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与殖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回忆破天
第446章 新生的国子监(上)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会议最后,将征讨满洲余孽的事情交给了郑成功,郑成功的才能众所周知,为提督,领五万正兵,十万守备兵。
再加上曹、黄、刘三镇将基本全员出动,有兵六万,李岩、张家玉承诺出兵五万。
对于这个承诺,四面环敌,离不开郑家军保护的李岩、张家玉,是不会不兑现的。
如此就是二十六万大军。
而姜瓖本就有兵三万,吴三桂也发展到了是六万人的规模,又是驱赶他们境内的满洲余孽,由不得他们不尽力,不尽力地盘就成别人的了。
三十五万大军围剿实际八旗满洲不过七万余,外加还算有些战力的八旗朝鲜五万,几乎三打一,又是稳扎稳打,以驱赶满洲人去西域或者塞外草原为主要目的,如此还是够了的。
至于八旗汉军,绿营兵,已经慢慢没有战心,也就没有战力了,更多的还是作为监管起来的苦役存在。
剩下的十五万满洲杂牌军,毕竟是满洲人的家眷及未来,非最后时期,是不能拿出来消耗的。
驱赶满洲余孽,有郑成功及三十五万联军即可。
地方上官吏问题,也将交由冯澄世,冯澄世慢慢开始接受民政,军政将交于程源。
地方深入管控问题,是个大问题,毕竟军管只是暂时的,而专门的选拔地方官吏系统,将成为首要任务,且不能光明正大的实行科举。
不过华夏儿郎的智慧是无限的,怎么不科举却完成选官任官,顺天侯府文官体系,有的是方法,军官转地方官吏,就是其中方法之一。
再有严格的监察、考核体系,进行优胜劣汰,地方深入管控,不过是时间问题。
如今正在做的就是争取更多的时间。
最后一个议题,放眼世界问,能发言者已经比往常多很多了,特别是三大舰队提督,各海外都司,都是有各自的发言。
这就是郑恩这些年,不懈努力,推行放眼世界的结果。
————
时间进入到七月,三伏天开始,战后重建的北京城,却没有蛰伏的意思,作为第一势力顺天侯府的权利中心,又是千年古都,原大明首都,首善之地。
北京又迅速恢复着人气,且经过了顺军的大清理,满洲人的彻底清理,“干净”的北京城,更方面了顺天侯府全新建设理念。
从排水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环境卫生系统等城市规划,都根据郑恩夹杂的后世理念,全面翻新。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道路拓宽了,绿化更多了,大街小巷都多了很多以前没有的公厕。
商业区、居住区、官署区、学院区等等,也更加的规范。
新建后的北京城,除了商业区,人最多却最规矩的就是学院区了。
在这里,整片城区都是各大新兴的学院,又以原国子监为中心,而学院区为何会这么繁华,那自然与顺天侯府的新政策有很大关系,以至于独立成为一大城区。
北京学院区有很多新兴的学院,很多更是闻所未闻,又以综合学院国子监为尊。
国子监自汉朝以来,就历朝历代都有,主要作用就是培养官员,可历朝历代,最终,国子监都成了鸡肋,或者只是选官体系的补充。
选官的主流,前有举孝廉,后有科举,地方还有几乎世袭的吏员家族,国子监不过是补充,大多数国子监生都无法为官的,明末国子监生,更沦为有钱人“买文凭”的存在。
不管文采如何,花钱了,都可在国子监挂名。
南京的国子监依旧是如此,如今北京的国子监,却在顺天侯府的管理下大变样了。
黄昏,国子监放课后,成千上万的国子监生从学院大门走出,而这只是国子监生的一部分,更多的国子监生还在留院加点上自习。
郑恩的三表哥庄健,就是在不下五千人次外出的国子监学院南门,外出队伍之中。
父亲直接成了高级参军,大哥庄演也成了低级参军,郑恩的几个亲表哥中排行第三的庄健,就没办法直接做官了,而是保送国子监生。
如今结伴而行的还有郑家旁系的亲兄弟俩郑广、郑海,以及一个唯一的中年人徐孚远。
自国子监学院放课外出的,多是先三五成群结伴出行,之后再回归宿舍。
站在学院南门,庄健先道:
“那么今晚的行程是
徐先生您德高望重,且出身几社,又是小东林复社的成员,又是徐氏门名。
今天的行程还是您决定吧!”
“正该如此。”
郑广、郑海兄弟俩都是赞同道。
徐孚远也不推脱,也早就想好了去处,抚摸着美须开口道:
“大夫亭。”
庄健三人相视一眼,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看着三位小友如此统一的表情,徐孚远解释道:
“国子监是什么地方,是培养官吏的学院,以前国子监还是选拔官吏的补充,每年从国子监学成为官吏却少之又少,甚是鸡肋。
但侯爷重建后的国子监,就是为了将国子监打造成军官营一般,成为培养官吏、并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场所。
你我四人,都是三月入国子监,同为民政系,特招快班生,不就是为了早日熟悉民政,顺利毕业,出任为官吗
大夫亭,正是我们民政系的课后主要聚集交流地。”
“徐先生说的是。”
“正该如此。”
说着,结伴而行的四人,来到了国子监学院不远的,后改建的大夫亭公园。
大夫亭种满了规范的树木花草幼苗,留有走道、画廊、凉亭,其中最大的凉亭就是大夫亭,巨大的蓬盖犹如宫殿一般,容纳上百的学子于此秉烛夜谈,都不是问题。
陆陆续续,同一个圈子的人在大夫亭聚集,一行四人也不停的跟新来者打着招呼。
“鸣骏族兄郑鸣骏同学。”
“储珍族兄郑储珍同学。”
“忠族叔庄忠同学”
“钟昌标同学。”
……
年纪有大有小,其中很多还是侯爷郑恩的族中同辈年轻人,还有很多是郑恩娘家庄家族人,这庄家就是老老少少都有了。
同样郑、庄之外的人也有不少,但不管是谁,这其中威望最高的还是徐孚远。
第447章 新生的国子监(下)(457.458章在免费章节183章之后)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一个几社创始人之一、复社重量级成员、来北京时被郑恩亲自接待,直接授官,却坚持走常规渠道,先入国子监的徐孚远。
主持着整个大夫亭的聚会圈子。
不管是侯爷郑恩的族人,还是郑恩娘家庄家人,都以徐孚远为首。
主持过几社聚会和复社聚会的徐孚远,也是临危不惧,侃侃而谈着:
“重建后的国子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升,成了顺天侯府的主要培养选拔官吏之所。
在座的每一位,要么学习三月即可毕业为官吏,要么学习一年即可毕业为官吏,要么学习二年即可毕业为官吏,二年之后没有毕业者也不用灰心,以后每三月一次的毕业考核、每年一次的毕业考核、每二年一次的毕业考核皆可参加。
总有一天会毕业的为官吏的。
与郑家军军官营如出一辙,军官营已经是郑家军军官的必经之路,哪怕是总兵加入郑家军,都要经历最少三月的军官营学习。
那么国子监生的未来,可见一斑了。
而且如今顺天侯府辖区幅员辽阔,又百废待兴,正是最缺少官吏的时候。
这些年,在官吏岗位填满之前的几年,国子监生的毕业率,要远远超过军官营。
那么诸位还请共勉,如今做一个好学员,未来做一个好官吏,造福天下百姓,造福汉家百姓。”
“彩!彩!彩!”
徐孚远的开场白,迎来了阵阵喝彩。
正如徐孚远所言,这国子监如今是真正的官吏培养选拔中心,未来将是如同郑家军军官营一般,举足轻重的存在,而作为第一批学生,毕业率也是最高的,如此还有什么不值得努力共勉的呢。
国子监毕业是以官员为主,毕业即授从九品,吏员系的,毕业即吏员,不管成绩如何,最初的官职等级都是一样的,哪怕是状元,也是初授九品官。
这也是对比科举最大的不同。
当然,如果傻呵呵的觉得这状元和刚刚及格毕业的,会真正的一样,那就只能说这样想的人,脑子也是呵呵了。
从三月初的第一批招生,到之后一个月的一招,如今七月份,已经招了四期国子监生。
从最初的郑家军成员各家族子弟包括“老士子”,以及一部分郑家军军转政学员为主,再到陆陆续续侯府辖区各地闻名而来的读书人。
最后华夏各地包括南明占领区、顺国占领区、西国占领区、吴三桂等各军阀占领区,以及从满洲人占领区逃过来的,甚至已经投入汉人怀抱,作为汉人国家的朝鲜王国的读书人,都蜂拥而来。
如今国子监生,已经涌进了超过两万之书,郑家军各家族亲属中的读书人、军转政的人员,差不多就有上万。
由此可见,天下共主的气象已成。
为此国子监还提高了门槛,将最初的身体健康能识字相当于初中文化即可,通过入学考试,而提升到文化要求越来越高。
千里迢迢而来,最终没有通过考试的也不用就此灰溜溜的离开。
国子监之下,还设有国子监高级中学,国子监没考进去,可以接着考国子监附属高级中学,国子监附属高级中学,实行三年学业制,三年之后,直升国子监。
依旧可以入任途。
国子监高级中学也没考上,不要紧,还有普通高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完成三年学业后,即可参加国子监升学考试,普通高级中学考生报考国子监,要比自学考试生,容易通过的多。
如果因为年纪大了,或者各种原因不想多学三年也可以,除了国子监、国子监附属高级中学、普通高中以外,还有其它专科大学。
如兵部、户部等六部吏员专科大学院,如地方吏员专科大学院,如军医专科大学院等等。
这些专科大学院,毕业即可为对应的吏员,吏员虽不是官,但也是正式编制之内。
除此之外,各顺天侯府认可的专科大学院,在参加统一考试之后,名列前茅者,将与国子监生一样,授予从九品官职。
各专科大学院又整出了一个直升的附属高级中学。
连初级中学,都是如雨后春笋一般。
所以,迅速繁华起来的北京学院区,真正的原因,就是因为千百年来最大的香馍馍——千里迢迢来做官。
从三月初开始,北京城每一日都在发生着大变化,朝气勃勃、涅槃重生的变化,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
七月中旬,新国子监第一期学员毕业考核开始,百忙之中,初为人父的郑恩,赶到了考场,亲自远远巡视着各大考场。
远远巡视自然是为了不给考生压力,和防止其中暗含刺客了。
徐孚远、庄健、郑广、郑海四人就在这场考试之中,不过徐孚远并没有跟他们分在一起考。
一个个独立的小厢房,是为尊重时下考试的传统,又因为考生过多,因此很多厢房都是临时搭建,而只有三面墙壁,远远看去就像后世一排排的厕所。
徐孚远左边小厢房是郑家人,一个叫郑储柳的,右边一个厢房正巧是庄家人,不过都不认识,毕竟考生很多,这第一期就有七八千,他徐孚远不可能每个都认识。
隔壁考生认不认识不重要,本就是大才子老才子的徐孚远,又没想着作弊,但当考题发下的时候,徐孚远一时间有些蒙了。
不是不会写,是没见过这种考题,他徐孚远也是参加过不少的考试,中过秀才,中过举人,差点就中了进士,最终放弃了考进士,一心做学问,尤其擅长诗词歌赋,因此在东林圈都小有名气。
可就是没见过这种考题,或者说就没见过不考八股文的,怎么能不考八股文呢这八股文可是作为科举的首考内容两三百年了。
看着一张慢慢的算数题卷子,还有几张白纸单独写着三个题目——《论华夏大地》《论世界各国》《论伐清与殖民》。
徐孚远一时间不知如何评价了。
第184章 何为八股文(调皮,谁叫你过来的)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考场就在国子监学院内,且面向学院钟鼓楼,主考官郑恩就位于这钟鼓楼之上,在层层护卫的保护下,透过单筒望远镜,一排排的去观察考生反应。
透过望远镜,郑恩看到了考生们一个个好像商量好了似的,几乎统一的愤怒加懵逼的样子,好似自言自语的道:
“看来这次是要得罪这数千考生了,未来会不会得罪天下读书人,就不得而知了。”
数千万人之主的自言自语,自然不能真当做寻常人自言自语一样,不予理睬,很快一旁的监考官程源、阎应元、冯厚敦、黄淳耀都做出了回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