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郑玄礼望着秦琅,“翼国公的回复便是这吗?”

    “嗯,没错,就这句话,你替我转告太子殿下。再加一句吧,和平是金银钱帛求不来的,和平只能是打出来的。”

    郑玄礼点了点头,郑重的拿笔将这两句话一句不落的记下,还拿给秦琅看过,秦琅点头,他撒了点香灰在墨上,然后合起,倒热蜡盖印封口。

    “殿下交代见到翼国公,催下翼国公早点回京,说如今长安那边,需要翼国公。”

    说完,郑玄礼不敢逗留,转身出门骑上马,便打马回长安。

    三天后,灰尘仆仆的郑玄礼把那封信交到李世民手里。

    打开看完,李世民不由的轻笑了笑。

    “年轻人果然还是锐气十足。”

    李世民这些天不仅向那些边帅大将们派人问策,而且也发下太子令,长安百官皆需要上表陈明自己的建议,甚至向外地州县刺史都督县令等问策,让他们上书言事。

    百官们章表如雪,但李世民印象最深的还是镇抚司主簿马周的一封奏表,马周上表进谏,劝说他现在已经不再是专事征伐的秦王了,而是监国摄政的皇太子,凡事要从大局着眼,并说现在国家当下最紧要的任务是体恤民力,休养生息,所以要止征伐,兴文事,不要再一味的兴兵动武了。

    这道奏章让他对秦琅的这个七品属下感了兴趣,派人仔细的调查了他的注色经历,知道眼下秦琅在外,镇抚司主要是由他在协助秦用主持镇抚司日常事务,而且此人能力不错,把镇抚司打理的井井有条。

    马周还主持修建了长安的钟鼓望楼体系,在原来的武候街铺之外,建立了许多高大的钟鼓楼,上面置以钟楼军士。一改过去派武候巡骑传令开闭城门的做法,改用钟鼓传令,鼓声开启城门坊门,钟声为宵禁警令,并设计了一套旗帜灯火讯号,用以钟鼓望楼之间的信号传递,使的长安城这座巨大的都城里,讯息传递速度加快了许多倍,他甚至还设计了城门左进右出,车马在道路上一律靠右行的交通新规,使的长安城门、街道上的秩序大好。

    李世民特召马周进见,在与他面谈了一个时辰后,对马周越发赞叹。

    “这秦琅从武候街铺里捡下一个醉鬼,居然如此有才,真是了得。”

    一个喊打,一个却说不要打,不过两人说的各都有理。

    拿起笔,李世民亲笔写下一道太子令,授镇抚司丞马周,门下省值班侍奉,这也是个临时性的差事,跟当初秦琅的门下行走差不多,就是让马周随时在门下省候见,以备咨询参谋。

    一个小小镇抚司主簿,能得到太子如此青睐,极为难得。

    “再派人去催下秦琅,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路上慢慢悠悠,居然还沿途做起买卖来了,真是不像话。”李世民叫来郑玄礼,让他再去洛阳催秦琅。

    郑玄礼心中叫苦不迭,又不敢违背,只好勉强应下。

    洛阳城里,秦琅再次见到销瘦一圈,两条腿叉着走路的郑玄礼,听完李世民的口谕,秦琅当即动身。

    七月二十九日,秦琅终于返回长安城,一入城,还没来的及先去平康坊家中见玉箫,结果东宫的使者已经在半路上把他拦下了。

    “太子殿下知你返京,召你立即进见。”

    “我回家先换身衣服可好?”

    “不行,太子让你立即进见。”

    秦琅叹声气,只好跟着往东宫去。

    一入东宫,他被内侍引入显德殿。




第115章 突厥饮马渭河北
    显德殿里,气氛凝滞。

    秦琅入殿,看到此时殿中聚集了三十多名文臣武将,每个人的脸上都十分严肃。

    李世民看到秦琅入内,对他招了招手。

    秦琅看到老程今天格外认真的跪坐在那里,于是便凑到他旁边坐下。

    “程叔,发生何事,大家这么严肃?”

    老程一改往常见秦琅时的那副轻松模样,“突厥人来了。”

    今晨,驻于长安西北的尉迟恭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紧急军情,颉利可汗的突厥大军前锋出现在了长安以北的高陵、泾阳一带,延州、原州、绥州、岐州一带也纷纷出现了突厥的骑兵大队!

    秦琅迅速在脑海里显示出一副关中地图,然后一一找到程咬金说的那几个州,延州、绥州等离长安还算有几百里路,可泾阳、高陵是什么鬼,那就在长安北面,就隔了一条渭河啊。

    “这么快,难道边关俱已沦陷?凉州没事吧,我阿爷可还好?”秦琅赶紧问道。

    程咬金摇了摇头,“这次我们边境上守的很好,诸将奉太子之令谨守边关大城,守城不出。”

    “那突厥人这是?”

    “他们没攻城,绕城而过。”

    “绕城而过,颉利这是疯了?”

    颉利疯没疯不知道,但目前各地奏报上来的突厥大军数量是十八万到二十四万之间,但其中有没有包括朔方梁师都的八万兵马,还不确切,此外,颉利汗帐的位置也还没有确定。

    殿上。

    李世民正在听取江夏王李道宗的军情简报。

    一副巨大的地图挂在那里。

    “先前梁师都发兵八万攻打夏州,后方统万城空虚,但李靖判断颉利大军已至边境,正窥视灵夏,有意用梁师都引诱守军出击,然后以骑兵军团突袭夏州或灵州,以夺取朔方重镇,做为其南下支撑点。”

    “李靖因此命令全军坚守不出,梁师都佯攻夏州,其实也是实攻方向,但其始终未能引出灵州的李靖,颉利诡计不成,又进攻夏州不利后,便大军干脆绕夏州而下,直奔长安而来。”

    李世民点头,看表面此次突厥大军迅速抵达长安附近,是李靖这个灵州都督不肯增援夏州,没能拦截住从夏州方向南下的突厥大军,有纵敌之嫌,但实际上李靖是严格遵守了李世民的战略部署。

    “眼下突厥大军虽然已经抵达长安附近,但我北部防线还是完整的。榆林虽然失守,但榆林地处平川,无河流山川之险,无长城之阻碍,且城池不大,榆林也是历来突厥南下入寇的必扰之地,人口牲畜年年南迁,如今一片凋零,粮草牛羊均极其贫乏,颉利拿下了榆林其实也没有什么用处,根本无法为三万以上的军马提供粮草支持,更别说三十万大军。”

    他缓了一口气。

    “突厥颉利与走狗梁师都联兵三十万南下,气势汹汹,可实际上却是行险用兵,过去突厥南侵,都是劫掠边境,然后逼迫我们献金求和,而这次,他居然想要兵临长安,那就是作死。”

    突厥以游牧为主,不事耕种,这次选择在秋季入侵,此时突厥人的战马吃了草籽正是骠肥体壮之时,就算长时间作战,战马也能支撑的住。但是朝廷这次河东、灵武两个方向重点布防,封死了突厥迅速突进的道路,这使的现在颉利选择从夏州一线南下,这其实是最差的一条攻入长安的路线,沿途要翻越戈壁荒漠,要翻越黄土高原,这是最贫瘠的一条路线,根本无法为颉利的大军提供粮草支持。

    现在颉利虽抵达长安城下,可是灵、夏、秦、凉、泾州这五大战略节点一个都没丢失,全都完整的还保存在唐军的手里,尤其是现在唐军与突厥军还未交战,实力保存完整。

    因此虽然颉利兵临渭河边,但李世民还很镇定。

    “朔方梁师都未能攻克夏州,所以就凭他本身的粮草,自己都供应不足,更不要说供应二十万的突厥大军直抵长安做战。”

    李世民越说越兴奋,一拳砸在几案上。

    “颉利单刀直入,看似凶猛无比,可实际上却已经是孤军深入,他就算来到长安城下又如何?孤亲自坐镇指挥防御长安,只要守上半个月,颉利拿不下长安,光靠骚扰乡村根本无法支撑起其二三十万人马的日常用度。”

    “诸位,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颉利抵达长安城下,我们就已经赢了一半了。他来的军队越多,我们胜算就越大。”

    秦琅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由的兴奋起来。

    李世民说的没错啊,谁打仗敢这样绕过边防无数城池大镇,就这样大摇大摆的穿州过境的直入腹心数百里?

    颉利太浪,竟然敢越塔,还强上高地?

    虽然在过去,突厥人也数次采用这等战术深入河北河东等地,但不同在于,深入河东河北腹地,朝廷重点守幽州、太原、洛阳、潼关、长安这些地方,他们可以来去自如。

    但现在这次他们来的是长安,这是大唐都城,是必守之地,再一个,关中是大唐最核心地区,大唐的军府在长安就有二百多个,另外番上府兵和北衙军还有数万呢。

    古代打仗,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攻防战?

    为什么有的时候死攻死守一座关城要隘?难道就没有其它路可走了?当然有,但问题是,以这个时代的条件,如果你敢绕过一座坚城堡垒,那么你的后路就等于被断掉了,你的粮草辎重就别想安全通过,所以越是那些大城重镇,越必须拔除攻占,否则,有这样的重镇大城做支撑,那后方就别想安宁,后勤粮草辎重也别想通过,甚至随时可能要被断后路,包饺子。

    可突厥人借着骑兵机动迅速,居然想来个斩首战术,直突长安城下,以十几二十万的骑兵赶在外围的兵马回援前攻破长安城。

    可是他们没想过,颉利的大哥十几年前就玩过这招,当时是突袭雁门,围隋天子杨广,可是猛攻许久,都始终拿不下雁门城。

    雁门只是边疆上的一座城池,始毕几十万人马都拿不下,现在长安这样的大唐都城,颉利十几万人就想拿下?

    不过秦琅也看出来,这招还是很危险的,放突厥军直抵长安城下,而不是步步拦截,层层阻击,虽免了跟突厥在野外大战的不利局面,但万一长安城没顶住进攻被攻破了,那就真玩砸了。

    “此刻起,孤授任江夏王为长安城最高城防主官,由他负责长安城防一应事务,长安城内城外,所有兵马,此刻起不管原来是元从禁军,还是南衙禁军,不管是哪个卫府的,统统重新整编,皆交由江夏王提调节度,原在京各卫大将军、将军、中郎将,皆俯就统军、别将之职。”

    让正三品的大将军,三品的将军来当统军,别将,这可是非常之时非常之法了。

    “秦琅,暂由你检校东宫左司御率,统领太子旅贲军,护卫东宫。”

    整个长安的军队,李世民就留了一个旅贲军护卫东宫。旅贲军是东宫六率中的左右司御率的军号,从十二卫到东宫六率,都还各有军号。

    比如左右骁卫,军号豹骑,左右卫,军号骁骑,左右屯卫,军号羽林。

    而东宫六率里左右率军号超乘,左右司御率军号旅贲。

    程咬金率领的超乘军都已经编入到李道宗的长安防卫军里,李世民身边就剩下百骑和旅贲。

    百骑交给侯君集统领,旅贲交给秦琅。

    秦琅也没明白,怎么李世民选中自己来临时统领旅贲军,但既然点了他名,这个时候也没什么可讨价还价的,当即和侯君集上前领命。

    此外长安的原北门屯营,南衙番上府兵等,各内卫翊府等,全都划到李道宗麾下指挥,一千人一营,由一位大将军或是将军担任统军,由中郎将担任别将。

    “孤已经传令李靖镇守灵州不动,刘旻镇守夏州不动,李艺镇守泾州不动,牛进达镇守幽州不动,并调其它诸路兵马勤王长安。”

    “凉州都督秦琼率三万兵马沿泾河河谷东进,驸马都督柴绍率兵两万渡过渭水向岐州地界进发,洛阳的屈突通率洛阳集结的五万大军向潼关赶来,最多七日,可抵达京郊。”

    并州都督李世绩,代州都督张公谨已经率八万大军离开太原南下,最多二十几日便可抵达。”

    “都督任瑰率领的三万兵马此刻已然渡过漳水,这一路最慢,但一月内必达。”

    李世民之前听取了马周、王珪、戴胄等大臣的建议,没有向荆襄淮南江南等地征发府兵,以确保今年南方的生产不会耽误。

    秦琅在心里默默的加了一下,四路边军不动,约十万人。五路边军南下勤王长安,勤王军共计二十一万。

    这里面估计还有部份辅兵乡勇在内,但确实已经不少了。

    勤王军最快的七天内可抵长安附近,最迟的得一个月后才能从河北山东赶到。

    大战在即,李世民部署战略后,开始给秦王府心腹旧部们加封官职。

    长孙无忌加左武候大将军、尉迟恭进右武候大将军,程咬金进右武卫大将军,段志玄为左骁卫大将军、侯君集授左领军大将军,刘师立检校右武候大将军,张亮检校左卫大将军········



第116章 临危受命
    因为秦琼和尉迟恭两员心腹大将都不在长安,领兵在外,李世民还特意让另两个心腹张亮和刘师立暂时检校两卫大将军,把这两卫依然交到自己心腹手里。

    等商议到最后,李世民召侯君集与秦琅留下另有交待。

    侯君集领百骑负责护卫太极宫里皇帝的安全,而秦琅领旅贲军则负责太子妃和中山王承乾的安全。

    秦琅看了眼侯君集,这家伙上次玄武门之变时就是奉命带死士攻入长生殿,软禁了李渊,现在李世民依然还是让他带上百骑去‘护卫皇帝’,看来是担心在这个关键时候皇帝有什么想法。

    至于他被安排去保护长孙太子妃和承乾,估计一来是上次玄武门之变时他救援过宏义宫秦王府,二来自己现在是东宫女婿,关系更亲一些。

    侯君集也瞧了秦琅一眼,然后当着他的面直接对李世民道,“殿下,臣以为如今这个时候,有一件事情其实更是当务之急,不能再等了。”

    “什么事?”

    “让陛下退位为太上皇,让殿下登基即位。”侯君集直言。

    李世民一怔。

    “殿下,眼下突厥兵临长安城下,这种时候只怕有些人又会起什么非份之想,与其日夜提防,还不如直接请陛下传位给殿下,如此一来,殿下登上大宝之位,便彻底堵死了那些人的妄想,也能让朝野上下军民一心,更加全心抵御突厥。否则,若是到时颉利可汗兵临长安城下,打出什么不好的旗号来,咱们便会进退两难,臣请殿下三思!”

    自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后成功,到现在转眼也已经过去快两个月时间了,这些日子里李世民忙个不停,中间还发生过李瑗王君廓谋反事件。

    但总算还是把局势安稳下来了,若是没有颉利入侵,原本李世民与心腹们的计划是在明年正月初一即皇帝位的。

    现在侯君集这个时候提出这事,李世民既意外,但又不免十分满意,侯君集果然还是自己的心腹肱骨之臣啊,能够为他操心这些问题。

    李世民抬起眼皮,瞧了瞧秦琅。
1...8081828384...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