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弹劾秦琅的人越多,李世民便感觉河北的水越深,也越激起他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

    他李世民上次说要把丹阳公主许给五姓子,结果那些世族子弟全都跑出长安了,这事让他愤怒不已。

    现在,这些人如此诋毁他的女婿,那就是在跟他李世民为敌。

    “二郎,莫要冲动。此事臣妾另有看法!”长孙无忌一般不会干涉朝中事务,但秦琅也是她女婿。

    “你说?”

    “臣妾以为,不管怀良在河北做的有多好,可既然如今这么多杂声,就说明这事还是引起了震动。眼下又恰好是突厥即将入侵的关键时候,左右都抵不过一个稳字更重要。”

    “二郎,怀良本就只是镇抚司丞,他在河北平乱之后就当调他回来的。”

    李世民皱眉。

    “难道要孤向那些人低头?”

    “这不是低头,是以大局为重,也是保护怀良。不如先诏怀良回京,继续主掌镇抚司,至于河北幽州,可另选大将镇守,殿下可适当的对那些人让点步,给他们点甜头,稍加安抚,这样他们也就满足了,不至于再这个时候扯后腿。待到击退突厥之后,殿下那时再来重新理清这些便好。”

    长孙的考虑,与李世民的角度不一样。

    但也确实很有道理。

    “可眼下这个时候,孤若是调怀良回京,那岂不是没罪而受罚?”

    “那些人会不会得寸进尺?”

    “敲一杆子再给两颗甜枣便好,既要让步妥协,也要适当敲打,把握好这个度就好。”

    对于妻子的话,李世民认真的考虑起来。

    “二郎,原本也只是让怀良暂时主持幽州,所以才加检校二字啊。现在怀良也算平乱有功,便将他召回朝,给予赏赐,既是表功,也是平息眼下这股暗流。”

    长孙担忧的是现在河北河东的世家豪强们已经表示了对秦琅的强烈不满,这些弹劾也好,流言也罢,还只是他们的一个试探而已。

    若是不把秦琅召回来,这些人明里暗里肯定接着会有无数的手段。长孙担忧秦琅毕竟年轻,眼下突厥又随时南侵,这种时候处于前线,后方还有无数人要扯后腿放冷箭,万一到时出了点差子,把秦琅折进去可就得不偿失了。

    她对于秦琅这个女婿还是很满意的,并不愿意折掉他。

    ·······

    幽州。

    秦琅再次见到了郑玄礼,隔了一段时间不见,郑玄礼身上的绯袍又变成了绿袍,一问,郑玄礼幽怨的回答被太子贬为秘书省从六品秘书郎了。

    被贬官的原因自然还是他弹劾秦琅,当然太子给的贬官理由是他给太子的表章里用词不当,失礼。

    最糟心的还在于因弹劾秦琅而被贬官后,居然还要来幽州给秦琅宣读封赏诏敕。

    皇太子以秦琅平幽州王君廓、李瑗谋反,并安抚幽州有功,特进秦琅散阶为金紫光禄大夫,这是正三品的文散阶。代表以后秦琅不管职事是什么,俸禄都是按照正三品待遇给的。

    十六岁年纪,居然就已经升到了正三品阶,还是文阶,这让郑玄礼羡慕妒忌恨万分。

    随着这道诏敕一起到来的,还有授秦琅散骑常侍之职。

    散骑常侍为从三品的职事官,隶属门下省。在南北朝时是属于散骑省,隋朝时并入门下省,后来废立无常,如今李世民重新设立。

    不过这个官职品级虽高,但职掌是侍从规谏,实际上是位望通显而无具体职事的闲职,一般是用来做为官级官吏的荣衔,或是给一些德高望重的年老高官退居二线用的。

    现在李世民授给秦琅,是要表明秦琅回京是有功升赏回去,而不是有过召回。

    眼下,秦琅的本阶是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职事官则是从三品散骑常侍兼正四品上镇抚司丞,爵位是翼国公,勋官是上柱国。

    “特赐锦袍金带御马入朝还京!”

    秦琅先前拒绝了王君廊那一千户真封的转封,李世民这次便又给了他三百户真封,于是现在通前实食封九百户。

    秦琅接下诏敕,脸上没什么变化,说到底还是被李世民召回京了,看来自己确实捅了马窝蜂,动了许多人的奶酪。秦琅对皇帝召他回去没啥不满,不玩就不玩吧,起码官阶还升了。

    幽州都督一职李世民没有派人来接任,而是敕封自己的嫡长子李承乾遥领幽州都督之职,牛进达领幽州都督府长史兼幽州刺史,苏定方授都督府司马兼北燕州刺史······

    李道玄和魏征都被征召一同返京,崔敦礼升从五品秘书丞。

    还有一个消息,代州都督蔺谟改授右武卫将军,征召入朝。玄武门功臣,太子家令张公谨封定远郡公,接任代州都督一职。

    燕州刺史、燕国公李谨行也被征召入朝,授左监门卫将军职。

    秦琅之前定下的那些关税市税契税等,太子也特加以调整,边市行商征过税,每千钱税二十,住商征往税,每千钱纳三十。

    另外对交易征收除陌钱,边市内的交易皆征收二十税一。

    对盐茶酒铁竹木等征十税一的专税。

    相比之前秦琅定的税,下调不少,其中过税就相当于原来定下的关税,从百分之五降为百分之二。住税等于是市税,也降为了百分之二。

    除陌钱就是交易税、契税,下调为百分之五。连盐茶等专税也降为十税一。

    李世民还降旨严格规定,这些税仅在幽州边境设立的十一个边市中征收,绝不许在边市之外征课。




第111章 小金库
    秦琅站在军都关上,关城离幽州一百二十里,建在一条长达三十里的山谷间,两旁山峦重叠,郁郁葱葱,这里是幽州一景,号称军都叠翠,但这里更是长城最险要的关隘之一。

    作为河北西北门户,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此刻,秦琅望着那山川秀丽,居然有几分不舍离开了。

    “三郎你放心吧,幽州在你的整顿治理之下,已经颇具气象,现在军民一心,士气高涨,如今诸军城镇戍皆兵员齐备,粮草器械也在源源不断的补充过来,三郎你回长安,我们会继续守好幽州。”牛进达站在秦琅身边道。

    “那就一切拜托牛叔了。”

    “是我要感谢你,你栽好了树,我却来乘凉。”牛进达颇有几分为秦琅打抱不平,如今幽州一切都井井有条,这时朝廷却召秦琅回京,太不应当了。

    中山王承乾遥领幽州都督之职,实际上幽州都督府的一切军政还是要由牛进达这个新任长史来主持,让他做长史不过是考虑到他资历威望不足,之前刚以统军升郎将检校北燕州刺史,这还没一个月若直接拜幽州都督,肯定会有许多人不服。

    秦琅对于牛进达接任幽州,倒是挺放心的,虽然他之前一直为秦琼程咬金副将,没什么独挡一面的经历,但这段时间相处,他办事雷历风行,有条不紊,治军严格。

    “牛叔只要坚持打击走私,把边市弄起来,那么幽州边防就不用担心钱粮,以税养军备突守边,边军的钱粮军械足了,赏赐丰了,便不用担心打不好仗守不好边。”

    牛进达感叹着道,“之前三郎你还计划要带我们主动出长城去扫荡一下关外的一些胡部,现在你一走,这事没法做了。”

    秦琅原来计划不但要出关扫荡下长城关外的一些胡部,甚至还要对河北地区的燕山、太行,以及沿海诸岛、豆子岗、高鸡泊这些聚盗藏贼之地来上几轮拉网式扫荡。

    扫荡关外,是为了清理出一片军事缓冲区来,以免突厥人容易渗透过来。对内剿匪,则是为了借机训练下兵马,甚至是清除一些隐患。

    甚至是为震慑下那些河北的士族豪强们,杀鸡儆猴。

    牛进达是担心自己威望不足。

    “我虽然走了,但太子不是已经下诏敕维护了边市课税之事吗,就算下调了点税率,但还是肯定了边市的,你捧着这道敕旨,尽管严厉缉私便好,那些人以为把我弄走,就能继续从前的日子,是休想了。”

    “我问过我婶子了,她不愿意回长安,会留下来。我建议继续由她担任都团练使之职,她在河北名声好,号召力强,若她来协助你,会给你不少帮助。”

    李世民对于秦琅在河北招建德旧部设立团练兵一事,最终表示了许可。现在进行已经正式下敕,在河北地区组建团练兵,又称团结兵,土团。这与以前的乡兵有些类似,唯一不同的是,过去的乡兵是由地方士族豪强们控制的武装。

    而现在这些土团,统一由朝廷点选编练,听从于都督府和各州刺史。各州设团练营,选任团练使统领,各级军官皆授武散阶。而团练兵不登记入军籍之中,但可免除本人租税,闲时为农,允许在家习练弓箭,秋冬追集训练,若遇战时征发协助官军境内防守,或是配合作战。

    征发服役期间,给予身粮酱菜,任务结束,立即解散回乡,不长期脱离生产。

    征发原则则是选择富户强丁。

    朝廷这道敕旨一出,等于给团练定性,他们就是府兵之外的民兵,以弥补河北地方府兵不足,边兵数少的情况。朝廷没有把这些河北人直接点选为府兵,设立军府,主要还是要维护守内虚外,提关中以临四方的战略国策。

    范愿等人都授了州团练使之职,各统一州团练营土兵,每营定额八百人。

    窦红线以勇安郡主的身份,加都团练使之职,统领整个幽州都督府下的团练兵。

    另外朝廷对于秦琅先前征发侨州置内附胡兵为团练一事,也予以肯定,幽州都督府组建了靺鞨团练营,契丹团练营和库莫奚团练营以及突厥团练营和铁勒团结营五个营,每营八百胡骑,皆由相应的内附胡族兵担任。

    团练兵征选后可免本人税赋,服役期间有身粮,立功有赏,积功可授勋,总的来说待遇还是不错的,但比起府兵要差一些,没有军田授与等。

    新建的十五个团练营,朝廷授予了许多内附胡人酋长、原建德旧部大将等散官,虽说散官无职只是散品,但也算有了官身,有官身就成了体制内之人,能享受到许多政治特权。

    比如占田,比如门荫,比如入国子监,比如重婚纳妾,八议减罪等等。

    “若是三郎你不走,这次突厥入侵咱们肯定是有机会立功的,到时可就白捡的功劳呢,可惜了。”

    阿黄把一张采购清单递到秦琅手里,还在那里充满遗憾。

    以眼下幽州整顿备战情况,加之这里本就不是突厥入侵方向,所以这次大战幽州方面本没什么压力,说不定还能找机会抄抄突厥人后腚什么的,妥妥的捡功劳机会。

    “真要立功,哪里没机会呢。”秦琅笑笑,他目光扫过那张单子,发现上面采购的东西不少,什么突厥名马,辽东人参、貂皮、海东青,另外还有新罗婢、倭奴等。

    “兄弟们没什么意见吧?”

    这次跟随秦琅北上的弟兄,也算是名利双收,剿贼匪平叛乱镇边疆,个个都起码加阶一两级不说,还有不少积功授勋。秦琅又是个大方的,每次还都大方赏赐,从不吝惜,于是大家手里都得了不少的钱帛赏赐。

    眼下要回长安了,秦琅干脆又赏了一笔。

    不过秦琅跟大家说,不如大家把发到手的绢帛银钱等凑起来,由秦琅派人去采购幽州特产,然后运回关中卖出后再分发给弟兄们,这样大家手里的赏赐还能再赚一笔。

    “弟兄们哪有意见,跟着三郎这趟出来,那是赚的盆满钵满,现在兄弟们对三郎可是奉若神明呢,你就是财神爷。”

    之前秦琅自长安出来,便让魏昶从东西两市赊欠了大量稀罕货物运来幽州,顺便着还赚了三倍之利。

    大家也不是傻子,这么好赚钱的机会哪会不愿意呢,大家都信秦琅,知道翼国公做事大方豪爽,从不会贪墨克扣兄弟们的那份,每次还要尽量多分些给大家。

    “兄弟们若是有自己想买的东西,要用钱的话也可以先到我这里支取。”

    魏征翻看着自己手里的账本,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回从长安出来带的那些货,出手就是三倍利,而他们的货在长安只首付了二成货款,这真是无本生利。

    等回了长安,把这货再卖了,那镇抚司里兄弟们的赏赐都能再翻上两番,而且司里公款也能大赚一笔。

    他暗暗算了下自己那份,不由咋舌,居然能有一千多贯。

    太吓人了。

    他现在是詹事府主簿,本是从七品下职事官,原来本品是宣义郎,这次河北之行散阶升了两阶为正七品下宣德郎,这个品级一年的禄米是八十石,就算加上职事田的田租收入,那也是相当有限的。

    一千贯,仅凭那点俸禄一辈子都赚不到。

    “三郎,这些钱会不会太多了些?”魏征有几分担忧的把账本递给秦琅。

    秦琅随意翻看了几下,“多么?多还不好?”

    “就怕被弹劾,说咱们以权谋私?”

    “谋什么私?朝廷给各衙门公廨钱拿去放高利贷可以,我们拿这钱顺带着贩点货就不行?公廨钱又没进你我私人口袋,走的都是公账,账上的钱年节时给大家发点福利哪不行了?至于说弟兄们把自己的赏赐钱帛拿来贩点货带回长安,这顶多算是捎带而已!”

    秦琅觉得这根本不是以权谋私,因为根本没谋私,是为公为大家谋福利,这是当领导的责任。

    “老魏啊,你别七想八想,这些都是你该拿的,放心拿。你有没有打算买点什么回去,比如突厥名马,新罗婢女这些?”

    在幽州买一匹上等的突厥名马,顶多也就是十贯左右,但若是到长安,这样的一匹名马怎么也得四十贯起,甚至有时能卖到七八十贯,这就是差别。

    这里好马多且便宜,任你选择。

    还有温柔的新罗婢女,长安名门贵戚家家教有,代表身份的象征,长安一个新罗婢女得几十贯,不比一匹名马便宜,但在紧邻高句丽、新罗的这里,一个年轻的新罗婢女顶多十来贯,还保证是真正的新罗女,绝不会是什么倭女、百济女、高句丽女冒充的。

    “老魏啊,你也买几匹突厥好马,回去后给几位公子骑也不错啊,再买几个新罗婢女,给你夫人端茶递水的伺候,多有面子。”

    魏征听了也不由的心动起来。

    “三郎也买?”

    “买,干嘛不好,这里又好又便宜,干嘛非要在长安挑那些别人挑剩下还死贵的?我已经打算买上一百匹突厥名马回去,再买她一百个新罗婢和一百个东瀛倭奴回去。”

    “用的着那么些?”
1...7778798081...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