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好吧!你好好休息一番!”宝儿姐无奈,只有选择妥协。

    丰




第两百四十四章任重道远
    既然没有见到未婚妻,李嘉也不在意,毕竟之前的画像,倒是看了,大概的模样还是可以的,貌美与否,其实并不太重要。

    联姻,也不过是了谋图湖南罢了。

    倒是过些时日,快到夏收了,可得好好安排一下,如今中原大战将起,所需要的粮草可不是少数,须得好好种田才是。

    对于农业社会的规划,李嘉是不如那些宰相的,他们是从官僚体系出来的,对于地方自然是了如指掌,甚至连地方官吏奏折几分真假都能判断出来。

    然后对症下药,或捏或打或赏,简直是行云流水,那些官吏们对于宰相的尊重,更甚于皇帝。

    所以,宰相这一职责为何如此重要,因为某种程度而言,其就是官僚中的内奸,废除了宰相,哪怕皇帝再英明神武,也无法解决那庞大的官僚体系。

    根据政事堂诸位宰相的汇报,今次夏收,将会比去年增添更多的夏税,按照官面上的资料,岭南新增了十万顷稻田,其他开垦的杂地不算入内,能为朝廷多添一万石的稻谷,可谓是历年之最。

    对于那么点数字,李嘉却看不上的,但主要还是人口问题。

    李嘉重新建立了大唐,但为了稳固统治,他只是先拿道教与佛教开刀,然后又限制在兴王府内,进行田籍与户籍的整理,岭南其他地方还是老样子。

    比如,李嘉在邕州,依旧拥有着上千户的隐户与佃户,这些人不再户籍,不用交税,开垦的荒地自然也属于不在版册的。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按照李嘉的估计,如今清理出来,整个岭南至少能再添几万户。

    但是,他不能这样做,若是做了,刚坐下的江山,眨眼间就会被推翻。

    既然这块蛋糕已经买了,李嘉暂时也不想再动刀,那么只有重新再开一块蛋糕了。

    “济州岛如何了”李嘉躺在椅子上,半闭着眼,询问道。

    “昨天刚传来消息,大部分的渤海人都迁徙到了九州岛,约莫有三万户,天转暖了,就开始建了三座城,招募的五千渤海兵倒是勤快,在九州岛剿灭了数个小寨子,倭人都被吓破了胆,许多家族都迁到了更东边!”

    知道皇帝最紧要的是济州那里,每隔十来天,吴青就会亲自来到皇宫,向皇帝汇报,只有见面勤了,才能固宠。

    “倭人啊!”李嘉感叹了一声:“整个九州岛的倭人,估计也不过十来万人,你们也不能随意屠戮,要善加利用啊!”

    “渤海人能用,倭人自然也能用,如今丁口宝贵啊!”

    “那,不知有何章程”吴青低头问道。

    “弄个几千倭兵吧!”李嘉轻声吩咐道:“倭人生活艰难,若是给予其多,想必定能多卖命,作为步兵倒是不错!”

    “诺!”吴青看了一眼混不在意地皇帝,继续说道:

    “济州岛这些时日又弄了些契丹马,与大食马的培育正在进行,已经有了数头小马驹,具体的情况还在观察中!”

    “马匹的培育可不能马虎,扬州的李重进那里不是有些骑兵吗你就去弄几十匹送到济州岛……”

    “我的要求也不高,新马,必须比契丹马高,耐力比大食马高,两者中和一下,适宜北地奔袭的!”

    “当然,也可以适当培育一下南地奔袭的马,须得耐热才是!”

    “对了,你说渤海人在九州岛开始筑城了”李嘉突然起身,问道。

    “是的,在商会的安排下,已经开始筑城了!”虽然不知道皇帝为何惊起,但他却依旧老实说道。

    “筑城倒是可行,但日后又如何治理呢商会经营



第两百四十五章以粮为本
    “各州转运使到了吗”夏收在即,李嘉也需要布置一番,境况不同,国家调控的需要。

    “前些日子已经都通知到了,如今都到齐了!”田忠轻声说道。“依从您的吩咐,在御花园等着呢!”

    “那就好!”李嘉点点头,这才缓缓而去。

    御花园中,六十位转运使正齐齐地站立着,不时地窃窃私语,讨论的很是热烈。

    “我手中不过一百余人,负责三县之税,可真有些忙不过来,而且那些奸猾之吏,欺上瞒下……”

    胡宾王立在其中,耳旁传来低声的述说,不由得感同身受,那名转运使负责下,有几个跨县连州的大财主,每年缴的税,不及百亩,朝廷因此损失上万石的税赋。

    转运使带着上百名从军队转下的税丁,原以为十拿九稳,准备去拿下,但谁知其勾结土匪,路上遭受几百个土匪的袭击,若不是税丁从军队里下来的,依托阵型,还真不一定能打过。

    “最后又如何”有人发问。

    “嘿嘿,老子直接赶去他家,盗匪没有证据,不好拿他,但却将其历年来的欠缴的都与交还,结果其家里库房不够又卖了大半的田产,才足以!”

    “这有甚,我还碰到一个地方官吏与豪绅勾结的,一个镇,地处要冲,几百户人家的税赋,全被其截了去,一年也得数千贯,那些百姓还以为交给了朝廷!”

    又一名转运使忍不住的显摆起来。

    话匣子打开了,就合拢不了,转运使们碰到了知己,为了钱财,地方上千奇百怪的都有。

    有的县令为了弄财,将税收到三十年后;有的比较聪明,自制了大斗,比官斗大上一倍,缴足朝廷的,多下来都留与自己;还有点穷乡僻野,田地没多少,就要求猎户缴纳皮毛,猎户们殊死搏斗,也凑不够,只得家破人亡……

    听多了,胡宾王也有些不寒而栗,高处庙堂的宰相高官们,岂能知晓这百姓的苦楚

    幸亏设立了转运使司。

    想到这里,胡宾王不得不佩服皇帝的高瞻远瞩,收税权与中央,地方就被掐住了喉咙,不仅削减了百姓的压力,更是让中央远压地方,从而使政令畅通无阻。

    “陛下到——”这时,响起了一声尖锐的声音。

    众人连忙拜下,低头不语。

    随即,胡宾王就见到身着黄色常服的皇帝,他脸上带着笑,很是儒雅,虽说没有穿龙袍,但却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就是皇帝。

    皇帝的目光横扫了几遍众人,不顾宦官的阻拦,不拘小节地在一块石头上坐下,说道:

    “尔等都是国家栋梁之才,有的是进士,有的是小吏,甚至还有的是白神,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完成了我的嘱托,让这上百万的岭南百姓减了些苦楚,也算是做了件善事吧!”

    “臣等不敢居功!”众人再次拜下。

    “去年我处理了一些败类,原想着还能多维持一些时间,结果,我还是小瞧了人心,修身齐家治国不好吗些许臭铜钱就那么好放弃了未来。”

    皇帝颇为愤怒地呵斥道,胡宾王面不改色地低下头,觉得皇帝的话非常有道理。

    “蒋广、张重远,你们两个令朕很失望!”

    随即,两个腿软的家伙就被宦官给提溜出去,皇帝这才说道:“知法犯法,贪腐,监守自盗,三罪并举,抄沒家产,流放至占城都护府!”

    此言一出,众人心惊,未曾想到只是贪了一些钱财,竟然全家流放,后果太严重了。

    “当然,有奖有罚,还是有些人能够秉持自身,尽忠职守!”

    此言一出,众人心生欢喜。

    “胡宾王、黄嵩,严士昌,尔等三



第两百四十六章上党李筠
    李筠是昭义军节度使(管辖泽、潞、邢、洺、磁五州,治所在潞州)、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侍中,不止一次的阻击契丹与北汉,在整个北周,可谓是边疆重臣,乃是北汉的大敌。

    他位居上党,重兵在手,对于东京的朝廷而言,威胁极大,尤其是东京北部一马平川,犹利于骑兵。

    后周恭帝二年(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代周称帝,建立宋朝,派遣使者加封其为中书令,喻示李筠入朝。

    李筠当时打算拒绝受命,经过左右苦苦劝阻,李筠才迎接使节,安排酒席,奏响音乐,但是,不一会,就取出后周太祖皇帝郭威的画像挂在大厅墙壁上,对着画像哭泣不已。

    这样一来,等于直接与赵宋撕裂了脸皮,人家李重进也不过是不接受,拖延罢了。

    幕僚只能告诉使节说:“令公这是喝酒醉了,才这样做。还望天使莫要介怀才是!”

    使者一脸尴尬地离开了,他的那些幕僚们反而惧怕不已,这可是中央朝廷啊!

    “哼,一群宵小之徒,篡夺了大周的天下,我一定要恢复大周的天下!”

    李筠毫不顾及地说道,一脸的镇定,说实话,李重进怕禁军,他可不怕,平日里对阵的就是北汉与契丹人,与禁军相差仿佛,或者说,他的军队,本来就是禁军的一部分。

    他也不怕禁军派兵过来,作为禁军中的老资格,虽说关系比不上赵匡胤,但也差不了多少。

    “凭甚赵黑子可以当皇帝老子也不差,功勋比他还多,要是我在东京,如今坐在皇位的就是我了!”

    他内心分外的不忿,赵黑子竟然敢派人过来,我的人缘极好,又是忠臣,反而可将镇压的禁军收为己用,岂不美哉

    “大帅,有一个商人求见,说是淮南扬州李使君派来的!”

    坐在书房中,李筠与自己的幕僚已经开始计划进入东京后,该如何处置那些背弃大周的文武百官,到底的抄沒家产,还是将家眷贬入宫中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李重进的人让他进来!”李筠美好的计划被打扰,心中有些气,但一听是李重进的人,话语瞬间一变,说道。

    “小的受李使君指派,特来此,与太尉有要事商议!”商人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说话很有底气,往日的商贾的卑躬屈膝却不见了。

    “这是我的凭证!”一封加了漆印的书信送到了李筠的手里,然后被转交给了幕僚,他并不识字。

    “若我所料不错的话,北上之路已经被伪朝断绝,不知先生怎至上党”得到幕僚的肯定后,李筠依旧没有放下警惕之心,问道。

    “小的自扬州出,入海,在一路乘船北上,三日后,至燕云,因经商已久,就打通了关系,一路西行,穿过草原才至上党!”商人嘿嘿一笑,话语中的艰辛不得不令人惊叹。

    “未知你家使君与我有何所说的”李筠分外的自信,奇怪地说道。

    “刚至上党,已有风声鹤唳之感,敢问太尉,是否近些时日就会起兵”商人脸色一板,问道。

    “确实如此,难道你家使君也想与我一起不成”李筠问道。

    “确是如此,太尉在北,我家使君在南,两者呼应而起,必能令东京顾此失彼,到时候必能光复大周江山,不负先帝之恩泽!”

    “口齿倒是伶俐!”李筠笑了笑,颇为为难地说道:“可惜,我军粮草已备,兵械已齐,士气正旺,举旗之日在即,恐不能如你家使君的愿了!”

    淮南与东京只有数百里,若是让你得了便宜,率先进了东



第两百四十七章中原战起
    求票,求订阅

    眼见李重进目光逐渐坚定,陈扬继续说道:“扬州有王气也!”

    随后,陈杨就解释了一番扬州的重要性,东京泰半的供给,都是由淮南运输的,南唐缺盐,也是由淮南供给,富饶千里,乃王资也。

    他又举例,南唐的兴盛,自淮南而始,没有淮南,现在的南唐。

    “况且,就算敌不过东京,但使君足以自守!”

    最后一句话,让李重进下定了决心,开始等待时机,准备光复大周。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四月,李筠勾结北汉,发动叛乱的消息传入东京。

    “李筠此人果真不可信!”叹了口气,赵匡胤穿着龙袍,将手中的奏折放下,感慨道。

    “陛下圣明!”赵普坐在椅子上,说道:“李筠此人,在前朝时就有反心,如今圣朝新立,其自然是不服的!”

    “如今府库不丰,若是再与我几日,待过了夏收,他怎样,我也不惧!”

    赵匡胤并不急切,代周之事,岂能是波澜不惊,况且,若没有一次大战,又怎么震慑那些心思各异的藩镇

    “李筠在上党地区,经营多年,但一向骄纵,连世宗皇帝也不放在眼里,又常对敌于契丹、东汉,兵精将广,粮草充足,不亚于禁军!”

    赵普思量着,感觉有些棘手,李筠此人在整个北地,也是首屈一指的大藩镇,出兵过少,就达不到效果,过多,又会被其他人乘虚而入。

    “这天底下能敌得过禁军的,没有几个,他李筠也算一个,但其志大才疏,算不得对手,你也看看!”

    赵匡胤摆摆手,颇有些不屑。

    赵普接手一看,原来是李筠近几个月动作不断,勾连东汉、契丹,但自家的军队的训练却是一如既往的松懈,关隘废驰,如此模样,外松内紧也说不去吧!

    “李筠骄生轻慢之心,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赵普虽说只擅长阴谋诡计,对军事一知半解,但常识还是有的,连忙恭贺。

    “李筠我并不在意,唯所重视的,只有契丹罢了,其骑兵往来如风,连世宗皇帝也奈何不得,燕云之地犹在其手!”赵匡胤脸色更黑了,显然心中忌惮颇深。

    “李筠之叛,必速战速决,在内,钱粮不足,在外,契丹兵锋,若僵持,则天下糜烂!”

    “陛下所言甚是!”赵普点头,皇帝的军事才能,他是不会怀疑的,心中一动,随即说道:

    “契丹威胁中原,不外乎燕云也,燕云所在中原,其不过癣疥之疾罢了。”

    “先生不是说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吗既然如此,又怎能收回燕云”赵匡胤的黑脸上满是疑惑。

    “先南后北乃是国策,但契丹人乃蛮夷也,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若是耗费大量钱财,必能赎买燕云!”

    赵普随口说道。

    “如若不可,也可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
1...6768697071...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