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老老王
然而,尽管日本帝国为了拱卫首都东京,辛辛苦苦花费巨资,克服不少技术难关,兴建了这座猿岛要塞,但一直到首都东京化为辐射废土,猿岛要塞也始终没有在任何战争中发挥过什么正面作用。
相反,当猿岛要塞迎来第一场攻防战的时候,它却成为了异国入侵者在日本的最后据点……
刺鼻的硝烟在海风中弥漫,隆隆的炮声在海面上回荡……大大小小的弹坑,将这座岛屿炸得满目疮痍。原本覆盖着整座岛屿上的茂密植被,此时已经被烧得只剩下焦黑的木桩。正在被浪涛不断拍打的沙滩上,也随处可见横七竖八的残缺尸体。而在岛屿四周的浅水处,还可以看到不少炸毁的水陆两栖坦克和登陆艇残骸。但尽管如此,一面被硝烟熏黑,被子弹打穿的破烂星条旗,依然在猿岛要塞的上空迎风飘扬。
当日历翻到十二月的时候,在被“急公好义”的苏联人往头顶前后砸了十二枚原子弹之后,据守房总半岛的三十多万盟军已经土崩瓦解,绝大多数还没被炸死的官兵,在一片失魂落魄之中相继投降。至于剩下的人也是犹如孤魂野鬼般到处游荡,或者躲在某个荒凉偏僻不引人注目的旮旯里苟延残喘,再也无法形成有组织的抵抗。当然,收复失地的日军也同样非常畏惧核辐射,短时间内不敢深入爆心附近地区,无形中给了盟军那些散兵游勇一定的喘息空间。但是,无论这些已经被打垮的盟军小股残兵,还能在充斥着核污染的废墟和荒山之中苟延残喘多长时间,对于如今这场规模宏大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而言,也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意义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日本战场的枪声已经彻底平息下来尽管千叶县房总半岛上的盟军确实已经崩溃瓦解,不再构成威胁,而其它地方的盟军,更是在此之前就早已主动撤走,连总司令巴顿将军都坐潜艇逃了。但在十二月下旬,还是有大约七千左右的澳大利亚军队,依然守在位于东京湾入口的猿岛要塞,继续负隅顽抗。由于猿岛要塞扼守着东京湾出口的关键性战略位置,如果不能拔掉这颗钉子,船只从外海进入东京湾就有被炮击的风险,实在容不得放置不理。因此,在对猿岛守军撒传单和放广播劝降均告失败之后,日军战时大本营就对猿岛发动了“收复本土的最后一战”,不料却是屡战屡败、折戟沉沙、一时难下!
跟太平洋上那些地势低平的珊瑚岛不同,扼守东京湾出口的猿岛乃是山丘地形,而且整座岛屿均已要塞化,没有修筑飞机跑道,而是全部修满了炮垒工事,甚至还是那种强度堪比直布罗陀的永久性工事!
于是,日军战时大本营倾尽本土舰队之力,出动了四艘轻重巡洋舰和九艘驱逐舰,对猿岛要塞进行了两昼夜的连续炮击,并且还出动大批轰炸机,前后对这座要塞化岛屿进行了一千多架次的轰炸,使岛上的地表处处树拔石烂,砖土俱焚。但这座日本帝国斥巨资兴建的要塞之岛,确实是值得起这份浩大工本,在飞机和舰炮的狂轰滥炸面前,简直硬得象个胡桃。尽管岛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已经被炮火彻底犁翻了,每走一步都能踩到弹坑,没有一棵稍微像样的大树还能活着没完没了的炮火烈焰,如同火山岩浆一般横冲直闯,把整个岛屿烧得光秃秃一片。可是,那些躲在隧道工事里的澳大利亚人却依旧活了下来,并且拼死抵抗。
奉命夺岛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先后三次尝试强行冲滩登陆猿岛,都被据险死守的盟军给打退了,前后死伤多达两千之众。就连给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掩护的日本舰队,也有两艘驱逐舰和一艘重巡洋舰,被盟军控制的猿岛炮台击沉,两艘驱逐舰中炮重创,还有两艘登陆舰触雷爆炸沉没,可谓是伤筋动骨、损失惨重。
就这样,这座日本帝国为拱卫首都而兴建的海防要塞,反而成了目前日军彻底收复国土的最大障碍。
在三次抢滩登陆猿岛失败之后,日军只得暂时放弃了速战速决的念想,只是派遣军舰在要塞附近游弋,不时轰击几枚炮弹,但由于舰炮口径不够,加上舰体本身的脆弱性,在跟要塞海防炮的对射之中非常吃亏日本海军所有的战列舰目前都不在本土,唯一的一艘重巡洋舰,也已经被要塞守军击沉了。
因此,被紧急调来负责猿岛攻略的几艘日本驱逐舰和轻巡洋舰,不得不在要塞炮的射程外徘徊,偶尔凑近了打几炮,随即就像摸了红烫煤块的猫一样火速缩回来,其真实的破坏效果,充其量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与此同时,日军的飞机也在继续执行投弹轰炸任务,往已经千疮百孔的猿岛上炸出新的弹坑。
还有岸边的日本陆军,也寻找到可以目视猿岛要塞的阵地,在海边架起了各种口径的火炮,对猿岛进行昼夜不停的饱和炮击毕竟这座岛屿距离海边只有一公里多一点,甚至连迫击炮都能打得到。
而且还是在陆地上打固定靶,靶子还这么大,这要是再打不中,那么整个炮组都可以切腹谢罪了。
虽然要塞内那些澳大利亚炮兵的反击同样狠辣,连续几次把日本陆军设在横须贺的炮击阵地炸得七零八落,但如今日军在战场上已经占据绝对优势,无论损失多少火炮和弹药,都能很快再次重整旗鼓。
于是,各种口径的炮弹,各种重量的炸弹,就在这样一座仅有五平方公里的小小岛屿上反复轰鸣,演奏着一场不甚协调,但却绝对杀气腾腾的战争交响乐。连续半个月的炮击和轰炸之后,猿岛的地貌已经被严重改变,从空中俯瞰下去,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弹坑,而岸炮的反击也越来越微弱,几个炮台都相继哑火了。
不过,尽管如此,在日军犹如暴风雨般的炮击和轰炸之中,猿岛要塞那些耗费巨资兴建的地下工事,还是经受住了考验,大体上安然无恙。目前躲在猿岛要塞地下隐蔽所的几千澳大利亚官兵,也都耐心地躲在坑道里,随时准备跟日本人展开新的厮杀。虽然他们都已经清楚地知道,如今对于他们来说,胜利根本没有指望,覆灭也是早晚的事,可打起仗来照旧是那样的狂热彪悍,照旧是那样的士气高昂,
因为,这些亡国遗民已经不再是为了胜利而战,而是在为了追寻一场轰轰烈烈的死亡和毁灭而战!
这些澳大利亚人如今都知道了,他们的故乡澳大利亚,目前已经整个儿变成了日本人的土地。大和民族的残忍武士就跟当年白人屠杀土著一样,在将澳洲白人像害虫一样集体消灭,他们哪怕投降也是无家可归,甚至有着被就地清理掉的危险。就连他们的精神祖国不列颠,如今也已经在核爆的蘑菇云之中覆灭了。
跋山涉水、舍生忘死地奋战四年,吃了无数的苦头,付出了惨烈的牺牲,结果却是丢光了所有的一切,这样巨大的反差,让这些自诩为铁血勇士的澳大利亚人根本无法承受:需要自己守护的家园已经属于别人了,等着自己回去团聚的亲人已经死光了。既然如此,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像一条狗那样,跪在日本矮子的面前舔他们的鞋子,哀求对方给自己留一条活路?愿意这样做的懦弱之辈,早已从这座深陷绝境的孤岛逃走了。剩下的都是宁死不屈的硬骨头,一心只想要得到壮烈的死亡,不负自己的勇士之名。
而与之为敌的日本人和苏联人,也很“慷慨大度”地满足了他们的这份心愿……
※※※※※※※※※※※※※※※※※※※※※※※※
今天是平安夜,不知是不是日本人也要过圣诞节的缘故,原本一直在附近海面徘徊的敌舰,从中午开始就消失了,而岸上的日本炮兵也停止了对猿岛要塞的轰击,头顶上同样不见了日本飞机的踪影。
就这样,在守岛官兵的困惑不解之中,自从开战之后,猿岛要塞首次迎来了平静的一天。
随着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在白天一直保持沉寂,宛如无人岛一般的猿岛要塞,终于开始变得嘈杂起来。陆陆续续有不少满身脏污的澳大利亚士兵,从这座小岛的各个地方走出来,然后浑身无力地瘫倒在沙滩上,一点儿精神气都没有了经过这么些日子的苦战,他们的衣服都已经快要变成了布片,一个个眼眶深陷,筋疲力尽,思维麻木,头脑呆滞,只想着出来看一看夜空和星星,呼吸几口新鲜空气。
毕竟,地下坑道里的生活实在难熬,那么小的空间里,挤了那么多的人,还一点都不透气,空气混浊不堪,沉闷得堪比奴隶船的底舱,甚至有人因为呼吸不畅,在里面活活窒息而死的。更别提在忍受着堪比高峰期火车厢的憋闷之余,还要听着敌人的炮弹犹如冰雹般地落在头顶,震下一蓬蓬的泥土和碎石……很多倒霉的澳大利亚士兵,都跟着被炸塌的防空洞一起被封在了地底,死得极端痛苦:呼吸窒息,胸肺受到巨大的压力,眼球突出,而最后一眼看到的仍然是黑暗深邃的洞穴既保护了他们,又在最后埋葬了他们。
即使是那些幸存下来的士兵,在坑道里熬了那么长的时间之后,也都是个个灰头土脸、蓬头垢面,犹如刚刚从坟墓里挖出来的木乃伊一般,心中唯一的希望是出去吸口新鲜空气,就是踩上未爆弹死了也心甘。
因此,见到敌人似乎已经暂时远去,战场平静下来,这些被迫穴居多日的澳大利亚人,全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去透透气,看看天空。哪怕见不到蓝天白云,晒不到太阳,能够在晚风中看几眼星空也是不错的。
非常幸运的是,今晚东京湾的天气不错,晴朗的夜空之中,只见一派群星璀璨,万千星光组成一道乳白色的银河,横贯中天,撒下晶莹柔和的光辉,倒映在汹涌的海面上,,随着波浪上下跳舞,时现时灭……涛声之中,清新寒冷的海风扑面而来,驱散了原本弥漫于岛上的硝烟和尸臭,让人不由得一阵神清气爽。
之前,在敌军不分昼夜的炮击之中,猿岛要塞内的相当一部分澳大利亚官兵,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星空了。最初,他们只是静静地躺在沙滩或土丘上,默默地望着大海和星空,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又过了一段时间,一部分澳大利亚人似乎是休息够了,开始点燃香烟抽了起来,或者小声地互相交谈。再接下来,才有人想起来,今天……似乎……好像……是圣诞节来着?
而且,这还很有可能是他们人生之中最后的一个圣诞节!
于是,夜幕中的猿岛变得愈发喧闹起来,已经自暴自弃的士兵们愈发情绪激动,再也不顾军纪的约束,直接哄抢了要塞的食品储藏库,拿出各种罐头、咸肉、饼干、糖果和酒水,在星光下就地野餐,大吃大喝反正岛上的存粮至少够他们再吃半年,而这座要塞却怎么也不可能再守上两个月了。
一时之间,爱吃甜食的嘴里塞着巧克力糖,喜欢咸食的撬开了午餐肉和火腿蛋罐头,酒鬼们则伸手抓起了装满威士忌和白兰地的酒瓶,嘴里还醉醺醺地唱着圣诞颂歌。
酒饱饭足之后,他们似乎猛地觉醒了,突然意识到生命的珍贵,有人想起了自己的亲人,有人想起了澳洲家乡的牧场,遍地成灾的兔子,还有蹦跳着袋鼠的大沙漠……可惜这一切都已经不属于他们了,那片被库克船长发现的南方大陆,曾经被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占据过一百多年,但如今又被迫从嘴里吐出来。
跟日本人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战场上的所有澳大利亚官兵,都对日本征服者的仁慈不抱幻想。这些黄皮矮子只会像美国佬消灭印第安人一样,把澳大利亚的白人毫不留情地屠杀殆尽,或者驱逐出境……
所以,他们很快就再次情绪低落下来,继续大吃大喝,似乎打算用暴饮暴食来暗示自己,死亡和毁灭距离自己还有一段时间,生活的乐趣并不遥远……但是,战争距离他们更近!
熹微的晨光刚刚从天际边亮起,不祥的引擎声就从海平线的尽头传来。嬉闹了一夜的澳大利亚士兵对此倒也反应灵敏,忙不迭地就往隧道里钻了进去,让前一刻还人声鼎沸的滩头,再次变得空旷起来。只有少数哨兵冒险继续待在经过伪装的哨所里,观察天空和海面的敌情……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为了祝贺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圣诞节,苏联人竟然送来了这样一份超级大的圣诞礼物!
先是一道令人难以想象的炽烈光芒,瞬间在猿岛要塞亮起,让躲避不及的岛上哨兵只感到一阵双眼剧痛然后,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伴随着这道核爆强光而来的高温与炽热,就直接将他们整个人都给汽化了在致命的光热辐射和冲击波中,凡是被近距离直击的人,全身的骨骼、肌肉、神经、皮肤,全都好像进了微波炉一样,被迅速地烤熟,燃烧,最终被烧成好似焦炭和树根一样的无机物。
与此同时,若是从高空俯瞰下去,就能看到一个无比明亮的巨大火球,在猿岛要塞的上空腾空而起,逐渐升到四百多米的高空,变成一片翻滚的深红色浓云烈焰,最终形成了一朵麾菇状的巨大火云。各种致命的射线、粒子、核尘暴和冲击波,伴随着恐怖的巨响和冲击波,向着四面八方席卷而去。顷刻间横扫了整个猿岛。当真是雷霆万钧、排山倒海,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暴地摧毁着沿途的一切。所有的地表工事、伪装哨所,还有炮垒和码头,都被核爆的冲击波给吹得好像秋天落叶一般漫天飞舞。
为了“帮助”澳大利亚人庆祝这个圣诞,苏联人送来一枚原子弹作为圣诞礼物……
至此,随着猿岛要塞在原子弹爆击下的彻底毁灭,日本列岛上的战事终于偃旗息鼓、尘埃落定。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前后登陆日本列岛的二百七十万盟军,最后以全军覆没而告终。而成功收复了国土的日本人,也付出了全国主要城市基本沦为废墟鬼蜮,两千六百万军民亡命于战火的惨烈代价。
然而,尽管任何国家都可以发动战争,但却只有真正的胜利者才能结束战争即使日本人已经打到了举国人口减半的惨境,这场战争也还远远没有结束,死亡和毁灭更是还在继续,甚至是……愈演愈烈!
( 大穿越时代 p:///2/2490/ )
第一百零九章、三战时期的圣诞故事(五)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晚上九点,英国南部,巴斯城郊外,流经市区的埃文河下游
突然飘起小雪的夜空之下,一群穿着美式军大衣的黝黑身影,正在荒芜的田野和牧场中悄悄穿行。
低头朝被冻得半僵的左手呵了口气,又摸了摸饿得咕咕叫的肚子,来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黑人上尉的昆塔金姆,抬头望着远方灯火阑珊的巴斯城,心中充满了大肆劫掠的渴望——因为,只有夺取了这座城市,以及城里的房屋和补给品,他和追随着他的这些美国黑人士兵,才有希望熬过这个艰难的冬天。
——目前,在连续不断的核爆和毁灭性的战略轰炸之中,大不列颠岛正在迅速变成一片无法无天之地。工业革命以来的成果已经基本化为灰烬,而各种象征文明社会的基础道德也在迅速崩解。
当国家和政府一起完蛋之后,土生土长的英国人还可以回家跟亲人抱团取暖,一起熬过这个艰难的时代。但那些被丢弃在这片辐射废土上的外国人,却必须立刻面对更加严峻的生存考验。
——当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的时候,在大不列颠岛的土地上,除了本土出身的英军之外,还驻扎着大约三十万的外国或异族部队,准备用于守卫本土,或者投入欧洲大陆和北非前线的作战。其中光是黑人部队,就有足足十八万之多,既有参加英军的黑人士兵,也有参加美军的黑人士兵。剩下的还有加拿大人、阿拉伯人、印度人、南非人、美国白人的飞行员,南美各国的援军和自由法国的残余部队等等。
为了避免这些异国或异族军队滋扰民间,引发冲突,丘吉尔内阁尽可能把他们的驻扎地安排在远离城市的穷乡僻壤、荒郊野岭。结果如此一来,在苏联针对英国各大主要城市的原子弹之中,英国本族嫡系部队死伤惨重,几乎瓦解。而他们这些被赶到乡下的外人反倒是因祸得福,基本没受什么损失。
但是再接下来,他们就惊愕地发现,自己居然成了被抛弃的一群人……
昆塔金姆上尉和他指挥的那个美国黑人陆军连队,原本驻扎在布里斯托尔港郊外的一座古堡里,当看着港口在蘑菇云中灰飞烟灭,而他们的驻地却安然无恙的时候,昆塔金姆上尉最初还颇有些幸灾乐祸。然而,没过多久,昆塔金姆上尉就傻眼了——随着频繁的毁灭性核爆,盟军的指挥和后勤机构相继瘫痪,他这支客军也没有地方可以领给养了。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军营里的存粮就消耗殆尽……这可怎么办?
在那段令人焦虑的时间里,金姆上尉到处找门路发电报上去请求指示,但却始终无人理会。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令人心酸的结论:自己这些下等黑人肯定是被白人老爷们抛弃了!于是,为了维持自己和部下的生存,昆塔金姆上尉和他的黑人连队,迅速从军队蜕变成了匪帮,在英国西南部一带依靠打家劫舍为生……
※※※※※※※※※※※※※※※※※※※※※※※※
但是,像他们这样一群人生地不熟的黑人大兵,想要在此时进入地狱模式的英格兰,搜集足够这么多人过冬的粮食和燃料,哪怕手里有着枪和子弹,也一样并不容易——作为苏联战略轰炸机群重点打击的前沿地区,英格兰南部的状况是全国最凄惨的。绝大部分城市不是在核爆中化为齑粉,就是被燃烧弹给焚毁成白地。
即使是那些侥幸残存的小镇和村庄,如今也涌入了太多的战争难民和蜕变成土匪的士兵——即使是在丘吉尔内阁竭力加强了战时本土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英国的粮食自给率,总体上也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剩下的粮食都要依赖海外进口,平时通常储存在各个大城市的战略物资储备仓库里。结果到了如今这会儿,这些从海外进口的粮食,就在苏联人的核爆蘑菇云和燃烧弹战略轰炸之中,跟港口货栈一起被烧成了灰烬。
而且,就算是英格兰南部的乡村,眼下这会儿也没有多少余粮——三战爆发的时候,英国的秋收早已结束。由于最近这些年一直是在战时状态,英国政府对于粮食这种战略物资,自然是要严加监管,统一收购或征收入库,由国家来控制和调拨使用,不管是海外进口的粮食,还是本土种植的粮食,都是如此,不得例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