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岭南丰收的消息,快马传到了长沙府,正在巡视洞庭水师的李嘉,听到后也是欢喜不已。

    “不曾想,湖南正是暴雨之际,岭南却已然丰收,想来秋收后,又是一个好收成!”

    巨大的牛皮制的雨伞下,李嘉穿着蓑衣,眺望着波涛起伏的洞庭湖,不由得感慨道,他的周边,也是一些军中的干将,以及朗州刺史李怀恩。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所有人都这个好消息兴奋不已,显然,湖南有救了。

    朗州刺史李怀恩则眼睛一眯,脸上的笑容虽然灿烂,但眼眸深处,却是透露着疑惑,与众同僚一起恭维着,显得很普通,很大众。

    而皇帝却不经意的一瞥,对于这个朗州刺史,着实好奇的紧,朗州是周行逢的家乡,也是后期周氏楚王的都城,可谓是地位极重,一个平平无奇的人竟然局此高位,着实令人惊讶。

    目光在其身上停留了不足一妙,李嘉就重新望向了湖面,说道:

    “这雨势越发的小了,不得几日就得停歇,但今年的收成却定会减产,着实令人焦虑。”

    “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这座洞庭湖也不知救了多少人的性命,数万王师就食于湖南,岭南之粮,三石之粮,一石而至,秋收未至,但歉收已能预计。”

    “总不能一直依赖这座洞庭湖及岭南吧诸位卿家可有良策”

    皇帝的问话,让这些官吏们瞬间安静下来,一个个的低下头,一脸的羞愧之色。

    也难为他们了,之前的借粮,已经让地方豪强们抱怨,如今又是大雨,歉收已然是注定的了,豪强世族自然想多囤积一些粮食,或高价售出,或自家食用,还有何粮策

    他们只是一个合格的地方官员,而不是中央的相公,迎逢上官,治理百姓,才是常道,在皇帝都黔驴技穷的情况下,他们还真的奈何不了如今的场面。

    秉承着官僚的一贯传统,多做多错,少做少错,既然岭南丰收了,自然靠岭南接济,损耗太多又何妨反正又不是湖南的粮食。

    沉默,才是最佳的应对方式。

    虽然不清楚这群官僚的想法,但李嘉也算是了解个七七八八,不作为,不想作为,是这群官吏的主要想法。

    若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他还真的懒的征询这些官僚的看法,岭南已经丰收,秋收已经开始,但这些粮食还需要提供给南下的淮南百姓,每个月的消耗,都是一个胆颤心惊的数字。

    少府自然有粮,损耗与军队相差无几,很不划算,还不如留在岭南,支援淮南百姓呢!

    说实话,湖南地广人稀,粮食歉收,绝对饿不死百姓,但可能会饿死数万石唐军,若是大肆收购,粮价高涨,那么百姓就会被逼反,也是不利的。

    “李刺史,不知可有见地”气氛沉默了片刻,李嘉则将目光看向了平白无奇的朗州刺史,目光中闪烁着威胁以及考较的意思,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他。

    “该死!”被如此多的人关注,一向喜爱低调的李怀恩很不适应,他抬起头,看着皇帝那份认真的目光,他心中大感不妙。

    莫不是在考较于我

    心中瞬间警惕,朗州与长沙府同样重要,乃是北上的门户,周氏后期更是首府,难不成皇帝想换一个心腹担任刺史

    也对,虽然全盘接受了楚国的官吏,但在重要的地方还是要安插一些人的,这就需要借口,长沙府的刁谆广听说甚得皇帝器重,表现极高,而他却不得机会,上次在水师还得了挂落,想来是印象不好。

    他硬着头皮,上前一步,平庸的想法瞬间抛之脑后,至于表现出色被纳之心腹重用,中原南下时就得吃挂落的想法掩藏起来,他只能表现一下自己。

    “如今湖南缺粮,岭南之粮损耗太大,得不偿失,为今之计,只能北求——”

    “北求中原可不愿意。中原因扬州之事,前不久还派特使求来呵斥,真是笑话,赵匡胤一介莽夫,篡夺了孤儿寡母之江山,还有脸呵斥吾主,岂不知吾主乃天命所归,大唐之苗裔我等再向其求粮,大唐的脸面何存”

    益阳令忍不住刷存在感了,唾沫星子期飞,反正他是隶属于长沙府,朗州可管不到。

    一旁的长沙府的刁广谆则一脸赞同,不顾朗州刺史李怀恩涨红的脸庞。

    “哼!”李怀恩甩了下袖子,瞪了其一眼,直接说道:“臣所言的北,乃是南平国!”

    “哦南平国一向地小,其粮可足”李嘉故作不知地问道。

    “回禀陛下,南平国虽只有三州之地,但具是精华之地,尤其是江陵,乃是南北要道,高氏治南平五十年,如今物产丰富,州县富饶,自然不会有缺粮之苦,而且,尤其是江陵之地,更是丰饶,仅仅是过往的商赋,就是一笔极大的数字……”

    李刺史络绎不绝地诉说着南平的情况,从州县说到驻军,再说到户口,就是对于粮食着墨不多,令一旁的官吏们心生疑惑。

    而令他们奇怪的是,皇帝居然听得津津有味,丝毫没有打扰的意思,反而认真地听了起来,真是弄不懂。

    只有聪慧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意思,看破而不说颇。

    随后,官吏们离去,只留下表现奇怪的李刺史。

    “李刺史今天说的,恐怕有些文不对题吧!”李嘉看着这位朗州刺史,笑着说道。

    “虽不对题,但却是对了陛下的心思!”李怀恩坐下,轻声说道,脸上泛起一丝自信的笑容。

    “哦朕的心思朕是什么心思!”李嘉似笑非笑地说道。

    “陛下,淮南数州之地,已然已成白地,数十万百姓迁徙岭南,中原赵氏篡夺郭氏天下以来,战乱不休,前不久才刚刚停歇,想来是国库难以为继!”

    “虽然平定淮南,但国内之藩镇依旧蠢蠢欲动,难以平稳,王朝初建,今年想必是难以用兵了!”

    “而臣听闻,南平王已然病重,正是板荡之时……”




第353章 期待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说到南平,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个盘踞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的一个小国,可谓是五代时期求生欲最大的一个国家。

    南平的开创者,乃是后梁时期的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在后唐灭蜀后,发挥不要脸的精神,得到归、峡两州,地方扩大三倍。

    由于江陵地处长江中游,楚国郢都,三国时刘表荆州的首府,由于地处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

    其时南平乃是北上要地,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南平,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

    诸国总不至于因为一点钱货就动兵吧而且,江陵南北要冲,若是用兵,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得不偿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至南汉称帝,诸国称王者,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节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和维持商贸往来,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

    比如,李嘉称王时,第一个恭贺的国家是南平,南平特使消息极其灵通;到称帝,重建大唐时,第一个称臣的,还是南平,丝毫没有脸面可讲。

    考虑政治影响,李嘉捏着鼻子,赏赐了几千匹邕布,算是回馈了。

    由于地小民寡,所以高氏治南平三州,一向是小心谨慎,从不主动出兵,属于随风倒模式,倒是安稳了数十年,吸收了大量的中原难民。

    于是,三州之地的南平,拥有民户十四万,百姓七十万,几代帝王可谓是励精图治,而要知道,岭南官面上也才十七万户,领土差距竟十倍,人口却相差无几。

    若是,平时,李嘉对于南平这个火药桶,可是小心再小心,生怕碰触了,惹得麻烦,尤其是中原的注意。

    但,今时不同往日,天时地利人和,李嘉全部占据。

    天时,临近秋收,无论是南平还是中原,军队都会松懈,收割庄稼是最重要的,若是打仗,征调的民夫,足以让农业遭受重创。

    而且,中原经历了淮南之乱,数十万人口消失不见,成为了一片白地,损失惨重,郭荣征讨南唐的红利没了一半(淮南十四州,淮西以设保信军,治庐州,所以郭荣夺取的淮南百万人口,新的淮南军只得一半),加上国家新立,内部不稳,再出击,后院起火就可以预知了。

    至于南平,国主高保融更是疾病缠身,已然时日许多了,乘你病要你命,时机正好。

    地利就不用说,江陵既然称七省通衢,自然是平坦的平原地区,而不是山区。

    人和,则是新训数万大军,正是精力充沛之时,正好可以一用,作为磨刀石,检验一下效果。

    当然,乘着秋收未至,夺取南平后,可以拥有充沛的钱粮,对于北宋可以拥有主动性,而不是时刻担心南平与北宋一起联合南下。

    “南平,位置太敏感了!”李嘉故作思量,感叹道。

    “用兵之忧,唯在中原,如今中原正是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而我军士气正盛,就粮于南平,正是其实!”

    李怀恩再次低头,郑重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国之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不得不慎!”皇帝淡淡地说道,随即挥挥手:

    “此时自要慎重,卿家勿要与他人说起!”

    “诺——”抬眼看了下皇帝平静的面容,李怀恩心中一喜,知晓自己过关了,猜中了皇帝的心思,随即缓缓退去。

    “去查一下他的背景!”目送其离去,李嘉眼眸一亮,饶有兴致地说道,难道这又是一个良臣

    “诺——”吴青从阴影中走出,声音冰冷。

    “对了,南平王究竟如何了”李嘉需要对这位南平王的身体评估,做出进攻的时间。

    “据线人来报,南平王躺在床榻已然数月,太医紧锁大内,衣食如故,但太医院的人参,却少了数只百年的,想来,其必定时日无多,须人参吊命了,甚至臣猜测,其已然病逝,只是未曾发丧!”

    吴青的脸色突然就红润起来,对于南平这个地窄人多的国家,往往密探比军队的作用还要大。

    “密切监视,一有消息,就快速来报!”李嘉眉头一挑,颇为惊讶,射声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了,竟然还能安插人到大内去,甚至太医院都有,着实令人惊喜。

    “再去支用一万贯钱,去江陵便宜行事,着重在于城门守卫,记住,一定要小心,莫要泄露了行踪,咱们要的是突然,一个井然有序且密不透风的江陵城,并不会让朕欢喜,明白吗”

    “江陵城人多眼杂,混入一些密探自然无碍,但在这个敏感时候,渗透军队着实不妙,臣请陛下派遣一些精兵与我,到时候夺门也是可行的。”

    吴青面色发苦,直接渗透军队,在南平王将死时刻,着实太傻,他不得不恳求道。

    “那么,就组成两条线,明面上,朕会派遣使团去慰问久病的南平王,可以派遣一些精兵,暗地里,却再派出一支,待有用时,可以行夺门之举!”

    李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继续安排着,不由得令吴青松了口气,其颇为兴奋地应下。

    “高氏,看你可知天命了!”李嘉望着晴朗的天空,眨眼间,就来了九月中旬,暴雨早就停歇,天气越发的炎热起来,稻田中的水稻由于暴雨的影响,凋零了许多,不用看,收成绝对好不到哪去。

    “大军若不就食于南平,这湖南怎能撑过秋后”李嘉心中想着,对于南平越发的看中起来,他需要南平的金钱,粮食,以及人口,还有最重要的位置。

    这个时候,他反而希望南平能跟历史一样,和平归降,只是高保勖与他的侄子高继冲不同,虽然荒淫,但颇有才干,高保融时,一直以他治国,若不出所料,高保融若去,继位的必然是高保勖。

    南平的人口七十万,湖南六十万,岭南一百多万,加一起,差不多有三百万了,国力大升。



第354章 快活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自从抗洪救灾之后,所有的军队又回到了练兵大营,继续开始挥洒着汗水,跑步,队列,读书,背军规,这样枯燥的日子着实苦闷,天气很热,田常心中烦躁的很。

    “这太阳怎地如此之热,比咱们淮南热多了,而且蚊子忒毒了,你瞧,咱胳膊上尽是山包,痒死人了!”

    坐在都中的帐篷里,田常吃着小兵帮忙打来的饭菜,一边听着身边的兄弟们嘀咕着,他的心情越发的不安起来。

    “也不知道啥时候回淮南,咱家里这时候井水正凉着咧,喝一口,凉的很,若是打了稻子,还能换些油糕吃吃,可惜咯!”

    “回个甚,湖南挺好的,咱们跟着李帅来湖南,踏着多少兄弟的血才活到这,怎能回去,去,去那乱臣,臣,贼子,的手里过活,还不要脸了吗”

    田常不舍地将咬了一口的辣鱼肉放在碗里,然后瞪大了眼珠子,对那几个讨论不休的几人呵斥道:

    “咱要忠君爱国,既然是大周的兵,就不要去伪宋的地方,如今又是大唐的兵,碗里的鱼肉不好吃吗蛋汤不好喝吗”

    “若再是乱讲,咱就把你几个送给黄狗子,去关禁闭!”

    看着都头一副要吃人的模样,几个兵卒立马一哆嗦,又想起禁闭的苦楚,连忙露出讨好地表情:

    “都头息怒,咱只是想家了,不说了,不说了!”

    “下次注意!”田常又把饭碗捧起,继续吃着,又看着炙热的太阳,心中不知道想着什么。

    “都头上了几天夜班,倒是学问增进了不少!”

    “是哩,听说他准备升营副,就是学问过不了,正憋劲学字,如今能识五百字了!”

    “这才几天还差五百就足千字,倒时候都头就是营副了……”

    “听说前些日子,修堤坝累倒了,教官看好他,准备提他营副,如今才使劲读书呢……”

    听到话题转到了自己身上,又一些好听的话,营副啥的,田常嘴角忍不住地裂开了大缝,心中快活极了,吃的也越发开心:

    “去给咱再打一碗——”他吩咐手下的亲卫。

    “可是,都头,咱下午是三十里奔袭呢,吃多了,压着肚子!”亲卫不由得劝道。
1...8788899091...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