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狱王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小山
第125章 第一名镇,第一郡守0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九狱王朝 ”查找最新章节!
二是,大力发展农业。
有人就要吃,火石镇不可能完全靠手工业,其他东西全靠买。人和人不同,不可能人人会手艺,总要有人种田。
乐升考虑得更深,粮是根本,是稳定!
火石山一带土地肥沃,有江有河,这是地利。乐升充分利用这一点,大力开田,营造水利设施,可以说火石镇有天下最好的灌溉体系。
不仅发展本地农业,乐升还花钱帮助石州发展农业,特别是火石镇附近的各县,他更是出钱出力。这样一来,火石镇就有了稳定而有效的粮食供应体系。
火石镇人多,仅仅靠这些还不够,乐升修建大型粮仓,从外地采购粮食,为火石镇储备了大量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火石镇的粮价、菜价都非常稳定,哪怕天机国很多地方有灾乱,这里的物价都没有大的波动。别的州受牵连,火石镇反而发展更好,更挣钱了,各地缺货品,火石镇的货品可以卖得更好、更贵。农业保障了火石镇的发展,不求人,自然底气硬。
三是,打造交通网。
乐升给天光皇帝上奏折,以火石镇为中心,以水路、陆路为依托,他规划了一个货品、原料、人员流通的网络,设计了一个区域发展图。天光皇帝大力赞赏,全力支持,因为他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利益。正是凭着这个战略规划,在天光皇帝的大力支持下,他为火石镇打造出了三大路网。
第一个路网是火石镇内的交通网。
火石江是火石镇最重要的对外通道之一,凭借这条江,乐升花大力气修建了多条水渠,连通各镇,形成火石镇的水路体系,一是为了灌溉,二是为了运输。
望海城的码头好,却完全比不上火石镇的码头,前者独立,后者是一个体系。火石江有几个大码头,这里是枢纽,水渠有小码头,这里是网点。可以说,所有人员、货物都可以通过水路进行运输、贸易。这就大大加快了货运效率,节省了运输成本。
除了水路,还有陆路。建设新路,拓宽旧路,搭建高拱桥……每个镇之间都有宽阔的道路相通。在规划、建设新镇的时候,乐升最先考虑的就是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如果没有路,新镇就是死镇,没有人去,也没有人留,有东西也运不出去,更不要说卖了。
第二张网是对外的水路网。
在天光皇帝的支持下,乐升只是小小的郡守,他却敢管其他州、郡的事。沿着火石江,他出钱出力,帮助沿江的各州、郡、县修建码头。
天光皇帝根据乐升的意见,修建水渠,打通火石江等各江河,形成了一张连通十几个州的水网。
第三张网是路网。
只靠水路肯定不行。以石州为核心,包含附近几个州,乐升会出一些钱粮帮助各州兴建、扩建道路。
有一些太守糊弄乐升,只收钱却不干活,可是也有一些太守真办事,其中就有石州太守方庄。知道路的重要,方庄大力办这件大事。火石镇的货品可以通过石州的路网卖出去,各地的商人途经石州各地,即要吃喝住行也要做生意,路通了,经济自然好,双方都受益。天天小说
石州如此,其他州也一样。看到石州等地有了好处,其他州也纷纷出钱出力。这样一来,以火石镇为中心,以石州各州为跳板,乐升精心规划的路网持续发展、蔓延,一张巨大的路网慢慢形成。
一通百通!
望海城有海,乐升为火石镇打造了一片“路海”。这三张交通网彻底打通了火石镇的任督二脉!
火石镇的货品源源不断地卖到各州,各地的原料、粮食和人员大量运往火石镇,这不仅帮助火石镇飞速发展,也让各州受益,帮助了各州的发展,是多赢的好事。
四是,推行特殊的税收制度。
以前火石镇的税制比较乱,因为各种原因,税制形如虚设,不仅有各种名目繁多的税目,还经常加税。
经过天光皇帝同意后,乐升在火石镇设立了独特的税制,废除以往所有税目,推行“1+1”税制。一是,对各个行业实行不同的税收标准;二是征收“本税”,这是基本税,长年不变。可贵的是,乐升能顶住天光皇帝的压力,在他任职期间,没有加收过一次税,全都按税制收税。
这真不容易!
天机国有灾乱,天光皇帝要享受,这都需要钱,乐升没让天光皇帝失望,他把火石镇发展得很好,年年税收都在大幅度增长,否则他没法向天光皇帝交代。
五是,整顿行业陋习。
手工业发达,商贸发达,其中必有坏商、恶商。乐升对这些人从来不手软,发现一家,他就清除出火石镇。
这不容易!
很多商号和京城有紧密的联系,如果他们犯了事,只要乐升处理了就会得罪人,他却敢顶住这种压力,敢办、真办。
更重要的是,乐升能办。他和京城的各方都保持良好的关系,甚至暗中指导他们怎么在火石镇做生意。和气生财!没有谁会真的想闹事,特别是在火石镇这样的地方。皇帝在盯着,谁敢真放肆皇帝的红人,前途不可限量,很多人都会给乐升面子,哪怕他只是一个郡守。如果遇到真不懂事的,乐升绝不手软。我给了你面子,你就要给我面子,如果你不给面子,大家就都不要面子,最终就看天光皇帝给谁面子。
天光皇帝当然支持乐升,因为火石镇是他的小金库,谁和他抢生意,这就是要他的命。
六是,整顿欺行霸市,剿灭帮派、恶霸、地痞。
以前火石镇的确繁荣,虽然没有望海城那么乱,但是也有一些帮派、恶霸。乐升对这些人下了狠手,迅速进行清理。不是杀,就是流放,他不给这些人任何机会,他们连在火石镇坐牢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点,乐升和秋莱有些相似,他们却不一样。秋莱下手狠却不毒,一定会给别人留一条后路。乐升不一样,他下手即狠又毒,多半不给别人留后路。很多时候,他连国法都不顾,本来不应该杀,他杀;本来不应该流放,他就流放。
天光皇帝和乐升想的一样,这些人什么都敢干,如果有了钱,那就会为所欲为。无论乐升为此做了什么,他都支持,谁借此来弹劾都没用,为了让乐升更好地办事,他还特批在火石镇用重典。
第126章 第一名镇,第一郡守0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九狱王朝 ”查找最新章节!
七是,限制地方势力。
对于官员、士绅和富商,乐升允许、支持他们经商挣钱,却不允许他们扩张势力。也就是说,可以有钱有人,却不能有兵有刀;可以纸醉金迷,却不能拉帮结派。
乐升又和天光皇帝想到了一处。天光皇帝喜欢玩权谋、平衡,他喜欢官员们过得好,像他一样会享受,但是不允许他们暗中拉帮结派。就算乐升不这样做,他都会盯着,更不要说乐升做得好。
八是,抓捕流民、乞丐。
和望海城一样,火石镇会吸引各地的人来。人多是好,问题也多,一旦管理不好,就是大麻烦。火石镇有五百多万人,这可不是小事。
这就考验乐升的本事了!他用的办法冷血、高效:没用的赶走;赶不走的,抓起来为奴;对捣乱的,不是杀,就是流放。
但凡出现流民、乞丐,巡逻的衙役就会把他们抓去采石厂和伐木厂等地方为奴。这种手段冷血、极端,但是也的确整肃了火石镇的民风。人人都知道,不好好养活自己,连要饭的机会没有。哪里都有没有生存能力的弱者,他们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剿杀。他们在火石镇无法生存,乐升不给这些弱者半点同情和机会。
可以说,人人都知道火石镇的规矩:没本事,没体力,千万别去火石镇,否则去了都倒霉。
在这一点上,天光皇帝不愿意了。火石镇有影响力,火石镇有钱粮,他觉得可以在这方面做得好一点,不要说救济多少,多少应该救济一些。
乐升却根本不听,但是他不会因为这件小事和皇帝对着干,而是在别的方面做文章。有事没事,他就让老百姓给天光皇帝写联名信,即表忠心,又说日子过得好。这的确是他的安排,却也是事实。天光皇帝当然高兴,也就不再过问这种小事了。
九是,和石州太守方庄关系融洽。
火石镇只是表面上隶属于石州,实际上是天光皇帝在管着。表面上石州太守是火石镇郡守的上司,其实根本管不了。这样一来,双方的关系就很微妙。手里有钱,皇上关爱,自己又有本事,以前很多火石镇的郡守和石州太守关系不好,有一些甚至势同水火。天光皇帝为此事头痛不已,总要这边护着,那边照顾着。
互通书信,互相拜访,互相讨教,乐升和石州太守方庄的关系非常好,他们是好搭档,双方有默契。凡是石州和石镇有好的政策,他们都会互相学习,参考使用;谁有难处,都会尽力帮忙。
如果是别人,天光皇帝一定非常不高兴,因为这叫拉帮结派,对于他们,他却很满意。乐升和方庄都很有分寸,从来不做过分的事,更重要的是,他们不隐瞒,甚至会把对方写的信给天光皇帝送去。在日常往来中,无论是见面还是书信来往,他们都认准一个原则,那就是可以让所有人知道,绝不从中玩手段。这样一来,天光皇帝再不用为太守和郡守之争花精力。
十是,和附近各州搞好关系。奇书电子书
乐升只不过是郡守,他没有必要和其他各州的太守搞好关系,甚至不能这样做。他不一样,就这样做!他不想只当郡守,他看到的不是一个郡,而是几个州,甚至是整个天机国。
乐升会资助附近各州的发展,积极和各州做生意,除去采购粮食以外,他积极协调采买原料。
好的手工业,好的商品,好的原料是基础。依托火石山,火石镇的确有很多天然资源可有,可是再多再好,也不可能满足所有需要。乐升从各州采购大量原料,即帮助了火石镇的发展,又和各州做起了生意,这当然得到了各州的欢迎。
十一是,要地。
火石镇要发展,就需要更多的地。可是火石镇就这么大,其他地属于石州,乐升想要地,他就必须问石州太守方庄要。
乐升精明无比,他的办法是,以“租”为买。按以前该地上交的钱粮数,每年他加两成给石州。当然他不可能做亏本买卖,要多少地,什么地是什么价,他都事前考虑得非常清楚,能挣到钱,他才会要地,否则他一分地也不要。这样一来,他等于没花一分钱就拿到了地。
方庄聪明,反正必须给,他乐得让天光皇帝高兴,再说也不亏本。最关键的是,乐升懂分寸,不会胡乱要地。
十二是,拉人。
最重要的还是人!人是最大的财富,乐升深知这一点。
采矿要人,伐木要人,建设要人,运货要人,店铺要人,农业要人,手工要人……工匠不愿意干粗活,商号需要工匠,这本是士绅、商人自己去解决的事,乐升却为他们想到了这一点,而且还帮了他们的大忙。
乐升只要两种人,一是青壮男丁和年青女子,二是工匠。他的办法简单、有效,那就是用钱换人、用人拉人。
乐升不是买人,而是请各州送人,给各州介绍费。他和各州达成交易,一个人多少钱,一个工匠多少钱,各州每年给多少人,只要送来的人达到标准,他就给钱,不符合要求的,他全都不要。每年定期,各州会安排专人在当地召集人员,老百姓自然积极报名。他还让火石镇的人回老家拉人,当然他要的还是有用的人。
这样一来,手工业越来越向火石镇集中,各州越来越依靠火石镇的商品。火石镇本来就能吸引各地的人前来,再加上这样有组织地聚拢人才,效果就更加明显。
乐升不可能做亏本买卖,要多少人,要什么人,他都会事前经过计算和规划,定向、定量聚集人才,绝不会随便要人。
只做到这一点,肯定不够。人来了,要让他们能活得下去。这些外地来到火石镇就有活干,有田种,有钱挣,他们当然高兴。更重要的是,火石镇能让他们见世面,能看到、吃到、玩到不一样的东西。这里有机会,只要有本事就可以活得更好,他们当然愿意留下来,而且好好干。
第127章 第一名镇,第一郡守04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九狱王朝 ”查找最新章节!
十三是,伺候好天光皇帝。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火石镇是天光皇帝的,他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钱粮,乐升绝不能让天光皇帝亏本。乐升做得很好,他没让天光皇帝失望,甚至可以说处处满意。毫不夸张地说,在整个天机国,最了解天光皇帝的人,不是皇后和妃子,也不是皇子和近臣,而是乐升。
总之,有地利资源,有历史传承,有皇帝重视,有能员坐镇,有各方帮忙,有稳定的环境,……各个因素相结合,火石镇才成为了“天下第一镇”。
乐升做得这么好,早就应该高升了,他一直当郡守,就是因为做得太出色。天光皇帝实在找不到人来接替乐升,因为火石镇对他和天机国都太重要。今年,天光皇帝终于下了决心,他把乐升调回京城,任命乐升为户部尚书。
天机国历任皇帝都有宰相,多的时候有七八个,少的时候也有三五个。贾顾施案后,天光皇帝废除了宰相制,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尚书和御使大夫成了不是宰相的宰相。这七个人有多重要,自然不用说。
做这个安排,天光皇帝有大的谋略!一边是秋莱,一边是乐升,一武一文,他要用他们铲除威胁皇权的势力。秋莱和乐升都没有派系,而且都做得这么好,他们不可能联手,他们都需要天光皇帝,这正是天光皇帝要的人。
要说乐升,必说山雪。
正义如雪,净如雪,锐如雪,山雪被称为“雪青天”,是天下第一知县;霸气如帅,治如帅,行如帅,乐升被称为“乐大帅”,是天下第一郡守。和山雪一样,像乐升这样的官员绝无仅有,天机国只此一个!
山雪长相端庄,一脸正气,文风刚正;乐升长得漂亮,风流潇洒,文笔洒脱。凡是天光皇帝喜欢的官员,必须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长得好,二是有文采,三是天子门生。他英俊潇洒又文采天下一流,怎么可能忍受心腹长得没有人样,还写出不好文章否则他见都不想见,连看奏折都难受。
乐升和山雪是同科进士,山雪是榜眼,当了十几年知县;乐升是不入流的进士,当了近十年郡守。同样人,不同命。他们有太多的相同,也有太多的不同。这种相同和不同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山雪一定要去外地当知县,还要当穷县的知县,天光皇帝把他安排去了一个富县——千会县。乐升不一样,他是想去当知县,做出一番事业,却决定等一等、看一看,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当好一个知县。乐升在翰林院知道了官场的很多事,仔细研究了各县的治理经验,也知道了山雪的事。仔细考虑、权衡过后,他这才向天光皇帝上奏折,要求去外地任职。进士那么多,天光皇帝没在意乐升这个人,可是一看到这份奏折,他就立刻下旨,和山雪一样,他派乐升去一个富县当知县。不到三年,天光皇帝就把乐升调到火石镇当知县,不到两年,他就把乐升提升为火石镇的郡守。
两个人是好朋友,自从当了官以后,天南地北,他们再没有联系过。不是因为远,而是因为他们有默契:不私交,为国事。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国事上。这一点他们一样,却又不一样。第六书吧
老百姓交不起税,山雪敢抗税,他宁可当一个小官、孤官;乐升一心要让老百姓交得起税,还要让老百姓过得舒服,他一定要当一个大官、能官。山雪严守国法、条文,办事一板一眼;乐升只要成事,有时候甚至冷血无情、不择手段;山雪敢和天光皇帝对着干,往往是直接谏言;乐升敢不听天光皇帝的话,他却一定顺毛摸。……正因为不一样,两个好朋友互相看不上,甚至还互相弹劾过对方。这种弹劾可不是随便说说,山雪给乐升安了“十大罪”,乐升就给山雪安了“大大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