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九狱王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小山




第120章 妙戏:真不了的真,假不了的假0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九狱王朝 ”查找最新章节!

    秋莱冷笑说:“身为副将,杜龙为什么要跑他竟然意图残害无辜,像这等无耻之徒,就应该杀!他的脑袋就在这里,你们都好好看着。药将军!”

    药典愣了一下,他赶紧说:“在!”

    “你带着人在这里查,慢慢查!查清一个,发落一个!乡亲们中有很多能人,你要用什么人,和他们说去。记住,按国法办,不要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要放过一个坏人!”

    “是!”

    秋莱对老百姓们说:“乡亲们,你们一定要听安排,不要乱!”他指着药典说:“有关案子的事,你们找药将军。你们一定要多多帮他,特别是读过书的先生们,你们更要出力。”他指着薛飞说:“你们都知道,他是奉国将军薛飞,你们有事也可以找他。如果他们管不了的事,你们找我。现在我们要同心协力,把每一件事办好。我不能在这里久留,等会我要去城外整军,你们愿意跟着去的,可以去,不想去的,可是回家。你们能好好帮帮我吗”

    “能!”

    官兵们全都在南门外等着,四周全是老百姓,其中地城的人居多。秋莱一到,哭声震天!秋莱的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他感觉到了他们的真心,如果没做好,他又怎么对得起他们这份心

    薛飞派人找来桌子,搭成了一个高台。秋莱站到高台上,大声说:“兄弟们,你们辛苦了!我知道,以前有人做过一些错事,我不追究,只因为你们为乡亲们卖过命。从今天起,以后你们不要再干了,谁敢再欺负良善,我就把他宰了!”他用最大的声音说:“以后没有地城了!如果我没让乡亲们过好日子,你们就把我埋了!”

    轰!

    哭声震天!

    迎着哭声,秋莱就去地城。惊天动地!老百姓知道秋莱会来,他们没想到,秋莱来得这么快。这是秋莱的心,他们明白。秋莱给心,他们就掏心,跟着、围着秋莱,他们呼天抢地地说。秋莱耐心地听,永远不会不耐烦,就算同样的话听了一百遍,他都用心听。他知道,一定要让他们说出来,他们憋坏了!

    秋莱也就这样走了一趟,从城里到城外,从激动、纷乱到渴望、等待,望海城迅速安定下来。所有人都安心了,他们知道,秋莱一定会帮他们。

    离开地城,秋莱刚回到郡守府,药典就说:“知县陈光说,他有重要的事要和你说。这小子要玩花样,这里面一定有事。我看,你还是去审审他。”127小说

    秋莱本来不想去,可是再一想,他觉得一个小小的知县敢这样说,这其中一定有大事,于是他去了。

    一见到秋莱,陈光就哭着爬过去说;“王爷!王爷!下官终于盼到你了!”

    秋莱冷冷地扫了一眼,他却扶起陈光说:“陈大人,有什么话慢慢说。你先坐,这里没有外人,咱们好好聊。”

    陈光不敢坐,他流着泪说:“下官真是……真是……哎!王爷,我知道你办事雷厉风行,不喜欢废话,下官就直说了。这次下官能调任望海县,本想好好为国效力,虽然不指望能做出什么大事,但是也希望能造福乡里。我万没想到,郡守钱大人和副将杜龙将军串谋一起,他们想谋夺洪武镇,甚至想霸占望海城。为了达到这个卑鄙的目的,他们用尽手段!下官被逼无奈只能屈从,只能天天盼着皇上能派人来查他们,现在好了,殿下来了。我只求殿下,为百姓做主!虽然无奈,但是我也做了不少错事,我不求殿下饶恕,只想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

    看到陈光没接着说下去,秋莱假装生气地说:“天下竟然有这种胆大包天的人!陈大人,只要你一心为国,我一定保你周全!”

    “是!”

    钱文心和杜龙如何互相勾结,如何横征暴敛,如何欺上瞒下……陈光他说得动容,无比真切。当然,他不可能实话实说,只是简单说了一些自己的过失,而且他还是被逼迫的。说得差不多了,他故意迟疑了一下,没接着说下去。

    秋莱说:“这里没有外人,你直说就行。”

    陈光害怕地说:“钱文心和杜龙有这么大的胆子,那是因为他们是贤郡王的人。”

    封秋莱为忠郡王的时候,天光皇帝还册封了几名皇子为郡王。这样一来,才没有人为这件事对付秋莱。其中一个是二皇子秋韵,他被册封为贤郡王。

    钱文心、杜龙和陈光都是忠郡王秋韵的人。两年前他们陆续调任到望海城,这全是秋韵的安排。他这样安排,只有一个目的,他要整个望海城。地城没用,秋韵要的是洪武镇,只要收了洪武镇,他想要多少银子就有多少。他想得很简单,只要拿到洪武镇,派人去打理就行,然后坐享其成。他才不考虑手下会不会干,能不能干,只想拿到手再说。如果他有这个本事,完全可以派钱文心他们把上港做起来,连上港都做不好,他却觉得能派人办好洪武镇的事。他想得好,却不知道,这会打破现有的平衡,望海城随时可能大乱。他管不了这么多,他需要钱扩张势力。他的不得已无非就是:我是人,你们不是人。

    刚来就干,钱文心他们没有根基也怕出事,于是等了又等。等不能白等!要为自己、秋韵和天光皇帝想办法,他们无所不用其及。以前的郡守还知道收敛,怕闹出民变,知道左右逢源,适可而止。他们完全不管这些,仗着有势力,也被逼得没办法,就无所顾忌。这两年多来,不仅洪武家,商人和老百姓们也苦不堪言。秋韵不管这么多,他只要望海城,事没办成,一直拖着,他就给钱文心他们下了最后命令。没有办法,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干:一是,暗杀洪武海珠。在他们看来,根本不用担心洪武德,洪武海珠才是大患,因为洪武海珠聪明,这种人会坏他们的大事;二是,把洪武海珠的死嫁祸给地城的帮派,让洪武家和地城帮派互斗,他们坐收渔利;三是,借口把上港给洪武家,把洪武家的人分开,以便分而治之;四是,以侵占上港、私通叛军等借口,派兵围剿洪武家。

    他们想得好,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秋莱来了。



九狱王朝第121章 妙戏:真不了的真,假不了的假1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九狱王朝 ”查找最新章节!

    陈光不可能说出自己的身份,他只说钱文心和杜龙的事。他说这件事无非是赌一把,不赌一定完蛋,赌了才可能有活路。

    秋莱静静地听着,没有表情,没有反应,过了好一会,他这才说:“陈大人,你到别边的屋里等一等。药将军,你把钱文心带来。”

    “是!”

    秋莱来了,望海城立刻就剧变,可想而知,钱文心是什么心境。看到杜龙的脑袋,他立刻就吓得昏死过去,醒来后,他却清醒了也想明白了。再次来见秋莱,他非常镇静,按规矩行了礼,然后低着头,一句话不说。

    秋莱冷冷地说:“我听说,你是我二哥的人”

    一听,钱文心就知道完了,他一定被出卖了。事发突然,他却一点也不奇怪,是谁,为什么,这些并不重要。他沉稳地说:“下官曾经受过贤郡王指点,心自感恩,可是下官是朝廷的官员,知道地方官员不得和皇子交往,因此不敢有任何私心,只知道为国效力。贤郡王和王爷同为皇子,下官只会一视同仁,按律听命行事,绝不会有半点非分之想,也绝不会做有违法度的事。”

    秋莱说:“说给他听!”

    药典竟然没骂人,他立刻把陈光说的事都说了。

    钱文心一点也不惊慌,他静静地听,似乎在听和他没关系的事。等药典说完了,他这才说:“下官做了一些错事,有负皇上,有负朝廷,不敢为自己辩解,只愿伏法。不过,刚才药将军说的那些,并非全是事实!下官和贤郡王的确有过来往,不过那都是以前的事,而且合情合理更合法。下官再说一次,下官是朝廷的官员,不是谁的亲信。贤郡王何等身份,下官哪里有资格去攀附这些都是对贤郡王的污蔑,也是对下官的栽赃,请王爷明查!”

    秋莱说:“好!你能说出这些,我佩服你的为人。药将军,你叫人进来,让他写供词。”

    钱文心写完了供词,秋莱看过了,没说什么,钱文心被拉了出去。随后,秋莱把陈光叫出来写供词。陈光不知道秋莱是什么意思,他不敢写贤郡王秋韵的事,只能把其他事都写了下来。他聪明,供词里只写钱文心、杜龙的事,自己全是被他们胁迫。秋莱看过后,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冷冷地看了药典一眼,竟然就这样走了。

    陈光知道自己赌输了,他才骂出半句,就再也说不了话了。我爱搜

    秋莱和别人不一样!如果是别人,遇到这么好的机会,一定会盯着钱文心、陈光不放,借题发挥。他却当什么都没发生,一心一意办别的事去了。他比任何人都急,他没有时间,他必须快,快到那些想对付他的人反应不过来!

    秋莱把望海城和洪武镇的官员、士绅、富商都“请”了来。他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老套路。不用秋莱说,洪武德第一个捐,其他人当然纷纷主动捐献。有了钱粮,他立刻同时办几件事。

    一是,以祸国殃民、贪赃枉法的罪名,秋莱将陈光处斩。他没杀钱文心,钱文心却自尽了。

    二是,保证码头的运营。秋莱把上港、下港和码头全交给洪武家管理,按国法征税。洪武海珠“活”了,他立刻带人整治码头,就一天,整个码头次序井然。别人问起,他就说梦到了梦神,是梦神救了他。别人信不信没关系,他活着是事实。

    三是,在城外办粥场。不能再让城外再饿死人,秋莱派薛飞带着军队来办这件事,因为这样效率快,不容易乱。

    四是,查抄官员家产。除了钱文心、陈光,秋莱没有再动刀,他把所有官员都扒了一个干净,全关进了大牢里,派药典带着军队查抄了官员们的家。他没有随意牵连,留了一部分钱粮给官员们的家人,把他们都放了。

    五是,召集文书。天城和外城有户籍账册,地城根本没有。要想治乱,必须有据可治。秋莱召集了两千名文书,给他们发钱,派他们给地城的老百姓登记、造册。

    六是,整治军队。薛飞和军官们已经商量好了城防布置,秋莱根本没看,只定了两条:一是,除去必要的守卫兵力,其他军队全部调为他用;二是,欠的粮饷一次性发完。这些事由薛飞统一调度。

    七是,让孩子们读书。孩子们读了书,以后才有更多的出路,不是说多有学问,最少要让孩子们能读会写。只有这样,望月城才能更好地发展。城中的读书人多得是,这事好办。

    八是,盖房。秋莱召集城中所有建造房屋的工匠,先给他们发银子,又告诉他们,帮地城的老百姓盖房子,这是为了他们。如果地城没房子,总有一天,天城也会没有。和工匠们商量了一个晚上,秋莱定出了简单的规划,选出了盖房的地点,确定了房子的规格。房子分为三种规格:夫妻之家,三代之家,四世之家。单身的,分男女安排集中住宿。这些房子都不大,没有院子,但是能住得舒服,又能比较快地批量建造好。第二天,秋莱就召集地城的老百姓,让他们跟着工匠去盖房子。他告诉他们,这是他们的家,如果他们不出力,都不给房子。为了保障效率,他把军官和洪武家的人抽调去当“队长”,让他们安排、组织老百姓干活。很多地城的老百姓去帮忙,他们听安排,不乱来。不管现在盖的房子是谁的,他们都出力,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他们的。

    九是,要让老百姓有出路。这是最重要的!没有任何人能养得起这么多人,秋莱要想办法让老百姓自食其力。找来洪武德和有名望的士绅,召集了所有能找到的商人,请来有名望、阅历的老百姓,秋莱和他们一起想办法。早在梦州,他就组建过“情义军”,在千会城,他又帮过山雪,他有一定的经验。士绅、商人们都知道情义军的事,虽然被秋莱逼了捐,但是他们还是真心实意地帮忙。一个繁荣、安定的望海城,对于他们只有好,没有坏,再说这是积德的好事,他们愿意干。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更是尽心尽力地出主意。



第122章 真正的第一海城01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九狱王朝 ”查找最新章节!

    商量了三天,秋莱他们有了以下决定:

    一是开田。老百姓想活下去,必须自己种田,不可能人人去做生意。望海城靠着元梦江,这里有水可用,土地平坦、肥沃,可以大面积开荒。很多地被士绅、富商买走了,只要秋莱一句话,那些地都会空出来。秋莱没直接要,而是让有地的人先把地让出来,先让老百姓去开荒,有收成了,老百姓能活得下去了,他们再收一点地租。这些人不愿意也要愿意,其实他们也愿意。有些地是荒地,空着没用,还不如拿出去放租,就算一时收不到租,荒地变良田,他们也挣了。以前他们不干,还不是因为地城的风气不好

    二是建立情义军。开荒不可能一躇而就,这需要时间,在这之前,需要用情义军来管理,慢慢分流老百姓。

    三是扩建码头。望海城一直在发展,码头需要扩建。这需要大量的青壮劳力,即能解决老百姓没活干的问题,又能帮助望海城更好地发展。

    四是发展手工业。这是商人们最愿意干的,因为能挣到钱。以前他们不干,是因为地城太乱,他们对地城的人不放心。也的确,之前出过不少事。现在有机会了,有那么多人可用,而且人工便宜,商人们绝不会放过。望海城靠海靠江,交通非常便利,商人们有现成的卖货渠道,只要有好东西,他们就能卖得出去。商人们有现成的工匠,只要派人教导新人,就可以扩大规模。可以说,这是所有人最满意的方式。和商人们商量过后,秋莱立刻在城外规划出了相应区域,让商人们免费使用土地。

    五是把洪武镇定为贸易镇。秋莱本就有这个意思,商人们更是积极。在他们看来,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洪武镇。他们知道,秋莱一定会走,他们要为自己留后路。一是,扩建洪武镇钱庄;二是,在洪武镇建造大型的仓库;三是,扩建天城、码头、洪武镇、上港、下港之间的道路;四是,扩建上港,作为辅助港口;五是,所有港口由洪武家管理,统一收税,除国法规定的税之外,加收管理税,就算加了,这都比以前少很多。

    秋莱派人四处张贴公文,他着重说明了一点:粥场只是一时,人人必须自食其力!除去老弱病残,有能力干活却不干活的,全都抓到牢里。有人胆敢趁机违法的,重罚。

    所有事都一起干,就算有点乱,秋莱也不管。他就像吃了神药一样,没日没夜地干,吃饭就是拿着馒头啃,喝水都是一口干。不是城外,就是城内,要不就是码头,他一天跑无数个来回,还好他有阿风。阿风也是疯马,主人不休息,它也不休息,秋莱在忙的时候,它在旁边睡、吃,秋莱要走,它就立刻行动。

    这一天,秋莱在太阳下晒了三个多时辰,他觉得有点头晕。怕别人看见,他借口去方便,可是才走了几步,他就趴在地上不动了。薛飞他们吓坏了,赶紧冲上去。

    秋莱趴在地上,呼呼大睡。

    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流了泪,他们静静地看着,心里在翻腾。

    突然,秋莱猛地醒了,他坐起来大声说:“快!快!把那个拿……”他看着四周说:“你们这是”

    “王爷!”

    哭声一片!老百姓们放声痛哭。然文吧

    看着这些比叫花子还脏的人,秋莱笑着,泪如泉涌。他觉得好满足!京城是什么玩意,王爷算什么东西这一切都不重要!如果可以,他真想这样干一辈子,永远不要停下来。

    秋莱站起来大声说:“都起来,干活去!我好着呢!”

    这个故事立刻传遍全城!

    秋莱疯,那就人人疯吧!

    馒头、大饼、菜、粥……就放在城外,谁饿了谁就去吃。女人们不停地做饭、送饭。在城墙下,在凉棚里,在郡守府里……孩子们在读书,旁边就是热火朝天。读完了书,他们全去干活,哪怕搬砖头也可以。有人干累了,随便找个地方就睡,一睡就和昏迷差不多。官兵们都没人样了,他们的军衣又脏又臭,很多人干脆就光着膀子干活。工匠们啃着带泥巴的馒头,蹲在墙上,一边吃一边盖房子。西海山和东海山到处有人在砍树,运送木材的人连绵不绝。文书们记累了,就趴在桌上睡,醒了接着干。商人们把船调来,需要什么,他们就去采购再运来。不给钱没关系,只要记账就行,因为秋莱认账。码头上,道路上,这边睡着人,那边在砸石头、修路。大夫们在熬制各种汤药,四处给病人看病,他们没有一点斯文,全都成了叫花子。

    每个人都在发疯一样干,没日没夜,不知辛苦。
1...4849505152...1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