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为此,李嘉选择不征发徭役,而是让厢兵进行修筑。

    厢兵的来源很杂,一开始是李嘉进去广州城后,整修禁军,剔除其中的老弱病残后,再把其中的一些顽固分子,以及流氓等,全部纳入厢军,以作管理。

    由于南汉为了维持治安,一直有强制流氓地痞入军的传统。

    所以数量还挺多的,约有五六千之数,几乎占据禁军的两成,这些人不能放,不然就会危害地方,也不能平白无故养着,于是就设立厢军,让他们每天干活去。

    之后,又在广州斩杀了一些顽固分子,部分罪责较轻的,就也入了厢军,之后,又打虔州,俘虏了上万名南唐的神卫军和百胜军,也入了厢军。

    神卫军大部分被南唐赎回,百胜军中的顽劣分子留下,其余人也出了厢军。

    再加上土匪、海盗等融入进来,厢军一直保有近六千人的编制,可谓是岭南军队中的脓包,毒瘤,专门负责对道路的修建。

    他们经验倒是丰富的很,从广州到衡州的道路修缮,就是厢军完成的,为夺取湖南、南平,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可惜,并没有多少奖励。

    今次又要修路,免费劳动力,厢军们无可奈何,只能按部就班的开始了,烧砖、铺路,栽树,虽然繁琐,但却有条不紊,当然,这是在禁军的监督下执行的。

    其中的耗费,着实低廉,只有些许口粮,砖窑的建设,以及一些器械等,还没有多少麻烦,若是徭役,其中的折腾简直烦躁。

    死了人,李嘉也不心疼,都是人渣,偶尔施舍一顿鱼肉酒水,就已经是大恩大德了。

    六千人修路很快,尤其是烧砖后,铺路极为方便,几乎以每天十里的速度迈进,这首先要修的,就是从广州到长沙府的府道。

    之所以如此,李嘉心中想的是争霸天下,岭南偏居一隅,虽然安全,但着实不方便,调兵遣将钱千里迢迢,又没有电话啥的,若是出了差错,就大发了。

    首府的迁徙,不可莽撞,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岭南整理完毕,尽快的编户齐民,化作大后方,贡献钱粮。

    而且,也不可轻易地就说出来,毕竟故土难舍,哪怕作为开国皇帝,威望很高,但也不能轻易地否决大部分朝臣的决议,所以,需要缓缓图之。

    当然,在长沙府和承天府之间的府道驿站没有建立之前,李嘉是不会迁都的,之前从湖南回广州的路途,实在是太苦了。

    驿站的建设也只是李嘉的假想,虽然具备可行性,但其中的差错却有不少,需要调整,岭南暂时还是不能动的,以静为要。

    叹了口气,望着一个个身穿长袍,羽扇纶经的读书人,在街道上闲庭信步,有说有笑,李嘉的心情愈发的好了,对于捡地中遇到的不快,也烟消云散,死掉一些豪族地主算的了什么

    “有了这些读书人,何以惧豪强”李嘉笑道,心中对于科举,又有了新的设想,在统一天下的道路上,获取读书人的心,无论是豪门还是寒门,都是重要的,这代表着对于基层的威望以及统治力。

    宣扬朝廷,无知的百姓们,对于这些读书人认可更高一些。

    南唐,自去年九月,太子李弘冀死后,李璟悲痛欲绝,封第六子李从嘉(李煜)为吴王,居住东宫。

    就跟天意似的,南唐最果敢厉害,预定一代明君的李弘冀突然就死了,皇帝之位落入到了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的李从嘉手里,与李嘉有一字相同。

    对此,李嘉不置可否,反而玩味的说道:“从嘉,从嘉,岂不是说,服从于我”

    此话传到了南唐,李璟(本来要去王字旁,但还是常用为准,知道就行了)极为愤怒,光明正大的占便宜,如此无耻之人,对于读书人李璟而言,他是万分受不了这种的,于是,立马给儿子李从嘉改名为李煜,一般人登基后改的,因为李嘉提前了。

    太子被他国小瞧,朝臣们莫衷一是,有人见了机会,钟谟说李从嘉轻浮放纵,请立纪国公李从善,李璟大怒,贬钟谟为国子司业,正式立吴王李煜为太子,而不是遮掩的让其住东宫。

    听到这则消息,李嘉并没有因一言而变历史的快感,而是想起来南唐后主李煜,借由李煜,又想起他的大周小周二后,大周不可得,有夫之妇了,小周倒是有些念想。

    “看来,李璟身体已经不行了,快要走咯!”李嘉感叹道,李璟虽然无能,但有手腕,能坐镇南唐,群臣膺服,而李煜继位主少臣疑,机会又来了……

    李嘉在整修内功,中原动荡上百年,赵匡胤自然也是苦练内功,逼出中原的潜力。

    正月,由于缺钱,赵匡胤继续周世宗的度田之策(也就是编户齐民,丈量土地),将显德末年停止的度田,继续进行以为。

    但地方官吏哪里如中央的意见,反而多欲求功,弊端丛生,好好对善政,成为了弊政。

    于是就学习周世宗,精择官员至各地均平两税。

    除此之外,为了让各州县的钱粮能减少损耗,多多入库,赵匡胤继续完成郭荣的遗志,继续修治运河。

    宋都汴梁,有四河以通漕运:汴河,黄河,惠民河,广济河。汴河所漕最多。于是调发丁夫数万,引导闵水从新郑,达寿春,与蔡水合,贯通京师,南历陈、颍,以通达淮右漕运。

    二月,调发丁夫三万人疏通五丈河,自都城北历曹、济、郓,以通达东方之漕运。




第414章 潜移默化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得到中原大发民力,开始整修水运,度田,李嘉心中虽然有些放松,但警惕却更高了一些。

    动作难么多,北宋今年肯定是难以发兵了,所以开始苦修内功,南平与湖南暂且是安稳的,自己迁都倒是有时间安排。

    但是,这也代表着北宋已经度过了开国危机,开始如同跑车一般,大肆飞奔起来,不是李嘉高看中原,那里是汉族开垦几千年的土地,各种水利只要一起来,再加上中原百姓辛苦耐劳,以及丰富的耕种经验,北宋的gdp和财政,肯定是飙升的。

    人口基数在那,北宋千万人口,而李嘉的新唐只有两百多万,耗费四五倍的努力,才能勉强赶上,真是差距太大。

    不过,北宋需要面对北汉和契丹人的威胁,重兵把守北疆,与安稳的南方自然是不同,消耗自然也不同。

    岭南安稳了数十年,哪怕有李嘉的颠覆,也不过是局限动乱,大体还是无恙的,所以,这次编户齐民,势在必行,一定要将岭南的潜力完全逼出来,再掌握在朝廷手里。

    所以,李嘉一边盯着岭南编户,一边巡视着修路的状况,厢军的人拍着胸脯,说秋收前,一定把路修到长沙府。

    李嘉不置可否,路是越修越慢,山岭越来越多,加宽,挖坑等,再也不能如承天府附近那般快速了。

    只要按部就班,李嘉就不管那么多,自然有人盯着。

    这时候,突然来了一位故人,来自于邕州的故人。

    李嘉倒是来了兴致,造人之余,也见见人吧!

    来人身材颇高,比寻常人高出半个头,约有一米八左右,虽然已经穿着汉人的衣袍,但浑身不自在,不自觉的扭动着,坐立不安就是了。

    李嘉好好回忆了一遍,这才想起,此人是六十八洞蛮寮的中,龙州的洞主龙三哥,对于李氏很是听话,在江左江右一直是亲李的代表,如今得以上京,想必是有了事发生。

    遇到故人,李嘉脸色很好,一副高兴的模样,龙三哥显然熟蛮,对于汉家文化倒是熟的很,很拘谨,比往年还要拘谨,学着汉人那般,半个屁股坐到了椅子上,一脸憨厚的表情。

    “三哥,怎么到了广州”对于这样的熟蛮,李嘉很放松,也很宽容,但对于龙三哥而言,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兵力雄劲,又是汉儿的皇帝,威势极大,哪怕一句话,他听着都有些害怕。

    “回、禀,陛下,咱来京城,咱们是素来与朝廷亲近,征兵啥的也不曾拖过,但最近新来的那些官,却逼人太甚!只能求皇帝为咱们做主,咱们了对于李家忠心耿耿啊!出兵也大方,就像之前,说不让进邕州城,就不进……”

    瞧着他说话颠三倒四的,李嘉到不以为意,仔细听着,才弄明白,原来是有官吏去了江运江右,准备编户齐民,还准备让他们纳税。

    这一下子可是捅了马蜂窝,虽然那些熟蛮们生活习惯也慢慢与汉人相同,也会说汉话,但若是要他们交粮纳税,那可使不得。

    至于汉人啥的,到无所谓,交粮交税却必须抵制。

    但建武军的存在,以及李家几十年来的威势,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就花钱,又派人来到京城,让相熟的皇帝来请求。

    听闻这些,李嘉瞬间沉思起来,他倒是对此了解很,这些人还是他派过去的,就是为了试探一下六十八洞蛮寮的底线。

    如今,倒是清楚了一些,李氏与六十八洞这些年来快速增进的贸易往来,让他们享受福利的洞主而言,是不可割舍的,尤其是酒水、盐、白糖,铁锅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除非是鱼死网破,他们是不会断绝的。

    所以,这次遇到了官吏的逼迫,他们第一时间就是花钱去贿赂,然后再派人来京城求援,这是典型的汉人思维。

    “如此,我倒是知晓了!”李嘉故作思考的点点头,然后却有些为难地说道:

    “不过派出官吏进行检断,这是朝廷一致的决定,我虽然是皇帝,但也不能朝令夕改,这样的话,我这皇帝哪有面子”

    李嘉的话很直白,特别的直白,所以龙三哥听懂了,他也知晓,若是自己这个洞主决定去打猎了,全洞人都去了,自己要是又决定不去,以后听话的人就少了。

    所以,他有些认同,但依旧苦着脸说道:“陛下,咱们六十八洞可一直听话的很,从来没有违背过,您看看我们那么多年……”

    面对龙三哥的苦苦哀求,皇帝再三思量,然后凝重地说道:

    “这般,他们要查,就让他们查,登记后,只是做个样子,你们的税赋就免了,从此都不用交了,跟以前一样,不过,要以兵役来取代!”

    “啥是兵役”龙三哥疑惑了。

    “就是说,以后每年,你们十个人里面,就要有一个人出来了为我打仗,这就是兵役!”

    “有赏钱吗”龙三哥继续问道,六十八洞人,从来不怕打仗,因为打仗才有钱拿,勇士从不会畏惧死亡。

    “当然,只要服兵役,每个月都有钱拿,你作为洞主,你也有钱拿,出一个人一百钱!”李嘉认真地说道,直把龙三哥胃口吊起来了。

    “这是个好消息,好好的好消息!”龙三哥欢喜道,能让洞民赚闲钱,自己也能得钱,真是太好了。

    “回去后,你去跟那么洞主们说,查人就让他们查,以后出兵也发便些,也不需要交税,你们又不是汉人,登记后也算是有身份了,平日里也可以去城里买个房子,买东西什么,猎到了好东西,也可以去城里卖,能多弄些钱……”

    听到皇帝的解释,龙三哥突然觉得,编户也没啥的,就是麻烦了些,自己还是洞主,还不用交税,而且,还能让去当兵赚钱,以后也能进城了,方便的很……

    目送其离去,李嘉倒是笑了笑,温水煮亲蛙,服了兵役,就得识字,入了旗,就有了新的头,潜移默化,就是如此吧……



第415章 名单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长久以来,对于这些蛮寮们的处理,朝廷一般有两种方法,一则是羁縻之策,如南汉一般,任命各洞为州,让其自治。

    二则,就是改土归流,进行编户齐民,成为朝廷的顺民。

    为什么要改土归流,还是图人家的百姓,税收。

    有一句话说得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以那些六十八洞蛮寮为例子,他们身处大山深处,以捕猎,及采摘果实为生,有时候也进行耕种,但大部分都是刀耕火种,收获很浅显。

    说实在的,这些人又不是汉人,所产出的赋税能有几何贸然地进行,改土归流只会导致叛乱,那些钱财都不够平叛的。

    所以李佳认为,对于这些蛮寮,可分为两种方法,分别对应是熟蛮,一个是生蛮。

    熟蛮不必说,他们已经汉化许多,所以对于他们需要轻徭薄赋,善待头领,须得赏赐他们土地住宅,让他们子弟读书,慢慢地归化,以汉官为主,头领为辅,

    生蛮,就如同六十八洞蛮一般,头领或多或少的识得汉字,汉话,可以交流贸易,但底层的蛮人却不懂,只是听从首领的话,所以,只要换个首领,他们的态度就会大变。

    李嘉觉得,对付他们,就需要有相配合的统治策略,不要一味的追求统治。

    首先,对他们的丁口进行统计,方便了解他们的实力。

    第二点,要形成君主关系,具有兵役及朝贡制,名正言顺的归入统治序列。西周的制度就很适合这些依旧处于奴隶社会的蛮寮们,所以,李嘉不再对他们封州县官职进行羁縻,而是封爵来抚顺他们,承认他们的统治权,然后再明确的要求他们承认兵役等义务。

    准确的来说,就是惠而不费的明确承认他们的世袭统治权,再要求他们如同西周的诸侯一样,对周天子进行兵役等义务。

    如此一来,朝廷凭空的就能得到数千上万的蛮兵,而且,还能控制住各洞的规模,防止互相兼并,尾大甩不掉。

    第三点,就很简单了,就是帮助他们仿制朝廷,建立简单的统治制度,设置**官、大司马,国相等职位,从而稳定统治。

    如此,六十八洞就或许成为六十八个伯国,质子入朝,汉化,就水到渠成了,过个几十年上百年,就会如同汉人一般无二了。

    比起虚无缥缈的州、县羁縻,还不如确实统治,规定义务要好的多,尤其是这些偏远地带,只有确定义务,让其归心,以君臣之义慢慢相结。

    想到妙处,李嘉不由得笑了。

    随后,到了三月初,广州城内的读书人越发的多了许多,大唐的声威震慑,令科举的吸引力大肆增强。

    这个时候,专门负责铸币的杨有义,耗费三四个月的功夫,将大唐积累数年的铜锻造成了三百万贯的钱,已经蓄势待发了。

    李嘉再次检阅了一下铜钱,发觉虽然含铜量虽然不高,铜锌合金制作而成,在岭南铜矿比较多,但黄澄澄的,惹人喜爱,再加上制作精美,周边还特地压了纹边防止剪边,可谓是上好的铜钱了。

    说道铜钱,就不得不提一下,铜钱并非是黄色,而是青色为主,而且铸造工艺不同,以及用铜料不同,颜色也有很大的区别,古钱的铜质主要有紫铜、青铜、黄铜、白铜等数种。
1...114115116117118...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