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怎了”李郎君有些疑惑,自己难道说错了
“郎君,咱这些白麻,所产的,都是精细的白麻布,一般那些文人们装笔杆,皇帝装圣旨的,就是咱这地里产的。”
“每绢白麻出来,至少要三个女子,花费一个月的功夫侍弄,精贵的很!”
说到这,胖管事挺起来胸膛,不无得意地说道。
“您说的那桂布,哪里比得上咱的白麻,它们不过是冬日,那些寻常人家畏寒,买上一些罢了,价钱与咱,可是天上地下。”
“您不知道,几百年前的那个宋皇帝,就明确下旨,不许咱侍弄白麻布,说它耽误农活,其实,就是咱这布太贵重了,赏赐下来,国库吃不消而已。”
说到这,胖管事一副以为得意的表情,仿佛能穿透历史,读懂那些皇帝的心思一般。
对此,李嘉笑了笑,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管事,竟然懂得还不少呢!
他说的没错,南朝宋武帝明确告戒过不准再生产白麻布,这也算是岭南在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露脸吧。
《唐六典》中明确记载:邕州贡银赋、布,将邕州的白麻布纳入了供奉之列,其奢侈品的地位,展露无遗。
“我们庄里,有没有桂布”李嘉好奇道。
“您说的桂布,其实以前也是弄过的,听庄里老人说,高祖(刘岩)早年,特地让咱们弄桂布,去送给中原的皇帝(后梁朱温),之后,不知道为啥,就当皇帝了。”
胖管事说的这个,李嘉看过书,知道一些,当时刘岩刚继承父兄的南海王,嫌弃王号太低了,比周边的楚王、闽王差太多,外交上都不好交往,想求个南越王。
结果,朱友贞收了东西,却一点反应都没有,刘岩脾气上了,直接选择称帝,改国号为大越之后又变成汉。
“以后,庄子里多种些桂布,我有用!”思虑
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
墟市亦称“墟”,南方农村的定期市集。
吴处厚《青箱杂记》:“岭南谓村市为虚。……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清屈大均:“粤谓野市曰虚”。
如今,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乡村集市还多称“墟”。
这种定时而法的市集,李嘉也是只是听闻而未曾参与过的,毕竟心中想着,再热闹的市集,哪有现代城市热闹,除了些许新奇,并无他样。
可是,亲自过来看上,颇有种出乎意料的感觉。
作为新时代的四有青年,李嘉自然学过鲁迅先生的社戏,而此时,却眼前的场景与书本上描绘的却别一无二。
数十上百只小舟,载着人或物,密密麻麻地停放在这河流交汇处,河流两旁的歪脖子树,成了最好的刹车片,中间的河水肉眼可见地缓缓流淌着。
那些客人们则带着斗笠,撑着长杆,走在河流中间,缓缓而行,挑选自己属意的东西。
站立在岸边,影影绰绰看着那河边树下的小船,以及各色人等,没有叫卖声,只有低沉的讨论声,以及各种动物的吼叫声。
这是一个水上集市。
“郎君——”身边的文书此时已经租了一艘小舟,等待着李嘉的决定。
微微撇了他一眼,李嘉就直接登上了木舟,一起的还有数名护卫,其他的则另行租赁了几艘,尾随而去。
登上木舟,仔细一看,河面上满是落叶,木舟轻易地破开飘浮于河面的浮萍,随着河下的暗流,而流动着,宛若自动一般,甚是有趣。
河流两边,那些木舟有序的停靠着,似乎每个歪脖子树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记号,甚至,有艘晚来的木船正在与另一艘争辩着。
后来者是瑶人,留着长发,盘在头上,口中吐出的话难以听懂,但他的木舟上,一只半人大的黑色猎犬,正汪汪地叫给不停,时不时地摆了摆尾,转悠着。
后来者指着狗,又指着那个位置边的歪脖子树,叽里咕噜地说着,越说气势越壮,狗叫声也随之响亮。
结果不出所料,后来者赢了,但却也没追究什么,颇有一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思。
见此,李郎君笑了笑,果然,在没有战争的时候,他们是最朴实的。
“你看,此时的场景是多么和谐!”指着这些木舟,李嘉对着身边的文书说道。
“僚人(壮人古称)、汉人,瑶人,没有往日的争闹,和睦而处,此为何也利益尔。”
僚人和瑶人,在左右溪六十八洞蛮僚中,两者占据八成有余,各族部落分为各洞,或联合,或争斗,只要不影响到汉人的利益,邕州的镇军是管不了那么多的。
南汉政府采取羁縻政策,各洞自治,正因为如此,井水不犯河水之下,才有了所谓的和平。
这水上墟市中,就能窥探一二。
汉人的木舟中,摆放着粮食,盐巴,铁器,瓷器,布料,首饰,糖,乃至于稀有的书本等,可谓是僚、瑶等世居山落等族需要的。
而那些少族木舟中,则是玉器,动物,珍惜的皮毛,象牙,宝石,草药,自制的弓箭等,也是人们感兴趣的所在。
所以,这个墟市,由于其安全性(近五百人的庄丁),以及广大,吸引了不少来自建武镇各地的小商人,从而令此地越发的繁荣。
“船家,每艘船进入这里,需要缴纳多少铜钱”李郎君好奇地问道。
“小郎君,这里是上水村的地界,进入时,无需缴纳,而出去时,则需缴纳五枚大钱,甚至有人长住此地,不愿归家。”船家第一次见
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内
“真是有缘。”李嘉笑了笑,这三人就是小酒馆遇到的三个行商,此时看上去风尘仆仆,木舟中满载货物,想来收获不少吧!
“不知郎君怎至此处”胖商人抢占问道。
“无他,邕州城太过烦闷,出来透透气罢了,三位刚才却是”
“我等几人,来往于山谷之地,随携带的不过是一些贵重的白银,铜钱太过于吃重,所以刚才去换算些铜钱罢了。”
“毕竟,那些僚人和瑶人,只是识得铜钱。”
见着郎君有了兴趣,胖行商毫不犹豫地说了起来,说着,脸上泛起了些许贪婪之色。
“想它永安柜坊,不过是换取些铜钱而已,但其中的兑换,足足吃了我五十个大钱。而且,它还经营着其他质押、典当、换算的勾当,光是守着这个墟市,一个月不下千贯利红。”
听到其嫉妒的话语,李郎君也颇有些心动,此时的柜坊,不就是银行的雏形吗
不过,永安柜坊倒是什么背景,竟然如此深厚,且低调,自己居住在邕州,竟然没怎么听说过,真是太过于大意了。
“其能经营如此生意,想是拥有什么大背景吧”李嘉故作轻松地说道。
“我也不曾知晓甚的内幕,不过听闻,永安柜坊与周刺史本家的侄子有些关系。”
在邕州最大的衙内面前,胖商人并没有过多隐瞒,反而规规矩矩地说出了自己知道的一切。
“看其样式,想来信誉不错,经营地也算可以。”瞧着那人来人往的永安柜坊,李嘉大脑瞬间涌动起来。
柜坊,是唐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巨富豪富增多,在这种背景下,一种便于交易的机构便诞生了。
其主要功能,就是存放贵重物品,经营钱币兑换,以及借贷的一种金融机构,是明清时钱庄的前身。
但,一般而言,柜坊都会出现在商业繁荣的所在地,为富豪们服务,就连邕州城都没几家,而在这小小的墟市里,竟然有专门针对小商贾和蛮僚的小柜坊。
这就好比,一个卖跑车的,来到一个贫困山区开旗舰店,太过于不可思议。
来到这个世界快三年时间,他不是没有动过银行的心思,但,却往往因为各种条件而未曾开设。
但,如果首先开设一个柜坊的话,然后再逐步过度到银行,却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看着眼前这些断发纹身的僚人、盘着长发的瑶人们,都兴致勃勃地等上那艘永安柜坊的木舟,李郎君默默地注视着。
“你们对于永安柜坊了解吗”李郎君突兀地问道。
“当然,当然!”胖商人一脸正色地说道,腰背越发地佝偻了。
“我等与永安柜坊来往多日,对于其的内幕,也是了解一二的,若郎君对其有了兴趣,我等义不容辞。”
感觉李郎君对那永安柜坊有了浓厚的兴趣,三人立马拍着胸脯,保证着。
“可以,如果我说,让你们经营一家柜坊的话,你们打算怎么做”
李郎君的一番话,好似晴天霹雳,直接在三人脑海里炸响,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等人竟然有这样的际遇,从一个衣不蔽体的行商,成为掌柜。
这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祖坟冒青烟的那种——
看着欣喜若狂的三人,李嘉并没有多大感想,这仿佛就像是在玩网页游戏,看到一个东西,就来了兴趣点击一下。
也算是闲时种下一颗种子罢了,等着其发芽。
况且,李嘉对于这些左右六十八洞也有想法,广西自古以来,就矿产资源丰富,银矿及铜矿数不胜数,只有流通起来,才是最好。
让这些杂鱼去探探路,然后再成立真正的柜坊。
想着以后,这些酋长们,洞主们,一个个哭着喊着向自己借钱,然后再死鱼脸的向自己还钱,想想都会觉得有趣。
随后,见识到一番异族风情后,并没有留下啥风流债,李郎君就两袖空空地离开了墟
第二十八章后备计划
“老爷为何如此急躁喝杯茶,冷静些许!”
相隔不远的龚府,龚澄枢正在自己的书房中,不断地来回走动着,额头与脖颈处,已经布满了细汗。
“唉,先生有所不知啊!”望着这个以计谋为名的幕客,龚澄枢叹了口气,轻声解释道:
“陛下与卫王齐聚林府,将所有人都赶了出来,且命我等回府,不得擅动,连我等内臣也不例外,只怕林内相时日无多了!”
“老爷既然知道了,为何又急躁起来能做到的,已然做到,此时却不妨喝杯茶,慢慢地等待便是。”
张先生手中举着青瓷茶杯,正不紧不慢地饮着,慢悠悠地,万事却未放在心头。
瞧着其越发紧张的面容,张先生笑了笑,放下了手中的茶水,安慰道:
“林内相时日无多,此时早已有了共识,而此刻陛下与卫王齐至林府,且赶走众人,恐怕林内相心中已有了打算。”
“陛下对其深信之,若老爷被林内相举荐,飞黄腾达之日不远矣!”
“若洒家诸佛庇佑的话,定当不忘其恩,先生也定能一展胸襟!”龚澄枢紧紧地盯着他,一脸郑重地说道,神色别提多诚恳了。
“若,果真与我无缘,那我将备足百金,礼送先生归乡。”
我看你是想送我断头酒吧,张先生故作兴奋之色,心中却一片冰凉,心跳不可抑制地加速起来。
“老爷无需担忧,若真是上天不佑,吾另有他法,效果不差于前者,但若是前者已成,加上此法,如虎添翼尔!”
瞧着那双吃人的目光,张先生无奈之下,抛出了底牌。
“果真先生真是大才也,快与我说说,也好尽快谋划一二。”龚澄枢一脸的诚恳,语气急切地说道,眼眸中泛起些兴奋之色。
耳中听着这尖锐的声音,感受这强大的逼迫,张经心中叹了口气,无奈之下,吐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说辞,虽说未到时机。
“在城西,有一个叫做樊胡子的女人,她平日里,不着红妆,偏着冠袍,行事若男子,口中常说胡言,自辩为神使,蛊惑了不少信众,甚至连那些胡商们,也拜到其门下。”
“哦可是真的,那倒着实是个奇人!”那些胡商们,一生将自己的菩萨挂在嘴边,宁死不改,而此人却能颠倒胡人,背弃其信,果真是个有本事的人啊!
龚澄枢心中感叹道,但脸上却仍旧是疑惑,他不明白,此人与自己有何关系
“陛下时日不多,料想卫王殿下登基时,年岁不会太大,此时,面对着众多的老臣将领,以及觊觎皇位的兄弟,心中岂有安定之理”
“若此时,有人言,其真是真龙天子,又怎有不信之理不出几日,以这巫婆的本事,卫王必倚重于她,老爷出头之日指日可待也!”
张先生说着,心中也有些没底,他怎么也想不到,哪个皇帝会那么白痴,竟然会相信这些东西,但这个是早已经安排好的词,难已更改。
虽然眼神对视着龚澄枢,但他的心思却飘远了,他也不清楚,这计策会不会被接受,毕竟太过于不可思议。
“先生真是大才啊,您是如何知晓卫王的秉性的我也是多日的打探,花费了不少的钱财,才窥探一二的。”
龚澄枢一脸的讶异,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位张先生竟然了解卫王的秉性。
只有那些亲信的人才知晓,卫王殿下与陛下一样,痴迷于道法之中,对于一切的神仙那是格外的看重,连出门游玩,也要看黄历。
当然,这也不怪他,主要是皇帝陛下整日神神叨叨的,喜爱研究八卦星象,自然影响到了他的儿子。
“这些,自然是平日的观察。”张先生故作神秘地说道,他微微抬起下巴,有些居高临下地感觉,显得很有谋士的风范。
&n
第二十九章大势滔滔
监军制度,诞生于东汉,唐代时,初袭隋制,以御史监军。
《通典》载:“至隋末,或以御史监军事。大唐亦然。时有其职,非常官也。开元二十年后,并以中官为之,谓之监军使。”
初期的监军,也仅是以皇帝特派员的身份常驻方镇“监视刑赏,奏察违谬”而已,既不是常设机构,也没有参与指挥军队。
玄宗开元二十年后,才开始出现以宦官监军。天宝六年,高仙芝军出讨小勃律,由宦官边令城监军。
安史之乱时,六十万大军围攻邺城的安庆绪军队,竟然没有总指挥,而是以鱼玄机为观军使,结果溃败千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