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再加上唐朝自由开放把以前的礼仪改了很多,唐末以来天下纷乱,更不注重严格的规矩,所以朝野上下制定的礼仪也很迅速,直接照搬唐朝的,简化一些,就是自己的了。
“中国失礼,求之四夷”虽说是简化的,但依旧比中原完整。
李嘉坐在御辇上先听到了一阵宏大而缓慢的音乐,编钟的声音和鼓声特别明显,还有别的乐器,李嘉也听不出来,但是却有一种宏伟大气,典雅高尚的感觉,耳朵一听,就不自觉地肃立起来,身心为之一荡。
他不怎么懂音乐,但却提前被普及了一下,这种被称之为“韶乐”的交响乐非常有气势,很宏大从容,普通的百姓听见,直接会被震慑,百官听了,也不敢逾矩。
这就是礼,明定规矩,上下等级。
整个大唐,就是一个金字塔,他牢牢占据最顶层,然后皇室、勋贵、百官,位于中上位置,最中间的,则是以中小地主为架构的士大夫阶级,他们帮助朝廷控制地方,缴税、征兵等。
最下面的,则是农夫、商贾,工匠等,他们负责交税、纳粮、徭役等一系列义务,顺便供养以上人群。
儒家,就是这个金字塔,而儒家的最核心,就是礼,有人把一切的过错推到儒家身上,其实就是错的,封建的根基,其实就是礼。
礼的核心,就是阶级固化,批评儒家没用,只有改变阶级固化,才是真正的脱离封建。
但,屁股决定脑袋,以李嘉这最顶尖的位置,不仅不会摧毁礼,反而不断地增添,维护,以求巩固自己的统治。
当然,一味的固化,就成了死水,他只是有限的固化塔尖的部分,而金字塔以下,他反而盼望着流通,转化。
“叮、当、咚、咚……”李嘉听清了恢宏曲子中的节奏,回过神,按照排练好的,昂挺胸慢慢向前走。
大殿上数以百计的文武官员躬身侍立,表情严肃。
李嘉此刻的动作,仿佛是唱戏的人一般,双手按在腰带上,伸直了脖子,不能动,也不能歪,因为头上带着冕,走的也必须要慢,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
他先转过身面对大殿,抚平了袍袖,手从腰带上放开,分开放到了两侧的扶手上,这才施施然地坐在龙椅上。
这时候,下面的大臣们一起跪伏在地,行三叩九拜大礼,一起高呼:“陛下圣寿无疆,万岁万万岁!”
敞开
下午更新吧!
晚上太
第两百二十三章宫闱之事
登基大殿结束后,李嘉就去兴庆宫,带着自己的几个女人,向自己的父亲,太上皇请安。
“儿臣向父皇、母妃请安!”李嘉穿着黄袍,撩起,啪的一下就跪下了,不带一点犹豫。
“臣妾向父皇、母妃请安——”四女也不犹豫,盛装而行,随后就跪下。
“起来吧!几年不见,大哥儿风采越发的卓异!”李维身上也穿着皇袍,不过由于风湿严重,走路都疼痛,也就坐着行礼了。
他看着自己这个最优秀的儿子,一脸的欣慰之色,到老了,竟然还能成为太上皇,简直是列祖列宗庇佑啊!
此刻,就是死了,也无憾了
李嘉看着日益苍老的父亲,心中有些悲哀,连忙过去紧挨着坐下,就像以前一般,为他按摩肩膀:
“孩儿不孝,父亲年老体衰,未曾尽孝于身旁,且劳累父亲关切……”
“无事,无事,为了咱们李家的大业,这点又算的了什么”李维摆摆手,脸上颇为激动:“老来成为太上皇,死后去见了列祖列宗,我脸上也是有光的!”
“这也是列祖列宗的保佑!”李嘉也是谦虚地说道,但脸上却是满脸的骄傲之色,虽说南汉垃圾,但不管怎么说,到底是完成了恢复大唐的大业。
夺取原主身躯的愧疚,完全没有了。
“来,这是你的弟弟,李宾,多年未见了吧!”
随后,李嘉就见到一位三四岁左右的小屁孩,身上穿着缩小版的王袍,见到李嘉,就甩着鼻涕,抱着太妃侯氏的大腿,不敢上前。
对于这个弟弟,李嘉的印象只有其吃奶时的模样,如今这个样子,与自己到有五六分相似,都是那么英俊,将来的模样想必也不差。
“二哥儿,过来!”李嘉挥挥手,脸上尽可能的带着笑容,可是小屁孩却依旧躲着,不敢相见,把鼻涕抹在侯氏的裤脚。
“二哥儿,这是你大哥呢!快出来见见!”侯氏有些急切,硬拉着,脸上带着恭维的笑。
“二哥儿有些羞怯,都是亲兄弟,无碍的!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李嘉摇了摇,无所谓地说道:
“想必是二哥儿还未识文断字,未知礼,过几天,我就挑几个大儒过来,二哥儿就与黑牛一起学习吧!”
“黑牛,你需帮衬一下你二叔才是!”
“是,父亲!”站立在母亲身后的李黑牛,壮硕的跟头小牛似的,听到李嘉吩咐,挠了挠头,心不甘情不愿地答应道。
好多人都言主角捡了个破鞋,还多个便宜儿子,李嘉就不服了,曹操捡了多少个,不见你说,人家西风紧写的主角,后宫都是破鞋,处的反而稀奇了……
至于多个儿子,多个妹妹,除了这个乱世有领养的习惯外,李嘉养的起的,有钱,他还想学习一下朱元璋,领养的儿子培育成大将,为国效力(二十多个,最后大半都战死沙场了,老朱真他么人才)……
“你就是我哥哥”这时,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丫头就走了过来,俏生生地问道,就跟瓷娃娃似的。
“薇儿”李嘉扭头一瞧,这不是自己捡到的那个献祭鳄鱼的小家伙吗一下子就那么大了
“不错,我就是你大哥!”李嘉半蹲下,看着这个大大眼睛,满脸活泼样子的小姑娘,一下子就想起自己在邕州潇洒的时日。
“皇帝哥哥”小家伙歪着脑袋,看着这个抱着自己的哥哥,开心的笑了起来:
“皇帝哥哥,我要骑马,能送薇儿一个马儿吗”
“你是女孩子,应该读书才是!”李嘉摸了摸头,温声细语地说道。
“薇儿不想读书,就要马儿……”小家伙眼睛通红,嘴角撅起,看上去是要哭的前奏。
第两百二十四章国家多难
后宫的事忙完,还不得歇息片刻,射声司的吴青就火急火燎的来到皇宫,汇报南唐动员大将,准备打服咱们正统的大唐,迫改国号。
“哼!李璟这家伙不过是江南国主,连皇帝也不是,有什么资格逼迫朕,更何况,还是一个冒充大唐苗裔的家伙!”
李嘉冷笑一声,一脸的无所谓。
“多派些人去江南,打听清出兵情况!”
“诺!”瞧着皇帝面不改色的模样,吴青一脸的钦佩,这可是天下第二国啊!他连忙答应下来。
“去,让政事堂的相公们过来!”待其走后,李嘉立马吩咐道。
政事堂就在皇宫内,随后一会儿,政事堂的各位相公们也来到。
“见过陛下!”诸位相公们也是一一脸的疑惑,他们弄不清楚皇帝又有何要事。
“刚刚射声司传来消息,李璟这个老贼,嫉妒朕为大唐真正后裔,污蔑朕为攀附无耻之人,甚是可笑,又唯恐朕揭穿其真面目,恼羞成怒之下,竟然准备派兵压迫于朕!真是不知羞耻!”
李嘉一脸愤怒地说道,然后示意田忠将密报送与诸位相公看看。
“这……”首相钟允章很有自知之明,知晓皇帝厌恶他,平日里也无心朝政,就是混个人数,轻易不发表意见。
“江南伪国,如此放肆!”次相崔泉看罢,极其恼怒,出声道:
“李璟此人,恬不知耻,攀附皇室,改徐为李,前番陛下登基,就未曾派人朝贺,今番污蔑陛下,又兴兵压境,简直无耻至极!”
“陛下应当颁布讨伐檄文,公布其无耻之面目,以致天下嘲笑!”
崔泉一番慷慨激昂的话,令李嘉心里舒服了不少,连连点头。
“江南前番失却淮南之地,损兵折将数万,再加上上供中原,前些年积攒的钱财,早已殆尽,帑藏空竭,如今民间贫苦,国库贫乏,外强而中干,已经不足为虑!”
毕竟南唐也是天下第二大国,诸位宰相不慌也是假的,反正,李嘉是不能慌的,他镇定自若地说道:
“若其出兵,必以虔州昭信军为首(百胜军),而昭信军兵不过数千,多年未曾习战,何有忧虑”
也许是李嘉的自信感染了这些宰相,大家脸上至少平静了不少。
“朕刚登基,江南之国就兵临国静,少不得打一番,让他们尝尝朕这天下,可不是坐出来的!”
皇帝的话,又将他们的心揪起来,面带忧虑:“陛下万金之躯,不可冒险,只需派遣一军即可!”
“朕心里有数!”李嘉摆摆手,说道:“此战乃大唐复国初战,不可马虎,朕决定设军机处,专研军事!”
“诺——”带谢一肚子的担忧的,列位宰相就回了府邸。
回到后宫,李嘉心中并没有表面上那么自信,毕竟南唐的国力与岭南相差太多,哪怕自己练兵多年,但心里还是没有底气。
“陛下,这是臣妾新弄的糕点,你尝一下!”吴锦儿跪坐在李嘉面前,玉手端来一份糕点,娇声说道。
“不错!”粗略地尝了一口,李嘉心不在焉地说道。
他心中想着,军机处的设立,其实就是代替了五军都督府的作用,武人控制武人,还是太危险了,只有以文控武,才是正道。
慢慢地让军机处侵蚀五军都督府的权力,过上几年,让五军都督府成为闲职,专门用来安置那些被位高权重的武将。
这次南唐入侵,如果只有一个昭信军也就算了,若是大举入侵,那就得是全国
第两百二十五章战争动员
战争来的如此之快,确实出乎李嘉的意料之外,尤其是面对南唐的攻势他心中颇有些不安。
但事已至此,只能选择面对了,刚好,这也算是开国之战吧!历史上五代的后汉,开国之战就是镇压杜重威,结果几个月都弄不下来,然后两三年就完蛋了。
这一场战役,不止是诸国,就连岭南各州,都在张望着,期望得知结果。
如若一败,整个大唐复兴就会被中止了,自己一家的人头也不保。
“天寒地冻的,送一些热茶去军机处!”李嘉思量片刻,心里不安,连忙吩咐道。
“我先去军机处看看!”
索性,李嘉就带着几个宦官,来到了军机处。
军机处很简陋,就在政事堂旁边,不过比政事堂距离李嘉更近一些,小院落大约一个篮球场大小,李嘉进来时,就见到诸位大臣正在热烈讨论着,一旁的书吏脚步飞快,门帘就能走正经的放下过。
进了屋子,李嘉甚至感觉温度与门外差不多。
“见过陛下——”
“诸位请起,以后朕来军机处,只需弯腰即可,无须话语!”李嘉连忙搀扶起。
这几人中,浓眉大眼,穿着蓝袍的,是兵部尚书黄淳,素来与钟允章亲善,武将世家出身,结果却习文,考了科举,之前是兵部侍郎,瞧着他出身不错,李嘉就把他提为兵部尚书。
户部尚书名唤邵念方,年纪很大,约六十岁,为人很和善,整个户部大开,皇帝取钱比自己家还方便,为人贪财,但有一样好,算数不错,所以掌管户部近十年,李嘉等过段时间就换掉。
都督府的只有一个潘崇彻将军,他是知兵,也是出兵的都统,所以也参与军机处。
“怎么样,钱粮准备好了吗”李嘉直接坐在主位上,问道。
“今年夏粮还未征收,户部只剩三十万贯钱,粮草太仓中还余十三万石,差不多能供应大军人吃马嚼的半年的了,就是马匹牲畜吃粮较重,倍于兵卒……”
户部尚书第一个发言,很啰嗦,也很慢,但李嘉还是慢慢听着,没有打断。
“军械司甲械充沛,北上大军皆着甲,近一年来,一直在锻铁造械,如今库中还有箭矢三十万,长枪一万柄,弓弩超过万只……”
兵部尚书黄淳从怀中抽出一张纸,念的很仔细,也很认真。
“好了,只要军械供应充足就行了!”
“陛下,由于今年停征了一年的徭役,北上之路又崎岖,所需要的骡马、民夫也很多,三十万贯钱除了发放百官的俸禄,雇佣民夫、骡马等,就得耗费过半,仅仅只够两个月!”
王宁作为军机处首席大臣,考虑的很多,脸上带着愁绪,看得也更仔细:
“运粮北上,民夫需倍之兵卒,加上骡马的口粮,十三万石粮草,精打细算之下,也不过两月有余……”
“也就是说,这次与江南之战,仅限两个月”
李嘉有些诧异,什么时候朝廷这么穷了,这个时候才想起,自己前些时日大赦天下,免除了半年的赋税以及一年的徭役,难怪日子紧巴巴的……
“这样,从内库中调出十万贯支用,粮草方面,让李氏商会尽量筹措,无须担心……”
内库中还存有上百万贯钱,粮食还有一万石,是各地皇庄收上来的,但都是供应内廷,不可轻动,只有钱财富余……
李嘉认真看着这位岭南第一名将,严肃地说道:
“潘将军,不知你多久能击败江南人马,还我大唐太平”
“目前未知敌将是谁,但江南名将不过刘仁赡、皇甫晖、边镐、林仁肇数人,刘、皇甫、边三人等,皆已死,余者林仁肇还算有些威名,不过李璟畏周如虎,用他防备中原,想必是不会南下,江南其余之将,臣皆不放在眼里,两月之功,必破其军!”
潘崇彻此时不过五十多岁,说的话掷地有声,有理有据,由不得不信服,难怪南汉让他守北地十年,果然是一道不老长城。
“好,将军此言振奋人心,大军筹备数日,已快完备,今日十二,十六日将军北上,朕亲自相送,若是得胜,朕也自当不吝啬爵位!”
禁军将士大部分的家都在番禹城,动员起来比较快,不消几日的功夫,就能整合完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