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羽林军的骑术一言难尽,虽说在南方而言,已然是不错了,但胯下的马匹平日里也不过是代步罢了,普通的骑砍倒是可以,但若是组织阵型,千里奔袭一类的,就不行了。
而通过这次大比,数百名骑术优秀的士兵被发现,然后通过比拼,角逐出来前五名,尤其是第一名——陆续,可谓是骑术高超,简直是天生的骑术天才,与北边的契丹人相差无几。
“家中可有妻儿”李嘉亲自接见了这个三十来岁的汉子,看着其脸上一道狰狞的伤疤,不由得感叹道。
“回禀陛下,末将惭愧,未曾保住妻儿,全家尽丧于契丹人之手!”陆续说起这话,脸色越发的狰狞,有值小儿夜啼之效。
虽然名字不咋地,相貌也是狰狞,未曾想说起话来,却是细声细语,有条理,好似读过书一般。
李嘉又仔细地问了几句,才得知了一个乱世惨案。
陆续本是河间人,家中也算宽裕,不然骑术娴熟,有一妻二子,但快活的日子没过几日,二十岁时,后晋惹毛了契丹人,亡国后,契丹大掠地方河间自然不例外,民不聊生。
陆续不过是小小的豪强,哪里抵得过契丹人,全家被屠杀殆尽只余下一人南下从军,至今也不过是队正。
“朕乃大唐之主,自当北伐中原,复我燕云,你骑术了得,待出营后,可来羽林军,当得一营正——”
“谢陛下隆恩!”
亲眼目睹了此人的封赏,受到皇帝接见,兵卒们瞬间激动起来,大比战场格外的热闹,看头也越发足了。
根据事先的安排,这全军大比将会持续五日,从所有参与竞逐的勇士中,择取百名优胜者给予丰厚的奖赏,以此来向全军宣示大唐皇帝只重才力、绝无畛域之分的意思。
首日里进行的项目中,一共决出了三十六名优胜者,比原定的多了六人。
这是因为西北军、淮南军普遍较为精锐,武技高超者极多,常常会难以分出高下的缘故。
为了奖励这批拥有非凡勇力的战士,直接从湖南划拨出了数千亩的田地,反正是荒地,平均一下也没多少,除了田亩以外,还有甲胄、弓马、刀剑等武具的赏赐,这方面的赐予几乎覆盖了所有优秀者,因此消耗量也很庞大。
拥有名次且表现优秀的人,直接被任命为都头、队正、伙长等职位,再加上丰厚的奖赏,所有人都是满意至极,不断地欢呼皇帝万岁,军心振奋,令李嘉的心情也是满意非常。
他可以预料,数月后,这只经过严格训练的部队,将会成为他手中的一把利剑,再增添强甲利剑,对于中原禁军,也是不怵。
在练兵大营不远的某处规模较大的帐幕内,聚集着一些前来观礼的地方强宗大豪子弟们。
由于获取湖南比较利巧,许多豪强世家认为岭南只是偷袭得逞,军威不振,比不上中原和南唐,心中始终怀揣着异心,想当带路党。
尤其是不久前,岭南人开始调查湖南的田亩之数,虽然只是一些荒田山林沼泽,但国人一向对于土地敏感,许多聪明人隐隐发觉大唐皇帝的企图,心中不安。
“不曾想到,大唐竟然有如此军威,国主时日的近卫军与之相比,相差太多,其威如狱,气势磅礴,兵卒竞相为之奔走,加上赏赐颇厚,军法的当,制衡有方,淮南军已然属李氏所有,可赞,可叹——”
“不然,虽然淮南军被其收服,但那些军官们却依旧在长沙城中,待整训结束,军官自当回军,此时的如臂使指,到时却不然了!”
“此一时、彼一时,尔等未曾瞧见,这次大比,不只是发现将才,而且还提拔了不少的军官,都头、队正等,数月后,那些淮南高官若归来,虽然依旧高位,但兵卒只识军法,若其行背离,下位之日不远矣!况且,军中还有宪兵司掌军法,辎重营掌粮饷,哪怕能指挥军队,有所异动,到时候也会被遏止!”
“哼,再强又如何南军不过是东京禁军的手下败将罢了,哪怕训练整修一时,若是中原南下,照样也敌不过禁军,徒劳无功!”
“两位贤侄不必作意气之争,我等来此,乃是为了观察彼军虚实,何必自家争辩”一名高大老者出面道,胡须修长,一脸的君子模样,众人倒是给面子,也就不再吵闹了。
“湖南入唐数月,军法严,兵卒勇,又派转运使监收地方钱粮,建巡检营于州县,拜犹如一张大网,笼罩于湖南之上,且崇儒尚贤,拜杨文靖为山长,欲建数座学宫,昌文学之道,明日四月,又将再起科举之后,我等可以断定,待明年科举之后,李氏将尽收湖南民心!”
“若是到了明年,就迟矣,如今大比观摩,咱们是时候有个决断了。”
世族与豪强不同,两者不可等同。
世族讲究诗书传家,也就是所谓的书香门第,对于田地虽然看中,但注重脸面,在地方让辅助官吏,中央则派遣子弟为官,学问家传,能人大才不胜枚举。
而豪强不同,他们对于土地有些异常的贪婪,不顾颜面地贪图同乡的土地,讲究武力,到了唐时兴盛科举,豪强与世族有了相融的迹象,但毕竟还没有到宋朝,真正的科举大昌的时代,所以世族们还是讲究脸面的。
朗州城的世族被不到一个月而灭梅山蛮的举动震慑,见识到了军威,从而顺从大唐统治。
而长沙府周边的世族则见识了唐军的偷袭,并未见识勇武,他们读书多,知道天下一统的大势,自然小心谨慎。
第346章 天意弄人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这天地下,还是士大夫治国为要,我听闻中原越发的重视读书人,与往日的蛮横相差甚大,赵氏善待文人!”
有一人沉声道:“哪怕李氏在湖南根深蒂固,但大势滔滔,乱了上百年,唐亡了数十年,该有统一之日了,这乱世,人不如狗了!”
说道这里,所有的世族子弟纷纷为止之气愤,尤其是想到之前贡献了那么多的粮草,心中隐隐作痛。
乱世家破人亡者不可胜数,那些乱民、匪徒、,以及军阀们,哪里注重脸面,以及长久考虑,秩序对他们而言,就是破坏的,世家名气再大,也要提供女人、粮草。
湖南苦啊!对于诗书传家的世家而言,湖南之苦,难以尽数,只是在马氏时期安稳了些,之后就是五马争王,南唐灭楚、军阀乱战,再然后,周氏统一湖南没几年,就又乱了。
性命虽然无忧,但频繁的被征粮,他们又不似地方豪强,吃相难看,为官才是强大家族的唯一的指望。
“我等子弟为官,只为安稳地方,造福桑梓罢了,待中原南下之时,也能说的通!”
高大老者摸了摸胡须,自信地说道:
“这天下,到底还是我们士大夫的天下,李氏占有湖南,我等效劳,待中原一统天下之际,也需要咱们读书人的,没有咱们,湖南安得稳妥所以,配合李氏,并无不妥,只是有些年轻人较为性直,不识分寸罢了!”
所有人都对其的说法表示认可,治理湖南,必须要倚靠他们,对于卖主投诚,年轻人还固执己见,过不了这道坎,但年岁大的人,早就门通了。
之前一直没有完全的认可李氏,就是想知道这位皇帝是否能站在士大夫的立场,如今从他重礼而昌文的行为来看,是一个合格的君王,如此,入主湖南的隔阂才算消除。
毕竟湖南割据多年,早就与他地形成了隔阂,一个非湖南的统治者,并不是容易被认可的,之前南唐大军被赶出湖南,也是这方面的因素。
火热的练兵情况,只对于统治阶级有效,而对于一日两顿都不得温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而言,只是趣谈罢了,并不重视。
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自己的田地中,家中母鸡多吃了一条虫子,来日能多生一个蛋,都更要紧一些。
湘潭县,位于南岳衡山北部,湘江下游西岸,在唐天宝八年(749),湘潭县大部划属衡山县,衡山县北部划属湘潭县,县治移至洛口(今易俗河镇),隶长沙府。
县中有碧泉、潭涌泉,利于灌溉,良田重多,且在宋时还开金矿,加上易俗河互通有无,商户众多,开设了场馆,在长沙府下,也是赫赫有名。到了明清,与江西九江、江苏无锡、安徽芜湖,并称为四大米市,显赫数百年。
朱富贵家在易俗河畔,有着数亩上好的水田,一年两熟之下,虽然苛政猛于虎,但日子还算过的宽裕,家中几个半大的小子,却快将家吃穷了,尤其是大小子,已经十六,该娶亲了。
他背着锄头,来到水田埂上,望着绿油油的水稻已经开始泛黄,他心中美极了,今年的收成看样子非常不错,而且粮价比往年还高些,若是新皇帝不加税,今年每亩地能多收一两斗,家里的房子修一修,就能为老大娶亲了。
他卷起裤脚,赤脚下了田,开始为稻禾拔草,此时并无农药,水田的野草生长的也是茂盛,与水稻极其相似,须得老农仔细拔下才可,长时间的弯腰,一般年轻人可受不了。
就这样,炎日下,他弯下腰,为稻谷拔草,不知多久,他耳边突然就传来了震耳的雷鸣声,他抬眼一瞧,万里无云的天空,不知何时,竟然乌云密布,看这样子,似乎要下雨了。
“这可使不得!”朱富贵脸色煞白,看着刚刚泛黄的一片片水稻,惊吓莫名,眼角含泪:“老天爷开开眼吧!”
距离水稻成熟还有一个多月,越是炙热的日光,越受喜爱,但此时却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天空中的乌云越来越厚,农夫们并不欣喜,反而心中有忧愁。
可是,越是怕什么,越来什么,这场大雨,直下了三天三夜,与往年大为不同,许多州县多年未曾修葺堤坝,许多就已松垮,被大雨冲刷,加上洪水的肆虐,湖南多地已然告急,灾民不计其数。
“该死——”望着窗外的大雨,地面上湿漉漉的,正是反潮之时,衣物间也满是湿气,李嘉心情越发的郁闷烦躁。
不过八月份,空气中的浓郁土地气息,令李嘉越发的憎恶起来。
“这么多年顺风顺水,不能波折,未曾想,到了湖南却是一波又一波,难道是天意吗”
李嘉扶着窗边,望着电闪雷鸣的天空,他并不惧怕雷电,所谓的雷鸣声更是不以为意,但却怕那层层乌云之后,诡异莫测的天意。
传说中的穿越者王莽,钻了漏洞,不就是被天道发现,然后就有了大魔法师刘秀的出场吗几十万大军算个甚秀哥一道大陨石术,直接全灭。
这就是天运加身的力量,可怕至极,哪怕是吃屎,都能打通任督二脉,天下无敌。
一想到这种后果,李嘉不由得打了个冷颤,太他么可怕了。
“长沙府受损如何”他晃动了下脑子,让这种突兀的想法从大脑中离去,然后踱步而走,离开书房,来到了会客厅。
此时,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穿着绯红色的圆领袍子,头上带着幞头,皮靴上满是污泥,衣袖湿漉漉的,他是武安军留后(武安军节度使不设,留后治理),刁广谆,治理长沙府数月,井井有条,也算是个干吏。
“由于长沙府尽享湘江之利,所以河流众多,且乡镇大都位于河畔,冲毁良田数以万亩,民居上千栋,流民两千有余,若是暴雨还是持续,秋收恐怕强差人意!”
“让各县官吏积极放粮救灾,抢救河坝——”李嘉无奈地说道。
第347章 胸有成竹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谨遵圣命!”刁广谆连忙点头应下,不过看他的模样似乎早已经去做了,显得很是镇定,看来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已然是不需要在强调了。
想着水稻被冲毁,百姓流离失所,李嘉这才想起,若是救灾,肯定会需要粮食的,稻田的粮食还未收割,而且冲毁了许多,那么为今之计,也只能指望朝廷了。
可是,如今这湖南各州县,还能有多少粮食
“回禀陛下,由于驻军消耗过大,长沙府虽然一向粮食充裕,但如今却已不支,十二县,加在一起,也不过是五千余石,数千灾民也是能勉强支应,只是稻田毁坏众多,怕是秋收之后,难以为继!”刁广谆弯下腰,一五一十地说道。
听到这,李嘉瞬间头疼了,该死,富裕的长沙府也不过是勉强支撑,若是其他州县,恐怕已经告急了。
他已经预想到,整个湖南其余的州县,已然传来了告急文书,向自己求助,这真是刚解决了军粮问题,又逢暴雨,老天爷真是不让自己轻松一些。
“长沙府乃是湖南首富之地,也只能勉强支应,其他州县此次必是难为了!”李嘉叹了口气。
“陛下勿忧,虽说暴雨连绵,但不符合常理,必定难以持续,长沙府之所以粮少,主要是供应大军过多所致,泰半的唐军在长沙,消耗过大!”
“所以,以各州县的情况来看,难以支应的必不太多!”刁广谆看着有些焦急的皇帝,微微一笑,让皇帝的忧虑减少了几分。
“民生多艰,苍天不怜,朕心甚虑!”李嘉脸上表现出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他又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
“如今粮草不丰,又须养军,哪有余力可以接济,不知刁留后可有妙策”
李嘉这话,可有一丝考究的意味在里头,听到皇帝的提问,刁广谆低下头,细细思索起来。
前些时日,因为粮草不济,皇帝去劝民借粮,所得不过大军两月之数,正待秋粮入库,而若是再行借粮,豪强世家也余不多,心中也是不肯。
“暴雨连绵,正是河水暴涨之际,可布网于河中,捕捞大鱼,可缓解缺粮之苦!”
他思虑了片刻,认真说道:
“前些时日,虽然大族借粮者众,但湖南安稳数年,积累丰富,剩余也颇多,但借粮已然行不通,只能真金白银的购买,才能让其献粮!”
“湖南河泊众多,饥饿之事少有,些许杂粮,再加上鱼肉,定能坚持到秋收!”
“其他州县,可令地方豪族世家所好者,唯有名利,可彰其名,表其功,让其子弟入学院、太学,如此以来,地方定能自救安稳,也无流民之患!”
听到这里,李嘉不禁点点头,这是古代常用的手段,具有实用性,一般的官吏想不到,尤其是针对豪族世家的名利心,提出褒扬典型,太学、学院名额这种惠而不费的想法,的确是一名合格的官员。
与那些只会将流民驱赶的官吏而言,显然太过于突出。
“卿家所言,皆为妥当之法!”李嘉微微颔首,笑道:
“但,却非完策,流民若被收揽,朝廷黄册,定会消减不少,对于朝廷而言虽然能解决一时之患,但后患无穷,若非非常之时,不得采取!”
“朕有一策,可一劳永逸!”
“请陛下赐教!”低下头,刁广谆心中颇有些不信,这些法子,可是长久以来的良策,皇帝不过二十来岁,懂个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