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张达达
这满屋的臭气就不说了,身为一个皇子却做着工匠的活。
这件事情要是传出去,还不得招来朝臣的攻讦啊。
刘荣乍听到便宜老爹的声音吓了一跳,但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上前行礼道:“再过几天就是父皇的寿辰,儿臣这是在为父皇准备礼物。”
这番话才一出口,就招来了周围一片崇敬的目光。
以皇子之尊去做工匠之活,只为了父皇准备寿辰的礼物。
在崇尚孝道的汉朝,这番行为怎么也不能说成是过失。
“陛下,大殿下这也是一片孝心啊!”
王公公何等精明,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送顺水人情的机会。
“哼,这小子整日没个正形,能少惹朕生气就算是尽了孝道了。”
刘启面上虽然还是板着一张面孔,语气却缓和了许多。
他来回踱了两步,沉吟了片刻道:“为了避免你再惹是生非,从明天开始,你就跟着内史令晁错熟悉一下政务吧。”
说完,还重重的哼了一声。
然后就带头走出了横德殿。
作为刘启的贴身太监王公公则借故留在了最后,面带热切之色对着刘荣轻声道:“恭喜大殿下!”
皇帝陛下虽然没有明言,但看看刘荣这身上的差事,寻
79、所得
两人在那里惺惺作态了一番,旁人眼观鼻,鼻观心,只做不知。
事实上内史衙门的属官们最近这两天就经常听到顶头上司在那里念叨着这位皇长子的名字,口气可不是太好。
为了避免殃及池鱼,他们只能远远的看着。
刘荣仔细打量了晁错这个人两眼。
毫无疑问,晁错是个忠臣,还是个能力与手段都相当不错的忠臣。
但是,这个人也有着许多的毛病。
气量狭小,刚腹自用就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很明显的,看着晁错的表情与态度,刘荣就知道,他看自己不怎么顺眼。
问题就出在刘荣的那封推恩令的奏疏上。
刘荣的推恩令刚提出来,就赢得了包括丞相申屠嘉在内的许多人的叫好。
并屡屡拿这事来阻挠晁错的削藩大业。
这倒也罢了,左右晁错也没太将申屠嘉等人放进眼里。
但问题的关键是,如果朝廷采纳了刘荣的推恩政策,那么他晁错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景帝刘启将他捧上高位主持削藩一事,这固然是对他的恩宠和信任。
但是,也同样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天知道他为了削藩一事到底得罪了多少王公大臣和刘氏子孙。
如果不能借削藩将这些人彻底打倒,等这些人缓过劲来,或许不敢对朝廷和皇帝心有怨恨,最后肯定会拿他来出气。
到那个时候,他必死无疑。
晁错虽然是一个忠臣,但却也不是完全不爱惜自己的小命。
而且,削藩之事进行到现在,已经是完全停不下来了。
程不识、李广统帅的边军已经在按照命令囤积粮草,打造军械。
周亚夫的大军也在做着准备。
武库的钱粮源源不断的拨出去,这要是停下来,先期的付出就全部浪费了。【# !¥免费阅读】
各路的大军和将士们早已被撩拨的心痒难耐,谁要敢在这个时候断了他们升官发财的美梦。
那就准备承受来自整个军方集团的怒火吧。
所以,不管是从私情上看,还是从国事上,晁错都必须将削藩一事进行下去。
要不是皇帝亲自下了命令,晁错甚至连门都不会让刘荣进去。
汉室的大臣强项是出了名的,别说刘荣还不是太子,就是刘荣当上了太子,晁错也敢将刘荣按在地上摩擦。
已故的名臣张仓等人就曾经将身为太子的刘启教训过无数次。
刘启一点办法都没有,直到继位以后才将这些曾经欺负过他的大臣赶走了事。
现在晁错能耐着性子出来亲迎,这已经是给了刘荣天大的面子了。
晁错的礼遇也就是这样了,将刘荣请进了内史衙门,然后就不闻不问了。
显然是准备将刘荣晾起来,希望对方知难而退。
如果刘荣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皇子,面对这种局面,还真要一筹莫展。
现在嘛,对付官僚,比他更官僚也就是了。
便宜老爹是让他来观摩学习的,那么整个内史衙门的人自然没理由拦着他。
所以这一个上午,刘荣就是在内史衙门四处走走看看,并暗暗将一些情况记在了心里。
在中午的时候,有人将刘荣的表现汇报道了晁错这里。
听完,晁错就皱起了眉头。
刘荣这番不急不躁的表现,一点都不像个年轻人。
晁错之前甚至做好了刘荣大闹一场,他拼着承受皇帝的一顿责备,也要将这个碍眼的家伙踢出去的准备。
看来这个刘荣,比想象中的要更加棘手。
“带路。”
晁错这是要亲自去会一会刘荣。
毕竟同在一个衙门,出门没走几步路。
晁错就看到刘荣伏在案几上,似乎在写着什么东西,十分的聚精会神。
他示意旁人勿要出声,悄悄的走到了刘荣的身后。
才看了几个字,晁错脸上的表情立刻就变得非常精彩。
这上面写的并不是什么长篇大论的奏疏,更像是小孩子告刁状的把戏。
上面名列了刘荣在上午的所见所闻,尽是不好的地方。
事实上,不管在哪个朝代,哪个地方,官府衙门都有着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痼疾。
最让晁错有点难堪的是,他发现刘荣并不是在胡编乱造,而是每条都切到了要害之处。
以晁错的骄傲,是不会闭着眼睛说瞎话,自然也不会否认
80、招兵
长安九市,殿下可自选其一。
晁错说完就笑意盈盈的看着刘荣。
如果换成其他从小长于深宫的皇子,恐怕连长安城有哪九市都分不清,更别说是管理了。
但这可难不倒刘荣。
《长安志》上记载九市分别是东市、南市、西市、北市、柳市、直市、交门市、孝里市以及交道亭市。
除东南西北四市外,其余五市全部都位于长安城外。
市的四周有围墙,和住宅区隔开,交易只能在市内进行。
市门有人看守,按时开闭。
为了便于顾客购买,便于官府检查,店铺在市内都按商品种类排列。
《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正是这种专业化市场的写照。
晁错这次给出的题目可不仅仅是考察刘荣的见识和能力,还有其胸襟和气魄。
这九市的管理难度高低不同,最后得出的成绩自然不一样。
刘荣只是粗略的想了一遍,就把长安城外的五市给排除了。
毕竟相比城内的四市,城外的五市不仅人气、规模以及影响力都差了一大截。
刘荣就算干的再好,最多也不过是一个中上的评价。
这可不是他想要的,他既然做,那就肯定要做到最好。
东市集中了长安城绝大部分的巨贾豪商,其中尤以典当业最为出名。
自古以来,典当业又被读作典,当写作高利贷。
而汉代的高利贷商人一个比一个生猛,据史册记载吴楚之乱开始后。
周亚夫率军平叛,因为军费不够,只能找长安的高利贷商人借了三千金的高利贷。
连朝廷都敢放贷!
最后还成功的收回了本息!
只此一事,就可以想见那帮高利贷商人的后台有多硬了!
十之**站在后面的都是各地诸侯王与长安的勋贵们。
刘荣毫不怀疑,只要他敢动一下东市的那帮高利贷商人,第二天潮水般的攻忤就能淹死他。
“不过是一帮圈养的肥羊罢了!”
历史上,那位汉武大帝就非常善于捋羊毛,每次没钱的时候,到这里走一圈,每次都能让国库丰盈起来。
既然刘彘小儿做得,那么刘荣自然也做得。
只是时间要往后挪一挪。
西市有许多外国胡商和各种行店,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来往的官员和商旅常年不断。
听说那里有很多来自波斯的胡姬,有机会的话倒是可以去看看。
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在西方国度有多值钱,刘荣是知道的。
但想要插手这一行的生意,需要足够强大的实力和本钱。
目前,他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至于剩下的南北两市,南市主要以手工制品和一些中小型作坊为主,北市则是集中了长安绝大多数的餐饮和服务行业。
这四市中,东西二市的油水无疑是最多的,北市次之,南市列居末席。
“殿下,可曾想好,挑选哪一市”
晁错讨厌刘荣归讨厌,却不会完全否定对方的才能。
毕竟那两封足以流传千古的奏疏摆在那里,一味的贬低对手,只会拉低自己的智商。
“想好了,就选择南市。”
刘荣胸有成竹的说道。
晁错面上不禁露出了小小的惊讶之色,以为对方不清楚这其中的内情。
“殿下可知这长安九市,尤以东西……”
话才说到一半,晁错便看到刘荣摆手的动作,估摸着对方早在来之前就已经对长安城的大致情况都做过一些了解。
但他还是很好奇对方怎么会做出这个决定。
东西二市的油水之丰就无需多言,就算刘荣担心引起这些豪商胡商背后势力的误会,也可以挑选次之的北市啊。
不要以为皇子就不需要钱。
也不要以为太子不需要钱!
更加不要以为皇帝不需要钱!
晁错可
81、招兵二
据说。
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
他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
他可以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也能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抢劫。
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他的不法活动数也数不清。
但却总能遇到上天保佑,在窘迫危急时常常脱身,或者遇到大赦。
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
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少望别人报答自己。
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已经救了别人的生命,却不自夸功劳,但其内心仍然残忍狠毒,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的事依然如故。
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却不让他知道。
但最终却因被孝文皇帝知道了其过往生平,从而下旨诛杀。
而剧孟则是洛阳有名的游侠头目,有着一呼百应的能耐。
史载,吴楚叛乱时,条候周亚夫率军进攻。
到河南,游侠剧孟带人投军,竟惹得身为一军统帅的周亚夫激动不已。
后来就有人说,条候得剧孟,若得一敌国。
从这些事迹中就可以想象的出,当世的游侠是个什么样子。
长安城作为天下的中心,游侠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而长安城九成以上的游侠都混迹于九市之中,而南市独占了其中的一半还多。
道理很简单。
作为类似后世古惑仔的游侠们,肯定不是什么超人。
他们也要吃饭和生活,而要吃好吃饱。
不管是两千多年后还是现在,游侠们都得收保护费!
猜你喜欢