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对于身家丰厚的将校来说,有钱,哪里都是一样的。

    而对于这些比较贫穷的兵卒,则有些承受不起,毕竟是家庭劳动力,若是有了损失,还真的天塌下来了。

    “传令下去,今日操练结束后,酒肉管饱!”

    “诺——”一个侍卫欢喜地应下。




第450章 禁军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广州城,禁军校场上,马蹄轰鸣,尘埃之中一片羽毛在飘动,仿佛被风吹得荡漾的芦苇。

    李嘉骑着一匹白马冲在前头,看起来十分矫健,一大群骑马的将士紧随其后。

    此时正处于夏日,校场上的禁军们仍旧进行禁军校典,热汗滚滚,站姿整齐,丝毫不以为过,他们似乎知晓皇帝前来巡视,面无表情。

    他身后,则是元从军,从邕州开始就好跟随的禁军,他们都是千挑万选出来,各个身高坚挺,模样英俊,数百人都穿着崭新的盔甲,军械司新制的甲胄,整齐修正,衬托出他们更加英俊。

    头盔插着白色的羽毛,元从军穿着新交付的盔甲,都给配了羽毛作为庆贺。

    李嘉也穿着铠甲,由军械司量身定做的,穿在身上感觉确实舒服,重量也轻,表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光芒。

    他的肩膀、四肢各处,很便于活动;因为不是两层甲,更不是纯粹的板甲,而是在板甲上用铆钉拼镶锁子甲。

    当然,在这个炎热的季节,穿戴如此模样,着实令人难受,炙热滚烫,李嘉娇身惯养的身躯,有些承受不住。

    可是,这是在展现皇帝英武的时候,他不能停歇,反而更是装作风轻云淡的模样,慢慢地骑着。

    “万岁,万岁——”皇帝位于方阵中心,禁军们立马停下操练,见到了皇帝的骑马英姿,瞬间大喊起来。

    巨大的声浪直冲而来,李嘉的耳膜都有些震痛,但他依旧挥舞着双手,面对禁军的欢迎。

    当然,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开始的,真正的重头戏在最前方,那里有十个稻草人,披着甲,身材模样都是一般人模样。

    李嘉突然策马冲进,及至六七十步,便取了一支利箭,弯起弓,拉弦,只听得“哐”地一声,长箭正中板甲,战马的速度依旧持续,缓缓而走。

    “万岁——”一箭中头,禁军普通排练一般,再次呼喊。

    李嘉心中微微欢喜,也不停歇,反而不断地拉弦,射箭,不到片刻的时间,已然完全射中,而且,都中脑袋。

    “射!”到了最后一箭时,李嘉眯着眼睛,高兴地大喊了一声,策马转了一个方向从靶子前方掠过。

    后面冲来的骑士纷纷挽弓,射箭,他们多数都中,毕竟是挑选出来的,很是熟练。

    “不错!”李嘉满意地点点头,回头说道:“各个都有赏赐!”

    “诺——”元从军欢呼着,皇帝的赏赐,总是多多益善。

    “陛下神射,比古之养由基还厉害!!”由练兵大营而突出的骑手陆续,则大声说道。

    “哪里,小术罢了!”李嘉摇摇头,说道。

    “马上骑射,最是不易,陛下已经不亚于古之神射手了!”陆续夸赞道。

    “好好培训他们,这群家伙骑术都不好!”

    “诺!”陆续兴奋地说道。

    李嘉又回过头,说道道:“大家没没有射中的,也无需计较,只要勤加练习,数月必定成功。

    射箭容易,骑术也不困难,大家需要多多努力!”

    “诺——”大家更是欢喜了。

    随后,李嘉又骑马来到营房大堂,翻身下马,便马缰丢给仆从,独自跨进门槛。

    见一个高个的大汉和一个糙黑的男子正坐在椅子上说话,他们察觉到有人进来,转头一看,马上站了起来,一齐向李嘉弯腰执礼。

    他们都穿着麻布衣,头戴幞头,没有着架,看样子颇为朴素。

    “参见陛下——”两人沉声说道。

    李嘉道:“免礼,都坐罢。”

    “如今,禁军是什么情况”

    “回禀陛下,禁军中,对于纪律已然牢记在心,这个月,只是断了五十根棍子,也没有争斗的事情发生,所有人都不敢乱为!”说话的,是宪兵司的负责人,他为人一本正经,说话也是简略。

    五十根棍子,纪律用棍子来衡量,果然很简略。

    “辎重营呢”

    “军中的粮草供应都很充足,兵部也不曾有过苛扣,所以,大家都喜欢把钱存在辎重营,我们还招募了许多后勤兵,随着火炮等新式军械的应用,人员需求更多一些!”

    “钱票呢大家都喜欢吗”

    “军中依旧还是由铜钱与钱票发放,如今大家都喜欢用钱票,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弄丢,铜钱也无多少人认领了!”

    皮肤黝黑的男子起身说道,看来天天跑运输,的确容易发黑。

    “嗯!军中安稳,还是最好的!”李嘉点点头,继续说道:“这几天了,军中多添些肉,我会让少府寺送过来的!”

    “而且,天气炎热,多煮一些绿豆粥,早中晚供应,钱财虽然珍贵,但不及兵卒本身!”

    “诺——”

    皇帝关心士卒,他们到不以为意,毕竟之前皇帝经常干涉禁军,许多东西也是由皇帝安排的,再说,这是好事,他们也是禁军之一,也可以享受这种好处。

    “对了,你们也是跟随大军从湖南回来的,湖南与岭南相比,哪里较好”皇帝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

    “回禀陛下,末将不敢欺瞒,若是在夏日,则是湖南较好,老天爷也没那么热乎,而且湖泊较多,可以捞鱼吃,游泳啥的,比岭南较好!”

    辎重营的黝黑男子摸了摸头,憨笑地说道。

    “继续!”李嘉笑着问道。

    “但,若是在冬日,则岭南好。”

    “岭南冬日,温暖如春,也不需要烧柴烧煤,舒服的很!”高个子的宪兵抢话说道:

    “湖南冬天冷的很,院子里都比房屋里暖和,咱们普通的兵卒,在军中有煤发下来,但还是容易得风寒!”

    “最好是夏日去湖南,冬日来岭南,这才最舒服!”

    “如此啊!”李嘉轻声说道,果然,这次来了解底层兵卒,还是比较重要的。

    对于身家丰厚的将校来说,有钱,哪里都是一样的。

    而对于这些比较贫穷的兵卒,则有些承受不起,毕竟是家庭劳动力,若是有了损失,还真的天塌下来了。

    “传令下去,今日操练结束后,酒肉管饱!”

    “诺——”一个侍卫欢喜地应下。



第451章 大豆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在广州,禁军约有三万,若是加上元从军以及宫廷侍卫,大概有四万,若是迁都,这些人必定要北上,背井离乡。

    与湖南兵卒淮南兵相比,这些禁军归顺他已经有两三年了,归属感比较强烈,忠诚度也是可以。

    而且,这些年不间断地训练,养精蓄锐,可以说,除了经受几场战争,与一般的精兵并无两样。

    李嘉不会让这股强大的军事力量留下,长久的脱离中央,必定会离心,留下万八千人,镇压岭东就行了。

    于是,岭东府成立数月后,岭东卫成立,约一万五千人,都是有家眷的,身体较为孱弱的,这些人将留下岭东。

    为了相以制衡,防止一家独大,广州的承天府,也将设八千人,守护这座岭南最大的城市。

    号称“广州卫”。

    如此,真正去往湖南的,就不到两万人,属于真正的精锐中的精锐。

    考虑到北迁之苦,这群中央禁军,每月的粮饷,从五百钱,加到八百钱,相当于三石粮,已然属于极其丰厚的。

    由此,禁军从此分两部,分为中央禁军和地方禁军,最明显的,就是薪酬多上三百钱。

    至此,迁都已经完全成为定局,所有人已经不再抱有幻想。

    政事堂也只能顺应帝心,况且,天下岂有居岭南而统天下者

    迁都北上,顺应天下大势,作为政治家,哪里不晓得湖南的重要性。

    于是,继少府寺修葺楚王宫,朝廷也下拨约二十万贯,用于长沙城的加固,修缮,扩建,整修。

    六部九卿衙门,五军都督府,乃是重中之重。

    那些贵族公卿们,则早就得到消息,派遣家仆管家进行购房,时刻跟着朝廷走,位居权力中心,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而且,长沙城比起扩建繁荣的广州城,料定更为狭窄,所以,及早的定居,能省不少钱。

    囤积居奇,这不是贵族公卿所能做的,丢面子,也没有人敢囤积居奇,能北上的,大都是有钱有势的,敢高价卖,也没命花。

    后宫内,也是一片议论声,几个刚生下皇子的妃嫔,舍不得让几个月的子嗣长途跋涉,去往长沙。

    而且,怀孕的皇后、宝嫔,也不想北上,产期与北上是冲突的,一不小心流产了,可真是后悔不已。

    对此,皇帝只能现身解释,怀孕的,以及皇子幼小的,明年开春之际可去往湖南,押后数个月。

    如此,才稍稍安静了些。

    前两天巡视禁军,李嘉发觉,由于禁军基本上天天操练,消耗很大,肉食隔三差五的供应,但粮食的消耗,依旧是平常百姓的三倍。

    他亲眼看见,一个普通的瘦个兵卒,脸盆大小的碗,能吃两碗,一日三餐,那是极为夸张的。

    每餐半斤饭,只是等闲,一天两斤米,实属正常,每一滴汗水,都能消耗数粒大米,三四万禁军,一个月能吃掉两万石大米。

    如此可怕的消耗,平日里也就罢了,若是在行军,或者是战争时,后勤稍微出点问题,那就真的完蛋了。

    哪怕设置了辎重营,有专属的后期兵,但后勤依旧是军队的薄弱处。

    “不行,庞大的食量,哪怕提升了后勤能力,已然抵消了,与其他国家相差不离!”

    李嘉摇摇头,为了提升胜率,让统一大业更顺畅一些,他真是绞尽脑汁。

    尤其是目标定为南唐,江西可到处是山地,后勤困难多了。

    “来人,摆驾皇庄,远一个近点的!”皇帝耐不住,随口吩咐道。

    “诺——”虽然不清楚皇帝到底什么心思,但田忠依旧应下,然后去吩咐人找少府寺安排,又找人去射声司安排,内侍省也需安排官官、侍女銮驾等随从。

    皇帝出行,除去侍卫,光是其他随从就有数百人。

    几百贯钱,就那么撒水般去了。

    这次出宫,不是微服私访,也不是光明正大,反正就是介于两者之间,默默地出行,百官们知道,百姓不知道。

    少府寺听说皇帝要去皇庄,连忙安排就近的,偏僻的,所有人都要筛选一遍。

    所有人都为皇帝操心,只有皇帝则悠然地坐在马车上,享受着冰块带来的凉爽,走了约半个时辰,来到了一处小山。

    小山不高,约莫百来米,绿绿葱葱,是个纳凉的好去处。

    “我可不是纳凉的来着!”李嘉笑了笑,这倒是贴心,手里摇着把纸扇。

    “哪里敢欺瞒陛下,这山脚下,可不就是一个皇庄,一千来亩,七八十户人家,都家室清白!”田忠笑着答道。

    “哦这里倒是不错!”李嘉看了一眼山上的参天大树,说道。

    进了庄,几十间木屋参次不齐的坐落在田地边,一道山泉从山上泄下,十几头水牛被孩子们牵引着,在小河边吃草,颇有些田园风情。

    “庄中可曾种了大豆”田忠撑着伞,皇帝倒是不怎么热。

    “回禀陛下,咱们这并没有种大豆,都是那些农户们屋后空地种了一些,平日里做些豆腐!”

    庄里的管事何曾见过皇帝,颤颤巍巍地说道。

    “大豆好啊!五谷之一!”李嘉感叹道,他这次来,就是想找大豆的。

    豆,又称作菽,是古中国重要的谷物,中国也是最早也是最久种植大豆腐国家,早在《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中有这样的记载: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种植大豆,约有五个月左右,大约在七八月份成熟。

    果然,李嘉去往看时大豆已然成熟,与后世改良的不一般,更小一些,豆荚也少一些,高低不齐,用来自我吃食倒是不错。

    “你们吃豆,除了拌饭,做豆腐,还怎么吃”

    小农夫什么时候见过皇帝,虽然知晓种的是皇帝的田,但却第一次见皇帝,低着头,颤抖着身体,不敢说话。

    “陛下问你话呢怎么不说”管事壮着胆子,训斥道,生怕皇帝不满。

    “回,回陛下,我们还做豆酱吃!”农夫三四十岁模样,黑黝黝的皮肤有些干裂,颤抖地说道。

    “哦豆油呢不吃吗”




第451章 大豆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1...133134135136137...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