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第40章 父子皆封公
    六月初四,上午。

    宏义宫前,秦琅带着一众麾下全神戒备。

    地上的尸体已经都抬走了,可弥漫血腥味却还没散去,许多地方还能看到暗红的血漬。宏义门两边的宫墙上,还能看到斑斑血迹,甚至还有来不及拔掉的羽箭插在墙上。

    几只麻雀扑楞楞的从宫门前飞过。

    秦琅已经卸去了三层厚甲,现在穿在身上的是秦王妃特别赏赐的一件袍衫,缺胯袍配大口褶裤,头顶也换成了一顶折上巾,腰间一条革带系着,清爽透气,舒适。

    老马头阿黄凑了过来。

    递过来一壶酒还有一只烧鸡。

    “哪来的?”秦琅笑问,“酒你留着,给我撕只鸡腿。”

    “三郎,好消息不断啊,大局已定了,陛下已经敕旨秦王为太子,监国摄政,统领军政事务,掌天下兵马。”阿黄得意的把刚打听来的消息说出,“还有个天大的好消息,新太子已经封咱家阿郎为左卫大将军,率渭水大营兵马驻防长安。”

    秦琅一边大口嚼着美味的烧鸡,一边听着。

    确实都是好消息,看来事情比预料中的还顺利,虽然玄武门和宏义宫一度出现了点险情,可终究还是有惊无险,最关键的宫中和玄武门两处战场,李世民还是笑到了最后。

    如今建成和元吉被杀,皇帝被控制,李世民已经基本上取得了中枢和长安的控制权了。

    高风险的付出带来的是丰厚的回报。

    不管怎么说,亲仁坊秦家这次是赚翻了,秦琼本来想中立,可在他的周旋之下,最后虽然没有直接在长安加入事变,可却以前期重要的情报,以及在北伐大营的军权兵马,又立一大功。

    至于他秦琅嘛,功绩更不小,组织长安囚徒游侠不良人起来,劝说安兴贵打开芳林门,关键时候驰援玄武门击退了东宫齐府兵,更别说最后还又来救了秦王府家眷。

    秦叔宝直升左卫大将军,这可是十六卫府中排第一位的,掌宫禁宿卫。这个位置,充分说明了此次玄武门之变后,秦琼直接就坐上了军方第一大将的位置了。

    这都是我秦琅的功劳啊,要不然秦琼还要中立呢,事变后,就算李世民念以往他在秦王府的功绩,可想再成为心腹一样的得信任却是很难的。

    “三郎,世子殿下来了。”魏昶过来提醒。

    秦琅抬头一看,果然,八岁的李承乾带着五岁的长乐郡主李丽质在一群护卫的簇拥之下过来。

    “啊,秦三郎,你在这呢。”

    承乾看到他,一路跑跳着过来。

    “世子这是?”

    “我和妹妹过来谢谢三郎你的救命之恩呢。”说着,承乾一招手,于是便有护卫提了几个食盒上来,“这是我和五妹让厨房给你做的吃的。”

    秦琅有些搞不明白怎么回事,八岁的承乾好像挺崇拜自己的样子。

    食盒打开,挺精致的一些糕点,还有酒有肉。

    秦琅也不客气,便招了魏昶刘九他们过来一起吃。

    “这是太子妃和世子、郡主的一番心意,大家可别辜负了,都来尝尝。”

    秦琅抓起一个胡饼吃的挺带劲,“世子你也吃点。”

    “三郎,我听我娘说你阿耶是我父亲麾下第一猛将,是吗?”

    “嗯,我阿耶也是大唐第一猛将,天下无双,在邦必闻。”

    “那你也一定很厉害吧,我之前可是看到你一来,薛万彻和谢叔方都吓的逃走了,我以前听承道他们说过,说薛万彻和谢叔方都是一等一的猛将呢。”

    “世子你也吃点。”秦琅递过一个胡饼,“我阿耶那才是一等一的猛将,我嘛,倒也打小勤学苦练骑射本事的,不过倒不敢说比薛谢二人强,一般一般,也就天下第三。”

    “哇,三郎你居然是天下第三,好厉害哦。”五岁的李丽质一脸崇拜的望着秦琅。

    “郡主,其实我就是吹个牛,当不得真的,要不然传出去,咱们大唐那些名将还不得要排队来揍死我。”

    “吹牛,你为什么要吹牛啊,我在西苑看过牛,那牛好大一头的,你能吹的动吗?”丽质天真的问。

    “嗯,吹的动,能吹上天呢。”

    “哇,那你下次吹牛上天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我,吹给我看。”

    秦琅几人便在那哈哈大笑。

    承乾红着脸对妹妹道,“你被秦三郎他们骗了,他们只是开玩笑话,哪里能把牛吹上天呢,是说夸大之辞。”

    太阳越来越大,秦琅一伙人找了个背太阳的宫墙下,吃着东西哄着小孩子玩,倒也挺放松的。

    长孙派人来叫二人回去时,承乾和丽质还恋恋不舍呢。

    太极宫,临湖殿。

    李世民虽然已经得到了太子的敕旨,可依然还是暂时以临湖殿为大本营。

    尉迟恭站在李世民身后,“殿下,咱们今日血溅宫门,冒天下之大不韪,可最终却只换来个太子之位,未免不值。”

    “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只怕今日之事没这么容易善了。”

    李世民坐在殿中,“以江山社稷为重,一个皇帝的虚名也不是那么重要,不急。”

    侯君集肃容道,“殿下此言差矣,名不正则言不顺,不说朝野,就是宗室之中,只怕也有许多人对此事不满。虽然陛下给殿下处断军政庶务之权,可这权利是陛下给的,也就可以再收回啊。今日一道敕旨册封殿下为太子,明日一道敕旨也可以再剥夺。”

    “太子是储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下,可毕竟上面还有一人。”

    程咬金也劝道,“要我说,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动手了,咱们就一步到位,让陛下内禅给殿下,传位退让。”

    李世民有些心动,可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册封太子和退位禅让那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了,事分轻重缓急,今日我们已经把急的事都做完了,剩下的事情可以缓行。”

    对这些李世民还是把握的很清楚的,他刚得到太子册封敕旨后,便已经发布了数道人事调动命令。

    为的就是牢牢控制中枢之权。

    “无忌,你记一下,我现在向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十六卫府及天下诸州县发出太子令。”

    长孙无忌立即取来纸笔开始记录。

    “裴寂为开国重臣,功高望重,然如今年老体衰,数辞尚书左仆射之职,朝廷体恤老臣,允其致仕。着免去裴寂尚书左仆射之职,特加司空侍驾京师。其魏国公爵位,特旨由嫡长子不降等承袭外,允另择一子,册封郡公之爵。”

    李世民直接免掉了皇帝的心腹宰相裴寂,给了个三公的虚衔。

    然后让萧瑀任尚书左仆射,以封德彝任尚书右仆射。

    免去杨仁恭相职。

    以宇文士及任中书令,房玄龄检校中书令。陈叔达改任侍中,高士廉检校侍中。

    长孙无忌奋笔疾书,连连赞叹。

    “殿下睿智明断,如此一来,原来死忠陛下的裴寂和杨恭仁皆被踢出三省中枢,不动声息的一番调整,便可马上将三省之权尽数掌握手中了。”

    宇文士及和萧瑀本就是李世民这边的人,现在李世民又把房玄龄和高士廉两人安插进三省,这招很高明。

    午后。

    秦琼率领渭北大营的先头前锋骑兵一万二千疾驰赶到长安城外。

    左武候大将军刘弘基和左武候将军侯君集上前迎接。

    “秦大将军!”

    刘弘基话里有些酸。

    他的身后,是负责长安皇城以南安全的主要兵马,可现在秦琼却带着北伐军来了。

    很明显,皇帝并不是很信任刘弘基,否则也不会先安插进来一个侯君集当将军,又让秦琼带兵回来。

    说起来,当年刘弘基虽是太原首义功臣,可跟秦王府关系也很近。这次,他也对秦王行动表示了支持,可现在秦叔宝这样一个原来的秦王府护军,直接坐到了左卫大将军的位置上,他却依然还是左武候大将军,甚至秦王还派候君集来当左武候将军架空了他。

    他不由的有几分后悔,早知今日,那以前秦王拉拢时,他就应当更积极加入其中,而不是若即若离的态度。

    秦琼竖起右手。

    一万二千骑军在长安城下停止前进。

    旌旗飘飘,气势如宏。

    “殿下可还好?”秦琼直接问。

    “殿下此刻在太极宫临湖殿中,特交待我说叔宝一到,便请叔宝和刘大将军一起过去。”侯君集说道。

    “我儿怀良现在哪,他还好吧?”秦琼关心儿子。

    “三郎很好,真是将门俊杰,十分了得呢,这次他可是立下大功了。此刻他在宏义宫护卫秦王府,你就不用担心了。”

    秦琼将兵马交给秦王妃叔父薛国公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统带,自己与刘弘基入宫,左武候军则由侯君集统领。

    临湖殿。

    李世民看到秦琼进来,立即站起来迎上前去。

    “叔宝,我们成功了。”李世民一把抱住秦琼,“你带多少人来了?”

    “渭水北伐大营三万人马我都带来了,现在城外有一万二千骑兵先到,其余步卒随后便到。”

    “太好了,有这三万兵马,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边说,他一边挽着秦琼的手往里走,那边刘弘基看的心里更酸了。

    “叔宝,你看这个。”

    李世民把一道帛书拿给秦琼看。

    秦琼一看,却是道改封他为齐国公的敕旨,而他原来的翼国公爵位,李世民要改授给秦琅。

    “殿下,我父子有何功劳,敢受此厚封重赏?万万使不得!”秦琼惊讶,急忙拒绝。



第41章 翼国公、长安令
    临湖殿里。

    李世民挽着秦琼的手走到榻上一起坐下。

    “叔宝,这次若没有你父子,恐怕今日掉脑袋的就是我了。没有你们父子的情报和劝说,我还在幻想着能够有朝一日得到皇帝的册封立储,甚至想着万一将来也可以退往洛阳。多亏了你们啊,况且今日举事也是万般凶险,若非你冒险让翟长孙秘密带着一千五百人提前回来,玄武门肯定守不住,我也一样难逃一死。”

    “三郎这次功劳真的很大,你估计都想不到他有这么大的本事。居然在短短三天里,组织起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都是长安监狱里的囚徒、衙门的不良人、市井里的浮浪子、恶少年等,我真是很意外,可他带着这群临时组织的乌合居然能够冲过芳林门,在玄武门击退东宫兵,又驰援解救了宏义宫之围,他不但保证了今天的成功,救了我的命,甚至也救了我妻儿的命啊。”

    想想当时之危急,现在都有些后怕。

    “今日凌晨出发之前,我曾对他们说过,事成之后,共享富贵,个个不失公侯之爵。以三郎之功,封他个国公不为过。”

    秦琼还是连连摇头,“殿下,我父子只是做了些微不足道之事,实在不值一提。”

    “叔宝啊,你跟了我七年,忠心耿耿,曾经在战场上无数次救过我的命,如今这次更是不得了,我给你们的赏赐也是你们该得的。想当年,我李家太原起兵,当时陛下对来投的义士们也是极为优厚,曾说过,战场之上刀兵无眼不论贵贱,所以授赏只论功绩不论身份其它。樊兴、钱九陇还有马三宝,他们都曾经是奴隶之身,可如今个个皆是国公之爵,大将军之职。无它,因为他们为大唐出生入死,战功赫赫,这些官职爵位都是凭本事挣来的。”

    “三郎虽年轻,可他这次确实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一个爵位也是应当的。我不但要封他翼国公之爵,甚至还要授他上柱国之勋,就凭今日之功绩,足以录勋授为上柱国了。”

    上柱国是勋,得是十二转之勋,虽然可以录前后功累加,但凭真本事想升上柱国还是很难的,大唐开国以来上柱国就没几个,除了那些带着地盘兵马来投而获上柱国的,更少了。

    秦琼、王君廓这两位国公,得到上柱国勋外,其余的尉迟敬德、程咬金、李靖这些名将大将,都没有上柱国之勋。

    “殿下,臣不敢受齐国公之封,也不敢受左卫大将军之迁,请殿下收回成命。犬子虽有些微功劳,但更不敢受此大赏。”

    “赏功罚过,这个你就不要再说了。”李世民转移话题,开始跟秦琼商量起长安的布防和兵将调动之事来。

    刘弘基坐在一边,根本没人理他。

    他孤单的坐在那里,看着新太子对秦琼父子那般的厚爱,心里很酸,很羡慕。

    良久。

    “任国公?”一个淡淡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刘弘基陡然回神。

    “任国公,孤决定调你出任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改任右骁卫大将军,侯君集任左武侯将军之职,尉迟敬德任右武候将军。”

    刘弘基怔住,从左武侯大将军改任左骁卫大将军,只算是平调。

    可跟秦琼、侯君集等人的高升一比,他这平调就未免有些显眼突出了。不升那就是降了。

    “臣刘弘基谢太子殿下!”

    刘弘基这位太原元从功臣也只能谢恩了。

    午后。

    太子右卫率兼右武卫将军程咬金带着大队武装齐备的兵马过来接防宏义宫。

    “好小子,我可听说了你不少事情,今天表现不错。”

    老程不顾炎热还披着铠甲,过来一巴掌重重拍在秦琅肩膀上。

    “一般一般,跟程叔叔你们不能比。”

    “我见过你老子了,他刚从渭水大营过来,现在临湖殿,他已经被授为左卫大将军,现在负责宫中宿卫安全,暂时要留在宫里主持防务。”
1...2829303132...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