眼泪糊住,他伸手去擦抹,怎么也擦不干净,始终是模糊着的。

    怎么和娘们一样,别哭了,我问你几件事。周青云笑着催促两句,可朱达一时间都说不出话来,只是点头。

    我从小到大,先是袁师傅,再是秦先生,都让我涨了不少见识,可我一直想不明白你想做什么,你和每个人都不一样,都到这个时候了,能不能和我说句实话,你想做什么?

    我我我想活得好一点,过好日子

    那你早就过上了,可你看着不在意这个周青云摇头不接受答案,又是笑着说道:行了,你小子从小就是算计,你拿着鱼去找我,和我一起玩,还不是想要拜向伯做师傅,你后来拜秦先生做干爹,小手段也用的不少,这时候和我说几句实话,不行吗?

    这几句话让朱达愣住了,他从小到现在,很多事做得功利,但自觉做得精明聪明,不会有多少人发现,或许秦川和袁标能看得懂,但没想到周青云也看得这么明白。

    那你还和我做兄弟?朱达狠狠的擦了把眼泪,有些愣怔的问道,此刻他错愕和尴尬兼有,只能反问这句。

    周青云身体晃了晃,站稳了笑道:因为我也想和你一起玩,也想交个朋友,野道士教你的那些事太有意思了

    朱达从未觉得自己如此软弱,看着周青云笑着陈述这一切,眼泪和心痛又是控制不住,但又不知如何是好。

    你也是真心对我和向伯,你也把我当兄弟,再说了,要没有你带着,我也碰不上袁师傅,哪里能涨这么多见识,哪里会有这么多人怕我敬我还有,抓鱼真好玩,你做得鱼真好吃周青云笑着娓娓道来。

    话说到这里,周青云深吸了口气,有些不耐烦的催促说道:别遮遮掩掩的,快说!

    我我我想活得痛快点,不要受气,不要被欺负。朱达嗓子彻底哑了,他不太敢和对方对视,只在那里含糊着回答。

    你这辈子都不会活得痛快,你小子心思太重,你比秦先生的心思都重,这受气被欺负的屁话也不用讲,这么下去你肯定不会被欺话说到这里,周青云猛地咬牙,五官变得狰狞扭曲,在那里深深吸了一口气,再看向朱达的时候已经没了笑容,只是忍耐中的扭曲,他嘶声说道:都这个时候了,和我说句实话,免得到了下面还在想,说说不好吗?

    朱达蹲下抓了一把雪,用力的扑在脸上,狠狠揉搓几把,暂时冷静了下来,他盯着面前的好友兄弟,犹豫,迟疑,不知所措,沉默,片刻后才盯着周青云说话,开口时候已经压低了声音:我想要做皇帝,我想要这天下我爹娘和向伯死的时候我就想明白了,想要不为鱼肉猪狗,就只能去做最上面的那个人,不然总归会被欺压

    这回答让周青云瞪大了眼睛,他确实听到了不可思议的答案,他盯着朱达,朱达双眼赤红,脸上满是眼泪和雪水结成的冰碴,但却很真诚。

    哈哈周青云想要大笑,却牵动了痛处,又是硬生生憋了回去,他指着朱达想说话却说不出来,等呼吸匀了才摇头说道:你前两句是实话,后面的有些假。

    这是朱达心底的奢望,是他不能宣示的野心,既然能来到这世间,那就要肆意,那就要试试最不可能的那个可能。

    朱达表面上已经平静许多,但心比方才还要疼,好像有刀子在里面切割,好像有大手将那里撕裂,但此刻哀恸间又有几分忐忑,自己这个想法太离谱了,在这样的诀别时刻会不会被青云笑话?

    那边周青云也平静了下来,他怔怔看着朱达,神情漠然又复杂莫名,就这么凝视片刻,他把手中火把一丢,猛上前一步揪住朱达的衣襟,瞪着朱达厉声说道:那就一定要当这个皇帝,一定要做成。

    没想到会是这个反应,朱达愕然无言,周青云松开手,就这么近距离看着朱达,双眼渐渐变红,抽了下鼻子,但在失态之前后退了一步,闷声说道:你进城吧,让人给我捎带火堆草料和干粮和棉衣下来,再拿一壶酒,你先回去!

    我

    你要是把我当兄弟!你就进城去!

    还没等朱达回答,周青云身侧的马匹突然开始躁动起来,朱达立刻趴到地面上侧耳倾听,城头也是骚动。

    朱老爷,鞑子大队人马要来了,快回城吧!当朱达听到地面传来的震动之后,城头也有人呼喊起来。

    朱达扭头看向周青云,周青云正掰碎了带着的饼子喂马,他看到朱达站起,也是静静回望,此时的周青云脸色变白不少,但表情淡然,就好像平日里两人共同行动一般。

    把东西给你拿过来,我就进城了。

    我见到向伯和叔父婶娘还有袁师父,会替你问好,会说你过得挺好,让他们不用担心。

    朱达不知道说什么,只是点点头,转身就要离开,但还是忍不住双手拍向周青云的双肩,狠狠抓住晃了两下,这才又是转身。

    到了城墙那边,城头上的人已经很着急了,他们也知道城下或许不对,却也不知道能做什么,朱达吆喝着各项物品,不管干粮烈酒还是草料棉衣,都不需要进城去准备,城头就有储存,很快就用大筐送了下来,朱达亲自动手搬运了两次,看着周青云在那里点燃火堆,披着棉衣喂马,小口小口喝酒。

    最后朱达还想说几句话,周青云背对着他不耐烦的挥手,朱达深吸了口气也没有说话,大踏步跑向城墙那边,抓着城头垂下的绳索开始攀爬,他拽着绳子攀登的时候,城头的人也在使劲,很快就是翻过垛口,站在了步道上。

    看到朱达出现,城头焦急等待的各色人等忍不住发出欢呼,细心的人略有诧异,心说以朱达作风,应该是周青云先上,但也没太在意,想着接下来周青云就该上来了,还有人热心的探头去看,然后就看到了周青云在护城河壕沟那边烤火歇息。

    口口相传,城头的欢乐躁动安静不少,那边快步迎过来的秦举人秦川到朱达跟前,急忙上下打量,这才走到垛口处看下面的周青云。

    青云怎么了?秦举人回头问道,这一夜过去,他的嗓子也是哑了。

    青云朱达以为自己已经决然上城,以为杀伐决断,过去就能过去,可秦举人一问,他刚开口就差点崩不住,两个字说出就觉得嗓子被堵住,深深呼吸后才艰难说到:青云回不来了。

    看到朱达的反应,秦举人已经猜到了许多,听到这回答,尽管没说细节,可结果如何已然知晓,秦川呆立在那里,片刻后才长叹了口气。

    天快亮了!有人高声喊道。

    即便那田庄行营的火焰还未熄灭,但东方天际的亮色已经掩盖不住,夜幕正在褪去。

    看北边,看北边!又有人大喊道,众人看过去,在越来越明亮的晨光中,能看到在北边有队伍正在快速接近。

    南边!几乎是同时,又有人大喊,遥望南方同样有大队人马正在接近。

    各个方向的蒙古兵马都在天亮之前派出了队伍,只不过朱达他们在天亮前回到了城内,这过程也让人后怕,稍有耽搁,就可能回不来了。

    朱达在城头看着坐在火堆边上的周青云,周青云围着棉被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已经没法判断他的情况。

    如此局面,顾不上那么多了,朱达深吸了口气,转身大喊说道:都按照昨日布置动起来,鞑子还没走,我们不能懈怠!

    他这么一喊,沉浸在狂喜和感慨中的城头众人才反应过来,呼喊吆喝,各自就位,由不得他们不紧张,前些日子只是粮台行营在外,现在可是要有大兵汇聚,到底是不是如朱达预测的那种烧了粮食就退兵,再过两三个时辰就能印证了。

    在这个当口,不管如何乐观的人都要全力戒备,那些被放回家以为蒙古大军已经无害,只会退兵的差人本地青壮和李家商队的护卫,会被重新动员起来上城,怎么也得严阵以待过了今日。

    朱达还是留在这个方向上,秦川秦举人趴着垛口看了一会,叹气落泪,却没有耽搁时间太久,也顾不得这一夜担惊受怕没有睡觉,急忙去城内操持支应和动员。

    不是每个人都像朱达这般撕心裂肺的痛苦,秦川和周青云也有义父义子的关系,也悲伤落泪,但情绪很节制,其他人更是如此,有不舍,更多的是唏嘘感叹。

    这不能说人凉薄,只能说关系有远近,感受又不同,朱达和周青云是朋友,也是兄弟,共患难,共生死,可即便是秦举人这样的亲近人,也仅仅是因为朱达才带着周青云,平日里很是公平,那只是做得体面,至于其他人最多是唏嘘。

    出城夜袭敌营,还是敌众我寡的局面,二百个人出去,有一百八十个活着回来,这本就是不可思议的大胜,本就该有人战死,从常理来看,死伤可以说很少了。

    死亡又是什么,周青云死了,那几个月前小股蒙古兵马突袭,血洗大同附近的,死掉的几千上万人怎么算,这次蒙古大军怎么也打到山西太原,这一路上尸山血海又要死多少人,又有多少人生不如死,吃坏了肚子,感染风寒,都有很大可能会死,众人怕死,可又对死亡很冷漠,只有真正的亲人才会哀痛悲戚。

    不管有多少妄想,不管这几日多么懈怠,也不管参与袭营的家丁和差人们多么疲惫,如何在城头上防备,所有人都已经轻车熟路,看到蒙古兵马接近,迅速的各就各位。

    唯一没这么做的是朱达,他站在垛口处看着火堆边上的周青云,周青云有一会儿没动,朱达甚至以为他死了,可还能看到周青云伸手去喂马。

    天迅速变亮,同样迅速的还有从北边和南边而来的骑兵队,和来时那种四平八稳的行进不同,这两个方向的骑兵队都是急速奔跑。

    当夜幕完全消退的时候,从南而来的骑兵队已经不是天际的一条线,已经可以看到奔跑马匹的毛色。

    朱达能想到蒙古大军的布置,想必几处军营中值哨的警卫都看到了此处冲天的火光,但不敢立刻派出援军救援,生怕夜间行动会造成混乱,甚至还要防备着其他夜袭,他们在大同和山西活动了这么久,大明官军也该行动和反击了。

    所以直到接近天亮的时候,才命令前哨骑兵队出发,加速向怀仁县城这边赶来。

    几个经验丰富的一直在城内贴地倾听,如果有新的动向会立刻上城禀报,除了视野中能看到的两支骑兵,还能感觉到更宏大的声音从南方传来,和朱达昨日估计的差不多,蒙古大军的主力已经开始返程。

    在城头居高临下看过去,靠近田庄之前,南来的骑兵队放缓了速度,但队伍中有十几骑则是加速前进,这十几骑在奔驰中换马,然后尽可能的分散开,这是提前要重整队形,准备接下来可能的战斗,而奔驰而出的十几骑则是侦查前方的情况。

    南来的骑兵队有近千骑,他们没有整队太久,那烧成废墟的粮台和遍地的无头尸首没有太多可看的,当十几骑把田庄废墟查看清楚,又远远兜着怀仁县城几个圈子之后,能看到那千骑的马队开始向怀仁县城靠近过来。

    朱达没有花太多精力盯着敌军骑兵动向,他看到一直枯坐的周青云摇摇晃晃站起,拿起酒壶喝了几口丢掉,走到坐骑跟前。

    周青云中箭的肋部一定剧痛,而且胸腹间的伤口应该恶化了,走路已经不稳,把长矛挂在马鞍上之后居然没有上去马,接下来周青云双手扶着膝盖弯腰片刻,又是重新上马,这次费了些力气才坐在马鞍上。

    那边的蒙古马队已经越来越近,他们已经越过田庄的废墟,距离西边城墙几里路。

    周青云在马鞍上稳了稳,转身看向城墙,扫视一会儿才发现垛口后的朱达,他笑着挥手,用不高的声音喊道:小达,我去了,你要好好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




第三百零六章 正午
    在这个时候,只有不断擦拭,才能保证视野不模糊,周青云放下手臂,驱动马匹向前跑去,迎着前面的近千骑冲去。

    蒙古骑兵纵队通过官道,到达城池附近的宽敞地形后,队伍已经展开,周青云孤零零一人一骑就那么迎头冲了过去。

    他没有开弓,只是平端着长矛,好像袁标曾经教过的骑兵冲锋一样,就那么一往无前的冲上。

    一个人面对巨浪毫无畏惧,大浪打来,他迎上,然后消失不见。

    其实周青云没有冲到敌阵中,在十几步的距离上就被对方用弓箭攒射,就那么从马背上摔下,然后被大队骑兵践踏淹没。

    周青云的一骑冲阵没有对蒙古马队前进造成任何阻碍,他也没指望能做到什么,周青云只是给自己最后的体面,或许冲向城池的马队诧异为何会有一骑迎面冲来,或许根本就不在意。

    在周青云一骑冲过去的时候,整个城头都沉默了,很多人本来猫在城墙后面,此刻都是站起张望,看着远去的周青云,看着他消失在敌阵中。

    靠近的马队规模近千,运动起来也是如潮汹涌,蹄声如雷,只是经历过夜晚袭营的大场面之后,城头的战士们对这支马队也没有太多畏惧之心,尤其是居高临下,在城墙的遮蔽下,大家就这么站在那里,冷冷的看着靠近的骑兵。

    马队前锋靠近到城头弓箭的射程之外,骑兵们停马后也都在仰头张望,看着城头上的守卫们。

    从关口突入一直到回程,没有能挡住他们的兵马,只要愿意用心用力,也没有能挡住他们的城池,从带队的贵人到下面的牧民,都以为十几二十几年前和大明那些大战都是假的,如此懦弱无能的军民怎么可能有胜利。

    据说大同西路有精兵,据说大同城内有边军主力,可至今未见他们出战,本以为这次可以快进快出,安然返回草原,等下一次时机合适,纵情抢掠,甚至深入到大明更南。

    任谁也没想到会在这小小怀仁县城出了岔子,没人在意这小小县城,甚至连统领十骑的小头目都知道这县城不值得攻打,甚至也没人关心这城内百姓的生死,在蒙古兵马上下看来,要打顷刻可破,生死由心,可就是这么个不放在眼里,不值得在意,随时能粉碎掉的城池,居然烧掉了城外的粮台行营。

    就好像猛虎过境,百兽拜伏,熊豹豺狼之流都不敢妄动,反倒是一只兔子窜出来咬了口,尽管不致命,甚至都不会流多少血,但还是疼的,还要考虑这伤口会不会被窥私在测的毒蛇咬到,或者被其他的猛兽当成破绽。

    城下这支蒙古马队应当是主力精锐,不然也不会在天还没亮就被派出来援救,在前列的不少骑兵都有盔甲在身,除了弓箭之外,也有刀盾长矛的装备,靠近城墙后没有骑在马上张望,而是下马列队,有人在前,有人牵马,极有章法。

    为首的军将开始还在马上,前出张望,没过多久也是下马并且退后,原因很是简单,他注意到垛口后有人在盯着他。
1...162163164165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