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极品驸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萧玄武
    我比你们更想杀了他。薛绍微微一笑,说道:在没有来夏州之前,即是如此。

    众皆愕然。

    薛绍说道:但是武懿宗现在是皇命钦差。在百姓们看来,他和我一样都是代表了朝廷和官府。他的劣迹让绥延二州天怒人怨,仕人百姓对其恨之入骨,同时也对朝廷和官府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怨气。这个时候我杀武懿宗,百姓们会认为这不过是官场之上的倾轧和争斗,我新官上任杀一只代罪羊草草‘交’差而已,与百姓何干?归根到底,如果不能尽快的挽回百姓们遭受的损失,就根本无法抚平百姓心中的愤懑。百姓对官府不满,是我这个都督最大的失职;同时,这也将极大的不利于朔方军的后勤保障。其中的道理,想必兄弟们不难理解。

    在场的军士们虽然不太懂政治,但是薛绍的说得很浅显,他们听了还是能够理解一大部分,于是纷纷点头称是。

    薛楚‘玉’说道:我想,我大概理解少帅的用意了。我们的确不能只图快意恩仇,必须要顾全大局。武懿宗固然可恨该杀,但是我们不能为他犯下的错而受到连累。少帅归还一批财宝给武懿宗,目的是让他收回之前强行摊卖的粮草,从而消弭绥延二州的仕人百姓对官府的不满与怨气。这表面上看来是便宜了武懿宗,实际上是对都督府对朔方军都极有好处的一件事情!

    原来如此!

    没错,好像是这个道理!

    少帅‘胸’怀宽广目光远大,我等不如!

    众人终于恍然,然后一同向薛绍抱拳称罪赔礼道歉,声称不该怀疑少帅,更不应该质疑军令。

    薛绍笑道:兄弟们不把我当外人,才会当面对我的命令提出质疑。我也不把兄弟们当外人,楚‘玉’方才说的也正是我想说的。总之一句话,我们朔方军要做好长期扎根于西北的打算。我们的吃喝穿戴,全都要仰仗百姓来供给。军队和与地方百姓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鱼和水。所以,我们必须把眼界放宽一点,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从此以往,任何有益于搞好军民关系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尝试去做;任何不利于军民关系的事情,全都必须严格杜绝!

    是!——众将士的意念完全通达,一同慷慨应诺!

    三天以后,薛绍回到了朔方军镇,亲自清点这里的一批粮草辎重,准备押往丰州应急。

    留守朔方的胡人大将阿史那忠节觉得很惊奇,因为他很了解夏州都督府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底。此前王方翼奉命前去征讨西域叛逆,差不多把都督府的银库都给搬空了,粮仓里几乎能饿死老鼠——薛绍怎么像变戏法似的,又‘弄’出了这许多的钱粮呢?!

    清点之后薛绍粗略估算,这批粮草能让丰州的将士多撑一个多月。东西虽然不多,但是负责筹措军资的代都督府长史刘幽求已是尽力。若非他‘精’明强干,短时间内还凑不齐这样庞大的一批物资。

    归根到底,夏州都督府的家底实在太薄,朔方军又先天不足。再加上河陇州县刚刚还遭逢了突厥人的洗劫,一切物资紧缺,粮油布匹这些生活物资都在飞速涨价。

    如果不尽快的恢复正常的社会和生活秩序,薛绍担心自己治下的这几个州县的农业和经济都有可能崩溃。一但民不聊生可就真的要出大‘乱’子了,类似白铁余叛‘乱’之类的‘骚’‘乱’很有可能再度发生。

    所以薛绍觉得,现在逃进了大漠的突厥人反而不是最大的敌人;当务之急,在于尽快的稳定‘乱’局,让百姓们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上来。

    薛绍让郭元振押送物资去了丰州,自己则是再次回到了都督府。还没来得及坐下歇口气,绥州长史徐长青就跑来求见了。

    薛绍见他愁容满面忐忑不安,问道:徐长史亲来见我,可有要事?

    都督,坏事了!徐长青拍着手说道,那武懿宗究竟不是善类,尽不干好事!

    薛绍眉头一皱,他还敢造次?

    这次倒不是他主动造次,而是有人‘诱’使。徐长青说道,都督不是借给他三十万贯钱财,去收回之前摊卖的粮草吗?武懿宗回了绥州倒是马上就着手办理此事。最初进展还算良好,武懿宗还矮下了身段去向一些官员和豪绅赔罪认错,这些人也愿意冰释前嫌并卖回粮草。可是没过两天,就有人盯上了武懿宗,认为发财的机会到了!

    发什么财?薛绍眉头一皱,详细说来!

    徐长青苦笑不已,说道:武懿宗不是高价卖出军粮,现在又高价回收么?然后绥州有两家积粟极多的豪强‘门’户‘私’下联系武懿宗,说愿意以武懿宗收粮的半价卖三十万石粟米给他!

    薛绍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武懿宗答应了?!

    徐长青吓得往后倒退两步几乎摔倒在地,嘴皮儿都在不停的哆嗦,喃喃道:答答应了!下官知道薛都督借钱给武懿宗,其实是为了让他去平息民愤挽回过错。可是武懿宗却只是急于‘交’差应付了事。下官正是看到了他们‘私’下‘交’割粮草,这才偷偷跑到夏州来,向都督汇报!

    ‘混’账!!!薛绍大怒,那两家豪强是什么来路?

    徐长青瑟瑟发抖的答道:有一户姓杨,出身弘农华‘阴’杨氏大姓,家主名叫杨侗,祖上曾是隋朝的上柱国。到了杨侗这一辈家中虽然没人做官,但是胜在生了几个漂亮的‘女’儿。因是名‘门’大姓,因此杨侗的几个‘女’儿都嫁得极好,其中有一个‘女’儿还恰是嫁给了汾‘阴’薛氏的一名京官。

    薛绍微微一怔,嫁给谁?

    监察御史,薛仲璋。徐长青小心翼翼的道,都督,或许是认识的吧?

    薛绍眉头紧皱的点了点头,虽然没有深‘交’但确实认识,我定亲和结婚的时候他都来了。薛仲璋的父亲算是我的族叔,他的母亲是裴炎的亲妹妹——他即是裴炎的亲外甥!

    徐长青小心翼翼的道:下官‘私’下打听过了,薛仲璋的官虽然不大,可是来路不简单啊!他是顾命大臣裴相公的

    闭嘴!薛绍喝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别说是一条想发国难财的地头蛇,就是薛仲璋本人乃至裴相公在我的治下犯了事,我薛绍也照办不误!

    徐长青愕然无语冷汗直流,心下一想:也对!他都敢一刀砍了太后和裴炎的心腹唐怀壁,区区一个薛仲璋的岳丈又何在话下?46261+dsuaahhh+24895166>




第602章 攘外必先安内
    如今的大唐,世族与‘门’阀当道。。更多最新章节访问:。如山东的五姓七望,再如河东的薛裴柳。这些大姓仕族要么在政治上极有建树,要么在民间和社会上拥有极高的声望。就算是九五之尊的李唐皇帝想要坐稳江山,也必须要用联姻一类的方式紧密团结这些大姓仕族。

    比如,先帝李治的元配皇后出自太原王氏,如今的皇帝李显的皇后出身京兆韦氏,薛绍与太平公主的婚姻其中也有这一层用意。

    薛绍既是出身河东薛氏的贵族子弟,又与太平公主成了亲,这其中的道理和利害,他比谁都清楚。

    思忖了片刻之后,薛绍问道,另一户豪强是谁?

    徐长青显得更紧张了,胆怯的看着薛绍,小声道:另一户姓柳,出身河东柳氏大姓。算来这户人家好像也和薛都督有些渊源。

    说下去!薛绍不耐烦的喝道。

    是是!徐长青抹了一把冷汗,说道:这户人家的家主名叫柳渊,其祖辈在大唐开国之初的武德一朝因功受封为伯爵,柳渊现在继承了爵位,人称‘柳伯爵’。此人‘交’友极广多与名人高官往来,为人‘精’于算计颇富手腕而且极会敛财。他家有良田千顷积粟万石,豢养羊马无数‘门’僮数千,是绥州最大的一户豪强人家。当初白铁余起事四处征粮拉丁入伍,都与他秋毫无犯并拜之为上宾。凡每任刺史上任,必先前往拜会于他。

    不用说了,我知道这个人。薛绍长长的吁了一口闷气,没错,这个柳渊我有印象他有一个‘女’儿柳氏,有那么几分小姿‘色’,今年应该是十八岁了。在我穿越之前,柳氏曾经‘私’自跑到蓝田县找当时的蓝田公子投怀送抱。两人有过一段‘激’情四‘射’的‘露’水夫妻情。

    后来四处寻找‘女’儿的柳渊,亲自登‘门’拜访薛绍想要正式提亲。那时候的蓝田公子哪会为了一颗树而放弃整片森林?于是柳渊碰壁而归,同时带回了那个哭哭啼啼的柳氏。两人从此互无音信,也不知道柳氏现在出嫁了没有。

    想到这些薛绍不禁有点恼火,他妈的,还得为蓝田公子以前造下的风流孽债买单!

    薛都督,此事恐怕须得谨慎。徐长青一脸难‘色’,小声道,杨侗和柳渊在本地拥有极高的人望,并与官场和贵族之间过从甚密,彼此关系盘根错节。相比之下,这两户人家比武懿宗这个钦差大臣,还要蕀手百倍。

    薛绍沉默无语的点了点头,心想徐长青身为本地的父母官,他这话说得很客观也很在理。杨柳二家身为本地的大姓豪‘门’,除了拥有崇高的社会声望,他们还拥有极强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长青的话里隐约透‘露’了一层用意,自己这个新官上任的夏州都督,理当第一时间前去拜访和结好他们,那样才算是符合了官场的一般规矩。

    可是薛绍,根本不愿意这样做!

    因为薛绍认为,自己除了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一方封疆大吏,本身还是天潢贵胄的豪‘门’子弟,并且是当朝驸马。就按当下普遍流行的价值观来说,我薛绍可不是寒‘门’仕子,我的出身不比你们低政治地位还远高于尔等,凭什么还要我主动去巴结讨好你们?

    换句话说,薛绍上任这么久了,杨柳二家迟迟没有主动来向薛绍投诚献瑞,本身就是对薛绍的一种挑衅和蔑视!

    再者,现如今夏州治下所有的官员仕绅无不摄于薛人屠之威,从而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半步。唯独杨柳二家却敢肆无忌惮的顶风作案。如果这时候薛绍再主动向他们服软妥协,只会更加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长此以往,杨柳越加跋扈,薛绍这个夏州都督还做得下去吗?

    薛都督,现下如何是好?徐长青小心翼翼的问道。看得出来,他还是‘挺’想戴罪立功的。

    他们在哪里‘交’割粮草?薛绍问道。

    在鸿云堡。徐长青说道,鸿云堡此前也叫‘柳家堡’,是柳家的先祖在南北朝天下动‘荡’之时修建的一处军堡,幅原十分宽广其中可住数万人。杨柳二家彼此多有通婚,彼此形同一体。后来杨家也有许多人住进了柳家堡中,于是就更名为鸿云堡。这两家豪强的多数直系子孙都住在堡内,粮草财富也多数都屯集在其中,更有两家的氏族子弟和‘门’客家奴近三千余人,结为‘私’兵练武自保。由于鸿云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有了这一批‘私’兵防御,是以固若金汤。当初白铁余起事之初也曾觊觎堡内的财富粮草,但一直投鼠忌器未敢动手。

    固若金汤?

    听到这里,薛绍非但不忧,反倒是笑了!

    鸿云堡?

    什么玩艺儿!

    你以为现在还是南北朝军阀割据,或是隋末遍地反王的时代吗?当年我汾‘阴’薛氏也曾有多处大军堡,其规模和实力扬名天下并载入史册足,以让我薛氏一族在‘乱’世飘摇的年代里屹立不倒。说到底,汾‘阴’薛氏曾经只是一支地方军事豪强,由此他才受到各大军事‘门’阀的强力拉拢,其中就包括李唐一支。当时汾‘阴’薛氏成功站队投效李唐,这才有了如今的鼎盛繁荣。

    可那是‘乱’世才有的做法。

    如今李唐建国已有数十年,天下一统万民归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曾经的壁堡豪强汾‘阴’薛氏都已经成功转型,变成了一个礼乐流范轩冕显荣诗书‘门’第——哪里还轮得到你们两个区区的土豪,在绥州这种地方设堡自立王国!

    于是,徐长青不说鸿云堡便罢,最初薛绍也的确感觉有些蕀手。但知道了鸿云堡的事情之后,薛绍的心中便计议已定——如果你们执意与我为敌,我不端掉你们这个破堡,这个夏州都督我都不干了!

    你先回绥州,只管安心的替武懿宗办事,就当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薛绍说道,如果能够进入鸿云堡内部把他们的虚实调查一番,最好是找到一些他们贪赃枉法的证据便是大功一件,我必不亏待。除此之外,你什么都不必管。

    徐长青打了个寒颤,薛都督,你是想要动用武力?

    我说了,余下之事你都不必管!薛绍冷若冰霜,若有泄秘,罪当诛连!

    是是!下官告退,下官这就回绥州!徐长青冷汗直流的退下了。

    薛绍手托一盏新茶独自静坐思考了将近半个时辰,蓦然将茶盏往桌几上一顿,来人,唤薛楚‘玉’和张仁愿来见我!

    次日,薛绍带上了吴铭月奴牛奔和张仁愿以及郭安和数名近卫斥侯,一行只有十余骑去往绥州。吴铭和郭安等人时常跟随薛绍左右,已经不止一天两天。队伍中唯一的新面孔的就是张仁愿。众人不难看出薛绍的用心,是想多给张仁愿一些煅炼和提高的机会。

    从薛绍随行的人员组成来看,这就像是一次普通的外出公干,或是微服‘私’访。实际上,薛绍也没有把此行的目的告诉太多的人,队伍当中也就只有张仁愿略知一二。

    两日后,薛绍一行人抵达绥州。这次倒是没有微服‘私’访,而是派人提前通报了官府。

    绥州刺史史叫吴彦章,寒‘门’出身年近半百。白铁余起事之初杀害了不少的州官县吏,吴彦章是在白铁余之‘乱’平定之后新近上任,此前他已经在其他地方做了十几年的长史和司马这一类刺史佐官。从某种意义上说,吴彦章这个寒‘门’仕子得以当上刺史完‘成’人生的一次重大飞跃,多少还是托了薛绍的福。

    因此,吴彦章对薛绍有一种天然的感‘激’之情。早前薛绍在都督府里宴请治下各州的官员,吴彦章就已经频频对薛绍表达了这一层意思。

    只不过薛绍早就打听到了,吴彦章这个新官上任的刺史,在绥州还没有树立什么权威。真正的实权一直被久任长史的徐长青所掌握,地方的经济命脉和最大的社会影响力,则是控制在地方豪强的手中。

    否则,武懿宗要在绥州办什么事情,也不会绕开了吴彦章而去找到徐长青。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越是小地方,人事关系往往越加错综复杂。对这一点,薛绍早有心理准备。

    得知薛绍大驾光临,吴彦章喜出望外不敢怠慢,连忙指挥人手洒扫街道整理城池,大张旗鼓的组织官员百姓到城‘门’口夹道欢迎。

    立马停在绥州城池面前,看到眼前的欢迎场景之时,薛绍笑了。

    上面有人好做官,吴彦章现在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薛绍的铁竿粉丝。

    薛绍心想,攘外必先安内,后方不宁何以用兵?此行我就打掉威胁官府权威的地方豪强并整肃刺史府的贪官污吏,扶正吴彦章让他掌握实权为我办事,岂非两全齐美?

    薛绍的入城欢迎仪式办得很隆重,除了刺史府的官员小吏和地方军府的将弁,学生文人和本地的仕绅来了不少,其中还有一批和尚道士这一类宗教界的人士。

    由于此前曾有过一段平定白铁余的功绩,绥州的百姓对薛绍的印象倒是‘挺’不错。但是更多的人是只知薛绍之名,不识薛绍其人。今日看到薛绍骑着大马在一众官员将佐的簇拥之下进城,百姓们多少有些惊讶。

    想不到薛绍竟然如此年轻?

    废话,你以为太平公主会嫁给一个老头子吗?

    确是一表人才,难怪能够娶到太平公主呢!

    在百姓们一片善意的议论声中,迎着薛绍的队伍对面走来一队儿白衣‘女’冠。玄云子走在最前,领着身后的一群‘女’冠拜于道旁,稽首诺道:贫道玄云子,恭迎薛都督大驾光临!

    薛绍点头笑了一笑,久闻圣英大名,今日得见足慰平生!

    这一问一答看似多余且虚伪,却是一语说破了薛绍与玄云子之间的内在关系。一个是朝廷委派的封疆大吏,一个是奉命前来进行官方宗教活动的宗教领袖。
1...129130131132133...4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