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大家依次上前,很老实的自我介绍。
总共七十二名陪读生,基本上都是有来头的,虽比不得那三十六个不是皇子就是宰相王公子弟,但也多是士族名门或是边地豪强子弟了。
“存孝,你过来。”
李存孝被秦琅再次叫了上来,秦琅指着他道,“从现在起,你们就是崇贤馆学生,李存孝就是你们的班长了,看到他身上的衣着打扮了没有?回去后,让你们家里照这样准备一套行头,一套月白麻衣,一双青布鞋,然后再准备一个书包,另备一个水壶,文房四宝备好,其余多余的东西都不要带来,你们小小年纪,没必要配什么蹀躞带,更没必要带什么钱袋金银,仆役随从也只能送到东宫门口,不得进来。”
“我也不管你们是七岁还是十岁,总之你们都还是少年,因此这头发也要统一,总角聚两髦,头发洗干净,梳理成角便好。”
“上学日,早上五更五点前到馆点名,不得迟到,至日落放学散馆归家,中间不得出馆门,早饭、午饭皆在馆中食堂用餐,不得外带食物点心。”
“我现在给你们每个人一块学牌,你们佩在腰上,上面有你们的学号,名字,以后出入都要凭牌,用餐时也要凭牌,就算你上课时要如厕,也得举牌报告。”
·······
承乾和李泰、李宽、李恪、李佑五兄弟,与其它一群王公子弟排成一个方阵站在外面继续晒太阳,看着秦琅就在大门内给那些陪读训话,听着那些人自我介绍,甚至让他们展示点才艺,有人打拳有人背诗,有人弹琴的,还真让人有几分羡慕起来。
这个时候,他们也很想加入到那边去。
十八位直学士们都站的远远的殿廊下观看这一幕,秦琅这位馆长开学第一天,就弄的鸡飞狗跳的,结果却出人意料的还被李老称赞,还得陛下赏赐,这谁能料到呢。
其实很多人心里对秦琅是不服的,虽说崇贤馆十八直学士不论是名望还是官职,都不是能跟弘文馆十八学士比的,可好歹这些人也都是名儒大家,褚遂良这样的还算是年轻资历轻的了,秦琅一个十六岁学生成了他们的馆主,他们当然是不太服气的。
本以为今天闹这一出,秦琅得走人呢。
褚遂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纸,一千贴就是五千张,全是黄麻纸啊,这要是给自己,这得用多久。
听着同事们的议论,褚遂良倒想开了。
“你们别看秦馆主年轻,可你看他现在不是轻松的把太子等学生全都弄的服服贴贴了?以后啊,我们教课也要轻松多了。”
“这倒真是。”
也有人依然不服气,认为秦琅作风武断,对于这些年幼的学生们,哪能这样粗暴呢。
那边太子等三十六名学生一直在罚站,而另一边那七十二名陪读书倒是在那里玩游戏不亦乐乎。
转眼间便一个时辰过去了。
秦琅看看时间,该吃早饭了。
于是拍拍巴掌。
“所有人集合。”
他对承乾招了招手,“太子带大家也过来集合。”
承乾松口气,终于结束这该死的罚站了,腿都站酸了。
一群天之娇子赶紧过来。
“到早餐时间了,大家排好队,去食堂用早餐,我在这里宣布一下食堂用餐规矩,一,食不言,二,不许挑食浪费,打的饭菜必须吃完,三,吃完饭自己清洗餐具碗筷,打扫餐桌餐厅。”
“因为今天早上甲班学生们全部迟到,因此今天的餐桌餐厅,由甲班同学一起负责打扫清理。”
“好,现在排队去食堂用餐!”
第160章 熬鹰
大唐很多衙门都有食堂,一般是给官员们准备午餐之用的,这顿工作餐也被称为廨食,是官府负责费用的,也算是官员们的一项福利。
皇帝也会给议事的宰相们准备工作餐,一般称为堂食,廊下食,规格挺高,菜式丰盛,除了宰相,一般官员是不敢吃这种廊下食的。
衙门里的廨食,其实也是一种餐会,每天午餐时,衙门各部门齐聚一堂,这个时候可以趁机汇报总结工作,分派任务等。
崇贤馆因为是新设,食堂也是全新的。
不过既然是太子的学习用餐之地,当然条件还是很不错的。
今天第一餐午餐,吃的就很讲究,菜式丰盛,有荤有索,有面食也有米饭,还有稀饭、煎饼等,甚至奶酪、浆水也有。
秦琅看了眼后,很不满意。
也太过丰盛了,这样如何能够让这些皇子公子们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呢。
“全撤了,今天第一顿饭,就吃油茶,配一碗料包冲汤。”
负责食堂的厨师一脸为难,他为了今天这顿午餐,可是费尽心思,恨不得做出国宴标准来,谁料馆主一来嫌太丰盛。
“油茶?是现在外面给灾民们吃的那种炒面吗?”胖厨子问。
“没错,就是那种,就灾民们吃的早普通的那一种,不能是东西市卖的其它款式的,料包也得是最普通的。”秦琅答道。
“可是,可是据小的所知,那救济灾民的油茶,相当难吃。本身就是用杂粮甚至掺了糠麸啊,就算拿热水冲,也难以下咽,还不易消化。那个料包,听说里面都是些什么贝壳田螺甚至是虫子鱼骨粉,青粉包也都是用野草蔬菜磨的粉,能给这些贵人吃吗?”
“有何不能?灾民能吃,贵人们就不能吃了?陛下让他们来这里进学,不是让他们来享福的,是让他们来学道理明经义懂世事的,这第一顿饭,就是要让他们体验下民间疾苦,百姓辛酸,知道外面的百姓,并不是整天大鱼大肉,五味佳肴的。”
“小的实在不敢。”
秦琅冷冷的瞧着这厨子,“你若是不敢,那我现在就开革了你,我换个人上。”
胖厨子一脸为难,可最后见饭碗都要不保,只好狠下心来应下。
临时去平康坊秦家取来了灾民吃的油茶、料包,烧开的开水冲泡搅拌几下,然后便完成了,一点油腥味都没,甚至不论品相形状还是颜色,都非常的一般。
秦琅不仅把学生们的午餐撤了,改成了这些,连学士、直学士以及其它属官吏员们的,也全改成这个了。
几名直学士看着自己碗里的这玩意,实在没有半点食欲。一般来说,衙门食堂里的廨食还是不错的,甚至有人还会捎带点回家给妻儿吃。
“小秦学士,这能吃吗?”
秦琅瞧着这位白胡子老儒,“杨老,这怎么不能吃呢,之前长安城内百姓城外灾民,好多吃这个呢,都说是抗灾充饥的宝物,物美价廉,易饱耐饥,吃了后还能筋骨壮力气强精神好呢。”
承乾带头,排队进食堂,来到打餐处。
把碗伸过去,结果看到一陀黄糊糊,不由的直皱眉。
卫王李泰更是不满,“这玩意能吃吗?秦琅不会是贪污学馆钱财,克扣我等餐钱吧?”
李纲一身白袍进来,听到喧闹皱眉。
“三郎,这是怎么回事?”
秦琅简单一说。
李纲看了看那些糊糊,然后道,“给我来一份。”
姓杨的直学士赶紧道,“李少保你可不能吃这个,我之前还见食堂准备了丰盛的饭食,赶紧让厨子取来。
可李纲根本不领情。
“老夫觉得小秦学士说的对,咱们这里是学馆,除了教授经义知识,也得教学子们体验民间疾苦,不能教出一些五谷不分,韭菜麦苗都搞不清的学生来。”
李纲带头打了一碗油茶,然后选了份青粉料包汤,端到一边餐桌坐下开始吃。
老学士都如此了,那些直学士等馆中官员虽不满,也只好硬着头皮也各打了份。
秦琅自己也打了份,然后走到李纲身边坐下。
虽说眼下会餐时间,但大家却都还是按照官职地位选座,并没有谁冒失乱来。
学生和老师官员们更是泾渭分明。
李纲吃了几口,对秦琅道,“没想象中那么难吃,味道还可以。”说着,他还特意询问了一下其中包含的材料,秦琅倒是如实告之。
“按这样说,倒也都是些五谷杂粮等,医家角度来讲,确实有益身体。”
“李老学识渊博,其实饮食一块,最关键的是营养均衡,否则偏食就会造成营养偏面,容易生病,比如食过精,食过味,食过腻,最容易发胖,得消渴症、脑卒中、风疾等。而如果只食素,也容易引发很多健康问题,所以最好的饮食方式还是营养全面,荤素搭配,尤其是不要暴饮暴食,过度进食,不然就超出身体所需,反成为身体的额外负担了。”
秦琅说的这些,其实在后世那都是健康常识了,但放在这个时代,却还是很领先的。李纲这样八十多岁的大儒,肯定也是懂一些保健知识的,否则也活不到这年纪,他果然对秦琅的话深以为然。
“饭食七分饱,穿衣三分寒,说的正是如此,想不到怀良你年纪轻轻,居然已经对这些也如此精通,看来,果然是天纵之才,之前你的三字经也是令陛下极为赞叹呢,你有时间可要加紧琢磨一下,早日完篇,到时正好拿来做为馆中教材。”
李纲不懂得什么蛋白质啊,微量元素啊这些东西,但也深为赞同秦琅的营养均衡原则,更同意他让那些贵人们吃点苦,让他们懂得人间疾苦,酸甜苦辣。
身边没有了侍卫、随从、承乾得亲自打餐,他端着打好的一碗油茶,一碗鱼粉,回到坐位上,对着这些东西陷入沉思之中。
另外四个兄弟李宽李恪李泰李佑,也都打回来炒面和汤。
“这玩意真能吃?”李泰长的胖胖乎乎,自然是跟平时吃的好也爱吃有关,现在看着这玩意,怎么也不像能吃的。
承乾扭头瞧了眼上首位置的李纲和秦琅,那两位一边吃着油茶,一边不时还喝两口调料汤呢,挺惬意的模样。
李泰心怀恶意的猜测,“他们吃的肯定不是这玩意,这根本不是人吃的。”
汉王李恪倒是公正的道,“我看到两位馆主打餐,确实跟我们的一样都是一个桶里打出来的。”
燕王李佑低头吸了吸鼻子,“应当能吃吧。”
楚王李宽一早起来还没吃过,刚才站了一个时辰,早饿了,实在有些忍不住,“要不试试?也许只是不好看却好吃呢。”
拿起勺子挖起一团糊糊,犹豫了几下,还是送入嘴中,结果咂巴咂巴,不由皱眉。
“真难吃。”
这是最普通版的油茶,实际上是救灾用的,在面粉、小米粉、大豆粉之外,还加入了高粱、糜子、稻子,这几样材料还全都是连壳一起碾并不过筛子的,正宗的十足五谷杂粮,什么坚果啊细盐啊,都没有,只有粗盐,牛骨髓油、羊尾油这些好油也没,用的是猪油。
因此最后炒出来的油茶,确实很粗糙,要是冲搅的干点,那这糊糊还真有点拉嗓子难以下咽。对于灾民或普通百姓来说,在先前粮价大涨的情况下,能有这个实打实的五谷粮食吃,甚至还掺了盐在里面,那就是极好的了,还管他好不好吃,再不好吃,难道不比树皮草根要好吃,不比观音土吃了胀肚好?
李泰拿手指挖了一点点放入嘴中舔了几下,不由的感觉恶心,差点吐了。
这时李存孝手上戴了个红色袖章过来。
李泰瞧见袖章上写了值日生三个字,“何事?”
“食堂规定,不得浪费粮食,必须光碗行动,每个人打的餐必须吃完。”
李泰看着碗里的这玩意,恼怒的冲着李存孝道,“你是谁家的?报出你阿爷名字来。”
李存孝道,“馆主不让学生们在馆里打父祖家族旗号。”
“现在孤问你,你回答就是。”
李存孝便答道,“我阿爷就是秦馆主。”
李泰一愣。
承乾几个也都愣了。
“秦琅还有你这么大的儿子?”
“我是阿爷义子。”
······
一刻钟后,秦琅和李纲都吃完了一碗油茶,李纲甚至还去打了半碗,这次特意冲稀了点,并且在喝完一小碗青粉汤后,又来了小碗鱼粉汤。
尝完后,还跟秦琅说,这鱼骨粉汤其实还不错。青粉汤甚至能当茶叶喝了。
等送走老学士,秦琅巡视餐厅,发现教职工们也吃的愁眉苦脸的,而学生们更是基本上没动几下筷子。
“三刻钟内必须用餐完毕,剩餐浪费的,罚打扫茅厕,中午留着你们继续吃。今天光碗不剩的,中午可享用正常的午餐。”
秦琅话一出,哀声一片。
可有了早上的前车之鉴,连小胖子卫王李泰,也不敢再公然对抗秦琅了,于是一个个只得对着那碗面糊糊捏着鼻子吞咽了。
“值日生李存孝,你来负责检查每个人的餐具,若是碗中还有剩余,不许下桌。记下名字,罚扫茅厕。”
这话一出,李泰赶紧把碗端起来,闭着眼睛伸出舌把碗舔干净。
看着这些家伙的模样,秦琅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孺子可教也。
东宫,丽正殿。
李世民结束议事,回到后殿,他招来殿中少监王闿,向他打听崇贤馆今日的情况。
等听完,李世民面色有些难看。
“秦琅让太子他们吃的油茶和料粉,你可有带来?”
“臣要了几份过来。”
“拿上来,朕也要试试。”
结果等王闿把炒面和料粉冲开后,李世民吃了几口就吃不下了,简直是难以下咽啊。
“这个秦怀良,简直是乱弹琴!”
赶到的皇后长孙氏在试吃过后,又详细询问了配料后,反倒是赞扬有加,“陛下,臣妾倒以为怀良做的没错,崇贤馆这第一课啊,还上的真是极好,先立规矩,再让他们体验下疾苦,忆甚远思甜,陛下选三郎做崇贤馆学士,真没选错人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