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唐状头,见我有何事”刘悵好奇地问道。

    “陛下,微臣下有妻儿,万万进不得蚕室啊”唐崇山连忙拜下。

    “你们这些文人,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若不能去了那刀,怎么会全心在治国之上谈何治国”刘悵语重心长地说道。

    “为官之道,必须抛下私情”

    话说到这份上了,唐崇山别无所求,只求宽限几日,与家人团聚一番,皇帝善解人意,自然同意。

    于是,回家三日,唐崇山就未离开过房间,享受了鱼水交欢之乐,侍卫们亲自在其府旁建了一座蚕室,与其阉割。




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动荡
    大宝元年的这场科举考试,令整个南汉出了大名,荒唐之事,已经哄传到了四方各国,无不以其为笑。

    自唐亡一来,未曾出现过如此荒唐的政策,南汉各州名人志士,皆为之苦笑。

    射声司自然不能例外,把握这次机会,开始了大规模的,有次序的舆论造势行动。

    封州城。

    “话说,前一阵子的科举进士科,可出了一件大事,诸位可就想不到了”

    酒肆中,一位平日有口皆碑的茶博士,正甩着胡须,卖弄着口才。

    “怎地此次有舞弊不成”

    “咱封州多年不见进士科”

    “到底是甚怎如此神秘”

    “诸位慢来,待我细细说来”茶博士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茶,感受了一下夹带中的几颗银豆,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灿烂起来。

    “圣人发布诏令,凡登了进士科的,欲为官,先提条件就是自阉”

    “哈哈哈哈,堂堂进士,读书人,竟然成了阉人”

    “笑死我了,我倒人怎地选读书半辈子,谁料却要了结命根子”

    底下听书的,大部分不过是短袖麻衣的脚夫力夫,喝着粗茶,对于这种踩踏高位的行为,极为热衷,毕竟这些人高高在上,自己等如同蝼蚁,如今有机会嘲讽一番,岂不快活

    “而,更倒霉的是进士科状头,想来往年这是何等的荣耀,今年,却因才识过人,皇帝亲自派人将他送到蚕室,真是可悲可叹啊”

    此话一出,下面顿时笑声一片,人人仿佛亲眼见到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变成了尖声细语的娘娘腔,快活的气氛在整个酒肆中荡漾,往日被欺压的痛苦,暂时的被遗忘了。

    封州作为南汉的起家之地,日子还算凑活,与其他州县相比,勉强可以过活,更多的只是嘲笑罢了。

    南海县。

    此时酒肆中的笑话,也在不断地流传着,但,由于是本土有名的大才子事迹,哪怕是脚夫,也有一种憋屈在心头涌现。

    乡党,可不是假话。

    “真过分,怎能如此”

    “咱南海好不容易出个状头,竟然如此”

    “直娘贼,哪个王八蛋提出的”

    而士绅们,却一个个默不作声,其中的意味一言难尽。

    “进士科若是如此,咱今后怎办”一场以庆贺南海进士及第的宴会,低调的召开了。

    在场的士绅们沉默不严,气氛极其尴尬。

    这是,一向有当代孟尝君的李淮郎君,站了出来,大声说道

    “唐兄之事,我等已然知晓,今年若要为官,需进蚕室,长此以往,斯文扫地,我国的名,将臭不可闻,我等有何脸面去见列国之人”

    李淮的的话还是有些效果的,南海最大的士绅,号称南海半城的钱大善人,忍不住诉说道

    “咱家不过两个儿郎,就指望着传宗接代,本来想进士及第光耀门楣的,谁知,竟要去势,咱大汉传了四十年,几时有过这样的”

    “成何体统”

    “钱兄还有两子,我却只有一个宝贝疙瘩,进士算个甚还是传宗接代为要”

    士绅们纷纷议论起来,对于皇帝荒唐的举动,大肆谴责,甚至,还准备进献万民书,恳求皇帝收回成命。

    结果,最后被劝住,当今的皇帝可年轻气盛,一个不好,倒霉的可是一大片。

    因为此次发言得力,李淮甚得南海县各乡绅的看中,尤其是传闻他不顾安危,助唐状头归家之举,更是赢得了不少人的另眼相待。

    “这些人都记下来了吗”等到宴席散去,李淮松了一口气,轻声问道。

    “面露不岔的约占半数,不动声色的也不在少数,忧心忡忡的,却有十来位。”仆人轻声说道

    “这个名单将有大用,不可马虎”李淮严声说道。

    “是”

    “兴王府士绅皆不动声色,想来定是在观望,明年若是如此,想来死心之人为数不少”

    “与我准备一番厚礼,赠与范家郎君”

    “可是进士及第后又弃官归乡哪那位”

    范棣乘着马车,与那些落第举子一般,匆匆归家而来,脸上并无弃官的忧虑,反而平淡如水,甚至还有一丝解脱一意

    这大汉朝廷,一国不过40余年,在位三位皇帝,除了高祖有人君之望,其余两者,望之皆不似人君,且禽兽不如,淫秽宫廷,推行暴政。

    某虽想一展抱负,但君亦择臣,臣亦择君,此等暴君,不配我范棣事从。

    “二哥儿,回来了”刚回到家,父亲就端坐在那,开口道。

    “孩儿回来了”范棣有些胆怵。

    “说吧,怎么个情况”父亲板着脸,很是严肃。

    随后,范棣就将自己所知的,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如此看来,那个李淮要么图谋甚大,要么别有居心”范老爷可是人精,一眼就看穿了李淮的心思。

    “此等人物,在这乱世之中甚多,你不可深交”

    “孩儿知晓”范棣低声应道。

    “此次科举,真是一场闹剧,这刘家人,就没有一个省心的,想来,这天下坐不久了,你归来也好,还年轻,省得以后落个背君的罪名”范老爷感慨了一声,说出来的话,简直是令人心惊胆颤。

    “阿耶,您”范棣有些不可置信。

    “中原的皇帝年富力强,虽然手段不免有些激烈,但也是为了昌盛我等儒学,也是情有可原的”

    “岭南之所以在乱世稳定多年,不过是中原太乱,天下人心思定,一统之日不远矣”范老爷一副看尽天下大势的模样。

    “自今日起,你就待在家中,不许乱走,坐看这风云起吧”

    史上第一个被阉割的状头的消息,很快流传到了岭南六十州,感叹者有之,嘲笑者有之,明眼人自然看得出来,这岭南,折腾不了许久了。

    人心思定并不假,饱受刘氏三代人的暴政折磨,不只是底层的民众,就连稳定地方的士绅们,也对这个朝廷大失所望。

    并不是所有人可以忍受耻辱,来获取权力的,那些传家百年的大家族,已经动摇了,改换门庭的心思有些萌动。



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
    儋州港口,在爆乱后修葺一新,停泊的船只也越来越多了,越发的繁荣起来。

    “张伢子,今个给我来斤鲸鱼肉!”港口附近一个鱼摊前,一个膀大腰圆的妇女,正拎着手中的竹篮,大声吆喝着。

    “好嘞!”张伢子皮肤晒得很黑,笑起来露出白色的牙齿,年龄不过二十多岁,也不甚高,但为人勤快,摊前聚集了不少人。

    “您拿好,十五钱!”随手将一斤的鲸鱼肉切下,张伢子笑着说道。

    “张伢子最近了不得,开了个肉摊,每个月日子好过了不少,身上穿着上好的麻布,天天见荤腥,”

    黑脸妇女小心地从腰间掏出了15个铜钱,拎着肉,称也不称的,就直接走了,脸上也笑开了花。

    一旁摆摊的小摊主看着生意络绎不绝的肉摊,羡慕的聊了起来。

    “听说张伢子的姐姐嫁给了一个水手,就门路弄出鲸肉,吃着比猪肉鱼肉强太多了,又便宜!”卖菜的大娘啧啧个不停。

    “守着这样一个姐夫,一辈子不用愁了!”

    “不到两个月的功夫,就买了好几亩地,每天还吃三顿饭,简直就是神仙的日子咯!”

    “不要说他,咱的日子也好了不少,今日里这些家里种的青菜,如今也算一个收成了!”

    “平日里那些堆在家中的毛皮,如今也能卖个好价钱哩!”

    “自从李郎君来了以后,这世道越发的好过起来,往日哪能奢望能填饱肚子哟!”

    码头并不大,讨论的声音却此起彼伏,自从李郎君来了以后,开荒地,造船厂,修码头,挖矿山,许多闲置的劳动力在这一瞬间被利用。

    而且大规模的人口聚集,产生了规模效应,无论是布料还是菜肉,亦或者木料石料,带动了大量的市场,发家致富不至于,但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

    毕竟整个儋州,人口不过万余人。

    更收人心的是,李郎君施粥了月余,还大规模的进行借贷,每家一贯至十贯不等,甲长及邻居作证,从而将毁乱的房屋重新建造起来。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李嘉已经成为整个儋州城的债主了,这种从经济上的人身控制,往往比行政更为有效。

    “那勇,你小子竟然买得起这样的院子”儋州军指挥韩旭瞧着眼前这个十来亩的庭院,啧啧个不停,尤其是那一幅幅名画,瓷器,简直与黄勇这个粗汉子差异太大。

    “呸,老子叫黄勇,别在唤我那勇了!”僚人勇士,名字前总会被冠一个那字,以前黄勇倒是对此洋洋得意,如今却避之不及。

    “如今贵为云从都头,我也是有身份的人了!”到这儿黄勇抬起下巴,一脸得意的表情,别提多舒坦了。

    特别行动队的任务完成是非常好的,李郎君很是满意,为此,李嘉特地成立云从都,顾名思义,就是附庸军,人数也是最多的,达到了一千五百人。

    基本以归化的僚人,以及被俘虏的僚蛮组成,不要求什么阵法,完全利用其个人的威武。

    筛选的要求,都以胆大为本,将来就是冲锋陷阵的敢死队。

    “你小子,手底下的那么多人,咱手底下才几人”这些日子,与黄勇这斯捉了不知多少僚人,赚了数千贯钱,如今身体也发福了,越发的舒坦起来。

    “你们儋州军可是正规军,隶属于朝廷,操练可不能马虎起来!”黄勇想起王先生的嘱托,不由得劝告道。

    “那是,咱天天钻山林,不练得辛苦点,兄弟们早就丢了命!”韩旭叹口气,如今这世道,赚钱也太难了,不过旬月的功夫,就去了六条人命。

    “好好操练一番,郎君会有用处的!”黄山意有所指地说道。

    “这是自然,只要郎君说往西,咱儋州几百人豁出命也不敢往北!”拍着胸脯,想起家中新纳的几个美娇娘,韩旭的声音越发得响亮起来。

    回到家中,韩旭往椅子上一坐,他也不是白痴,想起李氏兄弟在儋州数县的种种行为,心中发毛,想装瞎子都难。

    自己已经越陷越深,这宽大的豪宅,后院的美娇娘,山珍海味,绫罗绸缎,已经让他难以回到过去了。

    但,忠君之事,自己可不能做个背君之臣,这可卖不到一个好价钱……

    “老爷!”刚坐下,脑瓜子有些疼,韩旭耳旁就传来一声娇媚之声,转眼一瞧,一个白皙妖媚的少妇贴了过来。

    “今个儿李氏商会送来了几个红珊瑚,奴家的闺房里正缺物件,放一个嘛!”感受到胳膊处的柔滑饱满,韩旭心中为国尽忠的心思,瞬间化为乌有。

    “去吧,去吧,随便挑,前些时日,李氏商会还送来几串珍珠项链,你去瞧瞧……”

    “多谢老爷!”娇媚的声音诱惑人心,听着这美妙的声音,韩旭心都酥了。

    杨松是昌化县一名普通的衙役,整个昌化县的衙役不过十来名,虽然管着千余人的县城,但油水确实很少,且大都被知县老爷捞进了肚子。

    但,苦难日子数月前突然地就去了,如此的突然。

    喝着酒,吃着这个滑嫩的鲸鱼肉,杨松感觉自己现在,才能算上是个真正的公人,人上人。

    往日里,半旬才能喝喝酒吃口肉,如今却天天都有,这样的日子太舒坦了,长久下去该有多好!

    “公人,该签字了!”突然,耳畔就传来一声轻呼,瞧见眼前这一串串铜钱,这才回过神来,按下了自己的拇指印。

    “想来近日里公人鱼肉有些吃腻了,过些时日,咱送些猪肉来,换换口味!”收好了画押的纸张,年轻的伙计笑着说道。

    “猪肉腥臊味太浓,还是鱼肉好!”杨松摇了摇头。

    “公人多虑了,咱家的猪肉,可是独家的,不仅没有腥臊味,反而好吃的紧呢!保管您喜欢!”

    伙计的话虽然与杨松的印象不符,但李氏商会却从未骗过于他,还是应该尝试一番没有腥臊味的猪肉,天天吃鱼肉,确实腻歪。

    “既然如此,下次就送来吧!”

    儋州的官吏,比李嘉想象中腐蚀的速度还要快,数月功夫,已经是不闻朝廷,只言商会了。



第一百零七章地动山摇(上)
    冬去春来,潮州,自唐以来,文风渐盛,自唐末以来,因为地方偏僻,人口渐多,经济日趋发达,从而使得文风愈盛。

    与南汉其余州县相比,潮州户口过万,已经是有数的大州。

    因闽地人口激增,且土地缺乏,潮州一直是其重要的粮仓,但,官府的横征暴敛,令鱼米之乡反而是饿殍遍野。

    甩着膀子,身穿官服,脚踏皮靴的衙役,带着几个白役,牵着几头驴,晃晃悠悠地来到员水村前。
1...3132333435...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