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与殖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回忆破天
果然,让吴三凤想不到的答案出来了,只听郑恩正好说到了这点:
“高第只是不会才9999将士的,高第有3万余将士,如果高第选择当郑家军麾下的境外领主,那么不止是麾下的将士,连麾下将士的家眷,也可以迁到他的分封领地去。
但高第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民团,因为民团毕竟在郑家军的辖区内活动,虽有报备动向,但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因此民团有着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士级、男级、子级、伯级、侯级、公级,共六级。
只有满足对应的军功,才能组建相应等级的民间雇佣兵团,即民团,最低级士级的百人内规模编制还算方便通过审核,凡郑家军正兵退役,或者是守备兵、辅兵军官退役,皆可,军官即队总及以上。
民间非郑家军退伍也可组建士级,至于必须的军功要求,可以以他们在别的民团时为郑家军立的军功,达到授予预备役队总为准。
实在是没有在战场上立军功,也可以通过完成郑家军颁布的任务,如协助缉盗、举报贪污**、举报违法乱纪、举报非法武装、策反敌军等等;还有介绍他人入伍成功、介绍他人出海参加郑家军开拓军团成功、介绍他人报考军官营成功等等。
都是算一定的军功的。
最后一项,向郑家军捐赠军需,也算军功,不过捐赠军需标准极高,且只能捐到最低级的士级民团标准,再想升男级民团,捐赠军需就不能算军功了。
士级民团为百人规模,不可超过百人,一百零一人都不行,之上也是雷同。
男级民团为三百人规模,子级民团为千人规模,伯级为三千人,侯级为五千人,公级最高,为九千九百九十九人。
高第选择了民团,并凭借军功,直接被授予最高的公级民团,得以保留9999位将士,那么他剩下的15000余将士,并没有被郑家军吞并了,而是转到了他的嫡长子高拱弼麾下。
高拱弼其实早在崇祯年间,郑家军第一次海上之路伐清时,就转入了郑家军之下,并作为敢死营副将,为副游击将军。
敢死营是最容易立功的,高拱弼很快升到了营主将,当上了游击将军,又有响应号召,留在了大员岛,做大员岛开拓军团的主将,升了参将,为郑家军一总兵二副总兵之下,第一序列的高官。
高第剩下的两万兵力,就是并入了到了他嫡长子继承人高拱弼麾下,并凭借军功,破格将其中一半升为正兵,一半为守备兵。
郑家军正兵的待遇三凤将军你是知道的,一万……
三凤将军,三凤将军……”
说到这里,郑恩发现吴三凤彻底呆了,连连轻呼吴三凤,还吴三凤还是在郑恩刚刚述说的世界中发呆。
原来高第早就想好了退路,狡兔三窟,吴家选择了明朝、顺朝、清朝这三头押注的三窟,因此将除吴三桂的子女外的族人,都迁到了北京。
明北京被破,成了顺之北京时,吴家在北京的族人,在老爷子吴襄、自己,还有三弟吴三辅的带领下,投了顺,哪知这顺不像当年汉末三国时期,荀氏八龙分投袁绍、袁术、曹操三大势力,诸葛亮三兄弟分投三国那么讲规矩。
或者说顺军根本不讲规矩,在与二弟吴三桂作战,而被二弟引进入关的清兵偷袭打败之后,直接将吴家满门抄斩,只有自己侥幸逃了出来。
吴三凤如此想着。
吴家的狡兔三窟算是失败了,没想到高第也玩这招,并且看中了郑家军这个后路,直接派了非暴力不与清朝合作的嫡长子,投了郑家军。
如今却是投机成功,一发冲天了,这公级,虽然没有直说是公爵,但这不是因为他郑恩还是侯爵吗
还有高拱弼,这可是一总兵二副总兵之下的第一序列高官,未来郑恩提升了,他高拱弼少不得又是一个高歌凯进,进入一人之下最顶尖的一层也说不准。
这可不是飞黄腾达,一飞冲天了。
“三凤将军三凤……”
“呃,抱歉抱歉,在下失礼了,还请侯爷原谅,在下想通了,五个民团都雇佣了,至于这郑家军在职军人还要问过二弟。
但这五个民团,我代表吴家,都雇佣了。”
第440章 李自成慌了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五个民间雇佣兵团,都被吴三凤雇佣走了,而郑家军在职军人,最终是一个都没有雇佣,吴三桂使用的支付中介费的方式,就是夷级人口,控制着陕甘宁的吴三桂,麾下的夷级人口还是很多的。
而且民间雇佣兵团是佣金方面是相对独立的,只有属于郑家军一方的中介费收人口高价抵扣,民团除非是想攒军功,因此主动将人口输向郑家军作为佣金外,都还是以真金白银为佣金。
民团的佣金,是占包括郑家军提供的平台费或者说中介费在内总佣金,是占大头的,而最顶级的高第已经不同军功了,放开的赚取真金白银即可。
同样,马科连编制都没补满,因此暂时也不需要军功,只有千人规模的尚之信及两个最低百人规模的小民团,将民团佣金以人口结算,将人口输入郑家军,以作军功。
这些一年佣金相应的人口,哪怕是全以夷籍人口支付,对于控制陕甘宁的吴三桂来说,都不是问题。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吴三桂将提前一年预付的所有佣金,支付完毕,五个民团也正式出关到达吴三桂账下,李岩、张家玉也接管了潼关外的河南防务之后。
郑恩也没有了留在潼关的兴趣,留下五千正兵、一万守备兵驻守潼关,及足够一万五千守军困守三年的粮草之后,带领着大军离开了潼关,借道河南府,到达了南阳府。
郑家军近50万大军到了南阳,正在紧挨着南阳府的襄阳府中的李自成慌了,因为郑恩的这只蝴蝶,没有在九宫山走一遭的李自成多活了已经有半年多了。
也不知道是接连的失利和北京城时认清了自己在军中的威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具体表现在刚入北京的时候,他李自成就像登基称帝,而麾下以第一大将总哨刘宗敏带头,根本不给他面子,还整出了一个“你老李当你的皇帝,我审我的犯人”的笑话,以至于败退北京时才有机会匆匆称帝。
而这个皇帝当即就丢了北京给异族,已经是名誉扫地了。
加上自北京以后,一直以来的一败再败,一败涂地,而被现实打败,还是什么。
李自成已经不再是入主北京之前,那个有着天下共主身份及相应的冲劲的李自成了,当年吃苦耐劳坚持了大半辈子的粗茶淡饭也放在一边,开始了襄京中沉迷享受的日子。
当郑家军近50万大军开到边上的南阳府,还打着平寇勤王的口号,由宋献策传到李自成耳中时。
正忙着没日没夜传宗接代,并因为怎么也不能成功,而因此让传宗接代成了心魔的李自成,从寝宫跳了出来,并破天荒的召开了朝会。
“当当当~”
上朝的钟声响起,襄京之中,各衙门朝官还时上朝。
“上次上朝还是一个月前吧!”
“可不是如此。”
“闯……咳咳,陛下这是怎么了”
“陛下不一定会来,上上次不就是亳亲王组织的朝会,莫不是亳亲王回来了”
顺朝前来上朝的朝官,满是如此议论的声音,其中既有透露当初的亳侯李过,已经是亳亲王的消息,还有李自成如今彻底自甘堕落的表现。
当百官上朝,看到的是已经发福的李自成,且亳亲王李过还不在场的时候,百官都流露出了疑惑,百官之首的刘宗敏,更是很直接相比较北京时,只是稍微给了面子的问道:
“陛下,这是”
一旁的太监还没按照规矩,走流程来个“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刘宗敏倒是先说话了。
李自成看着刘宗敏,眼中的阴沉一闪而过,并在任何人发觉之前,换上了正常的脸色,开口回答道:
“汝国公,郑恩来了,50万大军压境,已达襄京边上。”
“50万大军去掉号称的水分,那也有20余万,20万郑家大军压境,啧啧啧。”
已经升到了汝国公的刘宗敏,皱眉自顾自说着。
一旁的李自成开口纠正了他的错误:
“是实有50万大军,不是号称!!!”
“嘶~”
整个顺朝堂,都是倒吸凉气的声音,倒吸凉气之后,整个朝堂炸锅了。
“50万郑家军!”
“20万郑家军,以襄京的兵力都难以阻挡,这50万!”
“郑家军可都是战力超强啊!”
“满洲鞑子都不是郑家军的对手,被满洲鞑子打的接连大败的我们……”
“肃静!”
“肃静!”
“肃静!”
李自成在龙椅上大喝,可大殿之中,下面的朝官该怎么热闹,还怎么热闹,关键时刻又没人卖他面子了,如此李自成更加气馁,正在一头扎进后宫,不管这些不将他当做皇帝的百官。
可是,最后的理智告诉他,如果这个时候还闭门享乐,结果会非常凄惨。
不知大殿之上,热闹了多久,李自成能做的就是记住每一位不将他当回事,大声吵闹的嘴脸,也因为独一号安静的待在角落,平常根本注意不到的一个小将,如此是个还规规矩矩,吸引了他李自成的注意。
直到朝堂百官吵闹够了,李自成才张口问道这个唯一守规矩的小将:
“那谁!就是张果毅将军身后那位。”
小将左顾右盼。
“就是你!别看了!告诉朕你深居何职,可有,可有退敌之策。”
因为他的与众不同,李自成有些犹豫,但还是说出了这时候最大的难题。
小将确定过李自成在说他之后,恭恭敬敬的出列,先是鞠躬行礼,再规规矩矩的开口道:
“末将万礼,现为威武将军,末将有退敌之策。”
“嘶~”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再次让满堂皆惊,很快就有人要出言讽刺。
我都想不出注意,你能想出来,那怎么能不讽刺你呢
不过被李自成和刘宗敏两人杀气腾腾的眼神给阻止了,李自成与刘宗敏,都是想解决这个极大的难题的。
这个时候,李自成的一位太监总管,也开始在李自成耳边介绍这位万礼。
第441章 万礼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万礼,福建漳州府平和县琯溪人,母早亡,幼年时被临近的诏安县二都官陂富商张子可收为养子,乳名张耍,又名张礼。
张礼少年时热心习武,喜欢打抱不平,得罪了不少富贵人家,因此被张子可赶出家门,开始了闯荡江湖的生涯,江湖生活,让张礼的武艺得到了实践磨炼,还因此打出了一番名头,麾下结交了不少狐朋狗友,如果一直如此的。
还是张礼没有改姓万的他的故事,只能说是一个平民恶霸、地痞头目的故事。
但张并不是甘于平凡的人,崇祯期间,吏治**,乡绅肆虐,灾害频仍,民不聊生,不少地方燃起流民造反的烽火,他张礼也不甘人后,伙同好友共十八人,斩鸡头烧黄纸结拜兄弟,还是同姓兄弟。
十八人同改姓万,寓意“万人同心”,并拉起了反旗,他张礼也成了万礼,或者说万老大。
十八人在犁壁石大山中立寨,从地痞头目升到了山寨山大王,十八人的大王,之后山寨进一步扩大,四处惩办乡绅,劫富济贫,又帮助贫民百姓抗税,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劫富济贫,发展到了两千多人,并长期劫掠更加富庶的广东。
成了名副其实的山大王。
前些日子顺朝汝国公刘宗敏领军攻入两广,常年劫掠广东的万礼,毅然决然的举寨奔袭响应,翻越了福建与广东之间的南岭,杀入广东境内,投靠了刘宗敏。
刘宗敏被招回京,万礼随之回京。
这也是刘宗敏会维护他的原因,因为他就是万礼的引荐人,且这一路上厮杀过来,万礼深通流裹挟壮军之法,一路攻伐,一路裹挟,麾下亦有五千人马。
如此还是一位时下的最低级的将军,威武将军,确实是屈才了,顺军刚刚入主北京时的威武将军还差不多。
那时候顺军还是天兵,李自成还是天下共主,麾下文武高官还未泛滥,如今,顺军的高官已经泛滥了。
封亲王的就有李过,当初封侯的如今都封了公,如刘宗敏这个汝国公,侯伯子男更是泛滥,将军也是泛滥成灾,为了体现顶级将领的不同,还在本是最高权将军之上,加了大将军之位。
刘宗敏、李过都是大将军。
所以万礼这个威武将军之位真不高,能参加朝会也是因为李过带去了大量有实权的将军的原因,他这种麾下有五千人马的四品威武将军,比朝堂上很多三品果毅将军麾下的人马都多,甚至比得上二品的制将军麾下人马。
顺朝高官泛滥可见一斑。
有了李自成与刘宗敏压阵,只是威武将军的万礼,得以放开的发言。
万礼又是行了一礼才发言,让李自成整个人都觉得暖洋洋的:
“陛下,郑家军有王秀奇一人取潼关,末将不才,愿一人前往郑家军军中,一人劝退郑家50万大军。”
“嘶~”
朝官们倒吸凉气都吸的麻木了,怪事年年有,今天特别多,什么时候顺军朝堂有这么多能人异士了
因为太过震惊,以至于讽刺的人都忘记了讽刺万礼,以证明自己不是无能。
朝堂百官都如此,李自成与刘宗敏自然好不到哪儿去,震惊良久之后,刘宗敏最先反应过来,开口就是呵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