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继女荣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繁朵

    又过了会,端化帝有点忍无可忍的张开眼睛,不耐烦的对那小内侍拂了拂袖。

    小内侍识趣的躬了躬身,倒退出殿。

    皇帝又摩挲了会案头镇纸,见殿下之人依然安静,这才无声的叹了口气,挫败的看向殿下已经站了有好一会的顾韶——今天顾韶被召进宫之后,行了礼,端化帝冷冷淡淡的道了句“平身”,就没再理会,自顾自的处置朝政。

    那时候天色尚早,现在时已近午,这么长时间的冷落下来,这位老臣非但没有流露出惴惴之色,依然站得笔直不说,甚至还有闲心闭目养神。

    如果不是皇帝每次目光扫过去之后,顾韶也立刻张开眼,摆出听候吩咐的模样,皇帝简直要以为他真的睡着了!

    这份养气功夫,端化帝真是望尘莫及。

    “为什么?”所以顾韶稳得住,端化帝却受不了了,只得先行开口。

    皇帝这句话问得有点没头没脑,但顾韶却明白他的意思:自从端化帝登基以来,顾韶除了在朝政上辅佐皇帝外,其他事情,比如这回太皇太后对端化帝的刁难,从来没有为端化帝分忧的意思。

    哪怕端化帝主动找上他问策,他也只是敷衍。

    以至于端化帝已经在怀疑顾韶瞧不起自己、存心不给自己出力了,但昨天太皇太后当众自刎,这种注定会引起轩然大波的事情,端化帝当时都被吓得呆住了,顾韶的反应却出奇的快——他几乎是跟太医前后脚到的清熙殿,而且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让太皇太后息事宁人不说,甚至还主动给清熙殿上下下了封口令!

    虽然因为当时看到这一幕的人很多,难免有只字片语流传出去,可只要太皇太后自己不承认,终归是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

    而端化帝庆幸之余,也越发不明白顾韶的用心了:要说这位老臣对自己上心,何以太皇太后都闹了这几个月了,他也只说“陛下忍一忍就好了”,此外没有丝毫建设之言;要说这位老臣对自己只是搪塞,此番又为什么忽然出手了呢?

    皇帝不觉得这是因为自己之前呵斥了顾韶的缘故,因为如果顾韶这么担心得罪皇帝的话,为什么不早在太皇太后才开始闹的时候,就出面摆平太皇太后?

    这样皇帝不但不会对他产生怀疑与反感,还会更加倚重他不是吗?

    现在端化帝已经对他有了厌烦之心,他再补救……裂痕总要留下了。

    顾韶怎么会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看不出来?

    所以端化帝一早就把顾韶召进了宫,为的就是问个明白——本来他以为把顾韶狠狠的晾一晾,顾韶也许会沉不住气自己透露口风的。

    谁知……

    端化帝努力拂去心中的无力,掩饰住沮丧,用尽可能威严的语气追问,“为什么?!”

    “因为陛下正当壮年,臣虽尚有余力,论岁数,终究已经垂垂老矣!”顾韶短暂的沉默了一下,到底抬起头,直视着端化帝不解的目光,深深叹息,“即使陛下一直用臣,臣恐怕自己,也伺候不了陛下太久的!”

    “既然你认为自己伺候不了朕太久,岂非更加应该抓紧机会服侍朕,好给朕留个好印象,往后你那些子孙即使不争气,朕念在你的面子上,好歹也会照顾些?!”这句话端化帝差点就冲口而出了——索性他正要这么讲时,猛然想到一点,下意识的抿紧了唇,惊疑不定的望向顾韶。

    果然顾韶继续道:“陛下乃先帝手把手调教而出,先帝英明神武,陛下天资聪慧,为什么在处置诸事时,却不如先帝举重若轻?这个问题,先帝在时,就私下与臣讨论过,臣以为,这是因为陛下年轻,经历的事情太少的缘故。所谓人非生而知之,又所谓熟能生巧,不外如是!”

    “而先帝,也赞同臣的看法。”

    “自从先帝病重,托付臣辅佐陛下起,臣惶恐之余,也一直在想,该如何做,才能不负先帝重托?”

    “臣想了很久,最后觉得,与其臣自恃年高,依靠经历与资历,为陛下扫除一切障碍,不如让陛下自己练手!”

    “毕竟臣总是要走在陛下之前的!”

    “臣并不是说,朝中诸公,都不如臣忠心能干。以至于臣去之后,陛下无可信可用之人!”

    “但这天下之主,乃是陛下,而非诸臣,亦非谋士!”

    “雷霆雨露,原当出自上意!”

    “而不是,出自臣或诸公之意!”

    “所以自从陛下登基以来,除了国事——此乃事关社稷民生的大事,自不可轻忽——余者每每问计于臣,臣都只作敷衍之辞。”

    “此非藐视陛下,更非欺君,实是希望陛下自己处置!”

    “但这回太皇太后之举,陛下身为孙辈,不好劝戒,臣自然也要仰仗年岁,出面相助了!”

    端化帝怔怔的望着他,脑中一片混沌。

    皇帝只是资质平庸,不是傻,他当然知道顾韶这番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希望他能够摆脱在显嘉帝在世时养成的依赖,亲自挑起大睿的万里河山,像显嘉帝那样,做到乾纲独断。

    所以自从端化帝登基以来,所遇见的难题,顾韶从来不主动为他分忧。




继女荣华分节阅读693
    但顾韶的最终目的,终究是磨砺端化帝,而不是真的袖手旁观看热闹。

    因此昨天太皇太后闹到自刎这个地步,顾韶马上就出手了。

    毕竟这件事情顾韶如果还不管的话,端化帝的名声,必将一败涂地!

    这位先帝特意留下的老臣,是真心要辅佐端化帝,所以他不怕惹端化帝不高兴,为的就是,让端化帝有成长为圣主明君的机会;而不是,借机大权独揽,为自己与自己的家族、门生捞取好处!

    “顾相既然是一片苦心,却为何……”端化帝呆怔良久之后,才喃喃道,“为何不早与朕说明?!顾相洞察人心,该知道,你若早与朕说清楚这样的目的,朕多半是不会反对的!”

    他资质是不如显嘉帝,但绝对不是刚愎自用听不进劝的人。

    然而顾韶淡淡一笑:“请陛下恕臣不敬无礼之罪:一来,臣希望陛下能够自行体悟臣之冀望;二来,却是……为了钓鱼!”

    第四百六十五章 嗯,这章很多人都猜到了已经

    “钓鱼?”端化帝心念电转,想起登基以来一系列磕磕绊绊的事情,眼神不禁一凛!下意识的朝殿下俯了俯身,沉声道,“顾相是说……?”

    “先帝因早年受惠宗皇帝陛下的妃嫔谋害,御体欠安。”顾韶叹了口气,“故对陛下格外爱护,陛下又慈仁孝悌,待人以宽,难免惹人嫉恨,臣以为,不可不防!”

    这当然是给端化帝面子的说辞。

    实际上顾韶的意思是:显嘉帝因为身体不好,成天担心自己忽然驾崩,对端化帝这个亲自栽培的储君人选简直是捧在手里含在嘴里,而端化帝本身的表现,又无法服众,那么显嘉帝在时,有他压着场面也还罢了。

    显嘉帝死后,那些不愿意端化帝继位的人,不做手脚才怪!

    顾韶作为显嘉帝亲自托付过的老臣,怎么能不替端化帝留意着?

    只是一来显嘉帝顾念亲情,在世时明确表过态,不希望对肃襄二王或代国大长公主一家子赶尽杀绝。端化帝的威望跟手段本来就不如亲爹,若学亲爹一上台就算旧账,多半不会有什么好事;

    二来显嘉帝的英明非常深入人心,所以他在世时,除了背后有人的肃襄二王外,其他人都没表露出任何野心。但还是那句话:端化帝远不如他爹,所以在显嘉帝面前是小绵羊的,到了端化帝面前,会不会愿意继续做绵羊,可就不好说了!

    如果顾韶在端化帝登基之后,立刻挟老皇托付之势,施展手段把上上下下都盯得密不透风——他倒是有这个本事,但那些潜伏暗中的人,又怎么肯跳出来?

    其他人不讲,单说代国大长公主夫妇跟肃襄二王这几位,哪个不比顾韶年轻?

    在顾韶眼皮底下做不了手脚,大不了就熬死顾韶嘛!

    所以顾韶只在端化帝遇见真正的麻烦时才出手——既是为了磨砺端化帝,更是为了引出这些居心叵测之辈!

    端化帝深吸了口气,问:“未知……顾相这些日子,可有收获?”

    “岂止是收获?”顾韶沉声说道,“甚至可以说,是出人意料!”

    “却不知道,是怎么个出人意料法?”端化帝闻言微怔——听顾韶的意思,觊觎帝位者,显然出现了连顾韶都没预料到的人选?

    但端化帝是显嘉帝一手扶上大位的,有资格挑战他的,除了肃襄二王,还有谁有这能耐?

    “未知陛下觉得梁王殿下是个什么样的人?”顾韶吐了口气,不答反问。

    这一问问得端化帝微微失色:“顾相是说三弟起了不该起的心思?!这怎么可能?!”

    无怪端化帝感到不可思议:梁王虽然也是皇子,论年岁现在也算比较长了,但估计朝野上下都没考虑过,这位王爷会继承大统吧?

    毕竟论父宠,除了没见过显嘉帝的庆王之外,梁王估计是倒数第一了!

    “父皇因御体欠佳,在世时一直倾心栽培朕。”

    “过继出去的二弟、现在的襄王,虽然生母卑微,养母蒋母妃地位不低,且蒋母妃的亲生骨肉玉山,乃父皇仅有的二女之一,素得父皇纵容。念在蒋母妃母女的份上,父皇从前也是时常惦记起襄王的。何况襄王起了夺储心思后,又得了代国皇姑之助!”

    “至于同样过继出去的四弟、现在的肃王,乃母后亲子,中宫所出!”

    “父皇驾崩前,侍驾最多的是暖母妃。”

    “可谁都知道,父皇固然喜爱暖母妃的姿容,论到敬重与真心,便是朕之生母,也无法与母后比!”

    “当初父皇决意将肃襄二王出继后,头一件事就是请求晋国皇姑,将与阿虚夫妇交好的聂表妹许配给肃王,爱护之意,何其明显?”

    “五弟蜀王是父皇在时的幼子,年岁又小,父皇生前对其十分怜爱。即使知道蜀王性情有骄纵的趋势,也舍不得苛责。”

    “惟独三弟……”

    梁王是崔太后抚养长大的,崔太后虽然把这小儿子当心肝宝贝看,但太皇太后、两位大长公主、苏太后这类能在显嘉帝面前说上话的长辈,对他就很平淡了。

    最重要的是,端化帝跟梁王年纪都还小时,崔太后就跟代国大长公主结了怨!

    “那之后,代国皇姑不断在父皇跟前进谗,父皇虽然英明,没有听信她的挑拨诬蔑之词,但为了给代国体面,从此也很少去西福宫了……”



继女荣华分节阅读694
    显嘉帝在儿子与妹妹之间选择了儿子,但在妃子与妹妹之间,却从来都选择妹妹。

    这一点,不必宋卢氏豁出一切上殿揭发,端化帝心里也是有数。

    “拜代国所赐,西福宫从此鲜见天颜,连带着三弟,此后面圣的机会一直都不多!”

    所以梁王在显嘉帝面前的存在感绝对是最弱的——崔太后的出身就那么回事,外家即使有心支持他做点什么,也没那能力。而他自己,也没传出过什么过人的长处,朝野上下,包括顾韶之前,对他的印象就是:崔太后当心肝宝贝养着的小儿子。

    再有就是:端化帝的同胞弟弟。

    一位一落地就以富贵闲王为目标的天潢贵胄。

    不惹人厌,但也绝对没人会把他跟大位联想起来。

    现在顾韶暗示,这突兀冒出来,觊觎帝位的,正是梁王,端化帝怎么也想不通:“朕对三弟可说不薄!三弟为何要这样行险?何况,他有什么资格行险?”

    皇帝对肃襄二王满怀戒备,也满怀杀意,但对梁王真的不错了——谁都知道梁王从小被当富贵闲王养着的,可他登基后,立刻任命了梁王做宗正卿,之前天花等事,也都是遣了梁王去办,这架势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他是要将这弟弟当成左右手栽培的!

    按说怎么也没有委屈过梁王吧?

    梁王又何必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起那不该起的心思?!

    最重要的是,端化帝把最近接到的关系社稷民生、军国大事的禀告仔细过了一遍,怎么也想不明白,梁王篡位的底牌是从何而来?

    “陛下还记得伊王府的事情吗?”顾韶见端化帝满头雾水的样子,叹了口气,从头说起,“伊敬王爷在时,因惶恐当年助纣为虐之行,一直闭门谢客,几乎与世隔绝。直到当年肃襄二王夺储,这一家子方被拖下水!”

    “当时您派梁王殿下前往伊王府,本意是与伊敬王爷拉近关系。”

    “谁知梁王殿下拜访完伊敬王爷之后,伊敬王爷与发妻短短照了一面,就自尽了!”

    “为此,颇起了一场风波!”

    端化帝回忆往事,喃喃道:“顾相是说,伊敬王叔,确实是三弟逼死的?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那次伊敬王自尽后,各方抓住这件事情开撕后,端化帝也私下问过胞弟经过的。

    当时梁王是这么说的:自己见到伊敬王之后,按照端化帝这边叮嘱的说辞,先以叔侄之情拉关系,跟着强调了下显嘉帝对于长子的重视,最后委婉表达了对伊敬王的拉拢之意。

    讲完之后见伊敬王犹豫不决,想到端化帝这边的谋士叮嘱过,伊敬王怯懦优柔,适当的时候施以压力,可以督促他尽快决断,所以又加了几句类似于“你也不想想你们这个王府是怎么落到今天这样地步的,现在有个改变命运改变处境的大好时机放在你面前,你如今不珍惜,将来懊悔莫及的时候,可别怪侄子没提醒过你”恐吓的话。

    然后也就告辞了。

    而端化帝这边的人分析下来,认为很可能是肃襄二王那边也对伊敬王做了类似的威胁,导致胆怯的伊敬王陷入绝望之中,最终走了窄路——最后跟发妻的见面,自然是要交代后事。

    这一点,伊太妃,噢,现在该称庶人姜氏,在之后的彻查里,也默认了。

    毕竟,伊敬王爷,可是被坊间称为“鹌鹑王爷”的。

    这么个窝囊了一辈子的人,最后也窝囊的死去,老实说真的不奇怪。

    所以端化帝知道后,见梁王一脸懊恼与愧疚,连声说着对不住兄长的话,非但没有责怪他,还温言安抚了几句。

    也是因为这件事情,让端化帝对梁王留下了才具不足的印象:因为伊敬王是在跟梁王见面后自尽的,如果当初派去笼络他的人很有能力的话,没准谈话过程里就能察觉到,伊敬王已经受到了肃襄二王那边的敲打。

    那么就可以换一种方法与其沟通,即使不能把他争取过来,也不至于让伊敬王转过身就寻了短见,导致东宫陷入风波!
1...298299300301302...4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