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对于这些贪官污吏,李嘉其实恨不得一个个都杀了,抄家,补充国库。

    但刚受禅,不宜打草惊蛇,动作也不能太大,姑且让他们多活几日。

    李嘉一边虚以委蛇宽慰着,一边心里恨得直痒痒。

    一场皮笑肉不笑的见面后,宾主尽欢,各地的土霸主们也认可了新朝,当然,这是看在数万强军之上的。

    这边,刚升为婕妤的雅玉,在小宦官的带领下,慢慢地呈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座奢华的殿宇,雅玉心中窃喜:“




第两百一十九章从容自若
    忙活了一上午,李嘉这才歇了口气,让御膳房准备一些菜,凑合着吃下,还没动筷子,他又想起来一件事,连忙又派人让去政事堂,让几位宰相过来。

    几位宰相也是一脑门子的疑惑,但连忙收拾一下仪容,来到了书房,与皇帝一起用餐。

    由于是分餐制,李嘉桌子上的菜肴不过五六碟,而各位宰相桌上的菜,也只有四五碟,格外的寒酸。

    “朕自入了皇宫,续了唐统,但一直在思量,前唐虽有安史之乱,但却依旧中兴,但为甚到了黄巢之乱,却失了天下,诸位相公乃大才,还请教我!”

    李嘉吃了一口白嫩的鱼肉,叹了口气,目光看向了四位宰相。

    宰相们两两对坐,由于是皇帝赐宴,心思根本就不再饭上,听到此话,瞬间精神一震:皇帝这是考较自己啊!

    作为臣子,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才能,而是能不能获得君心,君心在握,白痴都能升官。

    这是个表现机会,几位宰相目光流转,心中思量着。

    唯独首相钟允章不动声色,心中波澜不惊。

    “启禀陛下,安史之乱时,朝廷上下齐心,地方忠君无二,故贼军匪徒,犹如脱水之鱼,离山之虎,蹦跶不了几日!而黄乱,地方不靖,中央不安,自是倾颓!”

    钟允章的回答,中规中矩,李嘉只是点点头,面无改色。

    “钟相公所言极是,但在臣看来,前者之时,有肃宗、代宗两位明君,麾下有郭令公等良将,自然肃清匪徒,中兴大唐,而后者,熹宗荒政,地方二心,黄乱难消!”

    首相与次相都发言了,张琮与孙钊二人则只是满口夸赞:

    “两位相公所言极是!”

    “不错,崔相公所言正是!”李嘉夸赞道,“熹宗喜爱马球,尝以球定官爵,荒政乱为,中央不振,地方官吏剥削百姓,乱为无道,此乃前唐所以倾颓也!”

    “朕入了皇宫,满眼的珠宝金银,越王失政,也莫于此!”

    “陛下圣明——”四人连忙赞叹道。

    “大唐复立,千头万绪,怎可奢侈无度,浪费钱财即今日起,内库珠宝首饰,一律变卖,购买之军械,以强吾军,朕之膳食,每顿不超过六菜,后宫如是——”

    李嘉感叹一声,对着一旁服侍的田忠吩咐道。

    “诺——”

    “诸位相公乃百官之长,也应如此!”

    “臣等有罪!”宰相们立马跪拜接旨,配合这番表演。

    随即,皇帝变卖珠宝强军,每顿只吃六个菜,戒奢靡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兴王府,又在有心人的帮助下,传遍全国,乃至于诸国之中。

    而那些早就来到番禹,准备参加四月份的恩科考试的贡士们体到这个消息,心中纷纷填满了报国之心。

    有这样的皇帝,大唐怎么不复兴,一统天下

    随后,整个番禹城的客栈开始爆满,原本无心科举的士子们,听到这则消息,纷纷前往京城,准备报效大唐。

    神武元年,二月初五,建武镇,邕州,李府。

    由于李嘉只是受禅,还未正式的举行登基典礼,所以李维老爷,还没有被封为太上皇。

    但,李府门外,已经挤满了人群,排起的队伍,将整条街都堵住了,还未见消一些,反而更多人前来。

    “门外的人还是这样多么”躺在椅子上,李大老爷日渐消瘦,但精神挺足的,随口问道。

    “老爷,门外的人多得很呢!赶都赶不走,还要排着队送礼,真是的!”一旁,侯惠娘瞧着老神自在的李大老爷一眼,欢喜道:

    “东西多得很,好多都是未曾见过!”

    “哼,整个岭南都是我们李



第两百一十八章宫女日常(屏蔽重发)
    一觉醒来,李嘉只感觉浑身无力,好像被什么东西压到一般,不会是鬼压床吧

    李嘉一激灵,打了个冷颤,睁开眼睛一瞧,一个白脂玉一般的躯体蜷缩在自己怀里。

    李嘉大手不自觉地上下游动着,这滋味确实不错,年轻就是有资本。

    随着李嘉上下游动,怀中的少女再也装不了,颤颤地睁开了眼,怯弱中又有些勇气。

    李嘉心中一动,笑了笑,身躯一动,两人就上下叠加,面对面了:

    “你不是昨天晚上想要一个皇子吗朕满足你——”

    少女睫毛一颤一颤的,灵动的眼眸闪过一丝惊喜,然后闭着眼睛,一副任人摆布的模样。

    李嘉嘴角一动,吻了下去……

    有诗云:

    花兵月阵暗交攻,久惯营城一路通。

    白雪消时还有白,红花落尽更无红。

    “你唤作什么名字”少女半掩着一件白布,跪坐在床榻上,帮皇帝服侍起衣裳。

    “妾身雅玉——”少女脸上带着喜色。

    门外,早就等候多时的田忠,听到动静后,就领着一班宫女宦官进来,刷牙,洗脸,穿靴,忙活地不亦乐乎,李嘉就站在那,一动不动的。

    “雅玉好名字!”李嘉随意地说道:“后宫有待充盈,封你个婕妤吧!”

    “多谢陛下!”雅玉一脸的惊喜,连忙跪下。

    后宫依旧与唐时一般,设皇后一名,妃子四个: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二十七世妇:婕妤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

    雅玉原本只是一介宫女,无品无级,一下子就蹦到了正三品,可谓是一步升天啊!

    平常的读书人,千军过独木桥,好不容易考上了,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也就是说,考上进士不代表你能当官,比如,鼎鼎大名的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普通的读书人要到三品,至少折腾几十年,而女人就简单了,衣服一脱,一穿,三品就到手了。

    “什么时辰了这皇宫忒空了点,让王府的人都搬进来吧!”穿的差不多了,李嘉随口问道。

    田忠看了这女子一眼,也是个好运人,眼睛一眯,连忙说道:“辰时三刻了,今日没有朝会,各地的刺史知州们,昨日参加了受禅礼,等待官家的诏见呢!”

    “也对,这群山大王心里慌,不见我一面,心里就不舒坦!”李嘉笑了笑。

    这群人当了许多人的官,每年供奉宫廷,位置到坐的稳妥,可惜,改朝换代了,不知是甚政策,自然要打探清楚。

    “以后‘官家’就不要再称了,这是中原伪朝的,咱们还是依照前唐吧!”

    “诺——”田忠眨了眨眼睛,应了下来。

    接见这些刺史知州的时候,李嘉也是满口好话,让这些眼巴巴赶来的地方官们松了口气,送过来的土特产,堆积了好几个房间。

    一个个谦卑有礼,低眉顺眼,无半点逾矩傲慢,都是老狐狸,当然知晓该如何行事。

    当然,新朝新气象,地方也需要变动的,一些刺史知州也需要换个地方,这也是应有之义,大家也做好了心里准备。

    对于这些贪官污吏,李嘉其实恨不得一个个都杀了,抄家,补充国库。

    但刚受禅,不宜打草惊蛇,动作也不能太大,姑且让他们多活几日。

    李嘉一边虚以委蛇宽慰着,一边心里恨得直痒痒。

    一场皮笑肉不笑的见面后,宾主尽欢,各地的土霸主们也认可了新朝,当然,这是看在数万强军之上的。

    这边,刚升为婕妤的雅玉,在小宦官的带领下,慢慢地呈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座奢华的殿宇,雅玉心中窃喜:“这位公公,未知姓名”

     



重发的那章,晚上我会重新填充的
此章节?



已经重新填充,大家刷新一下就可以看了
此章节?



上午有事,下午更新
此章节?



第两百二十一章潜邸搬迁
    忙完了前朝的时候,很快就轮到潜邸搬家了。

    薛王府很大,人也很多,但女眷都会搬到宫廷中,男仆则留在府邸,看守着,没事无聊的时候,李嘉也准备回到这里住下。

    后宫中,侯丽娘被封为丽嫔,江小瑜也被封为瑜嫔,吴锦儿则封为德嫔,加上一个婕妤,后宫寥寥四人,说起来也有些寒酸。

    之所以地位都很低,没有几个妃子,主要是想要留下上升的空间的,以后有了子嗣,再升为妃也不迟。

    对于李嘉而言,四个也就够了,目前除了一个皇后的位置,他不准备再添了,天下还未一统,不可劳烦身体。

    “姐姐,这皇宫大的很呢!”一向安静的江小瑜,看着这番繁华的宫殿,忍不住惊叹起来。

    “是啊!从未想过,这一生还能入得皇宫!”侯丽娘与江小瑜结伴而行,不时地指使小宦官搬运物件,瞧着这富丽堂皇的宫殿,简直是迷花了眼。

    两人住的宫殿紧邻,脾气也是温和之人,相处起来自然也是好的,至于从交趾而来的吴锦儿,则因娘家的地位脾气悬殊,自然不甚和谐。

    在这后宫中,宫外的助力,也是关键,所以两人选择抱团取暖。

    “虽未来过宫中,但也听闻后宫步步惊心,日后还望姐姐多多照顾才是!”

    江小瑜眼眸中带着一丝忧虑。

    “无事,我们都是陛下潜邸的人,陛下也是恋旧情之人,不会有事的,而如今之计,还是要有子嗣才行!”

    摸了摸肚子,侯丽娘脸上带着期望,有了子嗣,才万无一失,有了立身之本。

    等到姐姐(侯惠娘)来番禹,就好了!

    “姐姐说的极是!”江小瑜一脸的赞同之色。

    “家中你无须牵挂,你父亲前些时日封了国公,圣人登基后,改成了安国侯,食邑也有了五百户,虽说降等到男爵,但却是安稳的!”

    坐在殿中,吴锦儿顾不得安排,就与自己的母亲谈了起来:“家中安稳,我就放心了,至于子嗣,女儿也是心急,但这是天意,女儿也是没了办法!”

    “进了皇宫,连几个体己人都没,也不能常出宫,母亲应当常来陪陪我!”

    “这岭南的皇宫,比安南强上太多,我儿也是享福的人!”母亲握了握手,笑着说道:

    “从安南也带了些婢女回来,过几天就选几个机灵的送过来,你的几个表妹年岁也大了,后宫中,没几个体己人可不行,正巧宫中缺人,就安排一下!”

    此话一处,吴锦儿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要不是顾及母女之情,早就撵出去了。

    “表妹们过这时日再说吧,陛下目前也无扩大后宫的意思!”

    “是吗!那就过些时日再说吧!”听着这话有些生硬,母亲这才尴尬地笑了笑,转移了话题。

    久不见面的安国,也来到了宫中,脸上带着笑意,尤其是见到穿着龙袍的李嘉时,更是灿烂无比。

    “见过陛下!”

    “几日不见,你小子又吃重了许多!”李嘉瞅了瞅这位从小相识的管家,摇摇头,感慨道。

    “好些时日未见到郎君,小的想念的紧,但又知晓,郎君以后就是皇帝了,心中又高兴,心里也不知怎办!”

    安国脸上带着惆怅,看上去纠结的很。

    “要不,你就进一趟蚕室,就可以天天进宫,相陪与我!”

    李嘉故意瞟了一眼其胯下,眼角都是笑意。

    “这……”安国有些犹豫,他才二十多岁,男人的好处还没享受够呢,但进皇宫又确实诱人,权力啥的都挺好的。

    “呸——”李嘉一脚踢了他的屁股,笑骂道:“你还真敢有这心思老管家非恨我一辈子,好好在外当差,也能替我效力,不必进宫!!”

    &



第两百二十二章登基为帝
    几日的功夫,时间就到了神武元年,二月初九,也就是李嘉正式登基的日子,李老爷一行人也终于赶到了番禹,一家团圆了。

    老天爷很给面子,天气晴朗,旭日初升,万里无云,好一个黄道吉日。

    大明宫内外全是人,起码有几千,全都身着比较复古的唐代礼服,也是难为他们了,短短七天的功夫,整个番禹城的裁缝们都快累吐血了,才勉强弄出来,毕竟是官袍,材质做工都很讲究,马虎不得。

    至于为甚在大明宫,那是因为南汉本来就模仿关中,建了个大明宫,取其寓意,也算是复古,稳定人心的一种。

    毕竟大明宫的名气太大了,已经成为了唐室的象征,那是万国来朝,盛世嘉年的见证。

    与之前的受禅典礼一样,绝大部分具体的布置,李嘉都没过问,在礼仪方面他此前只是稍微学了一下仪态,那些文人们对雨礼节琢磨的比他深一些。

    当然,主要是唐亡数十年,百姓忙于苟活,士大夫忙于奔走活命,礼仪已经不是特别严谨,比如赵匡胤,披个黄袍都能登基,禅让典礼啥都没有,一点也不正规。
1...6061626364...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