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做官是门艺术:省委第一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竹心

    “嗯。”李阳点头。苏振国看了一眼,接着问道:“小李,你是不是有事?”

    听到苏振国这话,李阳一阵脸红,心想省长不愧是省长,一眼就看出了自己的心事。李阳忙说道:“是这样,我想问问省长周末有什么安排,我准备回家一趟,看一下我妈。”

    “就这事啊,你应该早说啊。”苏振国说:“你妈一个人也不容易,只怕你以后越来越忙,回去的机会少了,小李,要不把你妈接到省城来住?”

    李阳说:“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再次回去,准备跟我妈商量一下。”接着李阳问道:“省长,您周末不回家看看阿姨?”

    李阳这话一问出口,就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因为他看到苏振国脸上的笑容快速隐去,取而代之的是面无表情,接着,苏振国叹息一声:“我离婚了!”

    “对不起,省长,我不知道……”李阳赶紧道歉,苏振国摆摆手,笑道:“没事。”

    接着,从茶几下面拿出一盒烟,自己点燃一根,然后递给李阳一根,一边抽烟一边说道:“她前妻叫邓梅,我跟她之间属于政治联姻,我的岳父曾经是西江省委书记,后来调到京城市委书记。我跟邓梅处了十年,我们之间有一个女儿。”说到这里,苏振国脸上有着苦笑,道:“我能处理一省之事,却不能处理自家的事,你说是不是很可笑?”

    李阳说:“自古以来,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事之所以难以处理,是因为它太过于复杂,包含的不仅是矛盾,而且还有感情的成分在内,自古以来,伟人大贤尚且如此,省长您也不必过分自责。”

    苏振国说:“只是苦了孩子。”

    一句话,短短几个字,却包含了无尽的自责,悔恨和心酸。试想,天底下没有哪个人在结婚之前就想好了离婚,之所以走到离婚这一步,肯定是有迫不得已的苦衷。

    两个人一直聊到凌晨一点,这一夜,苏振国把他多年来未吐露的心声告诉了李阳,也许,不管是大人物也好,还是小人物也罢,有的时候,他们也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

    从谈话中,李阳也获悉很多关于苏振国的信息,比如他是京城人氏,而且还是高干出身,父母健在,他的前妻和岳父现在就住在临江的疗养院。到了最后,苏振国对李阳说:“小李,这周末你就回去好好陪陪你母亲,明天让小七送你,我也回京一趟。”

    听到苏振国要回京,李阳问:“省长,要不要我陪你?”

    “不用。”苏振国说:“就回去看看老爷子,没有其他的事情,小李你安心回家吧,周一咱们再见。”

    李阳说:“行,那省长您早点休息。”

    苏振国点头,说:“好的,晚安!”

    第二天一早,李阳起床后,和苏振国吃过早餐,又安排张茂杰负责省长的保卫工作,然后和郭小七一直把苏振国送到了机场,买好了机票,一直看到苏振国和张茂杰他们过了安检,李阳才和郭小七回去。

    郭小七要送李阳,被李阳拒绝了,郭小七平时很忙,好不容易有个周末。再加上李阳接到唐韵云的电话,唐韵云在电话说,她也要去临江,所以,正好可以搭唐韵云的顺风车。

    李阳和唐韵云刚到临江,李阳接到了苏振国的电话,李阳以为苏振国有要事,赶紧让唐韵云停车。

    接通电话,李阳说道:“省长,您找我?”

    苏振国说:“小李,邓梅给我打电话了,非要见我一面,我现在人在京城,她从小曹那里知道你在临江,说什么也要让你去一趟家里,本来是我的个人私事,不应该麻烦你的……”

    李阳急忙接过话:“省长说哪里去了,在我眼里,只要是您的事,就没有公私之分,就都是我的事。邓阿姨住在哪里,您告诉我,还有什么时候方便过去,我去一趟就是了。”

    邓梅住在临江市疗养院,李阳知道这个地方,是临江最先建造的市委住宅楼,后来改成了疗养院,很多老干部住在这里。虽然疗养院看起来有些陈旧,但环境幽雅,绿化最好,而且楼间距最宽,从嘈杂的大街上一步跨入绿树成荫的疗养院,凉风习习,鸟语花香,李阳有点不真实的感觉,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一样。

    门口有警卫站岗,警卫冷峻的眼神让他很不舒服,好象他是不怀好意前来惹事生非一样。登记之后,再通过电话确认,警卫才放行,保护级别不亚于省政府大院,李阳想,多半是因为苏振国岳父邓老住在这里的原因。

    同时,李阳也感慨,权力带来的巨大好处在于,不仅可以在人前的风光,在人后,也有相当级别的安全保护。

    在和苏振国通过电话之后,李阳直接来到了疗养院,替苏振国与他的前妻邓梅见面。

    邓梅住在五号楼别墅,李阳按了门铃之后,门打开,里面是一个四十多岁,面色暗黄,身材有些走形的中年妇女,她见到李阳,微微一怔,问道:“你是李阳?”

    难道她就是苏振国的前妻邓梅?

    李阳心中微微有点失望,后来一想也就释然了,他想邓梅既然是高官千金,必定也是一个美女,即使现在人到中年,也应该风韵犹存才对,没想到,邓梅不但在脸上看不到半点漂亮的痕迹,而且长相普通,只能算是中等的姿色。

    高干有很多,高干千金也不少,但并不一定高干千金就是美女。如小说中描写的漂亮又聪慧的高干千金,简直是少之又少,可遇而不可求。

    邓梅请李阳进来,先是用审视的目光打量他片刻,然后不冷不热地说道:“保姆出去买菜还没有回来,等她回来,再给你倒水,大上午的,也不会口渴。”

    李阳对她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傲慢的口气,感到有点不太舒服,就算她的父亲曾经是京城市委书记,也是退下来许多年的前的政治局委员,也没听苏振国说过邓梅现在身居要职,没想到架子端得倒是挺高。不过她毕竟算是长辈,李阳还是恭敬地说道:“邓阿姨不用客气,我在临江朋友很多,不缺水喝。您有什么事,方便的话请告诉我,我回去后,一定亲自转告苏省长。”

    邓梅的目光中充满了轻视,是看不起的神色,她的目光全是审视和疑问,对李阳充满了不信任。

    “振国怎么会看重你,你这么年轻,办事能稳妥吗?”邓梅摇了摇头,一脸惋惜,又叹了一口气,“算了,既然你来了,总不能让你白跑一趟,这样吧,你替我转告苏振国一句话:孩子需要一个完整的家,他也需要一个家,要没有我爸,他也不会有今天的位置……”

    李阳暗暗叹息,他终于明白,像苏振国这样懂得包容的人,为什么会和邓梅离婚。邓梅骨子里的高傲是一根刺,很容易伤人,而且还不懂得收敛,就象刺猬一样,不论是言谈举止,处处伤人。

    邓梅和苏振国夫妻多年,竟然还不了解苏振国看似平和实则倔强的性格,难怪苏振国最终选择了离婚。李阳心想,看邓梅这态度,只怕两人复婚的可能性不大。

    邓梅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她父亲在仕途上可以为苏振国铺路为诱饵,想让苏振国回心转意,只能让事情恰得其反。

    李阳心里清楚,却又不能当面说出来,只好点头说道:“好的,我一定原封不动地将话带到。不知道邓阿姨还有没有别的交待的?”

    邓梅不接李阳的话,反问道:“振国在省城过得如何?听说他这个省长日子过得不太舒坦,是不是?你告诉他,只要他开口,就会有人替他递话到上面,他不用这么辛苦的。”

    李阳一愣,苏振国的情况他很了解,的确,他知道苏振国在省政府中有一位对手,但是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苏振国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控了省府,他的这份执政的手腕,让李阳佩服的五体投入。

    在李阳看来,能够在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将省政府绝大多数的大佬收入囊中,这份手腕,纵观华夏官场,所有省长之中,像这样的人物,也不过二三人而已。

    而且,苏振国本身就是高干出身,只怕他的身后的背景,与邓梅的父亲比起来,只强不弱。让李阳不明白的是,从哪里传出来说苏振国在西江省过的不太舒坦?

    邓梅的傲慢和自以为是让李阳也心中不快,他说道:“困难是有,不过现在已经打开了局面,我相信,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以后应该会好上许多。”

    邓梅却是不信,说:“不可能,他是空降来的,在当地没有根基,凭他自己,不可能。李阳,你不要信口开河,不要天真的认为苏振国已经掌握了局面!”

    “邓阿姨言重了,我身为苏省长的秘书,对省政府的情况不敢说了如指掌,也算心中有数!”对邓梅的不相信,李阳暗暗冷笑,这个世界上自以为是的人太多了,他索性也放开了,说道,“我说的打开局面其实还是保守的说法,非要大胆一点地形容的话,说是苏省长已经掌控了大局也不为过。”

    “果然是有什么样的省长就有什么样的秘书!”邓梅一阵冷笑,道:“苏振国就爱夸大其词,你跟着他,也学会了夸夸其谈。话说得轻巧,没有根基没有能力,就凭你们二人就能打开局面?也就是说说大话而已,说出去谁会相信?”

    悲哀啊,真是悲哀。李阳仿佛听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说苏振国没有能力?天真!要是没有能力,他会无数次的刷新华夏官场升迁的记录?会在三十多岁就成为部级干部?会在短短四年内让北蒙经济翻了一番?中央会放心他到西江省来担任省长?

    夫妻同床共枕,竟然不清楚自己丈夫的能力,李阳不知道是悲哀,还是可怜?

    他是来替苏振国传话的,不是替他吵架的,他见邓梅脸上露出憎恨的神色,心想以她的性格想和苏振国复合,只怕没可能了。李阳觉得自己和她已经没什么好说的,就笑道:“我只是回答邓阿姨的问题,是不是吹嘘,事实摆在那里,您不信也没有办法。如果没有别的事,我就先回去了。”

    邓梅不耐烦地摆摆手,道:“那你就转告苏振国,让他好自为之吧!”

    李阳起身要走,忽然从里间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年轻人,请留步!”

    邓梅一听,急忙起身,问道:“爸,你怎么醒了,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从里间出来,他年约七旬,个子不高,但脚步坚定,手中握着一对健身球,不停地转来转去。他双眼直视李阳的眼睛,忽然笑着点点头:“小伙子还不错,长得挺精神,气质挺沉稳,是个好苗子。振国眼光不错,你是他的好助力,对了,你叫李阳,是不是?”

    李阳点头,微微躬身答道:“是的,我是李阳,老人家您好,您过奖了。”

    邓梅不屑地说道:“爸,你别听他乱说,我觉得他说得不靠谱,肯定是受了苏振国的指使,夸大其词。”

    老者瞪了邓梅一眼,说道:“保姆买菜怎么还没有回来?你出去看看,顺便帮我买点我爱吃的菜。”

    邓梅虽然不情愿,但却不敢违抗父亲的意愿,只好悻悻地走了,临走前,还不忘暗示李阳一眼,意思是不让他胡乱说话。

    李阳其实连和老者说话的心思都没有,但邓梅一走,老者就一伸手,对李阳说:“坐下聊聊,你该不会嫌我太老,不愿意和我聊天吧?”

    李阳对如何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现在差不多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了,他欠了欠身子,说道:“老人家说笑了,能跟您说话是一种荣幸,有多少人做梦都得不到这样的机会。我就是无意中捡了钻石的幸运小子,只有恭敬的份儿,才不敢多想。”

    老者呵呵一笑,说:“我就不跟你绕弯了,我对振国来西江后的事情很感兴趣,小李,有没有时间跟我这个老头子讲一讲,让我听个明白?”

    李阳没有理由也不想拒绝老者的好意,面对这位曾经的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阳觉得奇怪的是,他心中没有一点畏惧和仰视的感觉,反而觉得他和蔼可亲,浑身上下散发着祥和的气息,没有丝毫所谓的官气和官威。或许一个人只有真正卸下了官职,放下了面具,也或者一个人意识到不管曾经官居到何等高位,等着真正退下来的一天,也只是一个面对岁月流逝而无可奈何的老人罢了!

    李阳斟酌了一下语句,挑了一些重点部分,将苏振国来西江省的事情告诉了邓老。

    老者听完,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浅笑,他伸出三根手指,说了三句话:“振国大器已成,多年磨砺,已具他父亲之风。第二,西江人民有福,天下人民大福。第三,那个人,不可留。”

    第三点说完,他又自嘲地一笑:“我是不是对振国要求太高了?能在他这般年纪,有这般手腕,格局,非常难得。”

    在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面前,他的话,李阳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不敢发表意见。

    老者见李阳有些拘谨,笑道:“刚才你和邓梅说话,我听你说得头头是道,怎么和我说话,就哑口无言了,是不是觉得和我这个老头有代沟?”

    李阳忙态度恭谨地答道:“邓老多虑了,邓老讲的是人生大道理,邓阿姨刚才说的是她的个人看法。人生大道理是人生精华的积累,需要认真领悟。个人看法有时难免有偏差,不对的地方,我觉得有必要提出不同的意见。”

    邓老哈哈大笑:“小李,你说话还挺圆滑,振国有你在身边,也算有福了。那你说说看,邓梅和振国,有可能复婚没有?”

    李阳为难地说道:“苏省长是我的领导,又是我的长辈,他的个人私事,我不好发表意见。”

    邓老不悦地说道:“小李,年轻人要有朝气,该说就说,别吞吞吐吐的。邓梅是我的女儿,她是个什么脾气我心里清楚,当年都是我忙于工作,对她疏于管教,才让她长大后,从来不知道尊敬别人,以至于落到今天的下场,哎,不说她了,说说你的想法。”

    话已至此,李阳也知道邓老确实想听听他的真实想法,也就说出了实话,李阳说:“我想包括苏省长在内的任何一个男人,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妻子天天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真正出身高贵的人,哪怕站在世界的巅峰,对别人是俯视而不是轻视。俯视是月光,不管月光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还是臭水沟中,月光依然是月光,不会高贵半分也不会脏上一分。轻视就是雪花,落在黄金之上,会被染成金色,落在脏泥之中,就会被化为脏水。”

    李阳说完之后就后悔了,他知道话说得有点重,也不清楚一向沉稳的他,为什么会因为邓梅的轻视突然生发出这么多感慨?

    其实以他的容忍,邓梅不过是一个过气的高官子女罢了,犯不着和她一般计较。或许是在替苏振国打抱不平。

    邓老脸色一变,目光中隐隐闪过一丝怒意,紧盯了李阳半晌。毕竟曾经身为领导人,他的官威一旦发作,气势逼人,李阳是平生第一次和这样的高官面对面交谈,尽管邓老已经赋闲在家,但他一生为官,久在官场之上,又身居高位,久而久之养成了压迫人心的气势让他颇不好受。

    李阳不说话,目光清澈如水,强行压下心中的慌乱,努力保持一脸镇静和邓老对视,心中告诫自己,要是邓老也和邓梅一样,自负而自大,他回去之后就如实地转告苏振国,至于苏振国如何抉择,他甚至不用猜就能知道结果。

    也不知过了多久,邓老手中的健身球因为转动而发出磨擦的声音,他的气势也随之一消,当即哈哈一笑,说:“为官之道,并非处处谨小慎微才好,对领导,有时要敢说真话,敢顶撞,敢发表不同意见。县一级,想要升到市级,除了要有政绩之外,还要用心钻营。到了市级又有不同,大部分官员,一旦升到市级,就会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觉悟,因为由市级到省市,百分之八十的官员会过不去这个坎,既然过不去,就要留下名声。而一旦升到省级,就有了放眼天下的雄心,这个时候,他就会希望他的手下不全是溜须拍马之人,他需要手下有一批实干家,有创新精神有务实能力……小李,路要靠你自己走,但地位不同,眼界不同,每一级领导的心态又不同,你还嫌我这个老头子罗嗦吗?”

    几十年的从政经验,由基层一步步升到京城市委书记,政治局委员,邓老的经历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以个人的体验现身说法,虽然没有深说,但短短几句话也让李阳受益匪浅,让他懂得许多如何和三级领导相处的道理,让他眼前一亮,有拨云见日的感觉。

    邓老坦诚相告,是对他的一种肯定,也是鼓励,他欣喜若狂,猛然站起,邓老老深鞠一躬,说道:“多谢邓老的教诲,我一定会铭记在心。”
1...5859606162...9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