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与殖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回忆破天
只听出身最低的阎应元先道:
“属下出身吏员之家,接下来要说的,虽对于吏员来说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但属下也还是要说。
我们有句话叫做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这铁打的衙门就是主要指我们这些几乎等同世袭的吏员。
吏员不是官,官员却离不开吏员的帮助,特别是像属下之前的吏员之首的典吏之职,一般的九品官见了也得给几分薄面,哪怕是县太爷,也不能太过得罪。
只因为这县太爷都是外来者,人生地不熟,甚至连当地的方言都听不懂,交流都是问题又如何管理县城呢
而好不容易在这任上熟悉了,还没来得及大显身手,要么就该升了,要么也该调到它地,又得重新开始熟悉,特别是语言交流方面的问题。
流水似的朝廷命官终究是无根之萍,这地方上的,特别是乡村的管理,根本无从插手,连下乡的安全,都是一个大问题,又何况是去管理乡村村民呢
因此,县城离不开我们这些吏员,乡村更是完全由我们这些地方豪强吏员之家,或者是地方乡绅,直接管理。
朝廷命官能做的,不过是倾听我们的汇报而已,而我们的汇报,他们这些流水官也无从核实。
咳咳,说句再难听的,这朝廷命官死于职位之上的,历来都不在少数。
何况,这只会八股文的朝廷命官,有几个会管理,有几个真正会当官的”
说到这,阎应元停顿了一下:
“如此说的意思是,之前的选官任官,本身就有着骨子里的问题,只是属下人微言轻罢了。
这官即是官,就该有个官的样子,只会八股文,本职工作是甚,都是一窍不通,每每被联合起来的吏员豪强之家及地方乡绅之家,玩弄于鼓掌之中,且还不自知。
如此命官,相对于朝廷,又有何用”
“咳咳咳……”
一旁科举出身、又跟阎应元熟悉的冯厚敦、黄淳耀都剧烈咳嗽了起来,倒是郑恩眼前一亮的跟程源对视一眼。
黄淳耀、冯厚敦再说话时就是另一个态度了。
“八股取士,为数百年的祖制。”
“冯参军所言有理,这自开国初,到流传至今,自有一番道理,而这八股文,本身就是极度考验文才之物,愚钝之人又怎么能做好八股文呢”
“正如黄参军所言,八股文讲究……”
两人一唱一和,说起了八股文的好,郑恩再与程源对视的时候,眼神中就已经写出了失望了。
有些东西看起来是好的,实际上经不起深入的推敲,而一直把它当做好的的原因,是不愿去深入推敲,不愿去面对,还有就是这八股取士本就有它存在的道理。
简而言之就是,当权者无法控制每一代继承人都是英明之君,那么就该想办法控制一下,每一代的权臣的智商与能力了。
有明一朝,于谦是名相,对于那时候的正统皇帝朱祁钰来说,还有之后的天顺皇帝朱祁镇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还有张居正,其的存在,对于嘉庆皇帝及万历皇帝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再有就是那落水一病不起直接病死的皇帝,以及宫女害死的皇帝,还有那身在东宫却被一个平头百姓拿着棍子找到本人,再被人用棍子行刺的太子。
就更别说有多恨麾下那些不讲规矩又聪明的群臣了,他们恨不得这些群臣能再蠢一点,更蠢一点。
说白了,科举,八股文,都是帝王御下的一种手段。
不过郑恩知道自己所要的不是一群愚蠢的群臣,或者有点小聪明却没有大智慧的群臣。
自己真正需要的反而是一群聪明之至,如汉之张良、陈平、韩信,明之刘伯温、李善长一般的能臣。
最后,郑恩的眼睛落在了最后发言的程源身上,想着这位一直傲慢,却一直大胆做事,并敢作敢为敢承担的副军师程源。
“哼!”
程源先是冷哼一声,直接鄙视的眼神让冯厚敦、黄淳耀俩人面色变得尴尬起来,这是将人直接给得罪了,不过程源从来就不在乎会不会得罪同僚,更在乎的是做事。
很有对事不对人的意思,不过人也肯定是让你得罪了就是了。
“八股文,八股文,作为进士及第的我,还能不了解吗
从崇祯末期的救国,再到追随侯爷投身到真正救国的事业之中,再打下这偌大的地盘,打败满洲鞑子不可战胜的神话,何时何地用上了这八股文的知识
我这副军师是因为八股文做的好,还有进士及第,才做上的吗
那么北京之时,侯爷初次光复神京之时,那么多了进士贰臣,为何没有被启用,为何没有做到副军师
就连举人功名、从九品官员出身的吴鹏,也不是因为学习了一手好炮术,再用大炮立下了无数功勋,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何时何地,吴鹏用上八股文的相关知识了
我看,侯爷如此钦定命题作为考试内容就没错,首先就考验了这群国子监生对于侯爷的态度问题。
态度都不端正,侯爷还要你在侯府治下为官为吏连就职的官位的城门都不敢出,对于城外自己的辖区一概不知的官员,是侯爷需要的官员吗
连简单的算数都不会,那么何以处理职位上的各种统计,难道继续交给地方豪强一般的吏员。
连何为华夏,都一无所知,连何为世界都完全没有概念,连伐清为何,殖民是何都不知。
那么对于已经迈向了世界的顺天侯府来说,你加入其中为官,真的合适吗”
第185章 考生闹事怕不怕(调皮了)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程源毫不客气的话,又一次说的反对者抬不起头,道理本来就是这个道理,只是他人习惯性的不去面对,本能的沉侵在看似一切都好的表面之中,却被你程源一次次的揭开了。
黄淳耀、冯厚敦,都不说话了,一旁阎应元听着程源的话,频频点头,最终郑恩一句话总结了所有:
“既然千里迢迢来我麾下为官为吏,那么就要有真才实学,我麾下的官吏职位再多,也不缺乏人来做。
看吧!已经有人奋笔疾书了。”
有人奋笔疾书了这样打破常规的考试,还能有人这么快就写起来了
四位考官都忍不住从鼓楼上,用人手一个的单筒望远镜,往考区的小格子间去看。
果真奋笔疾书的人有之,且不在少数,而这些看着这打破常规的卷子没多久,就能立即作答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个个都孔武有力加黑不溜秋。
这些可不是普通的国子监生,甚至说不是普通的读书人,这些都是尸山尸海中杀出来的将士,是郑家军第一批军转政的代表们。
再想想这些军转政的将士,多是读过里面私塾或者受过一些家教,以不高的识字水平加入了郑家军,再通过郑家军每日里的夜学完成进一步的深造,学习更实用的理论文化知识,很多还是出身军官营,受过军事教育且顺利毕业。
这些人书读的可能比在场很多其他国子监生的书都少,甚至没有几个人会写八股文,乃至吟诗作对,但却都是掌握实用知识最多的一批国子监生。
这《算数》《论华夏大地》《论世界各国》《论伐清与殖民》能难倒他人,让那些所谓的饱读诗书者,无从下手,但却难不倒他们。
对于这些郑家军中培养出来的文化人才,对于这《算术》还有三道命题,都是有一定的解答能力的,最起码不会无从下手。
考试从凌晨开始的,在黄昏之时,就已经有人交卷了,很不意外的是,这个同样是军转政的一员,本身更是虾夷岛殖民地赶过来的,前身还是账房先生的儿子。
这些命题几乎是为他量身而作,一个白天的时间,写完之后,检查再三,确定没有遗漏之后,就坦然交卷了。
军人出身的他,让他更讲究效率,对于这一场考试就准备考上三天三夜甚至七天七夜的传统考生来说,他是不敢苟同的。
这第一位交卷者,正好从徐孚远前方经过,看着他手中一叠看不到内,但看得到墨迹斑斓的卷子,再看手中连一道题都没做的白卷。
最终徐孚远放下了心中的抵触,放下了心中的不适应不习惯,也开始了作答,这些命题他本身就有个人的一番解答,只是一直想被人捆绑了一般,不愿下笔而已。
考试的第二天,大批大批的军转政考生开始交卷,其他还是白纸一叠的传统书生们,开始了急了,很多放下了自己心中的抵触,开始了作答,再不作答,这毕业的名额可就都给他人抢了。
当然也有坚持不愿作答的,并还想闹事意图投机取巧哗众取宠者,只见一位考生将笔往试卷上一砸,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高声疾呼:
“为何不考八股文!为何不考八股文!苍天啊!侯爷这是要置大明数百年的祖制于何地置我等遵循祖制寒窗苦读十余载的书生于何地”
这边这个一带头,那边就有人跟风了,这位更加夸张,故意将自己弄的披头散发,走了出来,像着了魔似的大声疾呼:
“为何不考八股文!为何不考八股文!为何不考八股文啊!”
这位自认为有些小聪明,只是重复着这一句,即起到了哗众取宠的效果,又不得罪人。
不过有这种耍小聪明的人跟风,就有真愚蠢的人跟风,只见一位已是中年的考生,对着监考的人员大喊:
“侯爷这是违背祖制,是倒行逆施,是弃天下读书人于不顾啊!
学生要叩见侯爷,学生要向侯爷死荐,学生就算是死,也要纠正侯爷的错误啊!”
“对学生要叩见侯爷!”
“学生们要见侯爷!”
“为何不考八股文,定是小人在侯爷身边作祟,学生就算是死,也要拉这些小人下水,还侯爷一世英名。”
闹事的考生越来越多,越闹越厉害,而看在眼里的郑恩却没有响应这些看起来,都是铮铮铁骨魏征第二的铮臣们的意思。
一旁的冯厚敦、黄淳耀看有人闹事,又开始急了,两人刚要劝说要郑恩顺应民意,却被郑恩挥手阻止了。
慢慢闹事者成几何式的增长,从最初的一人、俩人到十人二十人,中途加到了百人、二百人,最终还在继续蔓延,而当闹事的考生增加到了千人,还在考试的考生也不得不停下笔,观望着这些闹事者的时候。
黄淳耀、冯厚敦的脸都快急的红的发紫了,一旁的程源、阎应元也露出了沉重之色,只有郑恩独自一人,还继续面带微笑的看着,也不知道这标志性的微笑是印上去,换不下来了,还是如何。
“诸位考官,你们说这闹事者还会增加吗”
郑恩如此说着,脸上继续保持着微笑,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打趣,就像这事与他无关似的。
可一旁的冯厚敦、黄淳耀却是急坏了,冯厚敦一开口,言语中带着一些哀求:
“侯爷,您还是下去见见他们吧!”
一旁的黄淳耀也跟着用哀求的语气道:
“是啊,侯爷,凡事都有个过程,还是需要循序渐进啊!侯爷。”
“先稳过这个难关,未来如何可以徐徐图之,侯爷。”
……
黄淳耀、冯厚敦哀求语气的言语还在继续,而一旁的郑恩却看向了阎应元:
“阎老爷子,你怎么看还有程源你也说说。”
与冯厚敦、黄淳耀俩人表现不同的阎应元与程源相视一眼。
“侯爷,属下不知此算不算我们侯府的难关。”
这是阎应元的反问。
“侯爷,我们侯府缺这一批的毕业生吗”
这是面露不屑的程源的话。
缺吗不缺,未来会缺吗也不缺,那么还怕什么呢
第448章 请离开(457.458章在免费章节183章之后)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最后闹事的考生增加到了两千余,最高的时候超过了三千,也就是说,最高的时候,除了千余已经考完的军转政考生,还有一部分郑家军成员的亲属。
也就是说人数最高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外来就读国子监的考生,还有一部分郑家军亲属身份的考生,都选择了闹事。
或因为盲从,或因为旁人一直在闹,却没有立马看到惩罚,或因为根本就不想写这另类的试题,或者是害怕自己写不好这另类的试题,害怕无法毕业而剑走偏锋。
不管是什么原因,终究是参与闹事就是了。
一直在钟鼓楼观望的郑恩,贴身护卫郑大力、及又一代的两大副护卫统领之王秀奇,也贴身护卫在郑恩的身边,一副小心警戒的样子。
不一会儿另一位护卫副统领夏国相也到了,看着他的到来,郑恩询问道:
“郑家军亲属考生都秘密通知了吗”
夏国相点头:
“所有参与闹事的亲属考生都已经全数劝退而下,并没有死心眼继续留下闹事的。
也没有任何军转政考生参与闹事的。”
听的夏国相如此汇报,郑恩点了点头:
“那么,收网吧!”
“是!”
夏国相领命而去,很快,考场涌进了大量的甲士,最差都是一身皮甲,更多的都是一身铁甲,同时刀枪明晃晃的举着,配上甲士们那冰冷的表情,满是战场上杀气腾腾的样子,让考生们顿时成了受惊之兔。
怎么就忘了如今是乱世,怎么就忘了郑家军都是怎么成名的,怎么就忘了了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