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想了想,陈斌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护卫,因为成为护卫虽然薪资比水手少100个大钱,但却一直待在琼州,自己的小妹也是需要照顾的。
“你的粥”秉承着节省的原则,陈兵先去排队,要来一碗粥,先把自己的肚子填饱肚子。
“这里是商会还算是有良心的”手中的粥甚是浓稠,粥中还伴有一些红豆,味道甚是甘甜,可口,看着就引人食欲。
而在另一边,就是其他三大商会的粮铺了,已经不能用门可罗雀来形容,店铺前的石板比他的脸还干净。
“这李氏商会才算是有良心的”
“老子以后只认准李氏商会了”
“这粥真好喝,我去叫阿耶来喝”
热腾腾的红豆粥入了肚子,耳旁传来的竟是溢美之词,陈兵心想,李氏商会算是尽收人心啦,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你们这粥里有毒”突然一个大汉惊慌的大喊着,声音极大,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
陈斌我头一看,一个30多岁的大汉躺在地上,身体不断的抽搐着,口中含着米粥,红豆粥洒在地上,看样子的确像中毒的模样。
正在喝粥的人瞬间惊慌失措,连忙吐了出来,怀疑的目光越来越多,场面快要失控。
“有毒啊,别喝了,别喝了”
“李氏商会会想毒死我们啦”
“砸了这丧尽天良的商会,大家一起上啊”
蛊惑的声音不断地响起,人们的心思也越发的浮躁起来。
第七十九章活计
“让开让开,我是大夫,我会看病”陈兵灵机一动,双手向后一抄,捏着嗓子,一本正经的说道。
“您是大夫,快来看看”周边的人立马让开了一条道路。
“什么大夫我兄弟都出事了,不要捣乱,快走快走”旁边一个凶神恶煞的大汉面色颇为不虞,连忙催促着。
“您既然不让我看,那这位你确定是他的兄弟吗不会是来捣乱的吧”陈兵嘴角一翘,戏谑道。
“当然,当当然不是了”黑脸大汉强硬地进行反驳。
陈兵故作镇定的上前一步,模仿大夫的模样,先将他眼皮翻了翻,再把了把脉,看了一下脸色,看上去甚是专业,这边人也目不转睛的看着,瞧着这样,心里已经相信。
“此人的病甚至特殊,别人碰上想是没救了,但是却遇到了我,算他走运了”
说着陈斌从自己的腰间掏出了一根长针,又黑又粗,哭的一头却有一个小洞,作为长兄,怜惜自己的妹妹,一路上的缝补自然是由他来胜任,没想到此时却派上了用场。
“你这不是缝补用的针吗”黑脸大汉脸色发白。
“今日未带工具出门,暂且就用这个将就一下吧,效果还是一样的”陈兵认真的说道,手中的长针黑黝黝的,看着极为吓人。
“我家的医术世代相传,诸位请放心”陈兵故意在众人面前秀了秀手中的长针,然后瞄准地上病人的太阳穴,轻松地说道
“这里扎一针,用不了一刻钟他就会醒的”斜眼看去,那地上的病人,眼皮直眨,大腿不可抑制的颤抖起来。
“我这还没扎下,病人已经明显好转了,待我扎下去,肯定针到病除。”陈兵故意地大声说着,而那个黑脸的大汗,急忙过来阻拦却被他一把推倒。
“来了”
“你这歹人,竟然想谋害阿耶”出乎意料的是,地上的病人突兀地就站立起来,急忙地躲避着,随后跺着脚,对着陈兵破口大骂。
“你算甚的大夫,就是想谋害我”
“我早就猜到,你这小子就是来捣乱的,果然会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是一个好似掌柜的男人,走了出来,呵斥道。
“这位好汉,汝之义举,小店自有安排,请给我来”掌柜的转过身,态度颇为亲热,一副邀请的模样。
“来人,将这两人压下去扭送官府”忽又变脸,冷声说道。
“诸位此次施粥本商会会一直进行稻米运送至港口而止,大家勿要着急,都会有的”
掌柜的话,得到了众人极大的拥护,在场的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没有想到,李氏商会在这一场缺粮风波中,赚到了极大的名声,而这一切又是李家所乐于看到的。
哪怕,在这一场风波中,整个琼州饿死数以百计的贫民。
“好汉一看就是不凡,此次救本店于危机之中,咱李氏商会有恩必报,若是不违背常理的,有甚要求,尽管提出”掌柜的说话滴水不漏,但却给人莫大的好感。
“我想加入你们的护卫”陈兵不是琢磨别的想法,但心想,经历了此番风波,李氏商会发展自然鹏程万里,加入他们想来是一个极佳的选择,也算是一场对赌吧。
“自然可以”掌柜的脸色越发的和蔼起来。
“这场闹剧终归是要结束的”李嘉至高楼向下望去,刚才发生的一切,好唱了一场大戏一般,的确精彩。
“饿狼与羊群自然不能和睦相处的,你们既然不仁就休怪我无义了”回过头,李嘉牙齿森白,一副看破世俗的模样,淡漠地说道。
“去,派人将三大商会的店铺全都给我砸了,既然没有粮食,那么店铺开的还有什么用处呢这不是浪费吗”
“是,郎君”
距离白沙港不远的,十里外。
一座高约百来米的小山下,有一片数千亩平原地带,这里沟壑结连,河流纵横,野物繁盛,杂草丛生,沒过膝盖。
在那些琼州人看来,这里是荒僻的,贫瘠的,但在那些一无所有的农民看来,这里的未来是肥沃的,可以预期的。
“阿耶,这就是牛吗咱们家以后有牛了”大山下的一片宽阔的荒地上,一只壮牛,正悠哉悠哉的,吃着青草,旁边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正看着入神。
而他的父亲在一旁翻着铁犁,用木棍将其上泥巴清理干净,一边看看着吃草的壮牛,满脸的笑容。
“现在还不是,等过上几年,咱们用种的粮食给还给郎君,这牛就是我们的了”父亲笑着说道。
“阿牛把牛牵过来,咱们今年加把劲,多开垦几亩地出来,明年就能多收一些粮食,这牛啊,就能早一日到我们家”
回首向后望去,在他们旁边已经开垦数亩水田,但他呢,还不知足,因为饿肚子的滋味太难受了。
与父亲不同,阿牛却想要一头自己家的牛,他已经畅想着自己每天割草放牛的场景了。
咚咚咚咚咚。
荒野中突然传来了一阵阵钟鸣声,爷俩立刻丢下手中的活计,拉着牛,快速的朝着钟声而去。
等到他俩到的时候,一颗巨大的槐树下,聚拢了上百号人,都与他们父子一般无二,都是一副干活的模样。
“管事,这次又有什么吩咐吗”有人出声问道。
“此时正处于秋黄不接的时候,想来大家家中的余粮已经不多了,而一味的救济也是无济于事,所以我给诸位找到一个好的活计”
管事高高瘦瘦的,笑眯眯的眼睛,让大家心里安了不少,他在他旁边,有一个道士,20来岁,看上去很是稚嫩。
“管事,有啥您说,我们都听您的”
“既然这样,我有话就直说了,我在这里给诸位每家三头小猪,猪的口粮无需担心,我会分发下去的诸位只需要在家中住一个猪槽,饲养着,数月后,我将以每斤五文的价格,从诸位手中收回”
第八十章以粮为纲
此次缺粮,倒有一桩好处,对于李嘉在琼州府开辟荒田的举动,大有裨益。
由于粮食的欠缺,所以许多走投无路的脚夫,只能接受李嘉的雇佣,从繁重的劳力中脱离出来,走向增加生产力的康庄大道而去。
前文说道,李嘉在白沙港附近买了上几千亩的荒地,外加一座小山头,这些土地可不是用来看的,他准备进行一场大规模的生产力劳动。
经过这次粮草的缺乏,以及衍生的一切事件,无不例外的告诉他,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握了整个海南,谁就是海南的,真正的王。
对此李嘉做的第1件事,就是从福建,筛选出占城稻,改良海南的稻种。
占城稻,在整个历史上的鼎鼎大名,可不是假的,与普通的稻谷相比,习俗真的。
“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很多人都有误解,以为北宋时的占城稻,是直接从占城王国进口的,但事实上这些稻谷已经在福建种植上百年了,北宋年间只不过是在大理推广而已,其稻谷已经适应了中国的气候,由旱稻,训化成了水稻。
由于其高产,所以被农民广泛接受,成为了现今的早稻,而中国本土的稻谷成了晚稻。
“占城稻在闽地一年两熟,而而海南地广人稀,土地肥沃,一年三熟也不在话下,若是推广得力,海南之粮,几年就可自己了”
望着眼前这片被开垦的土地,李嘉感慨万千。
海南之人,只会眼着于外界,想的只是想多造些船,多运一些粮回来罢了,而李嘉则不同,自力更生才是王道。
眼前这数千亩的荒地花费了他数百贯罢了,若果真能一年三熟,其所产的粮食,足以供应整个白沙港了。
“郎君,按照您的吩咐,招募的雇农,已经有100来户了,开垦这数千亩的土地,绰绰有余”
“但他们对占城稻,却甚是怀疑,毕竟一年三熟,太过于骇人,吾也有些不信”
梁正看着郎君自信的模样,心中的疑虑挥之不去。
“勿忧,等过上几个月,你就会明白了”李嘉极其自信。
“之前,吾就派人,去闽地进了一批种粮过来,挑的都是粒圆而香滑,冬种夏收,用不了几个月,琼州自然会拜服于我”
“三大商会怎样了”
“自从砸了他们的粮铺之后,他们也就老实了,在我看来主要是这两天粮船入港的缘故,暂时的歇息罢了,肚子里指不定的憋着坏水呢”梁正微微弯着腰,笑着说道,显然已经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了。
“这次就饶了他们一命,等我们站稳了脚跟,就有他们好受的了”李嘉冷笑道。
李嘉秉承着这样一个原则,谁要是打我一拳,谁就要做好承受上百拳、千拳的后果,可以说是睚眦必报,也可以说是小气。
“不错”蹲下身来,李嘉捏了捏湿滑的泥土,鼻尖涌现出一种腐烂的味道,这表明,这里的土壤很肥沃。
海南雨水充沛,虽然说是荒地,但不过一些泥泞的沼泽罢了,淤泥遍地,离开垦荒地而言,最是适宜了。
而且为了省力,特地买来了耕牛,开垦速度极快,与与往日人拉背扛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咦”突然,李嘉看到一个稀罕的物品,竟然是曲辕犁,这样一个古代先进的农耕工作,不由得令他好奇。
“什么时候咱们有这个物什了”瞅着那群农民手中的铁犁,李嘉颇为感触。
“前些日子,儋州传来消息,说是发现了一个大型铁矿,您吩咐尽量的锻造兵器。
你要求开垦速度快,没办法,铁矿是富裕的,我就是从儋州运回来一些矿石,然后叫着几个铁匠,造了几个铁犁,毕竟比木犁快多了”
李嘉脸上露出一些喜意,颇为鼓励地说道“你真是做的不错,很好”
儋州发现的铁矿,李嘉自然是晓得的,这是石碌铁矿,后世海南最大的露天铁矿,开采便利,含铁量极高,被誉为亚洲第一富矿。
所以,李嘉就吩咐,优先锻造兵器,儋州自然听从,将所有的铁匠用作锻造兵器,矿石却是富余的,他却忘了钢铁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农业对铁的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镰刀铁犁锄头等,有了它们,产量大增是一定的,而李嘉一时间却忘了。
“生米恩,斗米仇,虽然虽然我允许他们用未来几年的稻谷来换取耕牛,但是铁犁也不能让他们白用,若是无事,就让他们挖沟渠,建陂塘。
海南虽然一年三熟,但雨水还是较多的,必要的水利设施还是需要有的”
“这数千亩的土地,建几个陂塘还是有必要的,可以养一些鱼虾,改善一下伙食”
李嘉想着,脑海里不断地涌现出大量的关于农业的知识,他幻想着,这里也能如自家那样,水田环绕池塘,干旱时抽水灌溉放手,雨水过多,又进行排放去涝。
池塘边,田埂边,种上一些桑葚树,孩童们欢喜地爬树,为劳累了半天的亲人,坐在田埂上,递上一些酸甜的桑葚,犁地辛苦的水牛,则趁着这个功夫,溜进池塘中,快活地歇息着。
“您所言不差,琼州多涝,陂塘是必须修建的”梁正脸色一正,他这才想起,海南这非同一般的天气。
“如此,那么沟渠也得挖深,不然容易堵塞”
“你能想到这个,也是极好的”李嘉点点头,继续指点道
“你也是读过几年书的,眼光也不要局限于论语春秋什么的,多读一些齐民要术、农书等,士农工商,农为根本,不可不察”
“况且这些农夫,来自于各地,所行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若有益处良方,自然得多多普及,你来了此处,就是以粮为先,不惜一切手段,让粮食增产增收以粮为纲”
“明年,开垦的土地必须达到万顷,虽然这些土地不是我们的,但也不是别人的,属于无主之物,先到先得树上我们的石碑,自然属于我们”
听得此言,梁正浑身一哆嗦,原来还可以这样做。
“可是,郎君,非我不为,但这百户之人如何开地万顷”
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
“老爷,老爷大事不好了”报信的衙役跨过了数道门槛,慌里慌张地大喊着。
儋州知州李郜,李使君,李嘉的堂兄,此时正悠哉悠哉的躺在躺椅上,秋老虎还未离去,天气着实有些烦闷。
自邕州至儋州数月之间,李郜简直闲的蛋疼,由于儋州汉人户口较少,所以其每天处理最多的,不过是僚人与汉人之间的冲突矛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