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钱财从何而来”赵匡胤问道。
“陛下将横扫各州,一统天下,去其地方藩镇,府库盈余,皆可用之,况且朝廷每年耗费之节余,也可用之!”
“哦此计甚妙!”赵匡胤走了几步,双目放光,说道:“此等钱财,必不能轻动,另置库储存,称封桩库!”
“用兵上党,该如何”
“李筠此人,人缘颇广,禁军中好友甚多,若是派兵镇压,须得选亲信之人!”赵普再次说道。
“亲信之人,莫过于朕的那些兄弟了!”赵匡胤低头思量
第两百四十八章利益动人
中原的硝烟完全没有影响到李嘉,甚至让这位年轻的皇帝胃口好了不少,成千上万的百姓与士兵的死亡,对他而言就是一道下酒菜一般。
或者说,九千人与一万人在他眼里没有区别,还不如让这场战乱更热闹一些,从而谋取一些利益,比如人口,财富等。
让赵宋多流一些血,已然成为了李嘉的习惯了,多达二十万的禁军,可以让天下诸国喘不过气,哪怕连契丹也是一般。
所幸,与破窗一样的中原不一样,岭南早就拥有了自己的官僚体系,比那些军将治民强了不少,至少能正常的收到税。
“必须让税权独立于宰相!”李嘉沉声说道,这是削弱宰相之权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君主专权的保障。
前唐安史之后,失去了中原赋税,之所以能够维持,皆依赖江南的财税,用于西北之兵,所以才能重整旗鼓,收复了大半个天下。
至于赵宋为何独立税权,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因为纵容了权贵官僚兼并土地,若是让他们再自己给自己收税,天下还有税赋吗东京的官家谁来供养
显然,赵家人也明白这个道理,一方面削弱相权,一方面收税,所以就设立了转运使,独立于官僚体系,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急剧膨胀,最后甚至成为了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
李嘉则不然,只将其当做赋税的征收部门,专职于收税,其他的自然有所属衙门管理。
所以,在岭南,转运使司衙门位置很独特,虽说不过是从六品,但涉及税收,杂务颇多,位卑而权重。
这样一个衙门,一直那么游离于朝政之外,也不是个事,建立巡查部门,规章制度还是要有的,不过这样一来,具体的负责人就让人头疼了。
削弱相权,这是皇帝们一致认可的。
按理说,唐时的群相制已然削了不少,后期也没见什么动作,此时为何要削
此时的宰相,与唐初的宰相相比,权力更甚一筹,前唐后期,翰林学士们掌握了决策权,宰相成为了执行者,所以安史之后无权相。
而现在呢宰相们甚至无须通知皇帝的情况下,直接任命五品以下的官吏,主要是宰相们吞噬了之前宦官专政后的权力真空。
再不削,宰相们可真的危及皇权了。
财权,兵权,都被削了大半,而现在,决策权与执行权,总是要削一个的。
若是不削,就等于让自己给自己扇巴掌,还会有痛吗
前唐以翰林学士来分权,这是因为翰林学士经常伴随皇帝左右,方便,所以得以分享权力。
明朝的内阁,其实也不过是将决策权压倒了执行权,归根到底,依旧是中书省尚书省这一套,不过是换了个名字罢了。
不过,慢慢来,不急,稳定压倒一切。
心中思量着,李嘉就耐不住寂寞,乔装打扮一番,带着上千名侍卫,来到了番禹城外的一处庄园。
“这里倒是不错!”离开了形形色色的建筑,恢复到这种自然之中,李嘉颇有一些感慨。
占地千亩的庄园是极为辽阔的,至少,李嘉入目一瞧,成千上万根甘蔗迎风而立,铺满了整个眼球,极为壮观,空气中似乎都带了点甘甜。
见到皇帝有想法,一旁的侍卫随即一动,选了一根甘蔗,快刀一削,再清洗一遍呈了上来。
“咔嚓!”咬了一口,水汪汪的,但是与后世相比,还是不够甜,毕竟后者是千百年培育的结果,此时的香蕉,甚至还是有籽的,
第两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
“启航咯——”一艘艘海船从番禹出发,经泉州,宁波,再至九州岛,满载着糖,丝绸,书籍等,畅销整个东亚。
九州岛,原本因为菱刈金矿而兴盛的菱刈港,此时也改了名字,名唤金山港,很是吸引了不少的渤海人前来入住。
新筑的金山城,也是规模不小,长十里,宽十里,高两丈,这在此时的日本而言,也算是规模庞大了。
此时日本最大的城市——平安京,此时南北长约5.2公里,东西长约4.5公里,面积相当于中国唐代京师长安城的五分之一,金山城与之相差仿佛。
整座城市依靠金矿而立,再加上转口贸易,人口急剧的膨胀,不过一年的功夫,已然达到了五万余人,其中渤海人三万,日本人一万,高丽人数千,再加上原有的汉人驻军,十分的多元化。
当然,由于此城是由李氏商会建设而来,所以高层基本上都是汉人,中层与低层,就吸收了一些渤海人与倭人,凭借着强大的武力,整座城市安然有序,秩序井然,繁荣热闹。
日本的商贾,高丽人,大食人,汉人,共同铸就了这个繁忙的城市。
平安京的贵族与天皇们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个繁荣的城市,但经过数番挣扎着终于放弃。
一者,金山城的海军实在强大,哪怕日本动用所有的船只,也敌不过其一半;二者,虽说利益动人心,但九州岛实在太远,鞭长莫及,尤其是在海船不盛的情况下,默认了其统治。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九州岛与平安京的隶属情况不明,虽说别名西海道,但天皇确实只是取了名,划分了九国,收取贡品罢了,连羁糜都算不上,自然就无所谓了。
确定了统治权后,李氏商会就再也没有了顾及,对于整个九州岛就行搜索。
结果,耗费了半年功夫,确定从属关系的领主不过一百三十六个,总人口不到十万,利用价值很低。
商会也不收取什么供奉,只要求每百出一个士卒,前来金山城进行效力,抽取了一千个比较强壮的汉子。
柳条就是一个来自筑前国的平民,平日里为领主耕地,虽说种的是大米,但也不过是在过年时才能吃上一个米团,平日里吃的最多的是山地的野菜以及海带等不值钱的海产,所以他个子不高,只有五尺,但却也算是难得的高人了。
虽然骨瘦如柴,除了个高就一无所剩了,所以领主招募,第一个就要求他去金山城服劳役,他是不愿意的。
但作为一个没有姓氏的平民,他只能选择屈从,毕竟他的名字,也不过是父母看到岸边的柳枝而取的。
“柳条,快来,午食到了!”正在他拿着锄头愣神之际,一旁的同伴将他惊醒。
“来了!”柳条连忙背起锄头,狂奔而去,吃饭是他此时最大的乐趣。
“别急,排队!”数个女子挑着饭食来到了田埂上,叉着腰,呵斥道,一个个的汉子瞬间乖巧起来,拎着锄头排队。
柳条双腿比较长,在一众四尺汉子中也算是高个子了,一下子就来到前面。
“三娘!”柳条走上跟前,看着数桶饭食,再看看打饭的娇小女子,嘿嘿笑道。
“拿着!”脆声响起,一个脸盆大小的木碗到了手里,舀了数勺大米饭,上面浇了一勺野菜鸡蛋汤,再加了一勺海带,这就是柳条的午食,比领主家还要丰盛。
“多谢三娘!”
“三娘,这不公平,柳条这家伙太多了!”
“是呀,三娘偏心——”
 
第两百五十章努力克制
时值四月,虽然北地依旧春寒料峭,但已然属于可以活动的时期,陈兵待在济州岛已经数月,说是去往北边开垦,却一直不得消息。
都言,那里是苦寒天气,冬日待不住人,若是去往,损失惨重,五六月去往,才是合适的。
“今次,您将去往金山城,由于中原战起,人力匮乏,去往北边须更多些人手,眼前这一千来人是不够的,咱们济州岛素来也缺人,只能去往金山城了!”
管家如此说道,陈兵倒有些疑问:“金山城在哪”
“就是之前的菱刈港,陛下嫌弃名字绕口不好听,就改了名字!”
“陛下圣明,倒是贴切的很!”
陈兵不由得感慨道,虽说名字土着点,但却是皇帝赐名的,那就与众不同了。
随即,他就带着几百号渤海兵,来到了繁荣的金山城,与济州港的奢靡不同,此处满是急躁且认真地气息,来自于南北的商船,都在这里歇脚维修,需要用更少的时间来完成贸易。
而更多的倭人,则性子急切,赚取金钱的心思很迫切,这又影响了城市气息,这种生气,让陈兵很欣喜,他的心情同样的属于急躁。
“校尉来的正好,若是有需求,就与我说,不用客气!”陈兵无有官职,但身上还是从六品校尉的散阶,也算比较高的了。
管理金山城的并不是官吏,而是李氏商会的大管事,除了做官,他还要忙着管理商会在金山城的分部,着实忙碌。
“来人,你领着校尉去往挑选!”大管事的模样还未看清,陈兵就被另一人领出了衙门,他有些懵了。
“校尉勿要挂怀,姚管事确实忙碌,这不是假话!”领路的人笑着说道,生怕其心中不满:“近些时日,陛下要重新规划少府寺,将会把商会拆分进入,里里外外,多少个分会,管事,都忙着脚不沾地!”
“近些时日,又多了一个白糖,这东西可有价无市,求购的人又多,不可疏忽……”
这样一说,陈兵心中的气瞬间消了大半,忙着官位,这是可以谅解,他千里迢迢来到这,不也是为了官位吗
“这次去往北边,光是渤海人是不够的,若是有了异心,就坏了大事,所以商会的意思,就招募一些倭人过去,也算相互制衡吧!”
领路的商人一边走着一边笑着说道,不知不觉就让人心生愉悦。
“说的也是,区区几百汉人,统御上千的渤海人也说不过去,素来听闻倭人吃苦耐劳,听话的很,招上一些,也是好的!”
心中想着,脸上不自觉地就露出了笑容,见此,领路的商人这才松了口气,一番话语没有白说。
“这边请,这里是巡防营,早就为校尉挑好了,都是一些识汉话,温顺年轻的汉子,只是不多!”
乘着马车,不消片刻的功夫,就来到了巡防营,这个负责金山城治安的衙门,人数上千,其中渤海与倭人占据七成。
“就这些”瞧着眼前的这百来人,个子不过五尺左右,脸颊有些肉,看起来都是青壮,脸上还有些血色,不然陈兵扭头就走,太欺负人了。
“校尉,这些在倭人中已然算是好的了!”
听闻如此,陈兵瞬间不语,沉默了许久,说道:“就这样吧!不是还有吗带我去瞧瞧吧!”
他心里已然将招募的人数降到了三百。
“那些倭人倒是不错,从数万人里挑出来的,训练他们只是让他们到城外开垦荒地,种田,也算是将养他们一阵子!”
&nb
第两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
最后,从金山城招募了四百个倭人,再加上之前的渤海人与汉人,总数差不多在两千左右,陈兵就带着这些人,坐着船北上,来到了渤海国的安边府。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介绍靺鞨了,这个历史民族,它分为七部,分别为粟末靺鞨(它就是渤海人,建立渤海国,与古高丽相接)、伯咄部(在粟末部之北)、安车骨部(在伯咄东北)、拂涅部(在伯咄东)、号室部(在拂涅东)、黑水部(在安车骨西北)、白山部(在粟末东南)。
而其中的黑水靺鞨部,此时被契丹人称作女真人,辽天显元年(926)太祖耶律阿保机灭渤海,部分女真人随渤海人南迁,编入辽籍,称为“熟女真”;留居故地的女真人,未入辽籍,称为“生女真”,也就是后世建立金国的女真人。
黑水靺鞨处于最北面,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下游两岸一带,由于天气原因,发展较慢,分十六部。唐玄宗时,在此大部落置黑水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
但,生女真的名声不是白给的,与居与长白山的女真人相比,更显得凶悍。
拂涅部属于黑水靺鞨十六部之一,位于乌苏里江的下游地带,与渤海国的安边府、安远府相近,甚至可以说除了两府城,其余的地界都是他们的放牧之地。
平日里除了缴纳贡赋,以及交换铁器和盐之外,他们与渤海人就不怎么相见,即使都是靺鞨人,但只是称谓相近罢了。
春天已然快要过去,乌苏里江的下游支流上的冰块已然化了大半,作为渔猎、游牧兼而有之的部族,拂涅部自然不会放过在河上捕鱼的机会。
此时乌苏里江一带,方园几千里的地方,由于人烟稀少,导致各类动物众多,漫山遍野的黄羊、野牛、野马、鹿群,随便出动一下便会有大量的收获,虎、熊、野猪、狍子、貉、貂等150多种,盛产貂皮、狐狸皮、猞猁皮、麝鼠皮等。
春日里,饥饿一冬日的野兽纷纷出巢,迫不及待地大肆捕猎,从而填报自己的肚子,拂涅部也是如此,在整个乌苏里江下游,繁衍了数万户,形成了大大小小上百个部落。
作为渔猎民族,他们除了捕杀野兽外,河里也有大量的鱼虾也是他们的主要伙食,还要放牧,将牛、羊、鹿等都放出来,雪水之下的青草,是最有滋味的,能为憋屈一冬日的牲畜们补充脂肪。
萨哈壬提溜着一个木桶,拿着渔网,来到了满是碎冰的河边,他今天不过十五岁,但已经是一个当家的顶梁柱了,家中还有许多弟弟妹妹,冬日伙食不够,饿的慌,父母去放牧了,离家不能太远,他就只能来捕鱼。
将渔网直接抛到河中,看也不看一眼,然后双臂大力拉起,一网数条大鱼就起来了,他周边都是这边大小的男人,都在捕鱼。
一桶装着五六条鱼,他就准备回家,这些年部落丁口越来越多,鱼也越来越小,再捕下去,明年都不一定有的吃了,他明白适合而止的道理。
听说往南有一个大湖,是拂涅部主部大汗所在,那里水草丰盛,羊、马成群,他们虽说也属于拂涅部之一,但只是外围罢了,部落叫做乌达部,只有五百多帐。
“萨哈壬,你快看,那里有人来了”这时,一旁的同伴连忙甩开手里的鱼,大声喊着,随即,尖锐的哨声响起,部落的成人骑着马赶了出来,上百头壮犬不住地狂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