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难怪今日李世民突然去会突利,难怪突利会突然后撤二十里,难道郁射设和拓设跟着后撤,他娘的,他们背叛我!”
执失思力听完旁人说明今日西渭桥发生的事情,也更加确定自己偷听到消息的真实了。
“大汗,事实明摆着,那突利与郁射设和拓设不服大汗当初继承了汗位,如今居然暗里勾结唐王。”
“大王,现在突利让出了西渭桥北岸,唐军便可随时过桥北上,而唐军早已经在东面部署了李世绩、张公谨的十万人马,又有东南的屈突通、黄君汉的十万人马,更添西北李艺部,正北李靖部,咱们形势危急啊。”
颉利坐下,又站起。
若没有执失思力的这个重要情报验证,那么李世民与突利的这次会面,或许他还不至于想到那么坏,可现在有这消息一验证,足以说明突利真的跟唐人勾结了。
还有郁射设,这厮早就与他不和。
就是拓设,当初处罗可汗死时,也有许多人要拥他为汗,定也是一直对他不服。
想及此,颉利真的是不由的坐立难安了。
突利、郁射设、拓设三部人马,早超过十万,若是他与唐人勾结,关键时候倒戈一击,自己真就完蛋了。
“大汗,我带人去当面质问突利,为何背叛!”一名特勤喊道。
颉利只是冷哼了一声,这种时候,找突利质问有何用?
执失思力劝谏颉利,“大汗,我以为眼下不宜去突利问罪,咱们得先考虑眼下处境,唐王已经集结了五十万大军,若这突利再倒戈,那咱们就太危险了,更何况李靖依然守在灵盐一线,随时能断我们归路,我以为咱们这次失算了,上了突利和李世民等的恶当,不能再呆在这里了,得立即撤退。”
“想撤也不是那么好撤的。”颉利摇头。
“那我们与唐王议和约盟。”
如果突厥大军内部生乱,那确实没有半点机会了,尤其是先前唐军两战歼灭乌没啜一万部,这等强悍的战力,让颉利也不由心惊,现在突利还生了反骨。
“这次真是失算了。”颉利长叹一声。
本以为李世民兵变夺位,根基不稳,他这数十万大军一来,李唐朝堂必乱,可谁能料到,事实完全相反呢。
如今稍像样点的城池,都没能拿下一座,粮草不绝,后路不稳,突利等还暗中叛乱。
“执失思力,你再去趟长安,与大唐约盟求和,就说此次我们是来贺大唐新天子继位的。”
决定之后,颉利也下令后撤二十里,并向东撤,远避开突利兵马,以防万一。
长安。
皇帝九骑退突利十万军后,长安城的气氛为之大变,一改往日压抑紧张,大家变的自信从容起来,尤其是昨日跟着皇帝到渭桥,亲眼看到了皇帝是如何从容不迫,如何仅凭言语,就吓退了突厥十万军的天姿后,都已经深信突厥这次打不到长安城下了。
甚至各种流言开始传播,说突厥马上要退兵,还说突利已经向陛下跪拜臣服。
执失思力再次渡过渭桥,看到的已经是完全不同于上次的场景。
大唐的将士们威武不凡,甲备森严。
百姓们自信从容。
长安城,东宫,显德殿上。
执失思力一入大殿,便立即跪伏拜首,高呼拜见大唐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哪还有上次的半点嚣张。
“执失思力,朕已经放你回去了,你为何还敢再踏入长安城?”
“尊贵的大唐皇帝陛下,臣此次前来,是奉颉利大可汗之命,前来恭贺大唐皇帝即位的,这是我家大汗的贺表礼单!”
执失思力奉上表章,内侍接过转呈。
李世民没接,“念。”
“突厥名马三千匹,羊一万头,突厥美人二十。”
李世民哈哈大笑,“颉利有心了,既然来做客,那为何不早点直言?这礼物朕收下了。”
收了颉利之礼,李世民转手却又全都赏赐给了臣子。
昨天随皇帝出城的八骑,每人赏突厥美人两个,马十匹,羊百只,其余马匹赏赐给军中将校,羊赐给长安守军。
执失思力再呈上一封信,却是颉利的约盟信。
李世民却只是冷冷拒绝,说大唐与颉利早就结过数次盟约,但颉利每次刚结盟后便撕毁盟书入侵,所以大唐已经不再相信颉利了。
“陛下,我家大汗言,先前盟约是与武德天子订的,如今新皇继位,所以还要与新皇再盟约,此次约定后,再不互犯。”
“颉利言而无信,朕不信也。”
萧瑀和封伦两位仆射,这个时候便上来劝说,充当和事佬。
两位苦口婆心说了半天,李世民这才终于有点松动之意。
“盟约也行,但不能按以前的方式来,就按你们大草原上的习俗来,颉利主动求和约盟,那就让他献上贡金并送女来和亲。”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执失思力口头答应奉上携带马五千匹,牛羊三万只,并约定以后每年向大唐贡马三千匹,羊一万头。另外执失思力同意,回去请示颉利,让大汗将女儿送入唐庭和亲。
谈完后,执失思力马不停蹄又赶回渭北大营,得了结果后又赶回长安。
颉利对李世民的条件不肯同意,他提出了另一个方案,这次他愿意在先前的那三千匹马一万头羊之后,再加一倍。然后以后每年,突厥可以向唐献马五千匹,但这个献不是白献,需要唐庭回赐,唐朝每年需回赐绢十万匹。
这等于就是绢马互易,一匹马换二十匹绢,于眼下来说,这个价格还算公平,毕竟突厥直接把马送到长安的话,价格也差不多是要这么多。
可李世民却不愿意了。
“马,朕就不要了,你们将去年抓走的中书侍郎温彦博送回,另外历年掠往草原的汉人也要送还,至于你们想要以马易绢,朕现在幽州已经开放了边疆马市,你们可以去那互易。”
执失思力没料到唐王对于绢马互易居然会不同意。
执失思力再次离开长安,去回报颉利。
显德殿里,君臣仍在议事。
“臣以为,颉利提出的这个绢马互易倒是个好事,每年用十万匹绢换五千匹马,并不亏。”封德彝道。
而持反对意见的主要是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他们认为,这次就算和议结盟,也得要让大唐占一个主动位置,就算要绢马互市,也不能加在这次的盟约里,如皇帝所说,幽州边境已经有马市,完全可以在那边市易,不必放在和约里面。
皇帝问诸大臣意见,最后问到秦琅头上。
秦琅支持老乡房玄龄,“最好还是不要把这绢马交易放到盟约上,这应当只是个双方贸易行为,若单纯为贸易行为,则一切按交易规则来,绢马价格会有高有低,突厥人的马也会有好有坏,甚至我们的需求也会有高有低,若现在就定死了一年五千匹马,换十万匹绢,会有很多后患。”
第152章 大唐神器
八月二十六日。
执失思力在代表颉利往来奔走长安数趟之后,双方终于敲定了和议内容,当日,李世民再次出长安城。
依然是西渭桥。
大唐天子李世民亲临渭水,身后是甲骑无数,明光耀眼。
对岸,颉利可汗的金狼大纛也早就矗立等候,突利、郁射设、拓设、步利设、欲谷设等诸酋长们,今天也都为大唐皇帝的诏令召来。
西渭桥上,摆起了香案供桌。
李世民今天没穿盔甲,而是身着通天冠,衮龙袍,腰佩玉具剑,身后是六位宰相、七位参政,还有十余位大将军们。
秦琅身披锦衣,持千牛刀,紧随皇帝身边侍卫。
两岸是无数的甲士,桥上,双方首领会面。
这场景,秦琅觉得有几分社团谈判的感觉,反正不管规模,终归还是靠拳头说话。
为表诚意,颉利今天特地把温彦博带来了,这位在去年的突厥入侵时,在张瑾军中结果全军覆没被俘,然后他就被颉利送到定襄杨政道的后隋小朝廷去了。
秦琅上前扶着温彦博回来,温彦博原是罗艺的司马,归唐后历任幽州大总管府长史、中书舍人、中书侍郎等职,其兄温大雅曾是黄门侍郎,一门两枢机,后来温大雅辞黄门侍郎职,得李世民推荐,调任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
李世民即位,便授温大雅礼部尚书职,封黎国公。
对于心腹的兄长,李世民当然得救回来。
“谢了。”
温彦博当了一年的俘虏,还没有见过这位年轻的郎君,看他挎千牛刀,还以为只是哪个勋戚家的公子入仕为千牛卫。他去年为并州道行军长史,结果全军覆没被俘,这一年多来日子可是地的很艰难。
“温公辛苦了。”
会盟的仪式其实也只是走个过场,毕竟会盟内容,早就已经在长安拟定了,今天不过是双方当面会盟起誓罢了。
李世民与温彦博相拥,安慰了这位大臣几句,然后故意先向突利等问好,这让颉利脸上又是阴晴不定。
“陛下,今日便以白马为盟。”
颉利把自己的坐骑牵到面前,拔出金狼头宝刀,一刀放倒白马,他让人取来金碗,装出两碗热腾的马血来,自己一口饮下一碗,然后把另一碗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看着那碗腥膻的马血,没有犹豫的饮下。
颉利转身提刀划开马腹,伸手进去摘下马的心脏。
他捧着那颗心脏,对着天念念有词,然后大口大口的啃食,吃的满嘴满脸是血。
剩下半颗马心,他递到李世民面前。
“陛下,请!”
李世民微微皱起眉头。
尉迟恭上前,“陛下,请让臣代为。”
李世民摇了摇头,“拿来!”
半颗马心,就这样生吃了下去,当李世民将那半颗马心吃完,渭桥两岸都爆发出无数的欢呼之声。
杀白马为盟,食马心立誓,这是草原部落最珍重的盟誓,若有违誓言,下场便如这马一样。
接下来,礼部尚书温大雅上前,与颉利代表执失思力一起共同完成会盟仪式。
写有突厥文和汉文的盟书,送到两位君主面前署名用印,然后向天宣示,最后再将已经雕刻好的石碑盟文、金券铭文展示。
仪式完成。
雍州牧、左卫大将军秦琼将一份行军图交给颉利。
“请于三日内启程北返,按此行军路线回到大草原,则我大唐边军不会拦截攻击,若是不按此路线行军,遇袭击拦截皇帝陛下不负责。”
“尔等此次入塞,所抢掠之大唐子民,牲畜,并须放还。”
突厥人在第二天便开始撤退,而且不出李世民所料,颉利与突利等诸酋长,并不是一起撤退,而是各自拉开数十里的距离撤退,各自暗中提防警惕。
李世民在颉利心中种下的猜疑种子,已经开始发芽。
望着那远去的狼骑,秦琅发出了突厥不出五年,必败亡之言,这话让李世民都为之惊叹。
“何出此言?”
“陛下,此次突厥入侵,虽兵多势众,然人心不齐,颉利虽为大汗,可对于突利、郁射设这些大酋长,却没有多少实际的控制力,突厥说是个汗国,不如说是个部落联盟,颉利这个大汗,对诸部的掌握太弱了,从这次入侵就可见一斑。眼下颉利对突利猜忌,返回之后,他肯定要找机会打压突利等,那么突厥的内讧不可避免,虽然颉利势力比突利大,但这正给了我们可乘之机。”
李世民若有所思。
突厥这种松散的制度,成为他们衰败的根源,在隋朝时,强大的突厥便是因为屡屡的汗位之争,而导致被隋朝利用,合弱离强,分化拉拢,使的突厥被隋朝长期按在地上打压。
“臣以为陛下可派人去给突利送些赏赐,些许金帛不值几何,但颉利听了之后,只怕会越发怒火中烧,这次南侵,一无所得,粮草耗费无数,更别说还折了个乌没啜万人,又丢了脸面,颉利只怕会被一点就燃,从此怨恨突利在心,不死不休。”
李世民哈哈大笑。
“三郎你这法子好,区区一点金帛,若能让颉利突利叔侄离间,值。”
返回长安,李世民又特派了尉迟恭与程咬金各率骑五千,远远跟着突厥军后面,礼送他们出界。
显德殿里,君臣上下欢喜。
秦琼上前。
“陛下,突厥已退,臣请辞雍州牧一职!”
秦琅听了,也赶紧上前。
“陛下,臣请辞检校太子左司御率之职!”
满殿欢喜之时,秦琼父子却突然提出请辞,这倒是让人有些意料不到。
李世民惊讶之余,却是笑着说此次退突厥,秦琼有大功,雍州牧你做的挺好,朕把雍州府交给你朕也放心。
只是秦琼却固辞。
“为何?”
“陛下,雍州牧职位太重,此前只是陛下曾担任此职,人臣岂敢受。”秦琼的理由是大唐雍州牧这个职位,跟尚书令一样,以前只有李世民担任过,而且这个职位太过重要了,过去也都只是以长史、治中主持府事而已,他一武将,实不胜任。
秦琼不但要辞职雍州牧,连同参议朝政衔也要辞去,他说自己只是武夫,只晓得带兵打仗,对于参议朝政这些大事,实是不懂,坐在政事堂里,听着宰相参政们议政,他也不知道如何参与。
这下李世民就不由的认真起来了。
看来今天秦琼不只是说说而已,是真要辞官,但是为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