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月浩雪
玉熙摇头,说道:“没有。我只是觉得,世事无常。”想当年玉婧在国公府何等的威风,还以欺负她跟玉如为乐。可现在呢?不仅自己横死,就连女儿都没能保住。
秋氏却是不一样的想法:“人呀,还是需要修福德。”容姨娘就是作孽太多,所以才会报应到玉婧的身上。当日她若没将事情做得那般绝,又何至于让玉婧落入今日的地步。
玉熙心里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面上还是点头道:“娘说的是。”人这一辈子,不是善良就可以过得好的。过分的善良只会让人觉得你软弱可欺。所以,日子过得好不好还是得自己能撑得起来。
孩子夭折是很平常的事,所以这事韩家并没有出面,任由宋家去处置。
一晃,就到了七月底了。
七月流火,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玉熙的书房放着两大桶的冰块,走进去就有一股凉意。
玉熙全神贯注地看着书,就听见紫苏急匆匆地走进来,说道:“姑娘,全嬷嬷回来了。”
玉熙呀了一声,非常惊讶地问道:“全嬷嬷回来了?没弄错?”当日全嬷嬷回陕西老家的时候,是准备回去养老的,怎么可能会回京?所以听了这话,玉熙本能地不相信。
紫苏笑着道:“怎么可能弄错?全嬷嬷都进府了,先去见的夫人!我还以为再也见不着全嬷嬷了,没想到全嬷嬷竟然回来了。”
玉熙却没有紫苏那般开心,而是皱着眉头说道:“怕不是好事。”全嬷嬷是回老家养老,现在回到京城肯定是有事了。
正说着话,就听见小丫鬟回禀说柳银过来了。柳银进屋,跟玉熙说道:“姑娘,全嬷嬷回府了,夫人让奴婢请姑娘过去一趟。”
玉熙点了一下头说道:“全嬷嬷最重规矩礼仪,我梳洗一下再过去。”穿着一身家常服去见客,本身就是不尊重。
梳洗后,玉熙就带着紫苏跟彩蝶去了主院。一进屋,就看见了全嬷嬷。全嬷嬷穿着一件石青色的暗纹褙子,同色的棕裙,衣服看着有些旧;梳了一个圆髻,鬓角戴了两支银簪。皮肤微黑,身形消瘦。唯一没有变的,还是那副严肃的样子。
玉熙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才三年多的时间,全嬷嬷竟然就有了白头发。而且那身旧衣裳,一看就知道全嬷嬷过得不好了。
秋氏见玉熙站着不动,说道:“玉熙,你站那做什么?莫非还不认识全嬷嬷了?”也是因为全嬷嬷当初是真心真意教导玉熙的,所以秋氏对全嬷嬷也很客气。
玉熙立即收敛了情绪,朝前给全嬷嬷行了一礼。
全嬷嬷看着玉熙,眼中满是欣慰。她虽然到京城时间不长,但也知道玉熙如今过继到大房,又定了一门好亲,以前的好日子长着呢:“三年不见,姑娘越来越漂亮了。”
玉熙笑道:“嬷嬷夸奖了。”
秋氏在旁笑着说道:“玉熙,你带着全嬷嬷回陶然居去,两人好好说说话。”全嬷嬷去而复返,肯定是有事了。既然不愿意跟自己说,那肯定是要跟玉熙说了。若不然,也不会来国公府了。
等人走后,李妈妈说道:“看全嬷嬷的样子,日子过得应该很苦了。”穿着旧衣服做客,那日子能好才怪。
秋氏道:“应该是来投奔玉熙的。正好,玉熙那边缺一个管事妈妈,之前我挑选的人玉熙都看不上,若是全嬷嬷能做这个管事妈妈,也是极好的。”全嬷嬷的本事,秋氏还是很信服的。
李妈妈点了点头,说道:“倒也是呀!”
全嬷嬷随着玉熙到了陶然居,看着陶然居的布置,微微点了下头说道:“这院子不错。”这院子比蔷薇院,宽敞了数倍。
彩蝶将茶水端上来,随后又有丫鬟端来了点心水果。
全嬷嬷闻着茶飘散出来的香味,就知道是苦丁茶“没想到姑娘还记得我喜欢喝的茶。”
玉熙笑着说道:“不过才三年,我记性再不好,也不至于连嬷嬷喜欢喝什么茶都忘记了。”
全嬷嬷笑了一下:“我倒是老了,很多东西都忘记了。”她一直想远离京城回老家安养天年,可到最后却不得不回来。
玉熙看着全嬷嬷头上的白发头,问道:“嬷嬷,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处?若是我能帮上忙,我定然不会推辞的。”只要是她力所能及的,她一定会相帮。
全嬷嬷放下茶杯,点头道:“老家遭了灾,而除了京城其他地方我也不熟,所以就回京了。”
玉熙一听这话就皱眉了,大哥偶尔会跟她讲些朝堂上的事。可她最近没听说过那里遭灾了。想到这里,玉熙挥挥手让站在一旁的丫鬟都下去,连紫苏也没留下。
屋子就剩下两个人,玉熙这才开口问道:“嬷嬷是说你老家遭灾了?是什么灾害?灾害的范围大不大?”
全嬷嬷点头道:“陕西、甘肃两地大半的地方都灾了旱灾。离开的时候粮食就比去年同一时候高了一成。现在更不知道是什么价了。”陕西离京城上千里,全嬷嬷从陕西到京城足足花了三个月时间。
玉熙心里算了算,问道:“嬷嬷,会不会是你离开老家以后又下雨了?若是陕西、甘肃等地真的有旱灾,朝廷肯定要赈灾的。可现在,却是半点动静都没有?”那些官员应该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敢隐瞒这么大的事情。
全嬷嬷摇头说道:“这个我就不清楚了。”离开老家几个月,她又没消息来源,哪里知道这事。
玉熙想了一下问道:“嬷嬷是一个人回京的吗?”
全嬷嬷摇头道:“不是,我带着侄子一家人都过来了。加上我,一共有七口人。也是孩子多,要不然也不会走这么远。”
玉熙听了这话,非常奇怪地问道:“嬷嬷,就算陕西有天灾,也不过是一时的,嬷嬷怎么就带着他们一起来京的?”人都有思乡情结,若只是天灾就让全嬷嬷侄子一家背井离乡,玉熙是怎么都不相信的。这里面,一定还有其他的事。
全嬷嬷见玉熙开口询问,她也没瞒着,说道:“那边的赋税太重了,在地里辛苦一年到头连肚子都填不饱。我虽然手头有些积蓄,可也不能坐吃山空。”
玉熙还是一肚子的疑问:“嬷嬷为什么不在老家开家药膳铺子?嬷嬷你身上有品阶,等闲人也不敢使坏。”以全嬷嬷的本事,开家药膳铺,还不财源滚滚。
听了这话,全嬷嬷苦笑一声道:“姑娘,药膳铺子没开,去年倒是开了一家糕点铺。不过没半年,就被人买了去。”全嬷嬷也是见侄子一家日子辛苦,而一直靠着她贴补也不是个事。只出不进,钱总有花光的时候。所以她就想开个糕点铺,贴补一下家用。全嬷嬷开的糕点铺子也不大,结果还是因为生意太好招了人眼。
玉熙了然,问道:“被强行买了去?”
全嬷嬷点头:“被县丞夫人买了去。”虽然全嬷嬷身上有品阶,但那只是虚职,并没有实权。县丞是地头蛇,县丞夫人看上了全嬷嬷的铺子,若不卖她们就使坏。最后逼得没办法了,只能将铺子卖掉了。也是这件事,让全嬷嬷心里很不得劲。这次见旱灾比较严重,她很担心会出问题,所以就说服了侄子,一家搬到京城。不管如何,在京城她还有人脉,就算再差也饿不着肚子,最重要的是不用担惊受怕。
玉熙对这种弯弯绕绕的也算有些了解:“县丞夫人是不是有什么大靠山?”要不然,一个县丞夫人也不敢如此嚣张。
全嬷嬷点头说道:“知府夫人是她的表姐。”有这么大的靠山,全嬷嬷也不敢硬碰硬,只能将糕点的配方卖掉。
玉熙听了这话,问道:“一个小小的县丞夫人都这么嚣张,那边的官场是不是早就腐化了?嬷嬷是因为这个才准备迁居京城?”所谓的官场腐化,就是指官场都是贪官污吏。
全嬷嬷没想到玉熙竟然这般通透,当下点头道:“是。这次陕西、甘肃出了旱灾,不管朝廷赈不赈灾,最后受苦受难的都是平头百姓。”其实天灾不可怕,全嬷嬷最担心的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会造反。
全嬷嬷也算是有见识的人,瞧着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困苦,担心再这样下去老百姓没活路了。真活不下去,很可能就会造反。若真是那样,他们肯定要被波及。所以,全嬷嬷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去京城安全一些。毕竟是天子脚下,总比那边安全一些。
玉熙又不傻,如何听不懂全嬷嬷的言外之意。之前她虽然从韩建明那里听说了吏治败坏,宋家跟于家玩弄权术,下面的百姓困苦不堪,但到底没亲眼所见。可现在全嬷嬷拖家带口地打算在京都落户,若不是在老家呆不下去,全嬷嬷何至于会走这一步。由此可见,下面的百姓的日子过得有多苦。这天下,真的可能如大哥所说,会大乱了。
嫡女重生记 第241章 全嬷嬷回京(2)
全嬷嬷是谋算好了才过来找玉熙的,当下说道:“姑娘,我手头上还有些积蓄,想在京城买个小宅子,这样一家人也有个住处。”全嬷嬷是打算定居在京城,所以不愿意租房子,想买栋小宅子。只是京城这地方,想买栋宅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她在京城,除了玉熙其他人也都不相熟。当然,买宅子是其次,主要是想找玉熙当个靠山。在京城若是没靠山,一旦惹着什么人怎么死都不知道。
玉熙点了一下头,说道:“买宅子的事好办。只是,以后你们一家人生计怎么办?”
全嬷嬷说道:“先安顿好,其他等安顿下来再说。”在京城有人当靠山,全嬷嬷也不担心生计问题。毕竟她也学得一身的本事,养活一家人不是问题,再者她侄子跟侄媳妇也不是好吃懒做的。
玉熙想了一下说道:“全嬷嬷,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回来?我一直都寻不上合心意的管事妈妈,若是全嬷嬷愿意回来,其他都好说。”顿了一下,玉熙说道:“不瞒嬷嬷,我身边现在除了紫苏跟紫堇,其他丫鬟用得都不大得用,所以想请嬷嬷回来帮我调教出几个丫鬟。”
全嬷嬷有些奇怪:“苦芙跟麦冬呢?”
玉熙苦笑道:“放出去了。”
全嬷嬷听了这话,就知道这两个丫鬟一定说犯下大错,要不然不可能放出去:“若是姑娘不嫌弃,我自然是乐意,就是不知道大夫人会不会同意?”她当年愿意那么用心教导玉熙,也是看重玉熙是个有情有义的。当时想着好好教导玉熙算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腿,没想到这条退路这么快就用上了。
玉熙笑着说道:“只要嬷嬷答应,娘那边不是问题。”这两年她一直想找个合心意的妈妈,可找来找去都找不着满意的。这会全嬷嬷愿意给她当管事妈妈,娘高兴还来不及,哪里还会反对。
全嬷嬷说道:“等姑娘出门子,我就回去了。”这意思是她只在玉熙身边呆上两三年,不会跟着玉熙到陈家去。也等于是说她不卖身为奴。在皇宫里小心谨慎一辈子,全嬷嬷不愿意为奴为婢,只想舒舒服服过完下半辈子。
玉熙笑着说道:“可以。”有两年时间,全嬷嬷完全可以给她调教出几个得用的人。至于管事妈妈,等紫苏出嫁后,再回来给她当院子里的管事妈妈。
两人说好,这件事也等于是定下来了。不过全嬷嬷是想等安顿好侄子侄媳妇再进府当差。
玉熙笑道:“应该的。嬷嬷,你们对宅子有什么要求?我让人去给你打听。”要买到合心意的宅子,也得需要时间。
全嬷嬷对宅子倒没什么要求,只是她要求宅子所处的位置必须治安好。毕竟是外地来的,若是住的地方有地痞流氓,放了侄子一家在外面她也不放心。她侄子跟侄子媳妇都是老实忠厚的人,碰到那不讲理的人只有吃亏的份。
玉熙听了全嬷嬷的要求,想了一下说道:“方妈妈住的地方治安很不错,若是嬷嬷愿意,我让人去问问方妈妈,看看那边有没有人要卖宅子?若是那边有宅子,你们也有走动的人。”有走动的人是其次,关键是有方妈妈照料,全嬷嬷也不用担心她侄子一家被外人欺负。
全嬷嬷露出欢喜的笑容:“若是这样,那自然是最好了。”
方妈妈得了消息,不仅自己用心打听,还让连山也注意这方面的消息。不下三天,就进府给玉熙回话。
方妈妈说道:“姑娘,有两栋宅子,一栋一进的院子,另外一栋是两进的,这两宅子都很好。”
玉熙听了方妈妈的详细描述,说道:“既然妈妈觉得两栋宅子很好,那就带全嬷嬷过去看看。买哪栋房子还是得全嬷嬷定。”房子是全嬷嬷买,也是她住,自然是要她自己拿主意了。
方妈妈点头,不过她这次过来不是可不仅仅是为宅子的问题。方妈妈与玉熙说道:“姑娘,我看上了彩蝶那丫头,想将她说给大郎。姑娘你看合不合适?”方妈妈倒不担心彩蝶已经说亲了,因为贴身伺候姑娘的丫头没到十五六岁是不会定亲的。只是大郎年岁大了,方妈妈想着早点定下来,这样也安心。
玉熙笑了一下,问道:“这是妈妈你自己的意思,还是连山的意思?”这可是两个概念。
方妈妈笑着说道:“当家的也是同意的。就是大郎那孩子,知道我这个意思,也是极为高兴的。”
玉熙微微点了一下头,说道:“若是彩蝶跟她娘同意,我没意见。”当日她就是有这个意思,才让彩蝶频繁去连家的。
方妈妈笑着道:“好,我托人问问彩蝶她娘。”她家有房子有铺子有田产,也算是有家底的人,当家的又是官家的人,每个月都有俸禄,更重要的是大郎还是个好孩子,方妈妈一点都不担心彩蝶娘会拒亲的。这门婚事,可以说是妥妥的。
玉熙点了一下头。也许是因为家庭顺畅日子顺心的原因,方妈妈都奔四十的人,却半点不显老。看着方妈妈过得好,玉熙心里也舒心。
傍晚的时候,韩建业过来了,身后的小厮手里还拿着一个锦盒。韩建业时不时给她买礼物,对此玉熙都已经习惯了。
韩建业看着玉熙接了礼物,随意地放在桌子上,眯着眼笑道:“玉熙呀,这东西不是二哥给你的,是有人让我代交给你的。”说完,笑得跟只老鼠似的。
玉熙看着韩建业这样子,就知道是谁送的东西了。当下面不改色地哦了一声,就没下文了。这反应,可以说有些冷淡了。
韩建业觉得玉熙听了他这话怎么着也得羞涩一下,结果这丫头半点反应都没有,实在是无趣的很:“不打开来看看?”
玉熙一副很不在意地说道:“二哥若是想看,打开就是了。”端午的时候,陈家也送了节礼过来,节礼不少,而且都是值钱的东西。东西值钱倒是其次,关键是这表示了陈家人对玉熙很看重。秋氏当时收到节礼时特别高兴。不过唯一可惜的是,陈然没单独给她送礼,为此秋氏还念叨了两句。玉熙压根就没期待陈然会单独给她礼物,所以也没啥失望的。
韩建业笑骂道:“没良心的丫头。我回去,你自己慢慢看。”说完,就转身回去了。
玉熙挥手让紫苏等人都下去,等屋子没其他人,她这才打开锦盒。就看见里面锦盒里静静地躺着一根竹笛。这根竹笛颜色很深,竹纹细密,管身直而圆,笛身头部比尾部略粗。
从锦盒里取出这根笛子,拿在手上有些咯手,由此可见这竹笛根本就没磨好,这手艺可真不咋地。玉熙放在嘴边吹了两声,发出的声音比她用玉笛差了很多。玉熙皱了一下眉头,陈然为什么会送音质这么差的一根笛子给她。
想到这里,玉熙将锦盒里铺着的缎子拿开,就看见下面放着一封信。玉熙放下竹笛,取出信来看。看完以后玉熙脸上浮现出笑容,她就说陈然怎么会送音质这般差的笛子给她,原来是他自己做的。
制作笛子看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虽然这笛子的音质比不上她的玉笛,但这份心意很难得。轻轻都摸着竹笛,玉熙心底暖暖的。上下两辈子,还是第一次收到这么用心的礼物。也是因为这根笛子,让玉熙对将来的日子多了一份期待。
礼尚往来,陈然这么用心地送来她礼物,她也不能什么表示都没有。玉熙想了一下,她拿得出手的也就绣品了,所以打算给陈然绣一把扇子。当然,给陈然绣的扇子肯定是不能跟周诗雅她们的一样。
紫苏见玉熙吩咐将绣架搬出来,问道:“姑娘想绣什么?”若说以前玉熙每天都会花半个来时辰刺绣,那这两年一个月都没动一次针线活了。每日都缩在屋子里看书,都走火入魔了。
玉熙想着陈然是读书人,读书人都喜欢梅兰竹菊,说道:“绣竹子吧!”玉熙选择绣竹子,也是因为陈然送了她一根竹笛。玉熙觉得陈然肯定很喜欢竹子,那绣竹子肯定比绣其他要好。
紫苏有些疑惑,问道:“姑娘,我觉得诗雅姑娘不会喜欢竹子,绣花或者金鱼会比竹子好的。”
玉熙这才想起她当日可是答应周诗雅,说开春就给给她绣把扇子,结果却忘记了。玉熙有些囧然:“那先绣竹子,再绣金鱼。”不过两幅绣品,花得时间可不少。想到这里,玉熙觉得她应该用上一直没用的技能,就是双手刺绣。
紫苏很惊讶:“姑娘,那竹子准备送谁呀?”
玉熙有些不好意思,说道:“问那么多做什么,真是,以前没发现你话这么多。还杵在这里做什么,赶紧搬绣架去。”
紫苏还是第一次被嫌弃话多,非常郁闷。
全嬷嬷跟着方妈妈去看过两栋宅子,最后挑中了那栋两进的。全嬷嬷想得也比较远,一进的宅子现在住是没问题,但等过些年两个侄孙成亲,那时候就挤得慌。不过也因为买这栋宅子,不仅将全嬷嬷的积蓄都花光了,还当了几样首饰。
方妈妈倒是很热心地给全嬷嬷的侄子跟侄媳妇找了差事,月钱不算高,但因为不太累又离家近能照顾到家里,所以全嬷嬷做主答应了。
安顿好家里的事,全嬷嬷就进了国公府当差。
ps:今晚会有加更,大概在十点半左右。o(n_n)o~,求一下票票。
嫡女重生记 第242章 送礼(加更求票)
全嬷嬷进府,可不仅仅只是调教丫鬟,她还教玉熙如何才能调教出得用的人。全嬷嬷一直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调教丫鬟在其次,教导好玉熙才是最重要的。
这日下午,全嬷嬷进院寻玉熙说事,听到玉熙在做绣活。玉熙做绣活的时候,后院里不准多留人,除了心腹,其他人都不留的。倒不是要隐瞒什么,而是她做绣活跟看书一样,得需要非常安静的环境,受不得打扰。
全嬷嬷走进院子,就看见玉熙在抄手游廊下,聚精会神地刺绣。全嬷嬷走到紫苏身边,压低声问道:“姑娘什么时候学会双手刺绣了?”左右手一起刺绣,若是传扬出去,绝对要引起震动的。
紫苏以蚊子似的声音说道:“姑娘以前练字,右手写累了会换成左手。前几天因为嫌单手刺绣太慢,突发奇想,就用双手一起刺绣,没想到竟然成了。”其实玉熙是上辈子习得这一本事,只是怕引人怀疑一直没用,这回也是用了练字将左右手训练得很敏锐为借口。
这个说法能骗得过紫苏,却骗不过全嬷嬷。刺绣跟练字完全不一样,练字可以慢慢练,可双手刺绣却不仅仅是慢慢练习就可以做得到的。只是全嬷嬷经的事很多,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在皇宫里好奇心太重的人早就死了,活不到现在:“以后若是有人问你,你就说姑娘几年前一直都在练习双手刺绣,最近终于练出来了。”
紫苏不大明白,不过见全嬷嬷一副不欲多解释的样子,当下点头说道:“嬷嬷的话,我记下了。”
玉熙绣了半个时辰,眼睛有些涩涩的,放下手中的针线,,才朝着身旁站着的紫苏说道:“将东西收起来,明日再绣。”玉熙也不多绣,每日绣一个时辰。饶是这样,她的眼睛都有些受不住
绣架搬回到到书房,全嬷嬷与玉熙说道:“姑娘,有些事还是需要仔细一些。就像你会双手刺绣,这种事不是一朝一夕就会的。有心人问起来,你也得提防一二。”像刚才紫苏的回答就让她起了疑心。若是让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听到放出不好的流言,对玉熙的名声不好。
玉熙一愣,转而笑着说道:“嬷嬷担心太过了。府邸里,不会有人乱说话。”
全嬷嬷觉得玉熙的警惕心下降了很多,说道:“姑娘,如今在国公府自然是无事。可到了陈家呢?”好的习惯要一直保持,一刻懈怠也不能有。这是全嬷嬷在皇宫里养成的性子。比如说她的老家,其实就算发生天灾,以她的积蓄一家人也能过得去。至于说叛乱,只要有一线希望百姓都不会去做这样灭全家的事。但全嬷嬷却不是这么想,很多事有了防范,就算真有事也不怕。
玉熙心头一凛,自从过继到大房她确实疏懒了很多。当下点头说道:“嬷嬷教训的是,我以后会注意的。”
全嬷嬷最喜欢玉熙的一点,就是听得进劝。只要说得有道理,她都会听:“姑娘,从明日开始,你跟我学做药膳。”
玉熙有些纳闷,药膳她早就学过了好嘛!怎么又要学了。
全嬷嬷笑着说道:“你以前学的药膳,只是一些很简单的。我明日教你的,是皇宫里密而不传的方子,你学了,会让你受用一辈子。”全嬷嬷手里调养身体的方子有很多,而且效果也不一样。有让肌肤如雪的方子,也有瘦身的方子。
玉熙听了这话,眼睛都亮了。之后玉熙每天上午跟着全嬷嬷学习各种技能,下午做绣活,晚上看书。时间也是很紧凑的。
一个月的时间,玉熙终于将两把扇子都绣出来了。
紫苏看了以后忍不住说道:“姑娘,你这也太省事了。”绣着竹子的那副绣品,就只绣了三根竹子,还有二十来片竹叶,另外右边绣了一首诗。至于送给周诗雅的那副绣品,除了两只金鱼,周边还绣了一朵荷花跟两片荷叶。不能说不漂亮,相反,两幅绣品都很漂亮,只是看起来也太清爽了一些。所谓清爽,就是太简单了一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