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瞧着三位宰相恭敬的态度,李嘉大为满意,他说道:“岭南六十州,朝廷除了十数个蛮寮羁糜州外,朝廷实控在手的不过二府(承天府与齐昌府)、一监(桂阳监)、四十八州,丁口不过百万,属实荒谬!”
“仅仅我在邕州时,建武镇十数州,户籍只有不到十万人,而我亲眼所见,仅仅邕州城,丁口就过万了,由此可见,前汉之荒谬、懒政!”
“陛下圣明,明见万里,南汉户籍之陋,自数十年前建国之后,就再也未曾检收,去年承天府粗略筛检,就得民三十余万,由此可见,户籍缺漏着实严重!”
崔泉很有眼色劲,皇帝一出声,他立马就反应过来,明白了他的意思,开始述说道:
“版籍差漏,以至于朝廷遗缺病源、徭役,赋税流失,而天下豪强皆收纳隐户,富家而霸一方,轻易可举兵,以至于地方不稳,知县等治民官也之奈何!”
听到这,李嘉嘴角抑制不住地抽了抽,他起家时,在自己家的典故隐户中,至少招兵千人,这就是版籍不全的危害啊!
看到皇帝以及其他两位宰相脸色不对,崔泉立马反应过来,自己配合的有些过头了,连忙低头,不敢再言语。
“相公所言极是!”李嘉勉强点点头,说道:“除了户籍不全外,朝廷的州县划分,也是错漏百出,以至于浪费钱粮,权政不明!”
“如,齐昌府,乃南汉陪都,虽为府,但却只有一县之地,名位不符,即日起,废除齐昌府,立为齐昌县,重归于循州。”
“诺——”这是名份之争,众人自然看在眼里,并无反对的迹象。
“除此之外,需要州县名难副实,如,恭州,只有一程乡县,州县同城,委实过分,而且,雄州、英州、端州、泷州等州,辖下皆只有一至两个县,偏偏又设州衙于其上,何其浪费!”
“况且,如桂州,辖下又有九县,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何其不平!”
“所以,朕属意,全国四十八州,裁撤合并,每州辖下至少四县,高不过六县,方可合理,具体的,就由政事堂安排吧,须得考虑人俗风情等,妥善安置!!”
“诺!”几人没有想到,皇帝竟然有那么大的手笔,不过,这的确是一道善政,不仅可以节俭开支,裁撤一些贪官污吏,更关键是,可以从这件事中,彰显朝廷威严,凸显宰相的重要,几人心中,都想象的出来,自己门庭若市的场面了。
全国154县,承天府十二县除外,其余的若是均衡划分,划分三十州左右应该是最合适的,每州丁口至少过两万,方能节省行政资源。
“另外,州县划分之前,各州县须得检断丁口户籍,查撤隐户,强差人意者,着情优先罢免!”李嘉思量了片刻,决定再努力一把,两件事一起做,而且还要做成拼比,让大量的人口回归朝廷。
这几年,李嘉一直抑制自己,只是在朝廷和承天府十二县小打小闹,如今,他要凭借战争带来的威望,给地方来了大扫除,让前朝的遗老遗少通通打扫干净。
科举录取了那么多人,不多留点空位置,还真罩不住!
第409章 皇子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重新进行户籍编制,听上去难度很大,毕竟有许多豪强的阻挠,极为不易的。
但,豪强的特性在这里,他们只是地头蛇,如果面临一个性格温和的知县还可以较量一番,若是有强势的,破家灭门只是等闲。
何也军队在官府的手里,在这乱世,名正言顺的用军队来屠杀你,你还真的没法子。
所以,胜任这项艰巨任务的人,必须是性格比较坚硬果断的人来处理的。
孙钊就很适合,有眼力劲,李嘉刚来广州就投诚了,处事也很果断,知进退,而且,他一直主持着总转运使司衙门,对于地方的了解很深,加入转运使司衙门的帮忙,可谓如虎添翼啊!
于是,两位宰相也同时推荐其出任此差遣,与皇帝心意相符。
既然崔泉哥赵诚二人都如此说,李李嘉也没什么反对的想法,便对一脸无辜地孙钊说到:“现在春耕之时,未到夏收,想必转运使司衙门比较空闲,孙相公就接此重任,主持此事吧!”
莫名其妙的得到这样一个苦差事,孙钊很是有些苦闷,资历太浅,导致他与其他两位宰相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只能认命。
他离开政事堂,来到了总转运使司衙门,门子眼色劲很好,一眼就认出来他,连忙躬身请他进入。
两个副总转运使,一直处理着日常事物,如今看到在这平常的时期孙相公来了,大惊失色,连忙过来问询。
“无事,只是蒙受陛下恩泽,有了新的差遣,需要总转运使司衙门配合一下!”
孙钊轻声微笑道,让两个副使松了口气,然后奉承起来,言相公仕途无双,以后可得多多照顾才是。
瞧着这番场景,孙钊倒是笑了,说道:“此事重大,正需要两位仁兄帮扶才是!”
闻言,两位转运使瞬间哑然,也不知是福是祸,就突然的砸到头上,整个人都有些懵。
见此,孙钊是个果断的人,他连忙乘热打铁,直接解释了一番,然后说道:“重编户籍,乃是朝廷一等一的大事,若是办的漂亮,某自会向圣人为两位请功!”
两人都是有官场经验丰富的人,而且,都是户部转过来,对于户籍隐户之事自然清楚明白,重要性也知晓,如今上官又专门负责此事,心中不想背负这繁重的差事,但却不得不服从,不然年末一记评语,仕途就能毁大半。
其一人身高中等,眉眼端正,只是耳旁有颗痣,倒是识得清楚,年约四十有余,他躬身道:“禀相公,《户令》规定:“诸户籍三年一制。起正月上旬,县司责手实、计帐,赴州依式勘造。乡别为卷,总三通,其缝皆注州县某年籍。州名用州印,县名用县印。三日内讫,并装璜。一通送尚书省,州县各留一通。自安史后,已然松懈,到如今已然废驰,数十年未曾编造,尚书省自然无算,千头万绪,须得仔细打理才是!下官以为,须得让地方督促编造,咱们再以转运使衙门进行比对,错漏彰显,更省了些力!”
户令中明确规定户籍编造的时间是每三年一次,负责编定的衙门是州,户籍的编排是以乡为单位,编好以后,缮写一式三份,州、县各留一份,报送尚书省一份。
“陈公所言极是!”总转运使衙门从三品,副转运使为正四品,职位也是高等,孙钊倒是颇为尊敬。
“只是地方官吏懒政,贪腐,转运使司衙门平日里负责税赋之事,已然是见惯了,其之陋相,难以言表,只能配合,难为倚靠!”
这番建议虽然也算可以,但算是老规矩,他见识了承天府的编户齐民之事,历经一年,才堪堪完成,官场上的肮脏事不计其数,官员不值得信赖。
“此次差遣,地方自行会编断户籍,但只能参鉴,不可为主,我意,以转运使司衙门为主,崇福司、射声司为辅,筛选专人查断!”
作为总转运使司衙门的主持者,孙钊自然信不过别人,他利用转运使司在各地的分布,然后再有其他部门的配合,慢慢地来、仔细地来,圆满完成这项任务,以不负皇帝所托。
实际上,他还未将这番班底弄好,就得到了皇帝的接见,说户部空缺严重,需要填补,如今转运使司衙门运转了一两年了,也是与钱粮打交道,正好合适调派一一些过去。
闻得此言,他心中既是欢喜,又烦恼,调出人来,他的编户齐民的策略可就缺人了。
理论上转运使司衙门与户部平级,但转运使司衙门就是收钱的,干的是苦力活,而户部是发钱分派的,是一项清闲肥差,人人欢喜而去之。
比如,给百官发禄米,米有上中下之分,成色不同,价格自然不同,稍微减色一些,亦或者买些去年的陈米充斥,其中的差价,就令人吃的肚满肥肠。
他晓得这是皇帝扶持他,所以就忍痛将转运使司的一个副使推了上去,当了侍郎,其他的几个司主事也安排了一些,小半个户部也算是被掌握了。
财相之名,倒是名副其实了。
地方官吏们忙着编户齐民,以求让自己不被罢免,州县合并害死人;朝廷中的官吏们,则眼巴巴地走动门路,想去户部任职,哪怕是常规的孝敬,就让人胃口大开。
对于李嘉而言,整个二月,朝堂的事物已然不重要的,他眼里只有后宫。
三个孕妇,已然到了生产之日了,御医们倒是时间计算的很精细,与预想中的只相差了几日,医术的确精湛。
第一个生产的,是丽嫔侯丽娘,不愧是生过孩子的,不消一个时辰,就生出来一个皇子,壮实的很。
李嘉很欢喜,也省心,于是就取名心哥儿。
相隔不到半天,就瑜嫔江小瑜就生了,不过江小瑜疍民出身,游泳给力,身强体壮,两个多时辰,也生了个皇子。
李嘉取名无能,唤作水哥儿。
惜竹倒是身娇体弱,折腾了好几个时辰,才勉强生下,人已经脱力了,孩子出生天才刚亮,也是个皇子。
既然这般,就是亮哥儿吧!
李嘉颇为感慨,怎么一下就是三个皇子,太假了吧!写小说也要符合逻辑啊!哎……
第410章 故事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一下子有了三个儿子,李嘉突然就觉得圆满了。
朝廷恭贺声一片,都为大唐有继承人诞生而欢欣鼓舞,只是颇为遗憾不是嫡子,只是庶子。
不过,不能掉以轻心,在这个年代,孩子三岁以前非常容易夭折,不能取大名,只能哥儿的叫着,等成年后才正式赐名。
按照惯例,后宫嫔妃自有一份赏赐在那,不需要皇帝操心,至于生子后的名位,自然各升一级,由嫔为妃。
其余的赏赐金钱无算,这次儿子出生,李嘉没有收到一分贺礼,反而散去了几百贯,若是把妃嫔的待遇,恩赏都算入的,上千贯是免不了的。
心痛倒是不至于,只是想着这皇室的规矩着实有些大,一饮一食皆有规矩,每日花费数百贯,一年粗略的也有十来万贯,若是再加上一些赏赐,更是触动人心。
幸赖皇帝利钱有道,每年光是一个天下钱庄,仅仅是兑换一途,就有万贯的收入,如今又发了钱票,兑换也是要惯例取千分之一,一贯一文,十贯十文,虽然不多,但日积月累,兑换越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更何况,皇家的招牌——邕布,在邕州时就已经名震岭南,如今更是发扬光大,在整个承天府,隶属于少府监的纺织场就超过了十个,雇佣的女工约有三万余人,每月可产绢、纱、麻等,超过十万匹,无论是赏赐百官,还是售卖,纯利也超过万贯。
九州岛的金矿,济州岛的羊马,黑水都护府的皮草,这些产业大有可为,年利润超过十万贯。
更不要说,关税、市舶司、盐业等,被划归了内库,由转运使司衙门代收,年入百万贯。
如此一来,反而田庄利润最薄,但胜于稳定,十数万亩的土地,几千顷,分布在各地,每年产粮四五十万石,大多都储存起来,以防不测。
在这个乱世,粮食比黄金还要珍贵。
如之前李嘉北入江陵城,老将慕容延钊遣兵调将,都准备一搏了,可是奏折入了朝廷,却被留中不发,不了了之了。
赵匡胤难道真的不在意此事吗非也,实在是北宋朝廷粮食不够吃,再加上倚为粮仓的淮南之地,百姓去了小半,再加上持续一年的兵乱,已经将北宋的粮食消耗的一干二净,整个正旦,东京汴梁的粮价,比往年翻了一倍。
民间甚至开始议论怀念起世宗郭荣起来,赵匡胤为此惊慌了一阵子,禁军调换更勤了。
对于孩子的惊喜,持续了十数日后,李嘉终于是消耗了大半,开始习以为常。
不过,宫廷中的确无聊,从去年归来到如今,已经待了数个月,李嘉颇有些厌烦,待在皇宫最大的乐趣就是造人。
难怪那些皇帝喜欢扩建宫殿,招纳嫔妃,长期待在一个地方,果然是需要找点新鲜感的,千篇一律的生活,哪怕是皇帝也难以忍受。
更何况已经在外野半年的李嘉,他自然承受不来。
于是,在神武二年,三月十七这天,李嘉携带着宦官田忠,元从军统领张虎子,伴随些许亲卫,就离开了皇城来到了市集上。
对于两位亲近皇帝的人而言,这已经是算是家常便饭了,不以为意,反而布置的仅仅有条,李嘉微服出访倒是安心。
广州城中一派热闹景致,市坊界限模糊,到处都是商铺,铁匠铺,泥瓦店、饰店、典当行、饭庄、酒馆、茶馆的幌子迎风摆动,一副盛世华年的万千气象。
皇上满心欢喜的左右游荡,不时走进街边的店铺中,观察一番。
漫步走在外面的街市上,皇帝年轻的脸上倒是神采飞扬宛若一个初到京城的小郎君,模样俊俏,倒是惹得路旁的小娘子们忍着羞意,看了又看。
如此这般,李嘉又不是瞎子,自然清楚明白,他倒是乐在其中,不时地点头笑笑,折扇摇摆,颇有君子之风。
“若是在魏晋之时,咱乘坐牛车入市,那些小娘子的香囊怕是一车难装啊!”李嘉自鸣得意,笑着说道:
“怕是那卫玠,也要被郎君我压下去!”
顾首一看,田忠只是笑着奉承,而张虎子这糙汉,懂个屁的典故,只是憨笑,李嘉瞬间被这两人气笑:“得,水平在这,对牛弹琴啊!”
魏晋时期的女子颇为大胆疯狂,有春秋战国余风,见到美男子,打招呼抛香囊只是等闲,四大美男子之一卫玠乘坐牛车来到建康,由于围观的女子人山人海,牛车上都是女子告白的香囊,道路拥挤,如同现在追星的粉丝一般疯狂,卫玠天生体弱,经受不住,于是就是一命呜呼,才有了“看杀卫玠”之词。
跟不懂得人聊天,着实自讨苦吃。
眼看着日头升到了头顶,前行中的自叹年轻人站住了脚步,抬头看着街边一处酒楼的招牌,名唤‘凤喜楼’,酒楼高大,在广州也是有数的,足有三层楼,站在门口闻着里面飘出来的酒菜香味儿,皇帝更觉得饥肠辘辘,回身招呼:“田忠,进去问问,可还有座位吗”
很快,他就回来了,说道:“郎君,雅间还是有的!”
“不了,就找个靠窗的座,这市井人情,平日里可看不着。”李嘉摇摇头,拿着纸扇,就摇头晃脑地走了进去。
登上楼梯,一楼二楼一片嘈杂嬉闹之声,碰杯劝酒、大声喧哗的声响连成一片,响得人耳朵里什么也听不见。
李嘉倒是颇为欢喜,坐在靠窗的位置,临街而望,各种小贩吆喝着,吃喝玩乐,样样都有,充满了生活气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