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接着,这位大氏韦王子颇有些雄心壮志,描绘了一番复国后打败契丹人,再次让海东盛国威名远扬。

    “复国不只是需要金钱,还需要大量的人”李嘉摇了摇头,直接说道。

    “自然,整个辽阳府虽然被契丹人控制,但渤海人却有数十万,只有甲器具全,复我渤海,易如反掌”

    “阁下太过于乐观了,不提渤海国,就契丹人如何他们会眼睁睁地看着眼皮底下立起军队不成渤海遗民虽然怀念故国,但渤海已灭数十载,舍家抛业者又有几人”

    “这”这位王子顿时脸色发白,细细想来,这个南地商贾竟然所言有理,如何鼓动遗民,又如何在契丹人眼皮底下建立军队,这真是个烧脑的问题。

    “请先生教我”大氏韦大汗淋漓,连忙拜倒,口中直呼不已,果然,中国文化在南地,一个小小的商贾,竟然能直透大势。

    “阁下客气了,某不过是一己之言罢了”李嘉连忙摆手,自己可不是来做军师的,老子堂堂皇室后裔,比你这个所谓的渤海王室强太多。

    “请先生教我”大氏韦再次拜倒,口中直呼“渤海国已忘数十载,百万遗民血泪磊磊,若是先生能有所教我,这万两黄金就是您的了”

    “寡陋之言,若阁下不弃,某就献丑了”早这样不就好了没有钱,哪个愿意帮你我看上去就那么傻

    李嘉变脸如此之快,大氏韦有些愣神。

    “渤海已忘数十载,多数遗民已入后渤海,即使辽阳府存留数十万,但早已经泯灭了勇气,只能苟且偷生,甲胄易得,精兵难求”李嘉走了几步,大脑中突然点开了某种东西,连忙说道

    “长白山之侧,有一蛮夷,渔猎为生,上可擒虎,下可摸鱼,强壮有力,作为兵士,最为合适了”

    “先生所言,可是女真人”大氏韦惊喜地说道。

    “然也”李嘉点点头,“女真人虽然野蛮,未曾沐浴教化,不识五经,但不惧生死,毫无畏惧,阁下从某这里购得武器,雇佣女真为兵,亲信为将,兵甲具全。”

    “长白山自十年前喷发至今,已经荒废多年,休整军队再适宜不过,待兵精甲全后,可一击入上京,清君侧”

    现在就放出女真人,有点过分吧

    但,现如今也是契丹人的巅峰期,让契丹人与女真人斗一斗,还真是有所期待啊

    “清君侧此三字,急可抵万两黄金”大氏韦听到这些话,不由大喜,有此三字,可算是出师有名,拉拢各地将领了。

    此人不亚于自己从三国志中所看到的隆中对,难道,此人乃吾之孔明不成

    “这些黄金我也不白要你的,长矛千把,长弓两百,也算是我的回礼了”李嘉也有点不好意思,勉强送点东西算回礼吧

    随后,李嘉详细地与他讲如何去高丽募集女真人,如何休整,又怎样突袭上京,毕竟后渤海国一直在向西防备辽人,又怎么会料到腹心中突然杀出来一只军队

    收下了万两黄金,再三请辞,在大氏韦含泪的送别中,约定明年再会后,李嘉就带着数百匹马,以及大量的鹿茸鹿皮,以及人参,登上船,顺风而下。

    “不过,我在山东挑起叛乱,又在辽东挑动战争,难道是个灾星不成”李嘉低着头,沉思起来。

    顺风南下,李嘉又来到了王氏高丽国,已经统一了朝鲜半岛,灭了新罗及百济,此时在位的是光宗王昭,他确定了高丽的政治制度,一改前期与各豪族联合统治的局面,开始进行中央集权。

    颁布“奴婢按检法”,实行科举制度,制定百官公服,清洗地方豪族,可谓是铁腕,使得王权大大巩固。

    李嘉来到首都开城时,同样受到了热烈欢迎,大量的中原商品被销售一空,最后一点存货也没了。

    这次,李嘉倒是没有进行煽风点火,哪怕那些豪族们不断地进行暗示,私下会面,也没能动摇李嘉那颗平稳的心。

    因为王氏高丽不与其他不同,这是一个王朝的初期,正是一个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一招不慎就会引火烧身,惹来大麻烦,他可是来做生意的。

    为了获得独一无二的垄断地位,李嘉为了证明自己在辽人中的人脉,于是向光宗贡献了一百匹辽马,比高丽本土的矮脚马强太多,惹得光宗大喜。

    随后,李嘉以每年五百匹辽马的价格,获得了御用商人的名号,被允许去往高丽各地,自由贸易。




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
    许多人以为此时的高丽地方千里,一省之地,物产自然是贫瘠的,人口不过一百来万,但,这只是相对于中原而言,与南汉相比,其实国力相差不了多少。

    金、银、铜、人参、茯苓、松子、毛皮、黄漆、硫黄、绫罗、苎布、麻布、马匹、鞍具、袍、褥、香油、金银铜器、螺钿器具、文席、扇子、毛笔、墨等,都是高丽出口商品,无论是在中原还是在岭南,都是比较受到欢迎的产品。

    虽然利润不多,但往来中原却不过旬月功夫,利润倍之,这条航线李嘉自然不会放过。

    更何况,高丽金银数量极多,兑换比例与中原相比甚小,其中的差价赚起来,也是舒服的。

    而出乎意料的是,李嘉还在开京结交了后周使臣双冀,这位因病逗留高丽的文臣,才学出众,从翰林,升为文衡,最后,他又向光宗九年958提出了高丽科举制,至1894年止,在朝鲜流行了936年,是中国域外科举最长的。

    为了垄断高丽的商贸,光是一个御用商人的名号是没太大用处的,李嘉对于这位重臣进行积极笼络,投其所好,从自己的私藏中,捞出些许,赠送其大量的书籍书帖。

    最后,又花大价钱买了一百结朝鲜半岛自春秋战国时,从齐国学管仲的计量方法,每结指亩产二十石大米的土地土地,才能勉强说动他,让其劝导光宗。

    所为的,不过是想垄断高丽的铸币权,从而在金融上,对于高丽进行控制,这往往比政治上的控制,更加隐晦,也获利更多。

    高丽王坐在床垫上,两旁跪坐着亲侍,负责传递王旨,大臣们五日一见,由于高丽此时依旧是贵族与国王联合治国模式,事务极少,李嘉这个御商行走在高丽,也要看那些贵族给不给面子了。

    “请上”

    李嘉陪同着双冀,立于门外,瞧着这个带着唐朝风味的狭窄宫殿,李嘉心中颇有些感慨。

    随后,执奏官从殿中而出,见到是受圣人尊崇的双冀,亲近的喊了一声。

    紧盯着这位老者的步伐,李嘉亦步亦趋的跟随着,低着头,微微弯着腰,脱屦膝行,满脸恭敬地模样。

    “圣人”双冀跪下,喊了一声,李嘉也跟着喊了,高丽遵从唐制,虽然对外是国王,但依旧是以皇帝自居,穿着柘黄袍,律法行着唐律疏议。

    “卿家这次求见,所谓何事”

    高丽光宗坐在垫子上,微微倾斜着身躯,以显示对这位儒臣的重视。

    “臣遍观诸国,以孔孟治国的,皆铸币以行天下,昭示正统,我高丽国,地方千里,口过百万,儒学昌盛,海东胜国,素称小中原”

    “如此,我国却以物易物,银瓶通行,岂不自贬于诸国乎”

    “况且,吾王虽为海东天子,高丽各州郡庶民百姓,只知郡守、府使,不知圣人,若铸造钱币,必能宣示正统,宣我王威”

    不愧是文人,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李嘉的确非常佩服。

    “先生所言确实有理”光宗左右与陪臣聊了聊,点点头,肯定道

    “但,吾国虽大,确少铜矿,若是锻造铁钱也是可行的,锻造也不及中原啊”

    虽然处处与中原学习,吸引汉人前来,但高丽不过依旧处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阶段,无论是制度人口技术等,依旧逊于中原,甚至某些地方依旧是刀耕火种。

    光宗的话,得到了众多陪臣的附和,正是因为意识到了差距,才会推崇儒学,以唐律治国,但终究相差千年。

    “正是意料如此,微臣向陛下举荐李三郎”双冀让开一步,将李嘉的身影显露出来。

    “哦李御商你还会锻造铜钱不成”

    “圣人,微臣自岭南而来,虽然远离中原,但若是有足够的铜料到话,可以为圣人锻造铜钱”李嘉微微撇了一眼坐在床垫上的光宗,感受了一下国王的威严。

    “哦可是我国铜料也是缺乏的,若是光凭借从他国进口,糜费颇多”光宗一口正宗的中原汉话,略微带点汴梁口音,想来对于汉文化已经学习得很深了。

    “陛下勿忧,臣手下有专人寻山探矿,吾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又是圣天子临朝,些许铜矿肯定就能寻到”

    李嘉低头,一脸诚恳地拍起了马屁。

    不过,他这话确实不假,朝鲜北部,靠近长白山附近,有一座亚洲第一铜矿,储存量惊人,虽然此时属于后渤海国的控制,但不久的将来就会被高丽窃取。

    “远水解不了近渴,铜矿寻到,开采也是不易”光宗摇了摇头,否决了这项看起来很好的提议。

    此时的高丽依旧处于贵族联盟阶段,若是在那些贵族地盘上发觉了铜矿,那对于中央朝廷而言,大为不利,一直致力于中央集权的光宗而言,自然不行。

    “如此,请陛下允诺臣为全权大臣,以高丽之粮,及金银,购南方之铜,每年购得之铜,足以供应全国”

    “发行铜钱后,国内商贾买卖,陛下可尽得其税,充斥国库”

    谁能想到,此时的高丽通行的货币是银瓶,以物易物,还没有商税,除了中央直控的,其他地方每年不过是上贡一些粮食及特产,额度还没有限度,全凭中央是否强势。

    “商税”光宗沉思起来,如果颁行铜钱,可以对商人们进行收税,中央自然有钱扩军,继续扩大与贵族的差距,此乃强干弱枝之良策啊

    “卿家才干难得,只是行商莫过于浪费,不如为官,朕不吝土地爵位”

    “多谢陛下厚爱,臣之才,只在行商,为官治国,非臣所能”李嘉连忙推辞,老子复兴大唐的要事不干,来你这当个芝麻官,脑袋秀逗了。

    “既然如此,朕就赐封你为户部金曹员外郎正六品,专事铜钱锻造”

    “臣叩谢隆恩”李嘉极为欢喜的接下来这个肥差,虽然比汉人一开始就以翰林学士正四品低,但差遣不同,肥得流油。



第一百零二章启程耽罗
    等到李嘉忙完高丽的事务后,公元958年已经过去,时间来到了959年,整个新年。

    伴随着高丽舞女的妖娆舞姿,李嘉度过了显德六年,来到了显德七年,距离北宋的建立,只有一年的时间。

    “啊呜”打着哈欠,被窝暖洋洋的,左右两个温暖如玉的身躯紧紧地贴着自己,凹凸有致的身材软乎乎的,细腻舒服,尤其是那两坨沉甸甸的,分外何乎他的心意。

    “老爷”两个被高丽王赏赐的侍女,早已经学得汉话,娇喘一声,连忙跪坐起来,玉兔朝下,脸色发红,娇小玲珑的身躯紧绷着,生怕引起他的不满。

    “无事,服侍我穿衣吧”烧炕尚未发明,北方的冬天格外的寒冷,或许是在南方呆久了吧,李嘉感受这西伯利亚寒流,身体竟然有些难以消受。

    无奈,就在开京度过了新年,夜晚太冷,要两个侍女暖床不过分吧理由极其充沛。

    “该走咯”在两个赤、裸少女的服侍下,李嘉穿上了衣服,从塌上起来,看着窗外天寒地冻,万物寂静的模样,心中突然地就火热起来。

    海南此时依旧温暖如春,万顷良田的目标,恐怕已经完成,对于海南各州的渗透,追随着粮铺的脚步,不断地发展着。

    飞龙都,飞虎都,白沙都,以及海龙海盗团,他手中掌握的力量,正在一步步地壮大中。

    今年,规模至少要扩大一倍以上。

    “头,你说郎君带在这快一个月了,啥时候回老家去”

    李嘉在开京城中拥有一座不小的院落,自然,三艘船上的水手从船上下来轮流进行护卫。

    “不清楚,虽然这开京城说的都是鸟语,但姑娘确实水灵”两个水手守着大门,嘀嘀咕咕地说了起来。

    “闭嘴,训练时就是歪头裂腿的好好站着”周奎正好去拜见郎君,见到如此牢骚的场面,忍不住呵斥一声。

    “是,都头”两人立马合拢腿,笔直站立,高声答道。

    “这算什么事”皱着眉头,快步走入,周奎对于这闲出鸟来的日子也是烦躁得不行,掏了掏耳朵,嘀咕着。

    “郎君”刚入,周奎就见郎君立在窗前,似乎在欣赏着什么,看见他的到来,立马喊了一声。

    “哎,郎君唤我何事”周奎小跑着,微微弯着腰,恭敬地问道。

    “准备一下,过几日咱们就得走了,日子太舒服了,骨头都散了”李嘉伸了个懒腰,淡淡地说道。

    “哎”周奎脸上涌现出喜悦之情,连忙答应下来,告了个罪,迫不及待地转身而去,他需要把这个喜讯告诉兄弟们。

    随后,李嘉又拜别了儒学大家双冀,满载着从辽东及高丽收购的商品,沿着半岛而下,来到了耽罗岛,也就是后世的济州岛。

    元史云:“其牧地,东越耽罗,北逾火里秃麻,西至甘肃,南暨云南等地,凡一十四处,自上都、大都以至玉你伯牙、折连怯呆儿,周回万里,无非牧地。”

    耽罗国,在中国史书上,最早是以州胡国的名字出现的,耽罗岛属太平洋亚热带气候,每年一月的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其东部是大片适于放牧的草地。

    温暖湿润的气候,丰美的水草,使其成为亚洲最好的牧场之一。自古耽罗就是出产良马之地,所谓“处处骅骝”,在元朝时被蒙古人看中,占据了近百年,养育了大量蒙古马,等到明灭元之后,岛上残留着三四万匹骏马。

    李嘉等三艘巨轮的到来,让平静祥和的耽罗岛,瞬间陷入了惶恐之中。

    耽罗的国王,被称作星主,臣服于高丽,口不过万,身材短小,髡头剃发,如鲜卑族,喜欢养牛与猪,其衣服有上无下,如同现在流行的下身没一模一样。

    李嘉见此,颇有些惊讶,女的没有羞耻,也无甚的,男的则挂着大香肠一边走一边甩,这种感觉,简直是太过于惊悚,恶心至极。

    耽罗没有城池,只有一座座圆墙草顶的房屋,异族风味很独特。

    “派人去问询一下,是否可以让我们停泊一下,我们是来做生意的”李嘉看着岸边那一群持弓挺矛的野人,忍不住地说道。

    “郎君,船中没有几个懂这个地方鸟语的,招募来的高丽人也不例外。”

    高丽别的不多,穷人倒是不少,尤其是沿海的渔民,看天吃饭,着实贫困,耗费不了几匹布帛,就招募了两百人,船厂每个月都会有船试水,水手自然供不应求
1...2930313233...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