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唐天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殷扬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亲侄子,是武则天内定的继承人选之一,为了打突厥,武则天选择了牺牲武三思,对武三思痛下狠手,以如此圣旨来打击武三思,这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做到的。武则天能做到这点,真的是让人心悦诚服。

    “怎会这样?怎会这样?”武三思捧着圣旨,木木愣愣的,一个劲的道。

    “武三思真是一头蠢猪,他还没想明白。”李隆基在心里鄙视一句,不得不开口提醒,道:“武三思呀武三思,你可知陛下为何对你痛下辣手?”

    “为何?”武三思对李隆基只有恨,这次却是请教起来了:“李隆基,告诉我,陛下为何如此对我?”

    他太想弄明白原委了,只是自己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不得不向李隆基求助。

    “因为你不识时务。”李隆基的回答很简短。

    “不识时务?”武三思更加迷糊了,问道:“此话怎讲?”

    “闹腾不是不可以,你要看清时候。”李隆基只得给他解释一句,道:“眼下之战,干系北方安危,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十年十几年,而是数十上百年,甚至更长。如此大战之际,理应同心协力,共破突厥。你倒好,竟然闹腾,陛下能不治你?”

    “说得好!”众将齐声叫好。

    “就算你说得有理,可我告发王孝杰意欲恢复李唐江山,这是陛下最忌讳之事,陛下为何不治王孝杰,而治我了?”武三思仍是不信。

    “正因为如此,陛下才对你痛下辣手,不留丝毫情面。”李隆基摇摇头,冷声道。

    “你这话何意?”武三思不解了。

    “是呀,这是何意?”众将都知道,恢复李唐江山是武则天最忌讳之事,武三思以此告状,按理武则天要治王孝杰。然而,武则天竟然治武三思了,众将也不明白。

    ( 大唐天子  p:///2/2267/  )




第五十一章 名将之才
    第五十一章名将之才

    一代名将程务挺很得武则天器重与信任,他之所以被杀,就是触犯了“恢复李唐江山”这一禁忌。+乡+村+小+说+网 手*机* annas.r众将中,有不少人曾经是程务挺的部下,他们对于此事特别清楚。

    武三思以此禁忌状告王孝杰,按理说武则天应该把王孝杰治罪才是。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武则天不仅没有治王孝杰,反而是对武三思痛下辣手,一点也不留情面。

    “嗯。”就是王孝杰也是迷糊,为何他没事儿,武三思却倒霉了,打量着李隆基,静等李隆基给出大答案。

    “此次大战,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李隆基解释,道:“统兵之人,舍大帅其谁欤?要是大帅不统兵,你武三思行么?”

    “有理!有理!”众将恍然大悟。

    唐朝已经进入战争总动员了,大量的军队在调动,大量的粮草在运输,这一仗已经是箭在弦上了,不打也得打,打也得打。

    既然要打的话,就得有一人统兵。武则天朝的名将只剩下王孝杰一人了,要是武则天把王孝杰给撸了,谁来统兵?

    换一人不是不可以,可是谁能有王孝杰这样让武则天放心的?

    如此大战,干系很大,影响深远,当然要派出最有才干,最让人放心的将领来统兵了。

    舍王孝杰其谁欤?

    至于不打这一仗,那更不可能了。因为突厥要在明年复国,一旦复国,就是巨大的隐患,会威胁北方的安危,后人提到这事时,就会骂武则天。帝王追求的不外功名,让自己的名声受损,武则天肯定不干。

    “你以此禁忌状告大帅,就是要置大帅于死地,就是要让陛下无法建立大功,陛下能不对你痛下辣手?”李隆基冷笑一声道:“你这是自己找死!你应该感谢陛下手下留情,没有砍了你的狗头!”

    武三思以禁忌告王孝杰的状,是用心险恶,就是要把王孝杰置于死地。若王孝杰死了,这仗就没法打了,武则天的帝王功业就会受损,她肯定不会忍受,肯定会对武三思痛下辣手。

    “原来如此!”王孝杰和众将重重点头,一脸的恍然。

    “嗯。”贾铭赞赏的打量一眼李隆基。以他对武则天的了解,她这次之所以不给武三思留情面,原因就是李隆基所说。李隆基能以十三岁年纪就能有如此了得的见识,他非常欣慰。

    “陛下英明!”王孝杰他们再次面向南方,大声颂扬,一脸的钦佩之色。

    这就是武则天,她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却在大事上从不糊涂,她总能从大局出发。为了大局,哪怕是至亲之人,她也可以牺牲。

    狄仁杰、王孝杰、张说这些英雄豪杰,之所以甘愿为她驱使,原因就在这里。

    要是换个皇帝,遇到这种禁忌之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王孝杰拿下再说。这种事,史不绝书,有很多记载,最终导致惨败。

    而武则天不仅没有拿下王孝杰,而是对武三思痛下辣手,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

    “武三思,给你一个忠告,你老实点,休要再闹腾。”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道:“若你再不老实点,还要再闹腾的话,下次来的就不再是陛下的圣旨了,而是千骑!”

    李隆基原本不想提醒武三思,只是现在要以大局为重,要齐心协力,共破突厥。若武三思老是闹腾的话,这对大局不利。尽管他的影响力很小,要是经常闹,也是麻烦。

    “要我老实?”武三思眼中厉芒闪烁,在心里暗道:“休想!我就要闹腾!就要闹腾!”

    武三思很不得人心,经过这次事件后,他会更加不得人心,要是不闹腾,人们还不把他当作空气?

    闹腾也可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总比被人当作空气要强。

    “王孝杰接旨。”贾铭把武三思的这副样看在眼里,摇了摇头,一脸的惋惜,冲王孝杰大声道。

    “我接旨?”王孝杰有些意外,武则天已经对武三思痛下辣手了,自己接什么旨?

    “臣在。”王孝杰忙跪在地上。

    “陛下又有甚旨?”众将很是好奇。

    李隆基也有些好奇,睁大眼睛看着。

    贾铭从袖管里取出一卷皇绫,展将开来,念道:“王孝杰:朕以为将令必一,将令必行!此战干系甚大,为了号令必行,朕赐你尚方宝剑……”

    “尚方宝剑?”一片惊呼声响起,众将个个惊讶莫铭。

    尚方宝剑在手,就意味着王孝杰的权力会平空增大很多,众将万万没有想到,武则天竟然赐给王孝杰尚方宝剑,要不惊讶都不成。

    “这是冲武三思这孙子来的。”李隆基眼前一亮,打量一眼武三思。

    只见武三思一脸的不信,如同看见老母猪上树似的。

    王孝杰本人也是一脸的惊讶。

    “……凡有怯敌不进者,不敢力战者,不遵号令者,无论何人,皆可先斩后奏!钦此!”贾铭的声音尖细刺耳。

    然而,众将听在耳里,却是如同天音仙乐似的,人人大喜,张大嘴巴,直乐呵。

    “无论何人,皆可先斩后奏”,也就包括武三思和李隆基了。李隆基不会闹事,自然不会斩他。可武三思肯定不会消停,他会闹事,有了这尚方宝剑在,他还敢闹腾吗?

    “臣谢陛下隆恩。”王孝杰很是激动,眼中含泪。

    武则天赐他尚方宝剑,他就是大权在握了,自此以后,再也没人敢闹腾了,哪怕是武三思也得老实点。他就可以专心于军务,准备来年的大战。

    贾铭从随从手里接过尚方宝剑,递给王孝杰。

    王孝杰接在手里,一打量剑柄,上面刻有一个武则天独创的“曌”字。这个“曌”字是武则天的“独门标识”,除了武则天,没人敢用。

    有了这标识,此剑就是真正的尚方宝剑,绝对假不了。

    王孝杰双手捧着尚方宝剑,面向南方,恭恭敬敬的道:“臣王孝杰谢陛下隆恩!请陛下放心,王孝杰定破突厥!”

    “武三思,你还要不要闹腾?”李隆基瞄着武三思,调侃道:“你尽管闹腾吧,尚方宝剑还没饮血呢。”

    “你……”李隆基这话如同响亮的耳光,重重抽在武三思脸上,怒火上腾,却不敢发作。

    众将大是好笑,冲李隆基竖大拇指。

    王孝杰尚方宝剑在手,李隆基撩拨武三思,这不是要让他死么?

    王孝杰手捧尚方宝剑,静静的打量着,泪水在眼眶里滚来滚去。

    “大帅,你这是……”众将小心翼翼的试探着问道。

    “哎!左骁卫大将军,你在天之灵有知,陛下赐我尚方宝剑了。”王孝杰仰首向天,大声祷告道:“当年大非川一战,若是您有此尚方宝剑在手,就不会有此一败了。”

    大非川之役,王孝杰也参与的了。他的军队几乎全军覆灭,他力尽被擒。吐蕃想要他投降,他誓死不从,吐蕃赞普大为敬重,就放他回到唐朝。

    当年那一战,王孝杰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师长,回归唐朝,积功升迁,终于成为大唐名将。

    此时此刻,他手握尚方宝剑,不由得想到了大非川之役。那一战,唐朝之所以战败,不是薛仁贵的错,是郭待封不听从号令所致。若薛仁贵手握尚方宝剑的话,郭待封也不敢乱来,就不会有此一败了。

    “我宣旨完毕,人年岁大了,有些累了,想要歇息。”贾铭冲李隆基招手,道:“楚王,随我来。”

    贾铭肯定是有话要说,李隆基忙跟上去,冲贾铭见礼道:“李隆基见过贾祖。”

    对于贾铭这个太监,李隆基还是敬重的,施礼很恭敬,贾铭点点头。

    “你们退下吧。”王孝杰一挥手,众将施礼告退。然后,王孝杰快步跟上来,道:“贾大人,这边请。”

    王孝杰对贾铭充满敬重,亲自把贾铭领到一间上房里。

    “大帅有空么?若是可以的话,耽搁你片时。”贾铭冲王孝杰道。

    “王孝杰正要与贾大人亲近亲近。”王孝杰脸上堆笑。

    三人落座,自有人送上茶水。

    贾铭把李隆基一通打量,点点头,道:“楚王,不错!你可知,当你打了胜仗的消息传到洛阳,陛下是如何夸赞你的么?陛下赞你好小子。”

    他这是在给李隆基透露宫中消息,可以谓用心良苦。

    “你能打胜仗固然让陛下欢喜,然而,最让陛下欢喜的是,你来了丰州。”贾铭点点头,赞赏之意流露无疑。

    李隆基身为皇孙,不顾自身安危,敢来丰州这个最危险的地方,这令人肃然起敬。

    “陛下还亲手挪矮几,要皇嗣坐在身旁。”贾铭透露的消息更多了。

    他是在告诉李隆基,李隆基打得越好,东宫的地位越高,影响越大,李旦的日子越好过。

    “谢贾祖告知。”李隆基忙谢道。

    “丰州一战,固然打得不错,可在接下来的大战中,你还能打胜仗么?”贾铭话锋一转,大声问道。

    丰州一战固然打得漂亮,不过,李隆基毕竟年幼,而且还是初上战场,在接下来的大战中是不是还能有所作为,谁也说不清。

    “还有,你训练的军队如何了?”贾铭非常关心这事。

    军队训练得好,才能打胜仗;若是不能训练出一阵能征善战的军队,何以取胜?

    “贾大人,这你就放心吧,楚王训练的军队非常了得。”王孝杰捋着胡须,脸上泛着笑容,道:“虽然训练的时间并不长,却已经有精锐的雏形了。若是再假以时日,训练成功的话,一定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

    “当真?”能得王孝杰赞扬,非常难得,贾铭眼含期望。

    “以我观之,楚王是名将之才!”王孝杰接下来的赞赏更加了得。

    ( 大唐天子  p:///2/2267/  )



第五十二章 默啜的迷惑
    第五十二章默啜的迷惑

    王孝杰是当代名将,能得他夸赞已经很难得了,被他赞为“名将”就更加难得了。+乡+村+小+说+网 手*机* annas.r这让贾铭大为惊讶:“大帅,此言当真?”

    丰州一战,李隆基是打得很漂亮,然而,李隆基毕竟年幼,而且初入军中,没有战阵经验,要贾铭相信这话还真有些难。

    “夸我是名将之才?”李隆基也有些意外。

    虽然李隆基对战阵不陌生,而且他学过现代兵法,对于打仗他不说很在行,至少也不外行。但,还没有让王孝杰赞他为名将之才的资格,至少也要李隆基多打几个胜仗去了。

    “贾大人,我王孝杰这辈子说过假话么?”王孝杰胸一挺,极是自豪,为李隆基大唱赞歌,道:“楚王不仅精通兵书战策,更是会训练军队,他训练的军队很是了得。要是贾大人不信,我们可以去瞧瞧。”

    “好啊。”贾铭当即同意了。

    于是乎,三人赶去校场。

    来到校场,李隆基并没有下令要军队集结,特的演练给贾铭观瞧,而是带着他四处走动。

    “陌刀,准备!劈!”来到陌刀手训练之处,只听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

    陌刀手高高举起陌刀,上千把陌刀高举,如同一道刀墙,闪闪发光,很是骇人。

    刷!

    陌刀重重劈下,如同惊雷闪电,威势十足。

    “咚!”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响起,陌刀劈在地上,地皮都在颤抖。

    一把陌刀就重达五十斤,给大力士使来,就有数百斤的力量。再有上千把陌刀一齐劈下,那威势还有说么?

    “锐利,气势不错。”贾铭赞道。

    来到弓箭手训练处,只听一声令下,万箭齐发,不计其数的箭矢出现在空中,组成一张箭网,朝前方罩去。等到箭矢落地,只见地面上密密麻麻都是箭矢。

    “整齐,射程还不错。”贾铭点点头,点评一句。

    弓箭就要整齐,要不然的,你发一箭,我射一箭,很凌乱,不能形成密集射杀,就会威力大减。
1...8283848586...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