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千秋谋士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小莫路

    徐温点头:“原来如此啊!”

    “将军不如多烧些纸钱,有了钱各处打点都方便,也不至于在江里受苦,被其他的水鬼欺负。”

    “多谢老人家指点。”

    说罢!老者又道:“请问将军的公子是因为什么落江的”

    徐温思考一阵,便道:“失足落江。”

    “唉!有可能是江里的水鬼在寻替身啊!”

    徐温不语,又问了老者几句便叫士兵给了他些银钱便送了回去,接着徐温便叫士兵多准备一些纸钱,上面写上徐平安的名字在江边烧了。

    见其父如此,徐博愤愤不平。

    “爹,要是让陛下知道了只怕不妥啊”

    “有何不妥”

    徐博不语,徐温又道:“平安虽有过,但是我徐家人,我这个做父亲的给他烧些纸钱都不行吗”

    “是孩儿失言,请爹责罚。”

    “你也一块去罢!”

    “是!”

    徐温在给徐平安烧纸钱,徐平安是收不到的,且不说世间有没有鬼即便是有徐平安也收不到。

    ……

    上京

    丞相府中张如正在写着兵书,前两日太后叫他与商珏入宫,太后当面表示歉意。这传出去怕是会叫人瞠目结舌,太后向臣子表示歉意这种事情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张如行事谨慎,太后向他表示歉意他又岂敢做大,直言此事他并没有放在心里,余是太后放心。

    同时太后对商珏也很是喜欢,说她是贤内助。

    临走之时又送商珏一些金玉物件,并要求避其满后尽快成亲。

    写完喝了一口茶,又思考起来。但见纸上密密麻麻都是字,仔细看上面写着: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山崩於前而色不变,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厉害,可以待敌。

    意思是说:身为将帅,首先应当修治思想心志。哪怕泰山在面前崩塌,脸色也不会改变;哪怕糜鹿在身边奔跑,眼睛也不会眨一下。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然后才可能真正把握利害的时机,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对付敌人而取得胜利。

    然后又写: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及也。非惟义可怒士,士与义怒,可与百战。

    是说:凡是用兵打仗,都要崇尚正义。不是正义的事,即使对自己有利也不去做;因为不能只考虑这一次行动在当前会有什么样的利害,更要考虑到这次行动会不会造成将来长期被动而无法挽回的后果。只有正义才可以激励士兵,士兵出于正义而发怒,就可以百战不殆。

    尤其是后一点,非常重要。什么样的战争是可以的回答肯定是正义,正义的战争战之必胜。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的与这一点是一样的。

    喝完茶,张如拿起一看,便收拾起来,与之前写好的放在了一块。准备日后给诸将观看,他写的这些兵要但是他那个时代的兵家总结出来的精华,不能先传。

    只要能将他写的这些学通,打起仗来必定游刃有余,即便敌众而我寡亦是不惧。

    收拾整理之后张如便推开书房门,转身合上便向真堂而去。这几天翻车出现的问题不少,工匠也都将问题写下给他看,此刻便是要去解决问题。

    (本章完)




千秋谋士第241章 一笔一式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千秋谋士 ”查找最新章节!

    将翻车存在的问题张如一一标记,并说明了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随后便民人送到工匠处,叫他们赶工。

    这一日下朝后张如回府后换下朝服便出府去了街上,找了几处古物店打探香木与苏记的事情。不过却没有打听出什么,知道香木的不少,但苏记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有几个知道的所说与卫朗一致。

    便要离开之时店里角落中悬挂的一幅字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幅字不是用陇国篆字所书,而是夏国繁字。

    一共十四个字,却道尽了人情世故。

    阅尽人情知纸厚,踏穿世路知山平。

    落款之人姓江名明,看日期应是二十年前所书。

    而吸引张如的不是字中意思,而是这字本身。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

    结构圆奋如篆法,飘风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

    一笔一式气吞山河,似要翻阅高山却被大河阻拦,一时不能进。

    张如猜测这位名叫江明的作者写这幅字的时候心里应该有一丝丝的无奈,如若不然也不会写出这种感觉来。

    暗道一声:此人不凡啊!

    “掌柜,这幅字的作者为何从未听过”张如看着字对掌柜道

    听到张如声音,掌柜立刻过来,笑道:“客官好眼光啊!这幅字是是我从外面收来的,挂在店里已经有七八年了。这幅字笔法精妙,一笔一划如猛浪若奔。只可惜是用夏文写的,若是我大陇文字没有这个数是不会卖的。”

    说着掌柜抬手展开手掌,向张如示意价钱,他这个意思便是五百两。五百两不是一个小数字,古物行有句话说: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掌柜继续道:“客官要是真喜欢,五十两拿走!”

    张如点头,这字莫说五百两就是七八百也值。笑道:“可以!不过这个人倒是没听说过,掌柜可知道这个江明是何人吗若是连作者都不知道这买回去朋友来看,问起我却不知,如此这面子上就过不去了。”

    “明白,明白。”说罢,又道:“客官有所不知,这位江明虽不是什么大家,也不是什么高官,但极有才学。听说是夏国人,一心要为国效力,但是其家贫寒没有银钱送与给家,官家便不举荐他。其双亲去后便又去了楚国,欲在楚国成就一番事业,可楚国也没有用他,据说在楚国待了几年又到了我们大陇,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卖我字的人说这幅字是从楚国来的,想来此人应该还在楚国,至于生死就不得而知了。”

    “这些事情你也是听说的罢!”张如笑道

    掌柜也是一笑,干他们这行肯定要怎么好怎么说了:“客官说的不错,这些事情是卖我字的人说的。与客官一样,我们这一行肯定要对一件东西了解清楚,不然不好卖呀!”

    张如点头,表示理解,又道:“掌柜的,这样,你这幅字我买了,并且在加二十两不过你得告诉我这幅字你是从什么地方,什么人手里收来的,可否”

    掌柜大喜:“一看客官就是懂字之人,也罢!我便告诉客官。这幅字是我从城外石崖乡收来的,是一个少年,大概十五六的年纪,现在估计得有二十三四了。”

    “石崖乡。”张如轻道

    “对,就是石崖乡。”

    这个好找,但是那个少年就不好找了,七八年前十五六岁现在得二十三四了,一乡二十三四的少年也不少,还有可能已经被征入伍了。

    “掌柜的,在没有其他了吗”

    时间长了,掌柜也有些模糊,想了一阵道:“对了,那个少年一只脚应该是不好,走路有些不灵便。”

    一听这话张如微微安心,若这少年脚真有问题你入伍是不可能的,如此便也好找。

    掌柜说完,张如笑道:“好,掌柜的,将字拿下装起来。”说着便拿出银子,掌柜接过乐开了花:“好嘞!”

    随即张如拿着字回了府中,到书房后将字挂于左侧,越看越是喜欢。尤其是作者写字之时的心境,让张如很是好奇这个江明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

    这一日张如与几个下人便装出城,所行方向不是别处正是那掌柜说的石崖乡。这个石崖乡距上进五十余里,起初道路平缓,走着走着便开始有些难行。

    一来是因为下雨的缘故,二来是这里的路整体呈上,与山路相差无几。

    张如的乌龙驹自是如履平地,但两个下人所骑的马不是军马,走起来很是吃力。

    “相爷!前面一个平坡,到那么我们歇一歇吧!这马实在是吃不消了。”一下人道

    说罢!张如道:“行,便在哪里歇一歇。不过你们不能叫相爷。”

    两人会意,互相一看,笑道:“公子!”

    “哎!这就对了。”

    到了平坡三人下马休息,主要还是让马休息休息。这里地势较高,张如站在边上看着远处,只见远处皆绿油油的麦地,因为刚刚下过雨,微风吹过夹杂着一点泥土的味道。

    路旁的小草也已经长出,更有无名野花盛开两旁。

    今年春雨比往年多,也下的及时,预计今年的收成要比去年好一点。

    休息一阵后张如与两个下人上马继续向前走去,过了这个不高也不低的山坡在向下走过七八里便是石崖乡了。

    路上遇到一个下地除草的老伯,张如下马去问:“老伯,这里离石崖乡还有多远”

    老伯回头一指,道:“看见前面那颗大槐树了吗”

    张如点头:“看到了。”

    “你们看着那颗大槐树一直走就到了。”

    “谢谢老伯了。”

    “不客气!”

    “老伯,你可知道这石崖乡有没有一位腿脚不好,二十三四的人”

    老伯一想,摇了摇头:“不知道,没听说过。”

    一点头,张如再次感谢,便与两个下人向大槐树走去。

    (本章完)



第242章 寻江明(上)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千秋谋士 ”查找最新章节!

    行至大槐树下,张如三人看到一块大石上刻着三个大字——石崖乡。三人下马,往前走了百步,自上向下看去皆是房屋,此刻他们所处的位置正是石崖乡后。

    不过要走到石崖乡还有要下眼前的这个山坡,山坡不高,但路崎岖难行。

    “公子,坡下便是石崖乡了。”

    张如点头,嘱咐道:“待进去之后你二人切勿多言。”

    “遵命!”

    说罢!便向坡下走去,便在张如三人下坡之时自坡下也走来两人,一老妇人与一老者,年纪大概五十来岁,老夫人背着背篓,老者肩上扛着锄头。

    看样子是去下地干活。

    张如三人因为是下坡,所以先看到二人。待近后,那老妇人与老者看着张如三人面有疑惑之色,只因三人身着华丽,不似石崖乡人,老者扛着锄头走在前面,问张如:“你们是干什么的”

    张如拱手笑道:“老人家,我等是京城来的,到此处寻个人。”

    “哦!是来寻人的呀!”

    张如点头,并没有直接问老者,而是与这老者闲谈:“老人家,您这是去做什么呀”

    老者笑道:“上地里拔草去,这草要是不拔会长过麦子的。”

    “老人家,今年雨水充足必定有个好收成啊!”

    老者点头:“是啊!今年可是能吃饱饭了。还是当今陛下圣明,任用了贤相,我们这些人才有口饭吃。像原来不仅要给朝廷交还有给地主交,留下的连个冬天都过不去。现在好了,家家户户都有了地,只给朝廷交留下的足足的。”

    张如笑道:“如此甚好啊!”说罢!张如又问:“老人家,这石崖乡可有一位二十三四但腿脚不便的年轻人”

    老者摇头:“二十三四腿脚不好的年轻人好像没有。”

    张如欲谢而行,这时老妇人突然说道:“老头子,北村老常家的儿子不是腿脚不好嘛!那年征兵都没征去,年纪好像是二十来岁。”

    老者一脸恍然大悟:“还真是,我真是老糊涂了。”

    张如又喜又疑,这人难道不是姓江吗怎么姓常“老人家,这家如何去”

    老者道:“你们找他做什么”

    老者有几分警惕,张如知他所想,笑道:“他是我的远方亲戚,一直没有下落前几日打听到在石崖乡便寻了过来。”

    “哦!是这样啊!你们下坡后过了乡,在往前走过二里就是北村了,老常家在村头,门口有个石磨。”

    老者说的很详细,张如一一记下。感谢道:“老人家,多谢了!”

    “哎!小事情。”

    随后张如三人继续下坡,老者二人则上坡而去,边走老妇人边道:“老头子,没听说老常家有什么远方亲戚啊!而且你看那三个人明显但是有钱人,这样的人怎么会和老常家有亲戚”

    “我这么知道不过这也不一定,万一人家是从楚地寻过来的也不一定呢!现在我们大陇和楚国的关系好,从楚地寻过来也是能行的。”

    老者与老妇人的对话张如并没有听到,只是向着坡下走去。

    下了坡到乡后张如为不引人注意便绕乡外而行,走过石崖乡顺着老者所指的路而行,果然走了二里出现一个村子。

    望山跑死马,此言不虚。

    在坡上时张如便看到有烟升起,可这二里的山路走起来也不容易呀!看似在眼前但走起来不容易。

    上了一个小坡一块白色的木板上写着“北村”二字,张如心中一喜,终于是到了。没走几步忽听身后有脚步声,虽然很轻还是被张如给听到了。

    “谁。”转过身喝了一声,身后空无一人,可张如知道这人藏了起来。
1...135136137138139...1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