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老东西,念你我翁婿一场,今天就给你个全尸!”
王永安抽出一条备用弓弦,让人按住李瑗手脚,然后亲自动手勒死了李瑗。
看着李瑗双眼上翻,舌头吐露,死不瞑目的样子,王永安只是给了一个无情的嘲笑。
“走,随我去监狱!”
去监狱放出崔敦礼,这是王君廓计划的一环,杀了李瑗、王诜、苏烈后,到时请出崔敦礼,借朝廷使者的身份来收拾幽州乱局。
大群幽州兵带上李瑗尸体,王诜首级动身。
刚转过一处街角,突然对面无数箭支落下。
前排的幽州兵纷纷倒下。
王永安过于得意,骑着一匹极其雄俊的战马,身上的铠甲还十分耀眼,一件镶金银甲加上腥红披红,盔顶还插支着极长的雉尾。
这身装束让所有伏击的弓手们都知道这是个大人物,都把箭往他身上射。
王永安瞬间就被连人带马射成了刺猬。
人为血人,马为血马。
程名振亲自持槊杀出。
几百幽州甲士瞬间倒下一大半,被程名振率洺州兵再一冲杀,于是溃不成军。
秦琅现身,身后的阿黄提着王君廓的首级。
“跪地弃械者投降者,免死!”
王君廓王永安父子皆死,突袭中幸存下来的幽州军校们一头雾水,他们本以为埋伏者是李瑗的人,谁知却是镇抚司丞秦琅和洺州都督程名振。
银面韦陀秦勇手中盘龙棍猛的一甩,将一名愣在那的军校砸的脑浆迸裂。
“顽抗者死,投降者活!”
终于,有人把兵器扔到了地上,老实的趴在地上请降。
一名幽州兵趴在地上,对着旁边同样趴下来的同伴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啊,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大将军带队去突袭苏烈反被斩杀?这程名振不是早被苏烈杀死了吗?
今日,到底谁是猫谁是鼠?
林三和刘九一人提着王永安的首级,一个提着王诜的首级过来。
“王诜被王永安斩了,李瑗被王永安勒死,现在王永安又被诛杀,这真是乱成一团糟!”
秦琅看着一个又一个首级。
螳螂捕蝉,却没料到黄雀在后。
现在首要的人物都被杀死了,需要的就是迅速平定乱局。
“咱们需要个说法!”
秦琅对魏征道。
魏征点头,确实需要定个性,今日这幽州之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李瑗和王君廓、王诜一起造反,可为何又会发生内讧火并?
总得统一口径,及时宣告,而且也得向朝廷上报的。
“王君廓和李瑗内讧?”魏征问。
秦琅在脑子里迅速过了一遍,觉得简单的内讧不合理,难以交待。
而如果一切如实上报,那也不太好,毕竟按这样说那王君廓就不是谋反,他是要反正平乱的。
“老魏啊,我们来捋一捋啊,这个事情的开头呢,是太子得河北的几位都督刺史的奏报,说李瑗要谋反,所以太子派我来河北调查·······李瑗拉笼亲家王君廓一起造反,还招揽河北窦刘旧部,并要拉络燕王旧部王诜等一起谋反。王刺史忠于朝廷忠于太子,表面附和,其实一直在谋划着反正,与赶到幽州的我们一拍即合。可惜事不机密,为王君廓察觉,于是王君廓先发制人,亲率甲士突袭王诜与我等······王刺史不屈被杀,而李瑗因王君廓不先禀报请示便直接调兵杀其大将王诜,误以为王君廓是要造反,于是率亲卫前往,结果发生误会,被王永安所杀。”
“至于王君廓,大意失荆州,没料到本官与程都督有备而来,被杀。”
魏征听了秦琅的话,愣了一下。
王诜实打实的反贼,却成了一个忠于朝廷的被害者。
“这非事实吧?”
秦琅把魏征拉过来,凑到他耳边轻声道,“现在我们要开始考虑如何善后了,王诜是李艺的旧部,李艺现在坐镇泾州,实力强劲,距离长安不到三百里。而河北这边,还有许多李艺旧部,所以我们这样说,那么暂不会牵连到关中的李艺,也不用牵连到河北的罗艺旧部,不会弄的人心慌慌。”
“当然,事情真正的经过,我会原原本本详细的奏明太子殿下。”
表明一套说辞,背后一套说辞,魏征心里不喜欢这种做法,觉得一是一二是二,可秦琅说的却也有道理。眼下关键还是要平幽州乱,罗艺在幽州割据称雄多年,虽然平定刘黑闼后就被调入朝中,可他的许多旧部依然在河北担任要职,死了一个王诜,还有许多个刘诜张诜在。
“司丞考虑的长远。”魏征点头,算是同意了。
定下了事件的调子后,就好办了。
秦琅一面派人去分别控制各门、都督府衙、仓库、监狱等,一面派人在城中街坊巡逻警戒,同时敲锣打鼓宣示百姓,并派军官前往城外军营、军府抚慰将士。
反贼李瑗王君廓等即诛,则不再追究其余人等。
秦琅这个时候带来的五千人马,就发挥出重大作用了。而他把王诜定性为一个对朝廷和太子忠心耿耿,时刻准备着诛杀李王反贼的大忠臣,因此王诜的部下,也都不被追究。
原王诜旧部,也都识趣的第一时间向秦司丞表明对朝廷的忠心,秦琅也将他们调派给程名振。
苏烈与窦红线这个时候,则去安抚那些被李瑗召来的原河北好汉们,不管他们是不是想要造反,都既往不咎。
秦琅甚至还让苏烈与窦红线把那些幽州城里城外的豪杰好汉们给收编,甚至发给他们一些武器装备,让他们协助维持治安。
最倒霉的是李瑗和王君廓以及他们的心腹,他们被定性为谋逆乱贼,手下当然也都成了附逆乱兵。
被收缴武器,关进俘虏营,李王的心腹军官上百人,更是被秦琅直接就在南门外当众斩杀,然后传首诸营,最后悬首诸门之上,以示警戒威慑。
李瑗王君廓等被诛逆贼的家眷也皆被抓捕收押,其财产府第更被抄没。
一切都朝廷的很顺利。
幽州这个燥动的火山,很快安稳下来。
王君廓和李瑗、王诜的死,让各方人马失去了指挥,而许多幽州兵士等,本就不过是被上司裹挟造反,至于那些什么燕赵好汉之类的窦刘旧部,本是些乌合无赖对大唐心怀怨恨,想要趁火打劫,王李等一死,也就成了无头苍蝇,加之苏烈和窦红线出面招抚,倒也很快就识趣的安份老实了。
等秦琅抽空亲自召见了那些大小头领好汉们,给了他们一些承诺后,这些人便都老老实实的甚至卖力帮忙维持幽州秩序。
唯有王利涉很愤怒,他怎么也没料到,自己视为自己人的苏烈等最终会捅自己一刀,看着李瑗等皆被诛杀,他自知也难逃一死,最后干脆的撞墙而死了。
“三郎,李瑗有个妾侍还真是漂亮,赏我如何?”刘九笑着来讨赏。
“我不是已经命令封锁李瑗、王君廓的府第吗?”秦琅皱眉。
“那个妾侍原本是个商人妻子,后来被李瑗看上,他杀了商人强抢回府的。”刘九看中了那女人,想要。
“你若不想死,就别起这念头,咱们平乱有功,你可别搞到最后反被论罪。不管是李瑗的妻妾儿女,还是王君廓的妻妾儿女,最后都是要送往长安发落的,你我可别乱来。”秦琅警告。
第96章 攘外必先安内
长安。
一骑快马飞驰在官道上,马士骑士背旗红色小旗,快马加鞭。
官道之上商民百姓见到那红旗,纷纷避让不及。
“红色驿旗,这可是八百里加急快马,难道又有什么十万火急的军情?”身着宽松长袍,头戴笠子,正趁着休沐想要去渭水钓鱼的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看到那驿骑后,不由的叫停了马车。
“调头,回长安。”
长孙无忌的马车刚入城门,便见到来寻他的百骑校尉程处默。
“处默拜见长孙公,太子有令,急召长孙公入东宫。”
“我刚在城外看到八百里加急驿骑,出了何事,可是山东反了?”
大唐的山东地区指太河山以东,河北指黄河以北,山东和河北大致是相同的,长孙无忌猜测可能是李瑗真的反了。
“回长孙公,庐江王李瑗和右领军大将军王君廓在幽州反了!”
长孙无忌一听,直吸一口凉气,“还真反了?现在局势如何,打到哪了?”
百骑校尉、千牛备身程处默炫耀的道,“告诉长孙公一个好消息呢,李瑗和王君廓二贼虽反,可却已经被诛杀平定了。”
“啊?”
长孙无忌一脸不信。
“真的,刚那八百里加急驿骑就是来送捷报的。”
“是谁平定的,定州都督双士洛还是洺州都督程名振,又或是营州都督还是冀州刺史?”
“是镇抚司丞秦三郎!”
长孙无忌愣住。
“还请长孙公赶紧前往东宫,殿下和房杜等诸公都已经赶过去了。”
长孙无忌一路上都在猜测,这秦琅究竟是如何平定这谋反的,可左思右想都想不出来。
到了东宫,显德殿里已经聚集了一票朝中重臣。
三高官官六部尚书,在京的十二卫大将军等都到了。
“无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幽州平定了。”李世民一见长孙无忌,就满脸欢喜的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殿下,臣刚也听说了,听说是秦琅平定的?这到底怎么一回事?”
“哈哈哈,说来怀良还真是朕的福将,他这一出马,居然就办成了这么大一件惊天动地之事,朕都始料未及呢。这是怀良刚派八百里快骑送来的捷报,你看下。”
长孙无忌接过,迅速浏览,看完一遍,又看了第二遍。
等全都看完之后,长孙无忌一脸震惊。
这封捷报秦琅亲自所写,那字写的是十分一般般,毫无书法美感,只能说是普通入门水平。
但是这内容,可就真是跌宕起伏,悬念迭起,**不断了。
谁叫秦琅是个穿越者,以前还是个历史作者呢,写个报告,也当成了来写,把一件不算太复杂的事情,他非要添油加醋,大肆渲染,弄成了一个爽文故事。
本来报告魏征写了一个,整件事情前后经过魏征只用了几百字就写完了,十分简明,但也很干巴,秦琅看过后十分不满意,觉得这样写完全不能突出自己和弟兄们的功绩。
于是他以自己为主角,用他的视角写成了一个万多字的短篇。
这还是限于篇幅,否则他都打算写个一二十万字了,恨不得给自己手下每个人都安排上几个章节好好宣扬一下。
这份报告李世民看过后,当时是直拍几案,大为惊叹。
房杜等人看过后觉得虽有夸张嫌疑,但却把事情经过描述的十分清楚,没有什么疑惑岐义。
“想不到殿下对王君廓也不薄,之前还刚加封他一千户实封,进封左领军大将军之职,结果他那边还唆使李瑗谋反,真是乱臣贼子。”长孙无忌叹道。
李世民此时很高兴,虽然最终幽州反了,可秦琅这么快的平定了,还把事情清理的这么干净,没什么后患,就非常好了。
其实这次捷报送了两封来,一封是公开给朝臣们看的,还有一封是单独密奏李世民的,那封简明扼要一些,也是真正完整的事件经过,王君廓唆使李瑗谋反,然后打算杀了李瑗王诜等以换取功名,图谋幽州大都督职,甚至暗中去勾结突厥的事实都十分清楚。秦琅本来要拉他一把,结果他却要连秦琅他们一起杀掉,最终自毙。
两封信看过后,李世民对秦琅越发满意,觉得他的处置非常不错。
这个时候没有把王诜一起清算,而是给这个贼子一个忠臣之名,是高明的做法,没有把燕王李艺和他河北旧部们卷进来,这很好。
要不然李世民担心河北幽州之乱刚结束,又要来一个泾州之乱了。
秦琅也在那封密奏里汇报了自己的几条安定河北的建议,比如对河北罗艺旧部不追究并给予适当安抚,可趁机升一些人的职,或上调入京或升调出河北任他职。
而对原窦刘等旧部,择其中有威望、能力者,授以官职,起用这些河北人,以缓解河北人对朝廷的对抗之心,以河北人协助朝廷治理河北。
他重点表荐苏烈,赞赏在此次行动中他的功绩。
李瑗死了好,王君廓死了更好,这样就省了很多后患,尤其是这个王君廓,一直为李世民所忌惮,他与秦琼等诸将不同的地方在于,王君廓在大唐与李世绩、李艺类似,都是当初带着兵马地盘归附的,长期以来,他虽然依附于太子建成,可实际上自己有一支很强大的势力。
现在他一死,对于眼下还根基不稳的李世民来说,就少了一个隐患。
至于说王诜这个逆贼死了还要给他忠臣名号,李世民无所谓,反正人都死了。
“当初安元寿攻打东宫后抄检内外,便得到李瑗与建成往来密信多封呈于孤,其中多涉及到离间孤兄弟之情的内容,孤出于安稳考虑,没打算追究,可不料李瑗居然还敢谋逆!”
李世民说到这里就很生气。
“孤派镇抚司司马崔敦礼往幽州召李瑗入京,也是想给他留条路。”
长孙无忌高声道,“殿下,臣请下敕宣示李瑗谋逆大罪,削其王爵,诛其子嗣,并籍没其家!”
眼下众臣是在显德殿中议事,这里议事与朝堂上的朝议不同,没有什么规矩礼仪,大家可直言无罪,这种议事称为廷议,一般都是由皇帝的心腹重臣参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